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轴流压气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轴流,效率,畸变,偏角,串列,声速,损失。
轴流压气机论文文献综述
申连洋,张国辉,郑维新,万雷[1](2019)在《跨音速轴流压气机叁维数值模拟及流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跨音速轴流压气机NASA Stage35进行了定常和非定常数值模拟,得到了其在100%设计转速下的全工况特性曲线和内部流场。通过对定常计算结果、非定常计算结果和实验值叁者进行对比发现,在压气机的稳定工作区内,非定常和定常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在压气机近失速点附近,非定常计算更准确。在此基础上,对定常与非定常计算中的近失速点进行流场分析,分析了二者计算所得压气机特性之间存在差异的本质原因。(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傅珏,杨波,钟芳源[2](2019)在《基于POD方法的跨声速轴流压气机转子叶顶间隙流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跨声速轴流压气机转子NASA Rotor 36为对象,研究了叶顶间隙流场的非定常流动特性。在数值模拟结果的基础上,采用本征正交分解(POD)方法获取POD模态和时间系数分布规律,进一步分析了近失速工况下叶顶间隙流场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在近失速工况下,叶顶间隙流场的主导频率为叶顶泄漏涡频率,约为0.6倍转子通过频率;能量较高的POD模态决定了叶顶泄漏涡的波动频率和幅值,低能量的高阶涡则影响流场的细微结构;同时发现,前5阶POD模态就可以很好地重构流场,这为低阶模型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刘宝杰,符渡,于贤君[3](2019)在《轴流压气机串列叶片损失模型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到串列叶片具有比常规叶片更多的设计自由度,于是为建立一个包含主要设计参数的串列叶片性能评估模型,本文发展了一套串列叶片损失低维评估方法。首先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串列叶片的主要损失来源,并定量分析了不同损失来源占总损失的比重,发现前叶尾迹损失不可忽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计及前叶尾迹损失的串列叶片损失模型并与数值结果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前叶尾迹损失是型面损失的重要部分并且损失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串列叶片不同损失来源。因此,发展的模型可以作为串列叶片性能评估以及参数化设计的重要工具。(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张永杰,吴亚东,田杰,欧阳华[4](2019)在《基于叶顶喷气的轴流压气机叶顶泄漏流主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压气机叶顶泄漏流对压气机性能影响的流动机理,基于叶顶喷气在小流量工况下对1台单级低速轴流压气机叶顶泄漏流进行主动控制。通过喷气前、后非定常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不同轴向喷气偏角下压气机性能提升与动叶叶顶区域流场特性的变化,在叶顶沿弦向布置压力测点,采集叶顶区域不稳定流动的脉动信号,结果表明:轴向、叶顶进气角方向喷气分别获得5.40%、5.93%的压气机性能提升;轴向喷气能最有效减少通道内的逆流速度团,延缓泄漏流的周向发展;叶顶进气角方向喷气使50%叶顶轴向弦长处的泄漏流最大泄漏量降低20%,同时能有效改变泄漏涡发展轨迹,避免撞击到相邻叶片压力面;根据频谱结果发现喷气能够抑制叶顶泄漏流的不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航空发动机》期刊2019年03期)
[5](2019)在《轴流压气机效率测量两类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轴流压气机气动性能试验是航空发动机研制中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试验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准确获取压气机气动性能参数。在用于评定压气机气动性能的主要指标参数中,通常质量流量和增压比容易准确获取,而效率参数的准确测量难度较大。特别是低压比小温升工况效率参数受各种因素影响,测量结(本文来源于《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向宏辉,王掩刚,高杰,吴森林,王冰[6](2019)在《轴流压气机效率测量两类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压气机试验系统中影响效率参数测量的主要因素,开展了出口热电偶反串测温和前置齿轮箱机械损失标定试验,验证了热电偶反串测温方法应用于压气机低压比小温升工况效率测量的有效性,获取了齿轮箱机械损失改进修正系数随转速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小温升工况下,压气机温升效率对出口总温测量误差的变化非常敏感。与常规测温方法相比,热电偶反串测温方法实现了压气机温升的直接测量,在低压比小温升工况效率参数测量上具有明显优势。齿轮箱机械损失对于压气机扭矩效率测量具有显着影响,中低转速时简化修正系数会导致安装齿轮箱后的压气机扭矩效率测量结果偏高,采用改进修正系数可以提高压气机扭矩效率测量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尹超,银越千,贺象[7](2019)在《自适应处理机匣在多级轴流压气机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环腔导流片式自适应处理机匣,采用定常数值方法研究了不同导流片形式对亚声多级轴流压气机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导流片与转子弦向垂直时的处理机匣减弱了叶尖前缘溢流强度,抑制了间隙泄漏流发展,提高了转子叶尖通道的流通能力,使得压气机在0.8倍设计转速以上特性基本保持不变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低转速的稳定裕度,其中0.7倍设计转速时近失速点总压比增大10.2%,近失速流量拓宽8.5%,体现出较好的自适应扩稳能力。(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吴帅[8](2019)在《轴流压气机静叶分离损失分析和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航空发动机单级压比不断提升,使得压气机内部流动的强叁维、强非定常特性愈发突出。