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收发模块论文-杨昆明

射频收发模块论文-杨昆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射频收发模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通道,射频,收发前端,关键模块

射频收发模块论文文献综述

杨昆明[1](2019)在《多通道射频收发前端关键模块及集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无线技术应用以及各类网络系统进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对于射频微波技术的了解越来越多,也更加依赖该技术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将以多通道射频收发前端设计为例,分析了前端PCB板设计及整体布局以及实物图,希望能够为多通道射频收发前端关键模块及集成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9年03期)

王超[2](2017)在《多通道射频收发前端关键模块及集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微波通讯领域发展迅猛,各种电子设备正向低成本、高集成度且高性能的方向发展。射频收发前端,无论在卫星通信、武器制导领域还是在各种终端电子产品、汽车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应用,是射频信号向数字信号转换的重要部分。本文研究了一款L波段射频收发前端,分别对接收和发射通道链路方案及链路各模块进行选择设计,并最终完成了其加工与测试工作。本文首先介绍了几种常用发射机和接收机类型:直接变换发射机、间接变换发射机、超外差式接收机、零中频式接收机及镜像抑制式接收机。进而分析了采用间接变换式发射机结构和超外差式接收机结构实现此射频收发前端的特性。针对此射频收发前端的具体应用场景及指标要求,对收发链路进行了合理的电平分配,增益分配及噪声分配,同时设计完成前端的频率合成器部分。并对频率合成器、自动增益及其他模块分别进行了单元电路设计及测试。最终设计集成了一款包括收发两通道的上、下变频、滤波以及放大功能的L波段射频收发前端。测试结果表明:发射通道,连续波输出功率大于等于27dBm,BPSK信号输出功率大于等于20dBm,发射通道杂散抑制大于60dBc(输入-10d Bm的连续波,1411MHz~1511MHz范围内),偏离中心频率(1.375GHz)1MHz处相位噪声为-136.70dBc/Hz;接收通道,对连续波输出功率为-3.2dBm~-1.84d Bm,对BPSK信号输出功率无包络失真,接收通道杂散抑制大于60dBc,偏离中心频率(2.294GHz)1MHz处的相位噪声为-134.35dBc/Hz,噪声系数约为2.8dB。此射频收发前端能充分满足设计需求。(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3-31)

郁俊伟[3](2017)在《WSN射频收发芯片中低电压AFC和SPI模块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一种由大量微型传感器节点构成的网络,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环境检测、医疗护理和军事安全等领域。随着无线传感网技术的发展,射频收发芯片对频率综合器的稳定性和功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电压自动频率校准模块(Automatic Frequency Calibration,AFC)和串行外围设备接口模块(SerialPeripheral Interface,SPI)作为频率综合器中的关键模块,对它们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 PLL频率综合器的原理,并针对IEEE 802.15.4协议确定了 AFC模块和SPI模块的指标。AFC模块采用基于计数器的开环式结构,工作过程中关闭PS计数器,减少PS计数器引入的误差,同时采用快速AFC算法实现环路的快速锁定;SPI模块工作在从机模式下,通过单片机的控制可以对外部寄存器进行写读。AFC模块和SPI模块均采用半定制数字电路设计方式,本文给出了详细的电路设计过程,包括RTL代码编写和功能仿真结果、逻辑综合和综合后时序验证结果、版图设计和后仿真结果,并采用台积电0.18μm RF CMOS工艺进行流片。芯片测试结果表明,AFC环路实现锁定,且结果准确,在1.0V的电源电压下,AFC的锁定频率范围为4.8~5.0GHz,整个环路最长锁定时间为16.6μs,锁定后最大频率偏差为64MHz,工作电流为180.8μA;SPI模块在1.0V的低电压下,读写功能准确,一共可对16个外部寄存器进行读写操作,2个外部寄存器进行只读操作,每个寄存器都有16位,SPI模块的工作电流为300.5μA。本文设计的低电压AFC模块和SPI模块满足WSN射频收发芯片的要求,并已应用于WSN射频收发芯片中。(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3-05)

