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封机电解液收集组件论文和设计-阮修鹏

全文摘要

一种二封机电解液收集组件,包括上压合组件、下压合组件、刺刀座,刺刀座位于上压合组件上方,刺刀座上固定有若干刺刀,刺刀的刀尖朝下;上下压合组件分别开有开口相对的上容纳腔和下容纳腔;上容纳腔由上隔板分割成若干上导槽,上导槽顶部开有供刺刀穿过的通孔;下容纳腔包括由若干下隔板分割成的若干下导槽和位于下导槽一侧并与各下导槽连通的电解液收集槽,其底部开有电解液排出孔;上下压合组件压合时,上下隔板上下正对并具有间隙,形成气袋容纳腔。气袋容纳腔的设置使上下压合组件压合后,气袋被刺破时处于自然松弛状态而非受挤压状态,使刺破气袋后气袋内的电解液自然流出,而后沿下导槽流入电解液收集槽中,不会四处飞溅而污染电池主体。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二封机电解液收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压合组件、下压合组件、刺刀座,刺刀座位于上压合组件上方,所述刺刀座上固定有若干刺刀,刺刀的刀尖朝下;所述上压合组件开有开口向下的上容纳腔,所述下压合组件开有开口向上的下容纳腔;所述上容纳腔由若干上隔板分割成若干上导槽,所述上导槽顶部开有供刺刀穿过的通孔;所述下容纳腔包括由若干下隔板分割成的若干下导槽和位于下导槽一侧并与各下导槽连通的电解液收集槽,所述电解液收集槽底部开有电解液排出孔;所述上压合组件与所述下压合组件压合时,所述上隔板与所述下隔板上下正对并具有间隙,形成气袋容纳腔,所述刺刀座下降至与所述上压合组件贴合时,刺刀刀尖穿过所述气袋容纳腔并进入下导槽。

设计方案

1.一种二封机电解液收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压合组件、下压合组件、刺刀座,刺刀座位于上压合组件上方,所述刺刀座上固定有若干刺刀,刺刀的刀尖朝下;所述上压合组件开有开口向下的上容纳腔,所述下压合组件开有开口向上的下容纳腔;所述上容纳腔由若干上隔板分割成若干上导槽,所述上导槽顶部开有供刺刀穿过的通孔;所述下容纳腔包括由若干下隔板分割成的若干下导槽和位于下导槽一侧并与各下导槽连通的电解液收集槽,所述电解液收集槽底部开有电解液排出孔;所述上压合组件与所述下压合组件压合时,所述上隔板与所述下隔板上下正对并具有间隙,形成气袋容纳腔,所述刺刀座下降至与所述上压合组件贴合时,刺刀刀尖穿过所述气袋容纳腔并进入下导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封机电解液收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合组件靠近电池的一侧设有上挡边,所述下压合组件靠近电池的一侧设有下挡边,所述上挡边和所述下挡边错位安置,使压合时上挡边和下挡边成咬合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二封机电解液收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挡边设在所述上挡边外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二封机电解液收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槽底面倾斜,靠电解液收集槽的一侧为低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二封机电解液收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排出孔为两个,所述电解液收集槽底面向电解液排出孔形成斜坡,使电解液排出孔位于所述电解液收集槽低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封机电解液收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刺刀座开有纵向的刺刀安装孔和横向并与刺刀安装孔相交的刺刀固定孔。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领域,尤其涉及锂电池二次封装的二封机。

