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形变论文-葛伟鹏,袁道阳,邵延秀,陈继锋

地貌形变论文-葛伟鹏,袁道阳,邵延秀,陈继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貌形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疆于田7.3级地震,数字高程模型,地形地貌特征,GPS速度场

地貌形变论文文献综述

葛伟鹏,袁道阳,邵延秀,陈继锋[1](2015)在《青藏高原西北部区域地壳形变、构造地貌与孕震构造模型研究——以2008年与2014年新疆于田7.3级地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清晰认识发生于青藏高原西北部2008年与2014年的两次于田MS7.3地震发震构造环境与构造地貌特征,本文利用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分析"喀喇昆仑—西昆仑—康西瓦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结合区域活动断裂研究资料、相对于塔里木盆地的两期GPS速度场资料和区域运动学特征等讨论两次MS7.3地震所处的青藏高原西北部区域构造环境和地壳运动学特征,分析喀喇昆仑断裂、阿尔金断裂康西瓦段、龙木错-邦达错断裂及贡嘎错断裂所围限的西昆仑地块的地质构造背景、阿尔金断裂西南端发震断裂活动性及孕震环境等发震构造基本条件;进而利用"地形剖面"方法及断裂分布特征分析震源区的地形地貌特征,给出晚第四纪以来的地貌形态与发震构造的关系,从区域构造地貌学和GPS地壳运动学的角度探讨中上地壳变形特征及孕震过程;最后讨论区域孕震构造、克尔牙张性裂谷演化过程和地球动力学背景等。通过地形剖面及区域地貌综合分析新疆于田2008年MS7.3拉张型发震构造和2014年MS7.3走滑拉张型地震的发震构造特点的区别,认为2014年发生的地震可能与2008年MS7.3地震同震库伦应力变化、触发过程及震后变形过程密切相关,并且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区存在明显的东西向拉张性构造单元,可能与青藏高原10~15 Ma以来的地壳减薄过程有关。(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马超,李勇,周荣军,刘玉法,梁明剑[2](2013)在《天宝VX空间测距仪在构造形变微地貌测量中的应用——以甘孜—玉树断裂邓柯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获取构造形变微地貌所蕴含的定量参数,对于研究活动断裂、地震地表破裂带特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甘孜—玉树断裂是广义鲜水河断裂带向北西延伸的羽列孳生断裂,具有新活动性。活动断裂新构造活动微地貌响应是研究构造形变微地貌的最佳对象之一。近年来,一些高精度仪器已经广泛应用于构造形变微地貌的测量中。天宝VX空间测距仪是一款集成了先进的光学测量技术、量测成像技术和3D扫描技术并能捕捉扫描数据、成像数据和测量数据,并把这些数据融合一体可执行所有任务的测量仪器。本文结合甘孜—玉树断裂邓柯段的构造形变微地貌特征,系统介绍天宝VX空间测距仪获取该段活动断裂的定量化形变参数,这些参数对我们深入了解甘孜—玉树断裂邓柯段活动性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天宝VX空间测距仪在构造形变微地貌测量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本文来源于《四川地震》期刊2013年01期)

李超,戴雪荣[3](2011)在《上海城市地貌形变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应对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貌环境与城市化相互关系是城市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从城市地貌学角度分析了上海城市地貌特点和地貌形变过程,探讨了城市地貌形变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城市地貌形变引起的一系列生态环境效应,如城市防汛压力增大、地面积水愈加严重、城市河流淤积加厚、城市植被生境趋于单一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叁大应对策略:(1)在黄浦江下游河口尽早修建挡潮闸;(2)沿黄浦江、苏州河修建生态防汛墙;(3)及时进行城市规划调整,在再城市化过程中合理规划城市水面率和城市蓝线宽度,依据地貌形变的强弱来增加负地形(河流、湖泊)的比例,使已经损失的地面标高得到一定的补偿。上海只有充分重视城市地貌特点才能走上安全、健康、持续的城市发展道路。(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1年S1期)

戴雪荣,李良杰,俞立中,师育新,顾成军[4](2005)在《上海城市地貌形变与防汛墙地理工程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城市地貌学角度分析了上海城市地貌形变的阶段性、致灾性,探讨了防汛墙与地貌形变的相互关系、工程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阶段性地貌形变对市区河流沉积控制的概念模式。同时认为,上海高强度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系统的最大影响莫过于自然地貌面相对于周边地区的阶段性沉降变形(即地貌形变),并由此造成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相应变化;地貌形变发生后很难修复并具有明显的致灾性,使地势本来低平的上海受到来自洪水的更大威胁;作为地貌形变后的防汛墙治理工程其设计标高在近期是有效的,但从长期看存在局限性。上海城市地貌环境问题只有从宏观和长远的城市规划层面上去认识才能从根本上得以缓解。(本文来源于《地理研究》期刊2005年06期)

