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油论文-王小龙,匡少平

落地油论文-王小龙,匡少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落地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油泥,改性沥青,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落地油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龙,匡少平[1](2019)在《孤岛落地油泥制备改性沥青及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油田油泥与基质沥青为实验原材料,采用高速剪切方法制备油田油泥改性沥青,通过针入度、软化点、延度、运动黏度和离析软化点差等表征方法,研究孤岛落地油泥对沥青高低温性能、加工性能和储存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中间体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5%与4%时,孤岛落地油泥改性沥青的针入度比基质沥青降低0.4 mm,软化点比基质沥青提高24℃,运动黏度为0.28 Pa·s,离析软化点差(165℃,48 h)为0.3℃,其各项指标均同时满足橡胶沥青评价指标要求和SBS沥青评价指标要求;加入适量的油泥可提高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改善加工性能,而对沥青储存稳定性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杨博丽,李泽锋,达引朋[2](2019)在《热碱洗涤法处理试油井场落地油泥砂工艺参数优化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井下作业试油井场的落地油泥砂,在微生物处理前采用热碱洗涤法对其进行预处理,以回收原油,缩短降解周期。通过实验选择碱剂,考察碱液浓度、洗涤温度、搅拌转速、搅拌时间等因素对洗涤效率的影响,来获取热碱洗涤的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当油泥砂初始含油率为10%,选择质量分数为3%的碱剂2溶液、搅拌温度为60℃、搅拌转速为60 r/min、搅拌时间为60 min、液固比为1∶1、洗涤次数为2时,原油回收率最高,可达50.33%。热碱洗涤显着降低了油泥砂中的石油类物质含量,油泥砂经过酸液中和后呈中性,不影响后续的微生物降解,并且减轻了微生物降解的压力。(本文来源于《油气田地面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赵鹏钧,卢雪梅[3](2019)在《让运来的原油“颗粒归仓”》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从源头、卸车过程和加温控制上,严防死守每一道工序,确保运来的原油‘颗粒归仓’。”2月12日一大早,洛阳石化重油区域四班班长刘万秀循着刚卸完原油的槽车,检查地面卫生情况。每年,洛阳石化铁路原油接卸量在300万吨左右。在接卸过程中,每一滴未经(本文来源于《中国石化报》期刊2019-02-18)

赵旖楠,姚远[4](2018)在《落地油泥热化学清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油田落地油泥的资源化和无害化,针对西部某油田落地油泥开展了热化学清洗法试验研究。使用复配表面活性剂QXJ-1作为化学清洗剂,在室内开展了各种工艺参数对清洗效果的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当化学清洗剂浓度3. 0 g/L,反应温度60℃,搅拌时间30 min,搅拌强度100 r/min,pH值为7,泥水比为1∶4时,油泥残油率最低,清洗效果最好。落地油泥经最佳工艺条件下处理后,残油率可降低到0. 4%,回收原油含水率为0. 5%。说明该热化学清洗法对落地油泥具有良好的清洗效果,研究结果可为油田落地油泥的高效回收处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矿冶》期刊2018年06期)

齐加胜,赵建平,黄欣欣[5](2018)在《长庆油田落地油泥处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含油量为10%的长庆油田落地油泥的回收处理及污染治理问题,提出了油泥筛选-干燥-破碎-热解-油气处理工艺-尾渣冷却的工艺技术。运用该工艺对长庆油田落地油泥的二组样品进行了热解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筛选、干燥和破碎后,可得到颗粒度小于20 mm、含水率小于40%的固态落地油泥,当热解温度为500℃,热解时间为20 min,平铺厚度为30 mm时,热解液相产率相对较高。通过对热解固相产物的分析,可得到含油率<3‰的尾渣,脱油率可达97%以上。(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8年11期)

王延辉[6](2018)在《一种新型落地油卸油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油田落地油在落地油回收站卸油池融油、升温、过滤后回收进集输系统,为了解决现有半埋地混凝土落地油卸油池存在融油池和缓冲池间开孔过滤隔板容易通过杂质、密封性差、加热盘管拆卸清理困难、维护成本高的问题,应用了一种新型蒸汽或热水加热水套钢制卸油装置。该装置对隔板开孔进行了优化,以加热水套代替加热盘管,采用整体钢制结构改进密闭性,使卸油池在使用中能够减少杂质进入集输系统,便于清理,可延长检修周期,降低运行成本,卸油池顶部易燃气体能够通过放空管排放,提高运行安全度。该装置适用于小规模落地油回收站的半地下卸油设施。(本文来源于《油气田地面工程》期刊2018年10期)

