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用损失论文-周永芳,时章明,刘波

火用损失论文-周永芳,时章明,刘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火用损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火电机组,不可避免火用损失,有限时间热力学,动力循环

火用损失论文文献综述

周永芳,时章明,刘波[1](2017)在《600MW火电机组不可避免火用损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火用分析法是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火电机组能耗评价方法,但常规火用分析法是以理想过程作为分析基础的,不能对火电机组进行正确的节能降耗指导。本文分析了不可避免的火用损失的存在性,结合有限时间热力学建立了火电机组不可避免火用损失模型,以某600 MW机组为例,计算循环的最大吸热温度与最小放热温度为469.2℃、9.2℃,与实际吸、放热温度相差46.7℃、7.7℃。推导得到回热循环各换热器火用损失最小的最佳流速,均已超过实际流速。计算了锅炉、凝汽器、回热加热器的不可避免火用损失与实用火用损失,并与常规火用分析法进行比较。(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7年S1期)

杨璐[2](2017)在《基于不可避免(火用)损失的含蜡原油管输用能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贯穿西南、西北、东北、华北及华东的区域性管网,油气资源的供给做到了畅通无阻。但是,我国生产的原油多为易凝高粘原油,管输方式多采用加热输送,常导致管道运行的能耗偏高。目前研究人员将(火用)分析方法引入到原油管输能耗分析,将管输原油假设为单一的牛顿层流或牛顿紊流进行分析,忽略了原油流动特性随管输温度变化的特点,在能耗评价结果上存在一定误差。因此,如何科学评价管输能耗、降低管输能耗,是我国原油管道运输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在一般热力学过程不可避免(火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原油管道输送工艺基本要求,针对含蜡原油管输过程进行用能分析,提出了含蜡原油管输过程不可避免(火用)损失的定义;综合考虑输油过程中原油流型、流态随管输温度变化的特点,提出了按析蜡点、流态转变温度和反常点等管输特性温度,将输油管道划分为不同输送区间的方法,进而详细地推导原油在不同流型、流态下的不可避免(火用)损失计算公式;通过PIPESIM软件对含蜡原油管输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管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火用)损失的轴向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可避免(火用)损失随不同设计参数、不同运行参数的变化规律;基于传统效率层级评价指标,提出了管输过程中的(火用)评价指标——(火用)利用率,并采用正交分析法,研究分析不同设计参数、运行参数等对各项(火用)利用率的影响程度,为原油管道节能输送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7-06-02)

汤皓杰[3](2017)在《单级蒸气压缩循环降低(火用)损失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制冷行业的快速发展,当前最具应用前景的准两级压缩制冷系统和自复迭制冷系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活塞压缩机在准两级压缩系统中的应用及自复迭制冷系统性能受混合制冷剂配比影响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模拟计算相结合,对这两种系统在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本文首先对常见制冷系统进行分类比较,设计了活塞式压缩机准两级喷射制冷系统,通过对系统运行中压缩过程和喷射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性能计算及(火用)分析,并将实验结果与单级压缩制冷系统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相同工况下中间喷射系统相比于单级压缩系统其性能和(火用)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蒸发温度t0为-15℃的工况下,中间喷射系统的制冷量、COP和(火用)效率相比于单级压缩系统分别提升了8.1%、6.9%和34.3%,同时借助(火用)流图表征了系统循环过程(火用)的变化情况。本文通过改进活塞式压缩机的压缩过程,采用分段压缩的方式减少了中间喷射系统压缩过程的不可逆损失,提高了系统的(火用)效率及性能,基本实现了准两级压缩的制冷效果。其次,在理论分析单级自复迭系统性能与工质配比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的单级自复迭系统进行改造,分别在高低温循环过程安装电子膨胀阀和储液罐等元件以更好的调节混合工质的质量流量。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自复迭系统在R23浓度为0.32-0.40之间时,系统具有较高的COP,且系统(火用)效率几乎不受R23浓度变化的影响,但系统(火用)损失主要存在于压缩机和蒸发冷凝器中,两者(火用)损失占总(火用)损的比例最大可达到40.0%和33.8%。最后,通过Matlab软件对系统进行模拟计算,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相吻合,进一步表明了自复迭系统性能不受工质配比影响具有可行性,为自复迭系统在大中型制冷系统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7-04-25)