李锰[5](2002)在《地貌与地震形变场分形与多重分形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分形理论为基础.从不同层次、不同维度和用不同方法研究了天山地区地貌系统的分形与多重分形特征.并结合地貌形态所表现出来的分形特征对地貌形成发展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探讨。此外,利用强震前后不同时期地震垂直形变场的图象,分析了其多重分形谱异常特征与强震孕育发生的关系。 地形等高线的分形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貌类型在不同标度范围内表现出不同的分形特点。在0.1-10km标度范围内,等高线分维值总体表现为最新隆起区(中低山区)>强烈隆起区(高山区)>沉积凹陷区(盆地区);在5-200km标度范围内则表现出强烈隆起区>最新隆起区>沉积凹陷区。等高线复杂性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侵蚀作用和不均匀沉积作用造成的。等高线分维可作为区分不同地貌作用类型和作用强度的一个指标,并可借助不同标度下等高线的多分维特点,估计地貌的相对发展速度和阶段。 对不同构造地貌类型剖线的自仿射分形和多重分形特征的研究认为:在研究的标度范围内。地形剖线具有较好的自仿射分形性质,地形剖线并不是完全随机的布朗曲线,而是分形布朗曲线:不同地貌区分维值总体表现出高山区>中低山区>盆地区:同一地貌形态具有不同程度的各向异性。与构造地貌方向(斜坡)平行的剖线的分维值和渡越长度多大于与其垂直方向剖线的分维值和渡越长度。表明了构造运动与重力侵蚀作用的方向性。 在所研究标度范围内.隆起区分维值所表现出一般特点是大于1.5的类似于准周期运动的负反馈机制。侵蚀作用的强度越大。负反馈机制表现的越明显;对于以构造沉降作用为主的盆地区而言,各个方向的地形剖线的分维值均显示出小于1.5的正反馈机制。分维值的大小反映了外营力侵蚀作用的强度,也表明了内力构造作用的系统性、稳定性以及外营力地貌作用随机性、不稳定性:渡越长度是自仿射分形研究中的另一个重要参数。 对大型地貌组合形态剖线分形特征的研究认为.分维与测量的标度有关,表现出多度域分形特点,一定度域范围内的分维值表征了特定地质作用机制的方式和强度,不同度域范围的标度分界点有着特别意义,根据内、外营力地貌作用各自在宏观上的系统性和在微观上的不稳定性。提出以地貌分形特点和渡越长度为依据的地貌层次界定方案,研究指出了5Km左右应为宏观临界点:不同构造地貌区、不同取向的剖线的多重分形谱值域范围宽窄表现出中低山区>高山区>盆地区,垂直构造地貌斜坡方向>斜交方向>平行方向的特点,表明了内外营力作用的不均匀性和方向性。 不同类型地貌区二维地貌表面也表现出多度域分形特征,而且随着观测尺度的增加,每个区间的分维值均表现为依次减小,表明外营力作用的影响逐渐被内营力作用所取代:不同类型地貌区在相应区间的分维值表现为高山区>中低山区>盆地区,体现了不同类型地貌表面粗糙性或复杂性的差异,因此分维值大小可作为地貌表面外营力侵蚀作用强度的重要指标: 利用标度区的间断点和各种地貌类型表面分维值或宏观效应趋于一致,提出5-6Km左右可作为地貌的宏观临界点,并且与利用地貌剖线研究所得到的5Km这一数值是基本吻合的。该结果对理论地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地貌类型表面的多重分形谱值域表现为高山区>中低山区>盆地区的总体特征,地貌表面多重分形谱特征表明了内外营力地貌作用类型和强度在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程度。 对分形地貌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多度域分形、物理场多重分形谱和外营力随机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单一分维值并不表示只有一种分形结构:多重分形谱值域的宽窄表明了分形结构的非均匀或复杂程度;外营力地貌作用具有相对稳定性。 对不同时段地震形变场图象多重分形特征的研究表明,震源区及近震源区强震前垂直形变图象都出现信息维降低,多重分形谱曲线Dq变陡,值域范围变宽的特征,说明在强震前地壳垂直形变出现了局部化、不均匀性增强的行为,这些对地震预报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期刊2002-04-01)

A.B.吉姆什[6](2000)在《准噶尔—北天山地区最新地貌构造的应力—形变状况》一文中研究指出Известно,что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еглубинныхструктурныхэлементовскоровымивходегеологическогоразвитияведеткобразованиюприповерхностныхмор(本文来源于《内陆地震》期刊2000年02期)

地貌形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如何获取构造形变微地貌所蕴含的定量参数,对于研究活动断裂、地震地表破裂带特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甘孜—玉树断裂是广义鲜水河断裂带向北西延伸的羽列孳生断裂,具有新活动性。活动断裂新构造活动微地貌响应是研究构造形变微地貌的最佳对象之一。近年来,一些高精度仪器已经广泛应用于构造形变微地貌的测量中。天宝VX空间测距仪是一款集成了先进的光学测量技术、量测成像技术和3D扫描技术并能捕捉扫描数据、成像数据和测量数据,并把这些数据融合一体可执行所有任务的测量仪器。本文结合甘孜—玉树断裂邓柯段的构造形变微地貌特征,系统介绍天宝VX空间测距仪获取该段活动断裂的定量化形变参数,这些参数对我们深入了解甘孜—玉树断裂邓柯段活动性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天宝VX空间测距仪在构造形变微地貌测量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貌形变论文参考文献

[1].葛伟鹏,袁道阳,邵延秀,陈继锋.青藏高原西北部区域地壳形变、构造地貌与孕震构造模型研究——以2008年与2014年新疆于田7.3级地震为例[J].地震工程学报.2015

[2].马超,李勇,周荣军,刘玉法,梁明剑.天宝VX空间测距仪在构造形变微地貌测量中的应用——以甘孜—玉树断裂邓柯段为例[J].四川地震.2013

[3].李超,戴雪荣.上海城市地貌形变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应对策略[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

[4].戴雪荣,李良杰,俞立中,师育新,顾成军.上海城市地貌形变与防汛墙地理工程透析[J].地理研究.2005

[5].李锰.地貌与地震形变场分形与多重分形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

[6].A.B.吉姆什.准噶尔—北天山地区最新地貌构造的应力—形变状况[J].内陆地震.2000

标签:;  ;  ;  ;  

地貌形变论文-葛伟鹏,袁道阳,邵延秀,陈继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