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团簇碰撞论文_吴晓楠,徐波,马嘉璧,何圣贵

导读:本文包含了原子团簇碰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原子团,动力学,氧化碳,正离子,分子,阳离子,诱导。

原子团簇碰撞论文文献综述

吴晓楠,徐波,马嘉璧,何圣贵[1](2011)在《氦原子碰撞诱导解离表征原子团簇上小分子的吸附》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原子团簇上小分子的吸附和反应对认识一些复杂化学过程的微观机理非常重要,为了表征小分子如何吸附在原子团簇上,我们研制了一套氦原子碰撞诱导解离串级飞行时间质谱装置.该装置配有激光溅射团簇源,团簇在快速流动管里与一氧化碳、水等小分子发生反应,产物团簇通过第一级飞行时间质谱"选质"后与一束氦气(He)发生碰撞,使用第二级飞行时间质谱检测碰撞碎片的分布.结果表明: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团簇上小分子的弱吸附、强吸附以及氧化性吸附能够通过该实验装置进行表征.(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化学》期刊2011年08期)

徐秀莲[2](2001)在《钠原子团簇碰撞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报导利用距离相关的紧束缚分子动力学模型(distance dependent tight-binding molecular dynamics,简称DDTB—MD)进行的钠原子团簇碰撞动力学研究。 团簇是介于原子与大块材料之间的一种物质新形态,对它的研究既能有助于认识大块凝聚物质的某些性质,又能披露许多细小物体的特殊规律。同时,团簇的微观结构特点和奇异的物理化学性质也为制造和发展特殊性能的新材料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团簇碰撞的研究是团簇研究中的一个新方向,它为人们认识团簇的动力学性质提供了可能。研究团簇之间的碰撞过程,对于理解团簇之间的非局域相互作用、多种运动的耗散、碰撞复合物的寿命、碰撞复合物内各自由度的混合程度、团簇的选择性反应、新团簇的形成等有重要意义。作为最简单原型的碱金属钠原子团簇可以和原子核直接比较,是实验和理论研究者广泛感兴趣的团簇系统,目前已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数据。然而,到目前为止研究的主要是原子团簇的对称性碰撞。在实验中形成的大团簇、大分子并不总有如此好的对称性,因此模拟计算弹、靶团簇非对称性碰撞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在原对称性碰撞程序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从而第一次研究了钠原子团簇的非对称性碰撞。通过计算发现在不同的碰撞条件下会出现不同的反应机制,并可能出现与重离子碰撞(heavy-ion collisions,简称HIC)类似的现象,例如低能小碰撞参数下的聚合反应、碰撞参数增大时出现的深度非弹性碰撞(deep inelastic collision,简称DIC)、以及距离较远情况下的准弹性碰撞。然而,由于团簇体系中电磁相互作用的长程性,使得团簇碰撞的动力学行为有别于原子与原子核体系。如对几何构型不同的Na_6入射,即Na6(2D)或Na6(3D)与Nas碰撞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构型不同的弹团簇与相同的靶团簇碰撞显示不同的特征。例如,低能时具有空间对称性的团簇间的碰撞更易形成大团簇,而平面结构的团簇碰撞则不易形成,并且空间结构的团簇碰撞形成的新团簇复合体更加稳定。这结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又例如团簇碰撞过程是可逆的。最后,还发现在碰撞能量和碰撞参数适当时,可以观察到较大的转动。最大转动能大约可达总激发能的五分之一,这远低于HIC中最大转动能(可高达激发能的叁分之一之多)。(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01-04-01)

张丰收,葛凌霄[3](1997)在《钠原子团簇的碰撞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紧密结合的分子动力学模型,对第一个满壳附近(n=8)钠原子团簇碰撞Nan+Nan的动力学性质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对有限温度下的多次模拟事件,在各种碰撞参数与不同轰击能量时,双团簇(Nan)2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发现,当质心系单原子能量为0.025eV时,对中心碰撞,(Na8)2能够存在3000fs,而对周边碰撞,(Na8)2能够存在10000fs;不管对中心碰撞还是对周边碰撞,在较低的轰击能量下,这种暂态双团簇结构具有较长的寿命;在相同的单原子轰击能量和相同的碰撞参数,(Na8)2和(Na9)2的动力学寿命没有差别,只是(Na8)2比(Na9)2的温度更低。(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1997年04期)