李林[4](2016)在《数控加工过程能耗优化及(火用)损失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制造业在将制造资源转变为产品以及产品的使用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自然资源并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企业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十分严重,资源消耗所导致的环境污染也十分严重,能源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问题。制造过程的节能优化是实现可持续制造的基础,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制造业中的体现。因此,促进机械制造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具有重大意义。考虑机床主轴空转能耗,建立了加工过程切削参数与加工能耗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通过搭建数控机床加工过程能耗监测平台,以数控铣削为例,研究机床在不同加工状态及不同切削参数条件下切削功率的变化规律,采用理论分析推导与经验建模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加工过程切削参数与加工能耗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切削实验及数据拟合获得能耗模型的系数,对能耗模型系数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模型系数的明确含义,便于实验获取和实际应用。最后,通过铣削实验对建立的能耗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实现了对加工过程能耗的准确预测,为后续考虑能耗的机床及车间加工过程节能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和能耗动态仿真研究奠定了基础。将加工能耗作为切削参数优化的目标之一,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加工能耗、生产率和表面加工质量叁者权衡的多目标优化方法。该方法采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对多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采用切削参数的改变对优化目标的各自综合影响量化值的比例作为多个目标权重分配的依据。最后,通过正交实验对提出的优化方法进行验证,达到在给定切削参数范围进行优化以同时提高生产率和表面加工质量,并降低加工能耗的目的。同时,基于上述建立的加工过程能耗模型,考虑了切削参数的变化对加工时间和加工能耗的影响,将单台机床切削参数优化融入到车间优化调度问题中,提出了一种混合流水车间的双层(机床层和车间层)优化调度方法。通过混合流水车间调度案例对提出的双层优化调度方法进行验证,为面向可持续制造的机床及车间节能优化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针对无法将加工过程的能量和物料流在同一标准下进行分析评价的问题,本文引入了(火用)的概念用于综合评价能量和物料流,提出了一种加工过程(火用)损失评价方法。基于上述建立的加工过程能耗模型,在同一尺度上综合考虑加工过程的能量流和物料流,分析了加工过程中切削活动、压缩气体散失、刀具磨损、切削液耗散以及金属切屑产生过程的(火用)损失情况,建立了加工过程(火用)损失与切削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使用单位切削(火用)损失作为加工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解决了电能消耗、刀具磨损、切削液耗散等不同因素的权衡问题。通过不同刀具轨迹的铣削实验验证了加工过程(火用)损失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不同切削参数铣削实验研究表明,选择较大的进给速度和较低的主轴转速可有效降低加工过程的单位切削总(火用)损失,为实现数控加工过程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的目标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基于上述建立的加工过程能耗模型,开发了数控加工过程能耗动态仿真支持系统,用于辅助机床操作人员在进行工件加工前,将能耗、加工效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对加工方案做出快速有效的分析决策。设计了能耗动态仿真软件的各个功能模块,并且分析了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仿真软件的工作流程。最后,通过能耗测试件切削实验,验证了能耗动态仿真软件的可行性,为加工过程能耗的准确评估提供了有效工具。(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03-01)