武红玉,厉志强,汪江涛[4](2016)在《系统级封装的S频段射频收发模块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制了一种小体积的S频段射频收发系统级封装(SIP)模块,内部集成了基于多种工艺的器件。模块接收通道一次变频,发射通道二次变频,内部集成中频和射频本振信号源。模块采用双腔结构,不同腔体之间通过绝缘子进行垂直互连,大大减小了模块体积,模块体积为40 mm×40 mm×10 mm。模块采用正向设计,其主要指标的测试结果为:接收通道动态范围-100~-40 d Bm,输出信号0~2 d Bm,噪声系数小于等于2.8 d B,带外抑制大于等于50 d Bc;发射通道输出信号大于等于2d Bm,二次、叁次谐波抑制大于等于60 d Bc,杂波抑制大于等于55 d Bc,相位噪声在1 k Hz和10 k Hz处分别小于等于-82 d Bc/Hz和-91 d Bc/Hz。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电讯技术》期刊2016年05期)

李鸿,龙小波,黄冬来[5](2015)在《UHF RFID系统读写器射频收发模块硬件设计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UHF RFID读写器射频收发模块的设计关系到读写器控制处理模块的设计以及整个读写器的性能。文中通过对当前UHF RFID读写器射频收发模块硬件设计的叁种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论述了各自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选用集成度更高、功耗更低、功能更全面、成本更低、功率调节范围更大、接收灵敏度更高的专用读写器芯片是未来射频收发模块硬件设计开发的方向。(本文来源于《物联网技术》期刊2015年07期)

梁效迪[6](2015)在《一种应用于2.4GHzWLAN超高功率超低噪声的射频收发模块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迅猛发展,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成为新一代高速无线接入网络。Wi-Fi是宽带无线接入网络的一种重要形态,可实现局部区域内的高速无线连接。随着Wi-Fi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其使用的技术也必将有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对收发系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其利用了ISM频段中2.4GHz和5GHz两个频段进行信号传送,在如此高的频率下,传播信号波长短,绕射能力弱,导致信号损耗大,传输距离近。工作频率越高,信号在传播过程的损耗也越大,正是这种障碍,阻碍了Wi-Fi的远距离传输应用的进一步发展。本文设计了一款可用于2.4GHz WLAN的高功率射频收发模块,该模块发射通路采用两级功率放大器进行功率放大,第一级采用高增益高线性的功放做为推动级,既保证了后级功放对高功率输入的要求,也使第一级的输出有很好的线性,为发射通道的线性指标提供了保障。输出级采用大功率的LDMOS功放,有较高的输出功率,可以有效解决信号传输受限的问题。接收通道使用了两级超低噪声的LNA作为接收通路,提高了接收通道的增益,使其具有更低的噪声和更高的接收灵敏度。该收发模块,采用TDD工作模式,利用不同时隙分别导通收发通路,有效的减少了收发通路的互相干扰。在完成各模块电路设计之后,将信号源整体的电路原理图利用AWR Microwave Office仿真软件进行仿真验证,并且根据射频PCB板的迭层分配、线宽设计、布局布线等规则制作了信号源整体的硬件电路。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块接收通路的增益达到30dB,噪声系数小于2.5dB,发射通路的最大发射功率44.8dBm(30W),线性输出功率可达到37dBm(5W),增益平坦度小于1dB。输入802.11g 54Mbps OFDM调制信号测得对应的EVM为-32.2dB,折合成百分比为2.5%,符合设计要求。此高功率射频收发模块可用于无线接入点、无线网桥乃至基站建设的应用等,组网简单,覆盖面积广,对延伸无线接入点及无线局域网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使用了本射频收发模块后,将可以使一座基站的通信覆盖范围得到有效的扩大,这样不但能够降低通信成本,还可以改善通信质量。(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5-06-30)

