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雄激素受体论文-安宇,唐耘熳,谭树林,黄建林,罗一钊

皮肤雄激素受体论文-安宇,唐耘熳,谭树林,黄建林,罗一钊

导读:本文包含了皮肤雄激素受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阴茎弯曲,雄激素受体

皮肤雄激素受体论文文献综述

安宇,唐耘熳,谭树林,黄建林,罗一钊[1](2015)在《Donnahoo Ⅳ型阴茎弯曲畸形阴茎皮肤及纤维性尿道组织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DonnahooⅣ型阴茎弯曲畸形阴茎皮肤及纤维性尿道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表达情况,探讨AR异常在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以Ⅳ型阴茎弯曲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手术治疗纠正弯曲畸形,术中收集阴茎背、腹侧皮肤和纤维性尿道组织。以包皮过长患者18例作为正常对照,行包皮环切术收集正常阴茎背、腹侧包皮组织。组织标本经免疫组化LSAB法染色后观测AR表达规律,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R在正常阴茎包皮和Ⅳ型阴茎弯曲标本中有阳性表达。正常对照阴茎背、腹侧包皮AR阳性表达率为(62.94±5.40)%、(62.87±5.33)%;Ⅳ型阴茎弯曲背、腹侧皮肤和纤维性尿道AR阳性表达率为(58.63±2.66)%、(57.23±2.04)%、(53.71±2.15)%,AR表达较正常对照均显着减少(P<0.05);Ⅳ型阴茎弯曲自身背、腹侧皮肤间相比,AR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AR在纤维性尿道的表达较自身皮肤显着减少(P<0.05)。分层分析发现,轻中度弯曲背、腹侧皮肤及纤维性尿道AR阳性表达率为:(59.37±3.11)%、(58.75±3.20)%、(55.48±2.86)%,AR表达较正常对照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弯曲背、腹侧皮肤及纤维性尿道AR阳性表达率为:(55.21±3.32)%、(53.69±4.09)%、(46.17±3.65)%,AR表达较正常对照均显着减少(P<0.05);与轻中度弯曲比较,重度弯曲纤维性尿道AR表达显着减少(P<0.05)。结论:DonnahooⅣ型阴茎弯曲畸形阴茎皮肤及纤维性尿道组织中AR表达显着减少,自身背、腹侧皮肤间AR表达并无差异,重度弯曲纤维性尿道AR表达减少更为明显。(本文来源于《临床与病理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朱明明,李静,杨萌[2](2013)在《雌激素和雄激素受体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最新的研究发现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简称皮肤鳞癌)与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ER)的高表达有关,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肤鳞癌中雄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的表达,以探讨其与皮肤鳞癌发生和发展的相关性。1材料和方法1.1样本的收集收集新乡医学院第叁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病理科1996-2010年存档的鳞癌石蜡包埋组织100例。其中皮肤鳞癌40例,癌旁组织30例,40例皮肤鳞癌中,发病年龄28~85岁,平均(本文来源于《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期刊2013年04期)

安宇,刘雪辉,唐耘熳,刘竞,李俊[3](2012)在《先天性尿道下裂和单纯性阴茎下曲患者阴茎皮肤组织中雄激素受体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先天性尿道下裂和单纯性阴茎下曲患者阴茎皮肤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不同程度尿道下裂和阴茎下曲中的表达特征及规律。方法以2005年8月-2007年1月行矫正术的25例先天性尿道下裂和4例单纯性阴茎下曲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阴茎背侧包皮、尿道口腹侧皮肤和尿道板组织。尿道下裂患者年龄1岁11个月~19岁,平均3岁7个月;阴茎下曲患者年龄3岁6个月~16岁,平均7岁1个月。以18例行包皮环切术患者的正常背、腹侧包皮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检测标本AR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情况,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先天性尿道下裂、单纯性阴茎下曲和正常包皮组织中均有AR表达。正常阴茎背、腹侧包皮AR表达核阳性细胞率分别为62.94%±5.40%、62.87%±5.33%;先天性尿道下裂阴茎背侧包皮、尿道口腹侧皮肤及尿道板组织分别为59.00%±3.75%、58.46%±4.14%、52.30%±3.53%,AR表达均低于正常背、腹侧包皮(P<0.05);且尿道板组织AR表达显着低于自身背、腹侧包皮皮肤(P<0.05),自身背、腹侧包皮皮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背、腹侧包皮比较:远、中段型尿道下裂阴茎背侧包皮A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尿道板组织AR表达显着降低(P<0.05);近段型背侧包皮、尿道口腹侧皮肤及尿道板组织AR表达均降低(P<0.05);下曲<45°者阴茎背侧包皮、尿道口腹侧皮肤A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曲≥45°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道板组织AR表达均降低(P<0.05)。单纯性尿道下曲患者阴茎背侧包皮、尿道口腹侧皮肤及尿道板组织AR表达核阳性细胞率分别为59.69%±2.73%、55.71%±1.67%、51.92%±1.87%,与正常包皮组织比较,AR表达呈减弱趋势。结论先天性尿道下裂及单纯性阴茎下曲阴茎皮肤组织AR表达低于正常阴茎,尿道板组织AR缺陷突出。(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2年04期)

