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素基因多态性论文_李天

导读:本文包含了肾素基因多态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态性,血管,紧张,基因,高血压,系统,白质。

肾素基因多态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天[1](2019)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发性高血压(EH)本身属于一种由遗传与环境因素导致,疾病复杂性较强,具备较高的遗传性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血压调节中具备显着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从作用机制入手,接着阐述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联合作用,最后总结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基因多态性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边颖[2](2018)在《脑白质疏松患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和血流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脑小血管病成为神经科的研究热点,而脑白质疏松是脑小血管病中以影像学特征命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虽然脑白质疏松患者早期是无症状的,而病变却是非良性病变,与临床的不良结局有关,如运动障碍,痴呆,抑郁,脑卒中及总体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近几十年来,学者们围绕着脑白质疏松的发病机理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探讨遗传因素和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等,但是仍然没有定论。目前关于脑白质疏松基因多态性的诸多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脑白质疏松的发生也是至关重要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以调节血压及血管的紧张性,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引发学者们的关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原(AGT)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GTR1)。许多研究指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病具有相关性,并且与脑白质病变紧密相关。另外,学者们经过大量研究认为脑白质疏松是由于脑血管储备功能受到损伤,颅内低灌注,进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由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简便快捷等优点,许多学者借助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等参数判断脑白质疏松患者颅内大动脉的血流改变及动态演变。结果发现脑白质疏松患者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下降,搏动指数增高。有学者们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社区老年人的脑血流调节功能,并且探讨脑血流调节功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因此,为了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脑白质疏松的关系,本研究检测脑白质疏松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ACE-rs4311、rs4362、rs4461142、rs8066114、rs4646994,AGT-rs699、rs4762,AGTR1-rs5182、rs5186这9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为缺血性脑白质疏松在遗传方面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另外,本课题在同一组研究对象中筛选受试者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做屏气试验,评估中国北方汉族症状性脑白质疏松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屏气指数与脑白质疏松患者影像表现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诣在从血流动力学的角度与基因研究结果相结合,揭示脑白质疏松的发病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期间,在中国北方城市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汉族患者414例,年龄为43-93岁,其中男性220名,女性194名。按照严格的入选及排除标准选择患者,参照Fazekas分级标准依据头磁共振T2 FLAIR的表现对病变部位和病变程度进行轻重程度判断,将患者分为0级,I级,II级,III级,即0级为无脑白质疏松,I级为轻度脑白质疏松(脑白质点状病变),II级为中度脑白质疏松(早期融合病变),III级为重度脑白质疏松(片状融合病变)。然后按照既往已经验证的方法,参照Yadav,Traylor等团队关于脑白质疏松基因研究的分组标准,将Fazekas II级与III级合并,等同于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合并融合性脑白质病变,作为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病例组,Fazekas 0级与I级合并等同于孤立性腔隙性脑梗死(颅内点状病变),作为缺血性脑白质疏松对照组。同时尽量满足不同组别患者具备相同的性别、年龄及各种脑血管病易患因素,以减少各种混杂因素的影响。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ACE-rs4311、rs4362、rs4461142、rs8066114,AGT-rs699、rs4762,AGTR1-rs5182、rs5186这8个位点采用SNaPshot分型技术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对ACE-rs4646994位点采用PCR技术进行分型鉴定。然后采用SPSS 24.0(IBM公司)软件及SHEsis在线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各位点进行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统计分析各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病例组与对照组的频率分布,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及单倍型分析。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评估各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脑白质疏松发病危险性的关系。然后,在同一组研究对象中筛选适合的患者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做常规检查和屏气试验,观察患者两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在屏气30秒前后的变化,记录平均血流速度,计算屏气指数。观察脑白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表现之间的关系,评估屏气指数与头磁共振轻重程度的关系。结果: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9个位点中只有ACE-rs4461142基因型CC,CT及TT在病例组与对照组的P<0.05(P=0.048),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8个位点的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的P值均>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另外,所有9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在病例组与对照组的P值均>0.05,没有统计学意义。2.ACE-rs4362的TT基因型(OR=2.674,95%CI:1.267~5.649,P=0.010),在控制各种混杂因素后,对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的发病危险度是CC基因型的2.674倍;T等位基因(OR=1.228,95%CI:1.038~1.454,P=0.017)在控制各种混杂因素后,对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的发病危险度是C等位基因的1.228倍。3.ACE-rs4461142的T等位基因(OR=1.190,95%CI:1.008~1.404,P=0.039)在控制各种混杂因素后,对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的发病危险度是C等位基因的1.190倍。4.AGTR1-rs5182的T等位基因(OR=1.527,95%CI:1.049~2.217,P=0.027)在控制各种混杂因素后,对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的发病危险度是C等位基因的1.547倍。5.rs4311-rs4362为强连锁不平衡(r~2>0.6);rs4311-rs4646994,rs4362-rs4646994,rs4362-rs4461142,rs4311-rs4461142及rs5182-rs5186为较强的连锁不平衡(r~2>0.1);其他为较低的连锁不平衡。6.rs5182-rs5186的3种单倍型T-A,C-A,C-C,病例组与对照组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7.脑白质疏松的影像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受损相关,脑白质疏松的影像表现越重,认知功能受损越明显。8.随着脑白质疏松的影像表现加重,屏气指数下降。9.在控制了年龄、冠心病及脑卒中病史后,屏气指数与脑白质疏松仍然具有相关性(P<0.05),与脑白质疏松独立相关。结论:1.ACE-rs4362的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可能增加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的发病风险。2.ACE-rs4461142的T等位基因可能增加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的发病风险。3.AGTR1-rs5182的T等位基因可能增加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的发病风险。4.ACE rs4311-rs4362为强连锁不平衡。5.屏气指数下降可能与中国北方人群脑白质疏松独立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8-09-01)