闫峰[5](2015)在《燃烧‘火用’损失机理及重整燃料分子均质压燃燃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高内燃机效率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石油供应紧张的压力,还可以缓解由于CO_2排放带来的环境压力。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如何进一步提高内燃机效率已成为内燃机技术最具挑战的课题,受到广泛关注。但是,目前内燃机最高有效热效率仅略大于40%,而内燃机不经“根本性”改造,最大有效热效率很难超过60%。制约活塞式内燃机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非约束燃烧”过程损失的做功潜力,这个损失比例高达燃料初始做功潜力的20~25%。因此,理解该损失过程并探索降低损失、最大化‘火用’利用率的方法是今后进一步提高内燃机热效率的新方向。本文结合实验和化学动力学数值模拟,详细研究了内燃机“非约束燃烧”的‘火用’损失过程,探索了最小化内燃机‘火用’损失、最大化‘火用’/功转化效率的新途径。为更好地描述内燃机燃烧过程的‘火用’损失机理,本文创新性地发展了一种计算非平衡态燃烧过程的化学动力学‘火用’损失模型,基于化学动力学和非平衡态热力学中的局部热力学平衡原理,首次明确了复杂化学动力学中每一步基元反应的‘火用’损失,为进一步确定内燃机非平衡态化学反应中最主要的‘火用’损失源、探索减少‘火用’损失的控制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并筛选了以正庚烷为例的基础燃料详细的化学动力学模型,确定了其燃烧过程的化学动力学‘火用’损失机理,结合‘火用’损失源和化学动力学特点,归纳总结出了基础燃料燃烧过程的损失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了燃烧过程‘火用’损失源的影响因素,探索了高效燃烧反应的约束条件。基于对‘火用’损失源及控制方法的研究,以减少‘火用’损失、节约能量为目的,探索了进一步降低内燃机燃烧过程‘火用’损失的方法,提出了高温无氧燃料重整理念,并从理论上探讨了高温无氧燃料重整的可行性及其在节约系统‘火用’方面的优势。设计和搭建了满足燃料改性要求的化学动力学流动试验台,通过对比实验和模拟结果,讨论了高温无氧重整理念的正确性以及实验系统的可行性。基于对‘火用’损失源的分析和高温无氧燃料重整的研究,探索了提高内燃机热效率的新途径,提出了一种可行的高效内燃机燃烧原理--重整燃料分子均质压燃燃烧(RM-HCCI),并分别从(1)初始燃料化学‘火用’;(2)燃烧过程‘火用’损失;(3)滞燃期和燃烧持续期;(4)‘火用’/功转化过程等几个方面讨论了RM-HCCI内燃机燃烧原理所具有的理论优势。(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5-07-01)

侯平利,潘洁[6](2014)在《核电厂蒸汽转换器系统减压过程火用损失与改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CPR1000核电厂蒸汽转换器系统在利用蒸汽热量进行工艺生产的同时,采用减压站降压存在高达44.48bar的压差损失。本文从蒸汽可用做功能力分析的角度,对减压站节流过程进行了火用损失分析。从蒸汽按品质梯级利用的角度,提出了两种改造方案。计算表明,采用背压汽轮机代替减压站利用蒸汽压差进行发电,每年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中国核工业勘察设计协会2014年优秀论文集》期刊2014-11-01)

马娟丽,刘昌海,周骞,陈兴亚,侯予[7](2014)在《膨胀阀开度对跨临界CO_2制冷系统火用损失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跨临界CO2制冷系统的性能,研究电子膨胀阀开度变化对水-水跨临界CO2制冷系统各个组件相对火用损失的影响,搭建了带电子膨胀阀的水-水跨临界CO2制冷系统实验台,测试了跨临界CO2制冷系统在恒定进水温度、不同电子膨胀阀开度下的运行参数。基于实验数据,给出了不同电子膨胀阀开度下系统性能系数、系统火用效率和各个设备组件的相对火用损失,计算了膨胀阀在最佳开度、气体冷却器侧水进口温度为30℃、蒸发器侧水进口温度为15℃时,各个设备的火用效率。基于最佳膨胀阀开度时系统内各设备的相对火用损失和火用效率的计算结果,分析了各设备性能提高的潜力。计算结果显示:膨胀阀开度在最佳值时,压缩机和气体冷却器的相对火用损失分别为总火用损失的49.4%和18.9%,设备火用效率分别为60.7%和37.6%,压缩机和气体冷却器性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刘斌,张仁兴,贺星[8](2009)在《燃气初温对燃气轮机火用损失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对燃气轮机实际简单循环推导出了燃气轮机各部件火用损失的计算公式。通过对某型燃气轮机的定量计算,得出了燃气轮机在不同燃气初温下的火用损失。结果表明,燃气初温对燃气轮机的火用损失有较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燃气轮机技术》期刊2009年02期)