张凯[7](2015)在《C波段射频收发芯片中频模块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有源电子扫描阵列(AESA, Active Electronic Scanning Array)技术的迅速发展,采用AESA技术的有源相控阵系统对射频收发前端的要求越来越高。相控阵多功能芯片(Multi-function Chip, MFC)作为解决下一代低成本、高集成度、多功能射频收发前端的有效技术途径之一,目前正在被工业界、军品界广泛的采用。多功能芯片是指将AESA收发前端原本由多个MM1C完成的移相、衰减、放大等功能集成在一颗MMIC芯片上实现。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CMOS工艺的日趋成熟,为实现高集成度、低成本的相控阵多功能芯片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采用0.18μm RF CMOS工艺设计和实现了应用于C波段AESA射频收发芯片的中频模块。本文首先介绍了中频模块的总体结构以及中频模块使用的可变增益放大器、驱动放大器、巴伦电路的基本理论。接收中频模块包含有源双转单巴伦和中频驱动放大器,其中有源双转单巴伦采用两级结构,第一级电路将差分电压信号转换成同相电压信号,第二级电路实现了同相电压信号电流域相加;中频驱动放大器采用AB类共源共栅放大器结构,在保证线性度的同时实现了输出匹配。发射中频模块包含有源单转双巴伦和可变增益放大器,其中有源单转双巴伦采用交叉耦合技术提高增益,降低功耗;可变增益放大器采用跨导可变的开环结构降低噪声,同时实现了较大的带宽。论文给出了中频模块前仿真、版图设计和后仿真,并完成流片测试。在片测试结果表明:在3.3V电源电压下,接收状态,工作电流约为30mA,电压增益为2.01dB,带内波动小于1dB,输出1dB压缩点为8.5dBm,在1.3-1.4GHz工作频段内S22小于-15dB;发射状态,工作电流约为30mA,带内波动小于1dB,输入1dB压缩点为-2dBm,在1.3-1.4GHz工作频段内S11小于-15dB。本文设计的中频模块具有匹配良好、线性度高、单端口收发等优点,芯片工作性能稳定,可应用于C波段射频收发芯片中。(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5-03-01)

陈燕[8](2015)在《宽带多模射频收发模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叁网融合的进程逐步加快,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与互联网日趋融为一体。叁网融合的发展要求通信系统具有更宽的工作频段,射频收发模块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宽带射频收发模块的研究和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制了面向叁网融合系统应用的宽带多模射频收发模块,该收发模块工作频带为0.5-2.4GHz,可支持最大信道带宽为20MHz。论文首先分析了几种经典收发机结构特点,结合设计要求选取零中频结构。其次,论文分别对射频发射链路和接收链路的设计指标进行分析,推导得出正交调制器/解调器,功率放大器以及低噪声放大器等器件所需达到的性能指标,依据所得指标选取合适的芯片型号。在仿真软件ADS中分别建立收发链路模型,对发射链路的邻近信道功率比(ACPR)、矢量幅度误差(EVM),以及接收链路的噪声系数(NF)、链路预算、EVM等进行了仿真,验证收发模块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在实验测试中,发射链路最大输出功率为15dBm, ACPR均小于-43dBc。当发射链路输出功率为15dBm时,20Msps码率的QPSK、16QAM、64QAM信号EVM分别小于2.7%、2.4%、2.3%;接收链路最小接收功率为-80dBm,噪声系数均小于3.5dB。当接收链路输入功率为--45dBm时,20Msps码率QPSK、16QAM、64QAM信号解调输出EVM分别小于3.1%、2.3%、2.1%。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宽带射频收发模块覆盖频带宽、体积小且性能优良,能够灵活地应用于各种通信模式。论文最后总结分析了宽带多模射频收发模块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的改进方向。(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5-03-01)

李彦芳[9](2014)在《3G(WCDMA)光纤直放站射频光收发模块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模块是光纤直放站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决定了直放站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由于光纤直放站系统的特点,安装调试麻烦,维护工开销巨大。为了增加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光模块具有更高的集成度和智能化程度。所以,高集成与智能化就成了光收发模块发展的趋势。(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4年04期)