高妍婷,梁衍,孙燕,李振江[3](2018)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肾脏病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肾脏病(CKD)的关系。方法将76例患CKD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肾穿刺活检病理分为糖尿病肾病(DN)组(28例)、非糖尿病性肾病(NDRD)组(30例)和DN合并NDRD组(18例);另外选择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方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的AGT基因M235 T多态性和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结果NDRD组的主要病理类型是为膜性肾病和IgA肾病,DN+NDRD组NDRD的主要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IgA肾病和高血压性肾小动脉硬化,两组NDRD的病理类型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DN组和DN+NDRD组AGT基因M235 T-T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NDRD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NDRD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1),NDRD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以及DN组和DN+NDRD组比较AGT-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无显着性差异。AGT基因M235 T-TT基因型为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eGFR下降的危险因素。结论AGT基因M235 T-TT基因型以及T等位基因与2型糖尿病患者DN及DN合并NDRD的发生有关,与NDRD的发生无关。AGT基因M235 T-TT基因型是2型糖尿病CKD患者肾功能减退的易感因素。AT1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无关。(本文来源于《临床肾脏病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王颖,陆安欣,陈重娥,苏咏仪,马青云[4](2016)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癌症发生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癌症的关系。方法对1282例无癌症病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了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M235T、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I/D和I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ngiotensinⅡtypeⅠreceptor,AGTR1)A1166C多态性。癌症终点事件诊断为在随访期间首次发生的致死性或非致死性癌症。癌症发生与基因变异的关联性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并校正了常见混杂因素。结果在11.7(四分位数间距:8.7~12.7)年随访期间,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8.1%)罹患了癌症。罹患癌症的患者年龄更大、并多为男性。经年龄校正后,他们基线BMI、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肾小球滤过率比未罹患癌症的患者低;而腰臀围比、糖化血红蛋白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比未罹患癌症的患者高。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基线混杂因素后,携带ACE I/D DD基因型与癌症发生独立相关,与II/ID基因型携带者比较,风险比为1.86(95%CI 1.03~3.38,P=0.036)。结论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携带ACE I/D DD基因型与癌症发生风险的增高显着相关。(本文来源于《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期刊2016年08期)