刘付轶,俞书勤,马兴孝,刘海峰,刘朝阳[4](1996)在《磷原子团簇正离子的碰撞解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直接激光溅射簇源的串接飞行时间质谱计,获得了磷原子团簇正离子P_n~+(n=4—25)与氮气的碰撞诱导离解质谱,分析了它们的碰撞解离规律,并由此对其团簇离子P_n~+的结构特征和生长(成簇)过程进行了推测.实验表明,团簇离子主要按解离掉中性P_(4m).的规律解离,基本上离解成为n=2—8的小团簇离子,且P_4~+和P_7~+离子的谱峰较强.我们推测,磷原子的正离子团簇内含P_4的结构单元,其生长(成簇)过程是激光等离子体中较小的磷原子团簇正离子与正四面体的P_4分子碰撞并结合起来的.(本文来源于《化学物理学报》期刊1996年01期)

原子团簇碰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报导利用距离相关的紧束缚分子动力学模型(distance dependent tight-binding molecular dynamics,简称DDTB—MD)进行的钠原子团簇碰撞动力学研究。 团簇是介于原子与大块材料之间的一种物质新形态,对它的研究既能有助于认识大块凝聚物质的某些性质,又能披露许多细小物体的特殊规律。同时,团簇的微观结构特点和奇异的物理化学性质也为制造和发展特殊性能的新材料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团簇碰撞的研究是团簇研究中的一个新方向,它为人们认识团簇的动力学性质提供了可能。研究团簇之间的碰撞过程,对于理解团簇之间的非局域相互作用、多种运动的耗散、碰撞复合物的寿命、碰撞复合物内各自由度的混合程度、团簇的选择性反应、新团簇的形成等有重要意义。作为最简单原型的碱金属钠原子团簇可以和原子核直接比较,是实验和理论研究者广泛感兴趣的团簇系统,目前已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数据。然而,到目前为止研究的主要是原子团簇的对称性碰撞。在实验中形成的大团簇、大分子并不总有如此好的对称性,因此模拟计算弹、靶团簇非对称性碰撞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在原对称性碰撞程序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从而第一次研究了钠原子团簇的非对称性碰撞。通过计算发现在不同的碰撞条件下会出现不同的反应机制,并可能出现与重离子碰撞(heavy-ion collisions,简称HIC)类似的现象,例如低能小碰撞参数下的聚合反应、碰撞参数增大时出现的深度非弹性碰撞(deep inelastic collision,简称DIC)、以及距离较远情况下的准弹性碰撞。然而,由于团簇体系中电磁相互作用的长程性,使得团簇碰撞的动力学行为有别于原子与原子核体系。如对几何构型不同的Na_6入射,即Na6(2D)或Na6(3D)与Nas碰撞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构型不同的弹团簇与相同的靶团簇碰撞显示不同的特征。例如,低能时具有空间对称性的团簇间的碰撞更易形成大团簇,而平面结构的团簇碰撞则不易形成,并且空间结构的团簇碰撞形成的新团簇复合体更加稳定。这结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又例如团簇碰撞过程是可逆的。最后,还发现在碰撞能量和碰撞参数适当时,可以观察到较大的转动。最大转动能大约可达总激发能的五分之一,这远低于HIC中最大转动能(可高达激发能的叁分之一之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子团簇碰撞论文参考文献

[1].吴晓楠,徐波,马嘉璧,何圣贵.氦原子碰撞诱导解离表征原子团簇上小分子的吸附[J].中国科学:化学.2011

[2].徐秀莲.钠原子团簇碰撞动力学研究[D].扬州大学.2001

[3].张丰收,葛凌霄.钠原子团簇的碰撞动力学[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7

[4].刘付轶,俞书勤,马兴孝,刘海峰,刘朝阳.磷原子团簇正离子的碰撞解离研究[J].化学物理学报.1996

论文知识图

原子团簇连续垂直入射石墨基底后的...Pt原子团簇垂直入射C基底前后(a)和(...Pt原子团簇在碰撞过程后的(a)和(b)状...射频离子阱装置示意图(a)-(c)局部晶序顶视图溅射原子轰击薄膜表面原子团簇的示意图...

标签:;  ;  ;  ;  ;  ;  ;  

原子团簇碰撞论文_吴晓楠,徐波,马嘉璧,何圣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