莫惠芳,汤勇军,钟卫红,罗文峰,许德清[4](2008)在《消痤Ⅱ号冲剂对阴虚内热型寻常痤疮患者皮肤雄激素受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消痤Ⅱ号冲剂治疗阴虚内热型寻常痤疮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例阴虚内热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口服消痤Ⅱ号冲剂;对照组20例口服四环素、Vit B_6。对治疗1月前后痤疮患者皮肤表皮层雄激素受体(AR)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R的阳性率低于治疗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AR的阳性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消痤Ⅱ号冲剂的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皮肤组织中雄激素受体含量有关。(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08年01期)

高碧珍,李灿东,蔡东华,闵莉,张永动[5](2007)在《痤疮患者局部皮肤雄激素受体及性激素与中医相关证型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痤疮患者局部皮肤雄激素受体(AR)及性激素与中医相关证型的关系,从激素受体的角度揭示痤疮发生的机制。方法:选择70例典型面部痤疮患者作为观察对象,1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皮肤雄激素受体、血清性激素、中医辨证为指标。结果:男、女性患者的睾酮(T)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患病部位的局部AR阳性百分率显着高于非患病部位(P<0.01),局部皮肤的AR与血清雄激素水平无相关性(P>0.05);不同证型组AR阳性率以肾虚火旺型最高,但统计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痤疮发病不仅与血清T升高有关,同时与局部毛囊上皮细胞AR有关。T与AR是痤疮异证同病的物质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07年10期)

安宇[6](2007)在《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阴茎皮肤组织中雄激素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和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尿道下裂阴茎皮肤组织中AR、EGF和EGFR的表达特征和分布规律。方法:以25例尿道下裂和4例单纯阴茎下弯病例为研究对象,术中采集阴茎背侧包皮、尿道口腹侧皮肤和尿道板组织。18例正常包皮组织作为对照,材料取自包皮环切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各点组织AR、EGFR和EGF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情况进行检测。结果:①尿道下裂、Ⅳ型下弯和正常包皮组织中均有AR、EGFR和EGF的表达;②尿道下裂背、腹侧皮肤和尿道板AR表达显着减低,尿道板AR表达显着低于自身背、腹侧皮肤,而自身背、腹侧皮肤间的AR表达无显着差异。此外,尿道下裂重型下裂(后型)及重度下弯(下弯≥45度)皮肤组织的AR表达符合前述规律;轻中型下裂(前型和中间型)或轻中型下弯(下弯<45度)病例的背、腹侧皮肤及(尿道板)AR表达与正常包皮无显着差异,而尿道板AR表达显着减低,且其表达减低与下弯程度有关。③EGF和EGFR表达在尿道下裂阴茎皮肤组织与正常包皮间无显着性差异,自身背、腹侧皮肤间也无显着性差异,而尿道板EGF表达着性减低。此外,尿道下裂轻中度下弯的背、腹侧皮肤及尿道板EGFR和EGF表达与正常包皮无显着差别;重度下弯病例的尿道口腹侧皮肤EGF、尿道板EGF和EGFR表达显着低于正常包皮,尿道板EGFR表达显着低于自身背侧包皮,且其表达减低与下弯程度有关。结论:①尿道下裂阴茎皮肤组织AR表达低于正常,尿道板AR缺陷突出;②伴重度尿道性下弯尿道下裂的阴茎皮肤存在EGF和EGFR缺陷,尿道板缺陷突出;③对下弯畸形的性质和程度的认识与处理在尿道下裂诊治中应予强调。(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7-04-01)

伍学焱,史轶蘩,邓洁英[7](2004)在《用体外培养的男性外生殖器皮肤成纤维细胞单层建立雄激素受体结合分析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正常男性雄激素受体水平及功能状态 ,帮助临床上对男性假两性畸形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以体外培养的活的男性外生殖器皮肤成纤维细胞单层为材料 ,建立了雄激素受体结合分析方法 ,并观察了温度改变对其结果的影响。结果 8例正常人的Bmax值 ,在 37℃和 4 2℃条件下分别为 :(80 32± 30 94 )fmol mgP (4 8 2 4~ 119 94 )和 (82 80± 2 8 91)fmol mgP (4 2 5 0~ 12 4 36 ) ;Kd值分别为 :(0 4 6± 0 2 1)nmol L (0 2 4~0 78)和 (0 5 4± 0 2 2 )nmol L (0 30~ 0 83)。两组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正常人雄激素受体的质和量保持稳定状态。(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2004年03期)

