导读:本文包含了润滑油基础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润滑油,基础油,黏度,烷烃,指数,异构,热稳定性。
润滑油基础油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供应过剩致润滑油基础油利润下滑》一文中研究指出克莱恩咨询公司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成品润滑油需求增速低于基础油供应增速,正在威胁着矿物基础油生产商的利润水平。《润滑油和脂》杂志发布的"2019年全球基础油炼油能力指引"报告称,全球基础油产能已飙升至6000万t/a以上。(本文来源于《润滑油》期刊2019年06期)
祁天,倪才华[2](2019)在《聚α-C_(14)烯烃/酯类润滑油基础油合成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α-C_(14)烯烃先与马来酸酐进行无规共聚,再与季戊四醇进行酯化反应,制得一种新型的聚α-C_(14)烯烃/酯类润滑基础油。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1H-NMR、热重分析仪、油品运动黏度测定仪、酸值测定仪对产物进行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马来酸酐用量增加,合成的基础油的运动黏度、热分解温度、酸值均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季戊四醇用量增加,合成的基础油的运动黏度、热分解温度先增大后减小,酸值逐渐降低;当马来酸酐与α-C_(14)烯烃质量比为1∶5.14,季戊四醇占α-C_(14)烯烃质量4.17%时,润滑基础油的黏度指数为114,酸值为0.082 mg/g(以KOH计),热分解温度大于249.3℃,40℃运动黏度为276.31 mm~2/s,100℃运动黏度为25.91 mm~2/s。因此,与AIP类润滑油相比,合成的基础油具有更好的低温流动性和耐高温稳定性,与传统的酯类润滑油相比具有较低的酸值,对器件腐蚀性较低。(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9年11期)
范容譞[3](2019)在《大庆原油掺炼不同比例俄罗斯油对润滑油基础油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18年1月掺炼10%俄油后,大连石化公司润滑油生产的成品主要性质发生变化:基础油中的芳烃、胶质含量提高,饱和烃含量降低;成品油密度、色度上升,粘度指数、凝点下降。自2019年2月,加大掺炼比例并同时加工多种混合替代原油,装置的生产调节较大,部分产品难以达标。加工多种不同比例混合原油后,减压蜡油总收率比掺炼10%俄油时下降约0.39%,酮苯去蜡油收率提高2.35%~4.49%,糠醛精制油收率平均下降1.20%~6.16%。基础油总的综合收率比掺炼10%俄油时下降约1.85%。(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姚春雷,孙国权,全辉,刘全杰[4](2019)在《费托合成油异构降凝生产API Ⅲ~+润滑油基础油技术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FRIPP)利用费托合成油制取API Ⅲ~+类润滑油基础油工艺技术。试验以费托合成油重馏分为原料,在小型加氢反应装置采用加氢工艺生产AP ⅢI~+类润滑油基础油。试验结果表明,费托合成油的高含蜡的特点,选用催化剂级配技术和复合进料的操作方式,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生产优质低芳溶剂油、API Ⅲ~+类润滑油基础油。(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翟庆阁,史顺祥,高杰,张景云[5](2019)在《加氢裂化尾油生产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考察了泉州石化加氢裂化尾油的物化性质;设计开发的TDW-4重排降凝催化剂性能与国内同类型催化剂性能相当,可将尾油转化为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9期)
张美琼,王燕,张静,马蕊燕,王凯明[6](2019)在《润滑油基础油组成对低温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石蜡基基础油A和环烷基基础油B组成差别很大,将它们按不同比例调合得到组成不同的基础油,定性考察了润滑油基础油组成对黏度指数、浊点、倾点、低温动力黏度以及溶解制冷剂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饱和烃含量的增大,浊点呈近正比例的升高;环烷基油和石蜡基油调合且两组分含量均不是很低时,可以使调合油倾点低于两单组分各自的倾点;基础油中重组分含量越高,密度越大,低温动力黏度也越大,且低温动力黏度与密度成正相关关系;基础油中多环烷烃和多环芳烃等非理想组分含量越低,低温动力黏度就越小;随着芳香烃含量的升高,油样的两相分离温度降低,即油样溶解制冷剂的能力变好。(本文来源于《润滑油》期刊2019年05期)
张景云,翟庆阁,史顺祥,高杰[7](2019)在《润滑油基础油技术及添加剂发展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精密机械、汽车的发展,社会对润滑油的需求更加紧密。润滑油主要由基础油和添加剂组成,基础油成分占70%~99%。基础油的质量决定了油品的品质。主要介绍基础油的生产方法、润滑油的分类标准和添加剂的发展状况。(本文来源于《云南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张智华,张祎玮,高杰,刘冬云,高秀枝[8](2019)在《润滑油基础油结构的核磁共振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6种费-托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简称基础油)和14种加氢异构基础油为研究对象,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对其分子结构及组成进行分析,并计算其分子结构参数,将20种基础油的黏度指数与识别出的8种分子结构进行关联,考察组成对黏度指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础油分子中2位、3位、4位甲基取代结构的存在会降低黏度指数,而正构烷烃和6位或7位取代结构分子则有利于提高其黏度指数。