[7](2018)在《宗申发力新能源全面落地“油转电”战略》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12月29日,宗申动力公告称,根据公司新能源发展战略,拟将全资子公司重庆宗申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49%股权,分别转让给宗申动力关联方重庆宗申机车工业制造有限公司和自然人左宗庆,股权转让款分别为1 170万元和300万元。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宗申动力、宗申机车和左宗庆将分别持有宗(本文来源于《摩托车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赵晓非,葛丹,张晓阳[8](2017)在《超声波-破乳联用技术处理大庆落地油泥》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庆落地油泥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破乳联用技术进行脱油处理,研究了超声频率、超声功率、超声温度、超声作用时间、药剂加量等参数对除油效果的影响。采用显微镜对超声波-破乳处理前后的油泥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超声频率40kHz、超声功率70W、超声温度40℃、超声时间10min、破乳剂加入量3mg/L的最佳处理条件下,含油污泥除油率最佳,为96.8%,比单一破乳法提高了9.4%。显微镜结果显示:与单一破乳处理的油泥相比,经过超声-破乳处理后的油泥,无明显的油珠和水滴,表面较为平整且杂质含量少。说明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具有提高油泥破乳效果增大除油率的作用。证明了超声波-破乳联用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油泥中污油。(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7年S1期)

薛广海,刘庆,陈红硕,李强[9](2016)在《落地油泥湿法处理正交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湿法处理装备对落地油泥进行处理,通过对比试验可确定油泥进料量、破碎台取渣时间、浆化时间、盘片泵剥离频率、气浮盘片泵频率、一次气浮时间、二次气浮时间、旋流浮选装备翻板频率8项指标的最佳工艺条件。设计正交试验,并通过单个响应指标的饱和正交分析和多个响应指标的饱和正交分析确定了起泡剂用量、一次剥离时间、二次剥离时间、水温度4项指标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混合砂含油率可达到0.29%,浮渣含油率可达到70.20%,满足GB4284—1984《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中含油量处理要求。(本文来源于《矿冶》期刊2016年05期)