背景技术

锂电池二次封装时,电池位于二封机外侧,第一次封装时形成的气袋伸入二封机中,上压合组件在气缸或液压缸的推动下向下压合到下压合组件上,然后刺刀下压将气袋刺破,并且抽真空收集从气袋中流出的多余电解液。在设备正常工作时,真空状态下,上下压合组件闭合压住气袋,气袋受到压迫后处于胀满状态,此时刺刀刺破气袋会导致电解液飞溅并且无法控制飞溅方向,从而造成电池主体被电解液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防止二封过程中对多余电解液收集时污染电池主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封机电解液收集组件,增设了气袋容纳腔,以避免刺破气袋时由于气袋受压而造成的电解液飞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二封机电解液收集组件,包括上压合组件、下压合组件、刺刀座,刺刀座位于上压合组件上方,所述刺刀座上固定有若干刺刀,刺刀的刀尖朝下;所述上压合组件开有开口向下的上容纳腔,所述下压合组件开有开口向上的下容纳腔;所述上容纳腔由若干上隔板分割成若干上导槽,所述上导槽顶部开有供刺刀穿过的通孔;所述下容纳腔包括由若干下隔板分割成的若干下导槽和位于下导槽一侧并与各下导槽连通的电解液收集槽,所述电解液收集槽底部开有电解液排出孔;所述上压合组件与所述下压合组件压合时,所述上隔板与所述下隔板上下正对并具有间隙,形成气袋容纳腔,所述刺刀座下降至与所述上压合组件贴合时,刺刀刀尖穿过所述气袋容纳腔并进入下导槽。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气袋容纳腔的设置使上下压合组件压合后,气袋被刺破时处于自然松弛状态而非受挤压状态,这样刺破气袋后气袋内的电解液自然流出,而后沿下导槽流入电解液收集槽中,不会四处飞溅而污染电池主体。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二封机电解液收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压合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下压合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二封机电解液收集组件的正视图。

图5为图4中B-B面剖面图。

图6为电解液收集槽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上压合组件1、上隔板11、上导槽12、上挡边13、下压合组件2、下隔板21、下导槽22、电解液收集槽23、电解液排出孔24、下挡边25、刺刀座3、刺刀31、刺刀安装孔32、刺刀固定孔33、气袋容纳腔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封机电解液收集组件,包括上压合组件1、下压合组件2、刺刀座3,刺刀座3位于上压合组件1上方,所述刺刀座3上固定有若干刺刀31,刺刀31的刀尖朝下;所述上压合组件1开有开口向下的上容纳腔,所述下压合组件2开有开口向上的下容纳腔;所述上容纳腔由若干上隔板11分割成若干上导槽12,所述上导槽12顶部开有供刺刀31穿过的通孔;所述下容纳腔包括由若干下隔板21分割成的若干下导槽22和位于下导槽22一侧并与各下导槽22连通的电解液收集槽23,所述电解液收集槽23底部开有电解液排出孔24;所述上压合组件1与所述下压合组件2压合时,所述上隔板11与所述下隔板21上下正对并具有间隙,形成气袋容纳腔4,所述刺刀座3下降至与所述上压合组件1贴合时,刺刀31刀尖穿过所述气袋容纳腔4并进入下导槽22。

优选的是,所述上压合组件1靠近电池的一侧设有上挡边13,所述下压合组件2靠近电池的一侧设有下挡边25,所述上挡边13和所述下挡边25错位安置,使压合时上挡边13和下挡边25成咬合状。所述下挡边25设在所述上挡边13外侧。这种设置方式可以有效阻挡刺破气袋后流出的电解液向电池主体方向流动。

优选的是,如图5,所述下导槽22底面倾斜,靠电解液收集槽23的一侧为低端。促进下导槽22内的电解液向电解液收集槽23流动,避免下导槽22内积液,有利于对电解液的收集。

优选的是,所述电解液排出孔24为两个,所述电解液收集槽23底面向电解液排出孔24形成斜坡,使电解液排出孔24位于所述电解液收集槽23低端。排出孔设为两个并且设置在电解液收集槽23的最低点,可以加速电解液的排出,避免电解液在电解液收集槽23内存积。

所述刺刀座3开有纵向的刺刀安装孔32和横向并与刺刀安装孔32相交的刺刀固定孔33。刺刀31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使刺刀31磨损后便于更换。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设计图

二封机电解液收集组件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188588.2

申请日:2019-07-2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2(湖北)

授权编号:CN209860087U

授权时间:20191227

主分类号:H01M10/058

专利分类号:H01M10/058

范畴分类:38G;

申请人:湖北省立得尔克新能源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湖北省立得尔克新能源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43300 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红花套镇吴家岗村

发明人:阮修鹏;王传兵

第一发明人:阮修鹏

当前权利人:湖北省立得尔克新能源有限公司

代理人:罗庆

代理机构:50213

代理机构编号: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二封机电解液收集组件论文和设计-阮修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