对于费-托合成基础油,当分子平均碳数相近时,支化度和支化点数越大,基础油结构的分支程度越高;当分子平均碳数不同时,相对支化点数越大,基础油结构的分支程度越高;黏度指数随着相对支化点数的增加呈线性增长,相关系数为0.95。(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王小伟,章群丹,朱新宇,宋春侠,王鲁强[9](2019)在《减压馏分油加氢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油品组成与黏温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弄清加氢生产高档润滑油基础油(简称基础油)时原料变化的影响,探讨决定基础油黏温性能的关键因素,分析了减压馏分油(VGO)、加氢裂化尾油、基础油等油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结果表明,VGO的黏度指数及其中链烷烃、一环环烷烃和烷基苯的质量分数之和与以其为原料生产所得基础油的黏度指数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考察基础油黏度指数与化学组成,发现基础油的黏度指数主要受其链烷烃和一环环烷烃的含量以及碳数分布、异构化程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迟克彬[10](2019)在《高档润滑油基础油加氢异构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F-T合成是指合成气(CO+H_2)在一定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下经催化转化为烃类产物的反应,是煤、天然气、生物质等含碳资源间接转化为液体产品的关键步骤。低温F-T合成能够高选择性地制取饱和直链烷烃,碳数分布从C_5~C_9,不含硫、氮、芳烃、金属等杂质,是润滑油基础油和清洁柴油的理想生产原料,然而这些饱和直链烷烃较差的低温流动性导致F-T合成产物无法直接使用。由于加氢异构技术能够选择性地改变分子结构,将长直链烷烃转化成带支链的烷烃,从而改善F-T合成产物的性能,使其满足用户需求,因此,加氢异构是F-T合成油必需的改质技术。本工作以低温F-T合成油为原料,采用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联合开发的催化剂,系统研究了F-T合成油加氢异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对F-T合成油加氢异构反应有较好的催化作用,能够生产高十六烷值低凝柴油调和组分、Ⅲ~+类润滑油基础油和食品级白油。(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9)
润滑油基础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α-C_(14)烯烃先与马来酸酐进行无规共聚,再与季戊四醇进行酯化反应,制得一种新型的聚α-C_(14)烯烃/酯类润滑基础油。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1H-NMR、热重分析仪、油品运动黏度测定仪、酸值测定仪对产物进行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马来酸酐用量增加,合成的基础油的运动黏度、热分解温度、酸值均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季戊四醇用量增加,合成的基础油的运动黏度、热分解温度先增大后减小,酸值逐渐降低;当马来酸酐与α-C_(14)烯烃质量比为1∶5.14,季戊四醇占α-C_(14)烯烃质量4.17%时,润滑基础油的黏度指数为114,酸值为0.082 mg/g(以KOH计),热分解温度大于249.3℃,40℃运动黏度为276.31 mm~2/s,100℃运动黏度为25.91 mm~2/s。因此,与AIP类润滑油相比,合成的基础油具有更好的低温流动性和耐高温稳定性,与传统的酯类润滑油相比具有较低的酸值,对器件腐蚀性较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润滑油基础油论文参考文献
[1]..供应过剩致润滑油基础油利润下滑[J].润滑油.2019
[2].祁天,倪才华.聚α-C_(14)烯烃/酯类润滑油基础油合成和性能研究[J].润滑与密封.2019
[3].范容譞.大庆原油掺炼不同比例俄罗斯油对润滑油基础油的影响[J].石化技术.2019
[4].姚春雷,孙国权,全辉,刘全杰.费托合成油异构降凝生产APIⅢ~+润滑油基础油技术开发[J].当代化工.2019
[5].翟庆阁,史顺祥,高杰,张景云.加氢裂化尾油生产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9
[6].张美琼,王燕,张静,马蕊燕,王凯明.润滑油基础油组成对低温性能的影响[J].润滑油.2019
[7].张景云,翟庆阁,史顺祥,高杰.润滑油基础油技术及添加剂发展现状[J].云南化工.2019
[8].张智华,张祎玮,高杰,刘冬云,高秀枝.润滑油基础油结构的核磁共振表征[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9
[9].王小伟,章群丹,朱新宇,宋春侠,王鲁强.减压馏分油加氢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油品组成与黏温性能研究[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9
[10].迟克彬.高档润滑油基础油加氢异构技术[C].第十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