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艺术论文_翁媚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扬琴艺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扬琴,艺术,音乐,湖北大鼓,特征,民间,山西。

扬琴艺术论文文献综述

翁媚玲[1](2019)在《四川曲艺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以四川扬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曲艺艺术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传承、保护传统的曲艺艺术,更是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的重点工作。在本文的研究过程当中,将传统曲艺艺术中的四川扬琴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作为研究重点,从而对传递、承接和沿袭创新我国传统曲艺艺术的措施进行了相应的学习与探索。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曲艺艺术的传承及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21期)

高佳一[2](2019)在《浅析山西原创扬琴作品《晋韵情思》的艺术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晋韵情思》是一首充满山西地方音乐风格的扬琴独奏作品,它在广泛吸收山西民歌以及民间音乐素材的基础上创作而成,对于挖掘山西民间音乐、丰富扬琴演奏技巧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作品《晋韵情思》的本体特征作为研究对象,以实践者的角度出发,运用定性研究法,阐述乐曲中运用的山西民歌元素、演奏技巧以及音乐情感表达。(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9年20期)

木其乐[3](2019)在《扬琴演奏艺术与民族文化融合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扬琴最初作为一种外来乐器,在世界范围具有一定影响力,但最终在与中国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中,经过不断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情怀,重新建构民族音乐艺术审美特征的不可缺少的民族乐器。扬琴演奏教学已经被各大音乐艺术院校高度重视,并列为普遍受欢迎的民族器乐选修课程。在扬琴专业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逐步强化基本功训练,同时要在提高扬琴演奏艺术的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精神的核心价值和文化艺术魅力。(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20期)

战威[4](2019)在《关于扬琴伴奏艺术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扬琴非常适合于民族器乐伴奏。扬琴伴奏者与主奏者是"合作"的关系,而不是"陪衬"的关系。在"合作"时,需把握好"角色"的转换、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处理好音乐的起拍、收拍和止音,合理运用音色变化,安排好运竹方式。另外,乐器、乐谱如何摆放,怎样安抚主奏的紧张情绪,怎样弥补主奏的演奏错误等细节问题,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来源于《艺术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王静[5](2019)在《综合类艺术院校扬琴教学方法研究——以云南艺术学院扬琴专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类艺术院校音乐表演类学生大多具有一定的演奏功底,但相对于专业类音乐院校学生而言又有一定差距,那么突破扬琴演奏技术的难点及提高基本功的训练方法就成为综合类艺术院校扬琴演奏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对学生的影响可谓是深远的。本文就把突破扬琴演奏技术的难点及提高基本演奏技法融入到综合类艺术院校扬琴演奏教学中进行了的初步探索,分析了综合类艺术院校扬琴演奏教学情况形成的原因,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21期)

罗莉[6](2019)在《民间音乐视域下湖北大鼓中的扬琴伴奏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民间音乐是我国漫漫历史长河中积淀出的人民群众智慧的艺术结晶,它扎根于民族的沃土,又是其他许多音乐形式的艺术根源,对不同类型的中国音乐影响深远。一、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基本特征民间音乐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通过集体智慧进行创作、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流传下来的音乐形式和音乐作品,它极具地域性、群众性、即兴性等特点。在不同的地区,在当地的地理特征、方言语系、(本文来源于《曲艺》期刊2019年07期)

王钇丁[7](2019)在《对扬琴音乐艺术发展问题的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扬琴最早是从国外传入我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与创新,成为了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扬琴乐器的历史演变,扬琴艺术的现状分析,结合个人的学习认识提出了扬琴艺术的发展之路。(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14期)

唐衡[8](2019)在《扬琴的艺术特征分析及其与茶艺文化的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扬琴是一种重要的传统乐器,在演奏中可以凭借其宽广的音域与丰富的表现形式,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在演奏中,可以与茶艺文化相互融合。本文首先就扬琴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探讨茶艺文化的表现形式与文化要素,在此基础上探讨扬琴的艺术特征及其与茶艺文化的融合途径。(本文来源于《福建茶叶》期刊2019年04期)

蒋炳熙[9](2019)在《论四川扬琴的艺术特征及其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文化孕育千年,四川扬琴诞生和生长在这历史悠久的祖国大地上,四川扬琴属于中国扬琴流派的分支,曾经是一种说唱艺术,家喻户晓、众所周知。然而由于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四川扬琴艺术的发展受到了冲击,发展停滞不前,为了使四川扬琴保持永久生命力,应对这门艺术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使其继续焕发光芒。(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9年04期)

张新昊[10](2018)在《高等师范院校艺术类扬琴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扬琴专业是我国艺术类专业当中十分独特的一个专业,也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体现。本文从高等师范院校艺术类扬琴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入手对当前扬琴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探讨,并从本人的教学经验入手提出了一些改进扬琴专业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旨在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扬琴人才,发扬中国的扬琴艺术。(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35期)

扬琴艺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晋韵情思》是一首充满山西地方音乐风格的扬琴独奏作品,它在广泛吸收山西民歌以及民间音乐素材的基础上创作而成,对于挖掘山西民间音乐、丰富扬琴演奏技巧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作品《晋韵情思》的本体特征作为研究对象,以实践者的角度出发,运用定性研究法,阐述乐曲中运用的山西民歌元素、演奏技巧以及音乐情感表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扬琴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1].翁媚玲.四川曲艺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以四川扬琴为例[J].大众文艺.2019

[2].高佳一.浅析山西原创扬琴作品《晋韵情思》的艺术特征[J].黄河之声.2019

[3].木其乐.扬琴演奏艺术与民族文化融合的探索[J].北方音乐.2019

[4].战威.关于扬琴伴奏艺术的思考[J].艺术研究.2019

[5].王静.综合类艺术院校扬琴教学方法研究——以云南艺术学院扬琴专业为例[J].艺术品鉴.2019

[6].罗莉.民间音乐视域下湖北大鼓中的扬琴伴奏艺术[J].曲艺.2019

[7].王钇丁.对扬琴音乐艺术发展问题的分析研究[J].艺术品鉴.2019

[8].唐衡.扬琴的艺术特征分析及其与茶艺文化的融合[J].福建茶叶.2019

[9].蒋炳熙.论四川扬琴的艺术特征及其传承[J].黄河之声.2019

[10].张新昊.高等师范院校艺术类扬琴专业教学模式研究[J].戏剧之家.2018

论文知识图

朝阳区校外教育2001年~2003年朝阳区校外教...丧.期考试结构的比较:四川扬琴受访者提供一220:测量扬琴多弦调定同样音高差别17...人事管理2006年全省晋升艺术、图书、群文、...

标签:;  ;  ;  ;  ;  ;  ;  

扬琴艺术论文_翁媚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