于彦彦,董天崴,王爽,彭鹏,王淑男[5](2016)在《原发性高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相关性;并根据其多态性给予不同剂量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探究药物基因导向下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更好的了解精准医疗的发展模式。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服用过或就诊时已自行停服降压药物至少2周的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ACE基因(I/D)多态性及肾素(PRA)、血管紧张素(Ang)Ⅰ、AngⅡ、醛固酮(ALD)的测定,分别给与DD型(29例)、ID型(23例)、II型(21例)厄贝沙坦75 mg、150 mg、300 mg;25例为常规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150 mg,所有患者于治疗4周、8周、12周回访时测量血压进行记录与对比。结果血浆PRA、AngⅠ、AngⅡ在DD、ID、II基因型患者水平分别为[PRA:(1.94±0.38)ng/(m L·h)、(1.81±0.41)ng/(m L·h)及(1.98±0.29)ng/(m L·h);AngⅠ:(2.76±0.36)ng/L、(2.89±0.32)ng/L及(2.75±0.33)ng/L;AngⅡ(72.14±20.40)ng/L、(67.48±21.69)ng/L及(79.62±26.87)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D水平在DD、ID、II基因型分别为(183.59±48.62)ng/L、(142.43±33.00)ng/L及(141.28±43.4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基因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种基因型患者SBP和DB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与ALD具有相关性,与PRA、AngⅠ、AngⅡ无相关性;依据ACE基因型给予不同剂量厄贝沙坦,可有效实现个体化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叶冰冰[6](2016)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易感关联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D基因插入/缺失(I/D)、血管紧张素原(ANG)基因M235T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易感的关联。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HUG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6年3月1日,纳入3个基因多态性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提取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行文献偏倚评价。采用Stata 12.O软件,分别以隐性、显性、共显性、相加和等位基因模型对高血压组和对照组上述3个基因型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联行Meta分析。根据对照组人群和种族行亚组分析。结果8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病例组969例,对照组1875例。8篇文献存在中等偏倚风险。①纳入7篇文献的ACE I/D多态性在隐性模型和显性模型下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显着关联(隐性模型:OR=1.355, 95%CI=1.063-1.727,P=0.014:显性模型:OR=1.369,95%CI=1.080.1.736,P=0.009)。②在上述5种分析模型下,ANG M235T和AT1R A1166C多态性(分别纳入4和3篇文献)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均无显着关联。③亚组分析结果显示,2篇肥胖人群的ACE I/D多态性在隐性、相加和等位基因模型下显着增加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发病风险(隐性模型:OR=1.564,95%CI=1.054-2.321,P=0.026;相加模型:OR=2.017,95%CI=1.137-3.576,P=0.016;等位基因模型:OR=1.406,95%CI=1.076-1.838,P=0.013);对一般儿童青少年人群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无显着影响,且与种族和高血压分类方法无关。结论ANG M235T, AT1R A1166C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无显着关联,ACEI/D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肥胖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关联。(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6-05-01)

叶冰冰,苏丹艳,刘冬立,覃素元,劳金泉[7](2015)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易感关联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血管紧张素原(ANG)基因M235T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易感的关联。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 Med、HUG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5年11月27日,纳入3个基因多态性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提取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行文献偏倚风险评价。采用Stata 12.0软件,分别以隐性、显性、共显性、相加和等位基因模型对高血压组和对照组上述3个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联行Meta分析。根据对照组人群和种族行亚组分析。结果 7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病例组824例,对照组1 731例。7篇文献存在中等偏倚风险。1纳入6篇文献的ACE基因I/D多态性在隐性模型下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关联(OR=1.405,95%CI:1.073~1.840,P=0.013)。2上述5种分析模型,ANG基因M235T和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分别纳入3和2篇文献)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发病风险均无关联。3亚组分析结果显示,2篇文献肥胖人群的ACR基因I/D多态性在隐性、相加和等位基因模型下显着增加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发病风险(隐性模型:OR=1.564,95%CI:1.054~2.321,P=0.026;相加模型:OR=2.017,95%CI:1.137~3.576,P=0.016;等位基因模型:OR=1.406,95%CI:1.076~1.838,P=0.013)。;对一般儿童青少年人群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无影响,且与种族和高血压分类方法无关。结论 ANG基因M235T、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发病风险无关联,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与肥胖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关联。(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儿科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孙丽伟,刘承浩,周卫东[8](2015)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脑白质疏松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是临床上常见的影像学改变。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LA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及其某些基因之间的协同作用会导致LA。本文对LA与RAS系统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黄帅[9](2015)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高血压肾损害是高血压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已知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高血压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评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素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对高血压肾损害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成年患者313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将入选人群分为高血压不合并早期肾损害组和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组,检测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尿酸、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叁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等指标;应用Taqman探针技术,检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ACE-A11599G(rs4343)基因分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er,AT1R)基因AT1R-A1166C(rs5186)基因分型、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2 recepter,AT2R)AT2R-G1675A(rs1403543)基因分型和醛固酮(Aldosterone,ALD)基因ALD-C344T(rs1799998)基因分型。采用病例对照方法,统计分析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结果:1.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组和不合并早期肾损害组两组人群的肾素、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无统计学差异。2.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与肾素、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均不相关。3.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与体重(r=0.135,P﹤0.05)、收缩压(r=0.176,P﹤0.01)、血清尿素氮(r=0.172,P﹤0.01)、血清肌酐(r=0.152,P﹤0.01)、光抑素C(r=0.159,P﹤0.05)呈正相关。4.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组的AT2R-G1675A基因GG基因型和AA基因型的比例低于高血压不合并早期肾损害组,而GA基因型的比例高于高血压不合并早期肾损害组,AT2R-G1675A基因多态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患者ACE-A11599G基因多态性、AT1R-A1166C基因多态性和ALD-C344T基因多态性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与患者的体重、收缩压、肌酐、尿素氮、光抑素C相关;而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素水平不相关;AT2R-G1675A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相关。(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15-05-10)