毛东霞[10](2016)在《真菌-细菌菌群生物强化处理落地油泥的现场试验及相关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是现今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战略能源,素有“工业之血”及“黑金”之称。在相关石油工业如钻探、开采、炼制及运输等过程中,操作不当或突发事故等原因常导致原油组分的泄露或溢出现象的出现,从而造成自然环境的污染,进一步对人类健康形成潜在的威胁。目前,石油污染土壤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对原油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落地油泥的治理成为了国内外科学家的研究热点。常用于石油污染土壤处理的修复技术中的生物修复技术由于其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特点而备受青睐,而在生物修复技术中又以生物强化技术最为常用。然而,国内的生物强化处理技术的方法和策略尚不成熟,甚至比较缺乏。国内市场上能够提供有效处理落地油泥技术的公司相对较少,且大多产品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不佳。对落地油泥修复技术的相关研究也仅限于实验室摇瓶水平,缺乏现场实践。同时生物强化修复技术的成败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生物强化菌株的代谢潜力及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等。因此,进行落地油泥的现场生物强化修复及其处理过程中相关机制的研究十分必要,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从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元城作业区采油某厂现场采集的落地油泥为处理对象,以微生物技术项目组实验室保藏菌株:芽孢杆菌(Bacillussp.);枝顶胞霉菌(Acremonium sp.);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sp.)的固体菌剂为生物强化菌株,采用不同的强化菌群及不同的生物强化处理策略,进行了现场处理试验。此外,为研究现场试验中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及真菌在菌群生物强化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又以鼠李糖脂为试验生物表面活性剂,采用萘(Naphthalene,NAP)、芴(Fluorene,FLO)、菲(Phenanthrene,PHE)、蒽(Anthracene,ANT)及荧蒽(Fluoranthene,FLA)的混合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为处理对象,研究了生物类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混合PAHs的增溶作用,并将鼠李糖脂与真菌-细菌菌群处理混合PAHs污染土壤的修复过程结合,研究其在实际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效果。同时,从现场试验中真菌-细菌菌群组合作用的特点出发,以四环的稠环芳烃荧蒽为模式污染物,构建枝顶胞霉菌(Acremonium sp.)的污染物传递模型,研究了真菌在菌群生物强化过程中的作用,同时研究了重金属离子存在的复合污染条件下,真菌对重金属离子的耐受及其对疏水性有机物荧蒽传递及降解效率的变化规律。以上研究共得到以下结果:(1)在落地油泥的实际修复过程中,不同的生物强化策略对石油烃组分的降解效果不同,菌群序列强化的处理策略可以极显着提高落地油泥中总石油烃(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s,TPH)的降解效率(p<0.01),同时也保证了处理过程中高的微生物数量与代谢活性,并最终得到了最佳的处理菌群及使用策略,即以芽孢杆菌(Bacillus sp.)、枝顶孢属真菌(Acremonium sp.)与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sp.)为菌群组合进行序列强化处理。处理60天后该处理组对起始含油量高达119 260 mg/kg的落地油泥的TPH降解效率达到91.24±1.56%,经第叁方检测公司检测达到了油田修复标准。(2)由于代谢酶系的差异,不同的生物强化菌群对落地油泥中不同的石油烃组分(轻重链、芳香烃组分)的降解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异。与芽孢杆菌(Bacillus sp.)与枝顶孢属真菌(Acremonium sp.)的组合强化相比,芽孢杆菌(Bacillus sp.)与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sp.)的组合强化对于重链组分的处理效果更加显着。(3)不同浓度的鼠李糖脂溶液对混合多环芳香烃萘、芴、菲、蒽以及荧蒽均有明显的增溶效果,当鼠李糖脂的浓度为500 mg/L时,5种多环芳香烃的增溶倍数均达到了 10以上。(4)在混合PAHs污染土壤的菌群生物强化处理过程中,鼠李糖脂的添加可以显着提高混合PAHs的总去除效率(p<0.05)。其中以芽孢杆菌(Bacillus sp.)与枝顶孢属真菌(Acremonium sp.)为菌群组合的序列强化处理组对蒽及荧蒽的降解效率最高,分别达到了 81.54±2.04%、73.86±1.31%。(5)枝顶孢属真菌(Acremonium sp.)对疏水性有机物(Hydrophobic organic compounds,HOCs)荧蒽具有传递作用。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Acremonium sp.对荧蒽的传递率逐渐增大。试验进行14天后,Acremonium sp.对荧蒽的传递效率达到了 8.29±1.01%。(6)重金属离子(Heavy metal ions,HMI)的存在会影响枝顶孢属真菌(Acremonium sp.)对荧蒽的传递及去除效率,且影响效果因重金属离子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与试验的空白对照组(CK)相比,Mn2+、Fe2+的存在对荧蒽的传递及去除效率均有极显着的提高(p<0.01),其中荧蒽总去除效率分别提高了 12.85%、7.29%,而Cu2+、Al3+的存在对荧蒽的传递及去除效率均呈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荧蒽总去除效率分别比对照组CK低14.05%、22.54%。(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落地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井下作业试油井场的落地油泥砂,在微生物处理前采用热碱洗涤法对其进行预处理,以回收原油,缩短降解周期。通过实验选择碱剂,考察碱液浓度、洗涤温度、搅拌转速、搅拌时间等因素对洗涤效率的影响,来获取热碱洗涤的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当油泥砂初始含油率为10%,选择质量分数为3%的碱剂2溶液、搅拌温度为60℃、搅拌转速为60 r/min、搅拌时间为60 min、液固比为1∶1、洗涤次数为2时,原油回收率最高,可达50.33%。热碱洗涤显着降低了油泥砂中的石油类物质含量,油泥砂经过酸液中和后呈中性,不影响后续的微生物降解,并且减轻了微生物降解的压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落地油论文参考文献

[1].王小龙,匡少平.孤岛落地油泥制备改性沥青及其性能[J].环境工程学报.2019

[2].杨博丽,李泽锋,达引朋.热碱洗涤法处理试油井场落地油泥砂工艺参数优化试验[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9

[3].赵鹏钧,卢雪梅.让运来的原油“颗粒归仓”[N].中国石化报.2019

[4].赵旖楠,姚远.落地油泥热化学清洗研究[J].矿冶.2018

[5].齐加胜,赵建平,黄欣欣.长庆油田落地油泥处理技术研究[J].当代化工.2018

[6].王延辉.一种新型落地油卸油装置[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8

[7]..宗申发力新能源全面落地“油转电”战略[J].摩托车技术.2018

[8].赵晓非,葛丹,张晓阳.超声波-破乳联用技术处理大庆落地油泥[J].化工进展.2017

[9].薛广海,刘庆,陈红硕,李强.落地油泥湿法处理正交试验研究[J].矿冶.2016

[10].毛东霞.真菌-细菌菌群生物强化处理落地油泥的现场试验及相关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标签:;  ;  ;  

落地油论文-王小龙,匡少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