黄鲁刚,林苹,胡廷泽,陈绍基,成娘[8](2000)在《儿童小阴茎和正常阴茎皮肤细胞内雄激素受体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青春期前后包皮细胞内雄激素受体 (AR)分布的规律 ,并探讨AR在小阴茎患儿包皮细胞内表达的特征。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组化方法测定 42例不同年龄段正常人及 6例小阴茎患儿阴茎包皮细胞内AR的含量 ,并用放射免疫法对小阴茎患儿作了血清睾酮 (T)、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的测定。结果 所有阴茎皮肤组织AR均呈阳性表达 ;正常阴茎皮肤细胞内AR的分布为 ,青春期以前AR含量处于稳定的较低水平状态 ,青春期开始明显增加 ,成年期达到高峰 ;小阴茎病例组的AR含量均低于正常阴茎各组。结论 阴茎皮肤细胞内AR含量与阴茎发育的年龄、生理功能及血中雄激素水平相关 ,小阴茎患儿的阴茎皮肤细胞内低AR含量可能与外周血中雄激素水平低有关 ,而不是小阴茎的主要病因。(本文来源于《中华小儿外科杂志》期刊2000年02期)

蓝长贵,周光平,姚先莹[9](1999)在《正常人体皮肤雄激素受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荧光组化法检测16 例正常成年男性头发、眉毛、胡须、腋毛、阴毛等5 个部位皮肤AR,结果显示:各部表皮粒细胞、棘细胞和基底细胞AR 均阳性,从粒层至基层AR 阳性细胞率逐渐减少。5 个部位表皮各层AR阳性细胞率间无差异( P> 0-05) ,但腋窝表皮细胞核内AR 高于其他各部。各部毛囊外根鞘、毛乳头、皮脂腺、小汗腺AR 均阳性,胡须、腋毛、阴毛毛囊细胞核AR高于头发和眉毛。头发、眉毛、胡须部皮脂腺细胞核AR高于腋窝和阴毛部。5 个部位的小汗腺AR 阳性细胞率间无差异( P> 0.05),各部小汗腺排泄部AR高于其分泌部。腋窝部大汗腺AR含量高于耻骨部。(本文来源于《四川医学》期刊1999年06期)

李春谢家伦,卢汉平[10](1998)在《先天性尿道下裂外生殖器皮肤细胞内雄激素受体的含量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受体的放射配基结合分析,对28例不同程度的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外生殖器皮肤细胞的雄激素受体进行了测定,实验显示尿道下裂患儿外生殖器皮肤细胞内雄激素受体量减少,表明雄激素受体异常是先天性尿道下裂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衡阳医学院学报》期刊1998年02期)

皮肤雄激素受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最新的研究发现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简称皮肤鳞癌)与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ER)的高表达有关,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肤鳞癌中雄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的表达,以探讨其与皮肤鳞癌发生和发展的相关性。1材料和方法1.1样本的收集收集新乡医学院第叁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病理科1996-2010年存档的鳞癌石蜡包埋组织100例。其中皮肤鳞癌40例,癌旁组织30例,40例皮肤鳞癌中,发病年龄28~85岁,平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皮肤雄激素受体论文参考文献

[1].安宇,唐耘熳,谭树林,黄建林,罗一钊.DonnahooⅣ型阴茎弯曲畸形阴茎皮肤及纤维性尿道组织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

[2].朱明明,李静,杨萌.雌激素和雄激素受体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3

[3].安宇,刘雪辉,唐耘熳,刘竞,李俊.先天性尿道下裂和单纯性阴茎下曲患者阴茎皮肤组织中雄激素受体表达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2

[4].莫惠芳,汤勇军,钟卫红,罗文峰,许德清.消痤Ⅱ号冲剂对阴虚内热型寻常痤疮患者皮肤雄激素受体的影响[J].新中医.2008

[5].高碧珍,李灿东,蔡东华,闵莉,张永动.痤疮患者局部皮肤雄激素受体及性激素与中医相关证型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

[6].安宇.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阴茎皮肤组织中雄激素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和意义[D].四川大学.2007

[7].伍学焱,史轶蘩,邓洁英.用体外培养的男性外生殖器皮肤成纤维细胞单层建立雄激素受体结合分析的方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4

[8].黄鲁刚,林苹,胡廷泽,陈绍基,成娘.儿童小阴茎和正常阴茎皮肤细胞内雄激素受体的观察[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0

[9].蓝长贵,周光平,姚先莹.正常人体皮肤雄激素受体的研究[J].四川医学.1999

[10].李春谢家伦,卢汉平.先天性尿道下裂外生殖器皮肤细胞内雄激素受体的含量测定[J].衡阳医学院学报.1998

标签:;  ;  

皮肤雄激素受体论文-安宇,唐耘熳,谭树林,黄建林,罗一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