李文博[10](2015)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及ALK7对动脉硬化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医学技术的更新,动脉硬化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动脉硬化(Arterial Stiffness)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是评价动脉硬化的金标准,被广泛应用于患者的血管危险分层的评估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的过度激活在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RAS阻断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以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增加管壁的顺应性,改善动脉的弹性功能。RAS各个组分的基因多态性在人群中广泛存在。近来一系列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性(ACE I/D polymorphism),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基因A1166C多态性(AGTR1 A1166C polymorphism)和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多态性(AGT M235T polymorphism)可能通过影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来影响动脉僵硬度。这些发现可能为动脉硬化风险的早期预测及抗动脉硬化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的新的证据。然而,目前关于RAS基因多态性对动脉硬化的影响存在争议,RAS基因多态性检测是否真正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尚有待研究。研究目的以PWV为评价指标,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ACEI/D多态性,AGTR1A1166C多态性和AGT M235T多态性对动脉硬化的影响。研究方法我们通过系统的电子检索方法在PubMed, EMBASE, Cochrane Library和Webof Science中检索ACE I/D多态性,AGTR1 A1166C多态性和AGT M235T多态性与PWV关系的文章,检索日期截止于2014年10月17日。根据相应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合适研究纳入Meta分析。两个评审员独立查阅评价这些研究并从中提取数据,包括研究人群的基本特征,人群的基因型分布和不同基因型患者的PWV。采用Revman 5.2软件和STATA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研究结果共有11篇文章被纳入分析,其中6篇涉及ACEI/D多态性(n=4687),7篇涉及AGTR1 A1166C多态性(n=1687),2篇涉及AGT M235T多态性(n=3507)。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体人群和欧洲人群中,ACEI/D多态性,AGTR1 A1166C多态性和AGT M235T多态性与PWV都没有显着相关性。在亚洲人中,ACE I/D多态性和AGTR1 A1166C多态性与PWV具有显着相关性。等位基因I可显着升高PWV(显性模型ID+DD vs. II:SMD=-0.31,95% CI:-0.51~-0.12, P=0.001;隐性模型DD vs. ID+II:SMD=-0.39,95% CI:-0.68~-0.09, P=0.01;共显性模型DD vs. II:SMD=-0.55,95% CI:-0.87~-0.23, P<0.001; ID vs. II:SMD=-0.25,95% CI:-0.45~-0.05,P=0.01)。等位基因C的携带者PWV显着高于AA基因型(AC+CC vs. AA:SMD= 0.33,95% CI:0.06-0.60,P=0.02)。另外,动脉硬化高风险人群中,等位基因I纯合子的PWV显着高于等位基因D的杂合子及其携带者(ID vs. II: SMD=-0.25,95% CI:-0.46~-0.05,P=0.02, I2=40%; ID+DD vs. II:SMD=-0.38,95% CI:-0.72~-0.03, P=0.03,I2=59%)。结论我们的研究提示了ACE I/D多态和AGTR1 A1166C多态可能与亚洲人的动脉硬化相关。等位基因I和等位基因C可能是亚洲人群PWV升高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未发现AGT M235T多态性与PWV具有显着相关性。但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研究来进一步验证这些结论。研究背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动脉硬化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主要特征。动脉血管细胞外基质成分改变,尤其是血管弹性纤维与胶原纤维代谢异常是动脉硬化的重要病理机制。然而,目前关于糖尿病动脉硬化的分子病理学机制仍不甚清楚。活化素受体样激酶7(ALK7)是Ⅰ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受体家族成员。研究证实ALK7参与了多种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调控。Smad2/3是ALK7重要的下游信号分子,在血管紧张Ⅱ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等纤维化因子引起的组织胶原沉积中起关键作用。因此,我们推测,2型糖尿病状态下,主动脉中ALK7过表达,并可能通过调控Smad2/3信号通路影响糖尿病主动脉硬化。但目前尚未见类似研究报道。研究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通过ALK7-siRNA特异性抑制大鼠体内ALK7基因的表达来探讨ALK7在糖尿病主动脉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为糖尿病动脉硬化治疗提供新的潜在靶点。研究方法1.实验分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糖尿病组(DM)、糖尿病+腺病毒空载体组(DM+Vehicle):和糖尿病+ALK7-shRNA腺病毒干预组(DM+ALK7-shRNA)。2. 以高脂饮食喂养及腹腔注射27.5mg/kg STZ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DM+ALK7-shRNA组和DM+Vehicle组大鼠分别给予ALK7-shRNA腺病毒或空载体干预。3.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水平.(TC)、甘油叁酯(TG)和血糖水平(FBG)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4.利用大鼠尾动脉血压测量仪监测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和心率(HR)。。5.采用Verhoeff染色、H&E染色、Masson叁色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检测主动脉形态学特征及硬化程度。6.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主动脉中膜测胶原I和胶原III表达。7.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主动脉中膜ALK7的表达和3mad2, Smad3磷酸化水平。研究结果1.DM组大鼠的TC, TG和FBG水平明显增高,ISI明显降低,ALK7基因沉默后,高脂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2. Verhoeff, HE, Masson及天狼猩红染色显示:DM组大鼠主动脉中膜结构紊乱,胶原纤维与弹性纤维含量比值(C/E)增加。ALK7基因沉默改善管壁组织结构紊乱,减轻血管硬化。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DM组大鼠的胶原Ⅰ及胶原Ⅲ表达增加,胶原Ⅰ/Ⅲ增加,ALK7基因沉默改善Ⅰ、Ⅲ胶原沉积及胶原比例。4. Western blotting显示:DM组大鼠主动脉中的ALK7, P-Smad, P-Smad3的表达明显增加,ALK7基因沉默使ALK7, P-Smad2和P-Smad3的水平则分别降低42.10%,25.09%和30.84%。结论ALK7在糖尿病主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抑制ALK7的表达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及主动脉硬化。本研究为糖尿病动脉硬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潜在靶点。(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5-04-20)