李博琼[10](2014)在《基于光载无线通信的IMT-Advanced射频收发机模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多媒体、IPV6和高清视频等新业务在各种移动终端上的应用呈‘井喷式’增长,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高速率来实现数据传输,导致用户对高质量无线通信服务的需求日益剧增,无线通信已经步入高速数据传输的时代。所以光载无线通信(Radio over Fiber, RoF)技术应运而生,它将光通信和无线通信结合起来,利用光线的低损耗、高带宽和防止电磁干扰的特点,实现宽带宽和高速率传输。正是这些优点,使得RoF技术技术在未来无线宽带通信、卫星通信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是基于高级国际移动通信(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Advanced)所包含的2.3-2.4GHz频段,开展了射频收发机模块的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1.基于2.3-2.4GHz射频芯片,研制射频收发机模块,在100MHz带宽内,射频指标合格,并在5v的电压下消耗220mA的电流。2.与基带、光模块和天线构成完整的RoF系统,在4.5m的范围内,成功验证RoF无线系统,实现100MHz内高速率无线传输。(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4-04-01)

射频收发模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代微波通讯领域发展迅猛,各种电子设备正向低成本、高集成度且高性能的方向发展。射频收发前端,无论在卫星通信、武器制导领域还是在各种终端电子产品、汽车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应用,是射频信号向数字信号转换的重要部分。本文研究了一款L波段射频收发前端,分别对接收和发射通道链路方案及链路各模块进行选择设计,并最终完成了其加工与测试工作。本文首先介绍了几种常用发射机和接收机类型:直接变换发射机、间接变换发射机、超外差式接收机、零中频式接收机及镜像抑制式接收机。进而分析了采用间接变换式发射机结构和超外差式接收机结构实现此射频收发前端的特性。针对此射频收发前端的具体应用场景及指标要求,对收发链路进行了合理的电平分配,增益分配及噪声分配,同时设计完成前端的频率合成器部分。并对频率合成器、自动增益及其他模块分别进行了单元电路设计及测试。最终设计集成了一款包括收发两通道的上、下变频、滤波以及放大功能的L波段射频收发前端。测试结果表明:发射通道,连续波输出功率大于等于27dBm,BPSK信号输出功率大于等于20dBm,发射通道杂散抑制大于60dBc(输入-10d Bm的连续波,1411MHz~1511MHz范围内),偏离中心频率(1.375GHz)1MHz处相位噪声为-136.70dBc/Hz;接收通道,对连续波输出功率为-3.2dBm~-1.84d Bm,对BPSK信号输出功率无包络失真,接收通道杂散抑制大于60dBc,偏离中心频率(2.294GHz)1MHz处的相位噪声为-134.35dBc/Hz,噪声系数约为2.8dB。此射频收发前端能充分满足设计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射频收发模块论文参考文献

[1].杨昆明.多通道射频收发前端关键模块及集成研究[J].信息通信.2019

[2].王超.多通道射频收发前端关键模块及集成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

[3].郁俊伟.WSN射频收发芯片中低电压AFC和SPI模块设计[D].东南大学.2017

[4].武红玉,厉志强,汪江涛.系统级封装的S频段射频收发模块研制[J].电讯技术.2016

[5].李鸿,龙小波,黄冬来.UHFRFID系统读写器射频收发模块硬件设计综述[J].物联网技术.2015

[6].梁效迪.一种应用于2.4GHzWLAN超高功率超低噪声的射频收发模块设计[D].东南大学.2015

[7].张凯.C波段射频收发芯片中频模块设计与实现[D].东南大学.2015

[8].陈燕.宽带多模射频收发模块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5

[9].李彦芳.3G(WCDMA)光纤直放站射频光收发模块技术[J].信息通信.2014

[10].李博琼.基于光载无线通信的IMT-Advanced射频收发机模块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4

标签:;  ;  ;  ;  

射频收发模块论文-杨昆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