压气机单级负荷的提升会引起动叶端区泄漏流和静叶通道内部分离流动加剧,进而导致气动性能衰减。本文针对压气机静叶通道内部分离流动现象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分离流动开展了相应的流动控制方法研究。具体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本文第一部分对压气机静叶通道内部流动分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主要包括流动损失分析的模型研究和针对不同附面层分离流动控制方法的研究。研究发现,面对复杂多样的流动控制方法,在选取时缺乏有效的指导依据,通过分析流场中的损失分布进行流动控制方法的选取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流动控制选型方法。本文第二部分以折转角为65°的Zierke&Deutsch双圆弧叶型叶栅和折转角为43°的1.5级轴流压气机静叶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叶片负荷对静叶通道内部分离流动及损失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静叶通道内部分离结构及损失分布与叶片负荷密切相关。对于大折转角、高负荷的Zierke&Deutsch叶栅,随着攻角的增大,叶片吸力面不断加剧的回流会抑制角区分离结构,使得叶栅不会发生角区分离,叶栅通道中的分离流动及损失主要聚集在叶片吸力面附近。1.5级压气机静叶流动分离产生的低能流体主要在吸力面-机匣角区堆积,流动损失主要由角区分离导致,随着流量系数的减小,高损失区占据的范围逐渐增大。本文第叁部分建立了基于熵产率损失的流动控制方案选型方法。该方法从流场本质特征分析入手,根据压气机内部流动损失的分布特性,指导流动控制方案的选型。在大转角Zierke&Deutsch叶栅和1.5级轴流压气机静叶上通过该方法完成了流动损失分析及流动控制方法的对比研究,验证了选型方法的有效性。本文第四部分针对1.5级轴流压气机静叶流动分离,对于本文第叁部分得到的机匣端壁喷气控制方法初始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基于NSGA-Ⅱ算法,针对机匣端壁喷气缝的长度,轴向位置和气流角度等6个参数,以最佳效率点和近失速点效率为设计目标,进行了优化设计,最终得到了最优的机匣端壁喷气参数匹配方案,将压气机原型中的最佳效率点的多变效率提高12.40%,将近失速点的多变效率提高19.55%。综上所述,本文建立了针对轴流压气机静叶流动分离的“损失分析—控制方法选型—控制参数优化”3个步骤的细致研究。首先分析不同负荷压气机静叶流动分离及损失特点;然后建立了基于熵产率损失模型的流动控制选型方法,初步选出适用于某压气机静叶的流动分离控制方法;最后基于NSGA-Ⅱ算法,对流动控制方法进行参数优化设计,分析端壁喷气设计参数对压气机效率的影响,最终得到最优的流动控制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6-01)
张兴发,李军,宋国兴,周游天,谢豪[9](2019)在《轴流压气机插板式进气畸变数值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航空发动机稳定性评价体系中常用的插板实验为背景,分别进行低速、高亚声速、跨声速轴流压气机与插板畸变发生器的耦合数值仿真,研究插板畸变条件下压气机的流场特性以及不同类型压气机在插板畸变影响下的失速起始机制。研究发现:转子进口截面的周向流动是影响低速压气机稳定边界的主要因素;插板角涡对转子叶顶泄漏涡的扰动是影响高亚声速压气机稳定边界的重要原因;畸变气流影响下的叶片通道内激波强度和位置的变化是影响跨声速压气机稳定边界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章诚,单鹏,田晓沛[10](2019)在《多级轴流压气机甚高压部件设计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总增压比由50∶1提升至70∶1为目标,设计了串接在某10级23∶1高压压气机之后的5级2.2∶1轴流压气机甚高压部件,探究以全轴流方式提高总增压比的方案的可行性。通过部件总体与一维设计,S2通流反问题与叶片造型,计算流体力学验证,在采用了各级正预旋、转子尖部大落后角、静子正弯等措施后实现了该设计。研究表明:在达到设计指标的情况下,该多级轴流甚高压部件的叶尖间隙可选择为0.2mm,若取较为常规的0.3mm叶尖间隙,则其大轮毂比、相对大叶尖间隙等几何特征,将导致失速裕度下降明显,稳定工作范围变窄。另外,在结构方面,全轴流甚高压部件方案还需要解决叶片数量巨大,级成本提高等问题。(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轴流压气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跨声速轴流压气机转子NASA Rotor 36为对象,研究了叶顶间隙流场的非定常流动特性。在数值模拟结果的基础上,采用本征正交分解(POD)方法获取POD模态和时间系数分布规律,进一步分析了近失速工况下叶顶间隙流场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在近失速工况下,叶顶间隙流场的主导频率为叶顶泄漏涡频率,约为0.6倍转子通过频率;能量较高的POD模态决定了叶顶泄漏涡的波动频率和幅值,低能量的高阶涡则影响流场的细微结构;同时发现,前5阶POD模态就可以很好地重构流场,这为低阶模型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轴流压气机论文参考文献
[1].申连洋,张国辉,郑维新,万雷.跨音速轴流压气机叁维数值模拟及流场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9
[2].傅珏,杨波,钟芳源.基于POD方法的跨声速轴流压气机转子叶顶间隙流场分析[J].航空动力学报.2019
[3].刘宝杰,符渡,于贤君.轴流压气机串列叶片损失模型发展[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
[4].张永杰,吴亚东,田杰,欧阳华.基于叶顶喷气的轴流压气机叶顶泄漏流主动控制[J].航空发动机.2019
[5]..轴流压气机效率测量两类影响因素[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19
[6].向宏辉,王掩刚,高杰,吴森林,王冰.轴流压气机效率测量两类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19
[7].尹超,银越千,贺象.自适应处理机匣在多级轴流压气机中的应用[J].航空动力学报.2019
[8].吴帅.轴流压气机静叶分离损失分析和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9
[9].张兴发,李军,宋国兴,周游天,谢豪.轴流压气机插板式进气畸变数值仿真[J].航空动力学报.2019
[10].章诚,单鹏,田晓沛.多级轴流压气机甚高压部件设计探究[J].航空动力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