肾素基因多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脑小血管病成为神经科的研究热点,而脑白质疏松是脑小血管病中以影像学特征命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虽然脑白质疏松患者早期是无症状的,而病变却是非良性病变,与临床的不良结局有关,如运动障碍,痴呆,抑郁,脑卒中及总体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增加。近几十年来,学者们围绕着脑白质疏松的发病机理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探讨遗传因素和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等,但是仍然没有定论。目前关于脑白质疏松基因多态性的诸多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脑白质疏松的发生也是至关重要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以调节血压及血管的紧张性,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引发学者们的关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原(AGT)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GTR1)。许多研究指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病具有相关性,并且与脑白质病变紧密相关。另外,学者们经过大量研究认为脑白质疏松是由于脑血管储备功能受到损伤,颅内低灌注,进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由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简便快捷等优点,许多学者借助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等参数判断脑白质疏松患者颅内大动脉的血流改变及动态演变。结果发现脑白质疏松患者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下降,搏动指数增高。有学者们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社区老年人的脑血流调节功能,并且探讨脑血流调节功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因此,为了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脑白质疏松的关系,本研究检测脑白质疏松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ACE-rs4311、rs4362、rs4461142、rs8066114、rs4646994,AGT-rs699、rs4762,AGTR1-rs5182、rs5186这9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为缺血性脑白质疏松在遗传方面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另外,本课题在同一组研究对象中筛选受试者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做屏气试验,评估中国北方汉族症状性脑白质疏松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屏气指数与脑白质疏松患者影像表现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诣在从血流动力学的角度与基因研究结果相结合,揭示脑白质疏松的发病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0月期间,在中国北方城市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汉族患者414例,年龄为43-93岁,其中男性220名,女性194名。按照严格的入选及排除标准选择患者,参照Fazekas分级标准依据头磁共振T2 FLAIR的表现对病变部位和病变程度进行轻重程度判断,将患者分为0级,I级,II级,III级,即0级为无脑白质疏松,I级为轻度脑白质疏松(脑白质点状病变),II级为中度脑白质疏松(早期融合病变),III级为重度脑白质疏松(片状融合病变)。然后按照既往已经验证的方法,参照Yadav,Traylor等团队关于脑白质疏松基因研究的分组标准,将Fazekas II级与III级合并,等同于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合并融合性脑白质病变,作为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病例组,Fazekas 0级与I级合并等同于孤立性腔隙性脑梗死(颅内点状病变),作为缺血性脑白质疏松对照组。同时尽量满足不同组别患者具备相同的性别、年龄及各种脑血管病易患因素,以减少各种混杂因素的影响。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ACE-rs4311、rs4362、rs4461142、rs8066114,AGT-rs699、rs4762,AGTR1-rs5182、rs5186这8个位点采用SNaPshot分型技术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对ACE-rs4646994位点采用PCR技术进行分型鉴定。然后采用SPSS 24.0(IBM公司)软件及SHEsis在线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各位点进行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统计分析各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病例组与对照组的频率分布,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及单倍型分析。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评估各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脑白质疏松发病危险性的关系。然后,在同一组研究对象中筛选适合的患者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做常规检查和屏气试验,观察患者两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在屏气30秒前后的变化,记录平均血流速度,计算屏气指数。