陈锦华,敖永安,王聪民[9](2008)在《制冷循环各过程(火用)损失的计算建模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节能分析及优化已不只是能的量的问题,而是能的质与量的综合估价的问题。文中用VC++6.0编制了能与质综合评价的计算程序模块,用(火用)分析方法分析计算制冷系统循环各过程的(火用)损失、(火用)效率,并且分析影响(火用)损失的因素。找出了制冷系统节能部位和节能应采取的措施。给出一个易操作的计算软件可以方便地判断任何系统在(火用)损失最小,(火用)效率最大时,实现热泵节能优化的最佳方案。(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08年01期)

李岩峰,刁彦华,徐志明[10](1999)在《发电厂管道火用损失的在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火用分析方法建立了以易测参数表示的、可实现在线监测的发电厂管道各项火用损失的计算式。详细分析了影响管道损失的各种因素,指出能分析和火用分析的区别。并结合300MW机组的实际热力系统给出了计算实例。计算实例表明,再热蒸汽管道火用损失最大,这与能分析的结论是不同的。(本文来源于《节能技术》期刊1999年06期)

火用损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贯穿西南、西北、东北、华北及华东的区域性管网,油气资源的供给做到了畅通无阻。但是,我国生产的原油多为易凝高粘原油,管输方式多采用加热输送,常导致管道运行的能耗偏高。目前研究人员将(火用)分析方法引入到原油管输能耗分析,将管输原油假设为单一的牛顿层流或牛顿紊流进行分析,忽略了原油流动特性随管输温度变化的特点,在能耗评价结果上存在一定误差。因此,如何科学评价管输能耗、降低管输能耗,是我国原油管道运输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在一般热力学过程不可避免(火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原油管道输送工艺基本要求,针对含蜡原油管输过程进行用能分析,提出了含蜡原油管输过程不可避免(火用)损失的定义;综合考虑输油过程中原油流型、流态随管输温度变化的特点,提出了按析蜡点、流态转变温度和反常点等管输特性温度,将输油管道划分为不同输送区间的方法,进而详细地推导原油在不同流型、流态下的不可避免(火用)损失计算公式;通过PIPESIM软件对含蜡原油管输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管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火用)损失的轴向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可避免(火用)损失随不同设计参数、不同运行参数的变化规律;基于传统效率层级评价指标,提出了管输过程中的(火用)评价指标——(火用)利用率,并采用正交分析法,研究分析不同设计参数、运行参数等对各项(火用)利用率的影响程度,为原油管道节能输送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火用损失论文参考文献

[1].周永芳,时章明,刘波.600MW火电机组不可避免火用损失分析[J].热能动力工程.2017

[2].杨璐.基于不可避免(火用)损失的含蜡原油管输用能评价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7

[3].汤皓杰.单级蒸气压缩循环降低(火用)损失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7

[4].李林.数控加工过程能耗优化及(火用)损失评价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5].闫峰.燃烧‘火用’损失机理及重整燃料分子均质压燃燃烧研究[D].天津大学.2015

[6].侯平利,潘洁.核电厂蒸汽转换器系统减压过程火用损失与改造研究[C].中国核工业勘察设计协会2014年优秀论文集.2014

[7].马娟丽,刘昌海,周骞,陈兴亚,侯予.膨胀阀开度对跨临界CO_2制冷系统火用损失影响的实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4

[8].刘斌,张仁兴,贺星.燃气初温对燃气轮机火用损失的影响分析[J].燃气轮机技术.2009

[9].陈锦华,敖永安,王聪民.制冷循环各过程(火用)损失的计算建模及影响因素[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8

[10].李岩峰,刁彦华,徐志明.发电厂管道火用损失的在线分析[J].节能技术.1999

标签:;  ;  ;  ;  

火用损失论文-周永芳,时章明,刘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