观察脑白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表现之间的关系,评估屏气指数与头磁共振轻重程度的关系。结果: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9个位点中只有ACE-rs4461142基因型CC,CT及TT在病例组与对照组的P<0.05(P=0.048),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8个位点的基因型在病例组与对照组的P值均>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另外,所有9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在病例组与对照组的P值均>0.05,没有统计学意义。2.ACE-rs4362的TT基因型(OR=2.674,95%CI:1.267~5.649,P=0.010),在控制各种混杂因素后,对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的发病危险度是CC基因型的2.674倍;T等位基因(OR=1.228,95%CI:1.038~1.454,P=0.017)在控制各种混杂因素后,对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的发病危险度是C等位基因的1.228倍。3.ACE-rs4461142的T等位基因(OR=1.190,95%CI:1.008~1.404,P=0.039)在控制各种混杂因素后,对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的发病危险度是C等位基因的1.190倍。4.AGTR1-rs5182的T等位基因(OR=1.527,95%CI:1.049~2.217,P=0.027)在控制各种混杂因素后,对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的发病危险度是C等位基因的1.547倍。5.rs4311-rs4362为强连锁不平衡(r~2>0.6);rs4311-rs4646994,rs4362-rs4646994,rs4362-rs4461142,rs4311-rs4461142及rs5182-rs5186为较强的连锁不平衡(r~2>0.1);其他为较低的连锁不平衡。6.rs5182-rs5186的3种单倍型T-A,C-A,C-C,病例组与对照组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7.脑白质疏松的影像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受损相关,脑白质疏松的影像表现越重,认知功能受损越明显。8.随着脑白质疏松的影像表现加重,屏气指数下降。9.在控制了年龄、冠心病及脑卒中病史后,屏气指数与脑白质疏松仍然具有相关性(P<0.05),与脑白质疏松独立相关。结论:1.ACE-rs4362的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可能增加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的发病风险。2.ACE-rs4461142的T等位基因可能增加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的发病风险。3.AGTR1-rs5182的T等位基因可能增加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的发病风险。4.ACE rs4311-rs4362为强连锁不平衡。5.屏气指数下降可能与中国北方人群脑白质疏松独立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肾素基因多态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天.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2].边颖.脑白质疏松患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和血流动力学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

[3].高妍婷,梁衍,孙燕,李振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肾脏病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8

[4].王颖,陆安欣,陈重娥,苏咏仪,马青云.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癌症发生的相关性[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

[5].于彦彦,董天崴,王爽,彭鹏,王淑男.原发性高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6

[6].叶冰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易感关联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6

[7].叶冰冰,苏丹艳,刘冬立,覃素元,劳金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易感关联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5

[8].孙丽伟,刘承浩,周卫东.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与脑白质疏松的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5

[9].黄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其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关系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

[10].李文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基因多态性及ALK7对动脉硬化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基因多态性部分电泳图肾素基因内含子,vNTR#ll序图一TEasy克隆载体结构及多克隆位点肾素基因T+17int4GSNP酶切电泳基因型l:...肾素基因外显子9的G1051ASNP酶切电泳基...肾素基因内含子1:1/1不’5/l型;5:5/4型...

标签:;  ;  ;  ;  ;  ;  ;  

肾素基因多态性论文_李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