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变形性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坑,数值,性状,组合,地层,管线,管片。
变形性状论文文献综述
修占国,李纯,王斐笠,齐佳[1](2019)在《大型基础下基底层状土的变形性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土体变形理论,建立了大型基础下层状土的变形计算模型,运用自编程序SSBS(Simulating Subsidence of Building Subsoil)对工程算例进行了计算分析,并结合该算例的实测数据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校验.研究结果表明:基坑降水使得基底上覆土层产生有效应力增量,且有效应力增量对基底变形的贡献不可忽略;同时,由于大型基础下基底附加应力的非均匀分布,导致最大荷载与最大变形点不一致,基础中心点非最大变形点;应用层状地基变形计算方法得到的变形计算结果更接近工程实际.研究结论可为大型基础下层状地基变形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2期)
黄明辉,陈乐意[2](2019)在《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深基坑变形性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基坑支护作用机理与变形性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渗流影响下基坑开挖支护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并将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数据相互对照,研究地下水对支护构件变形与土层位移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工程降水状态下,地下水浸润线以下土层中,土体呈现为饱和状态,土体从非饱和朝向饱和状态过度下,基质吸力逐渐丧失,孔隙水压力也由负值逐渐转变为正值;②坑内降水形式下,降水井周边土体中孔隙水压力降幅较大,基坑两侧孔隙水压力在连续墙附近发生明显突变;③考虑地下水渗流及工程降水前后,连续墙体变形增幅达到21.818%,坑底土体的隆起量降低幅度达32.571%,工程降水对基坑开挖面土体表现出明显的压密作用。(本文来源于《人民珠江》期刊2019年10期)
唐聪,廖少明[3](2019)在《土岩组合地层深基坑变形性状实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徐州市地铁彭城广场站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土岩组合地层中深基坑的变形性状,并与文献中已报道的上海、苏州及青岛地区深基坑的变形性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层开挖阶段与岩层开挖阶段地下连续墙侧移收敛位置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该位置的确定对于土岩组合地层中深基坑围护结构嵌岩深度的设计具有参考意义;②最大侧移δ_(hm)变化范围为(0.031%~0.129%)H_e,平均值仅为0.063%,远小于上海、苏州等软土地区相应的统计,但与青岛土岩组合地层的统计较为接近;③与软土地区最大侧移点埋深H_m落在开挖面附近不同,本工程H_m平均值约位于开挖面以上5m处;④最大地表沉降δ_(vm)的平均值可表示为δ_(vm)=0.040%H_e或δ_(vm)=0.628δ_(hm),均小于软土地区的统计;⑤地表沉降δ_v数据点分布在(0~3.5)H_e范围内,呈梯形分布形态。采用青岛地区嵌岩桩基坑的包络线会显着低估本工程的地表沉降,但所有数据点均位于Hashash等提出的包络线内。(本文来源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21)
王尧,宋建学,聂贤辉[4](2019)在《基坑降水引起邻近地下管线变形性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郑州市某深基坑工程,将管线沉降梯度与接头张开值作为柔性管线变形状态指标,将管线应力作为刚性管线变形状态指标,建立叁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基坑降水对邻近地下管线变形性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降水深度情况下,刚、柔性管线变形性状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从最大变形位置来看却有不同,柔性管线在降水区域边界线外一定范围内,刚性管线在降水漏斗中轴线附近,在加固时,应重点考虑出现最大变形的位置。(本文来源于《河南城建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万星,戈铭,贺智江,邓松,丁建文[5](2019)在《南京软土地区基坑墙体变形性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托南京江北地区某线形隧道基坑,搜集了35个南京地区支挡结构加内支撑的明挖基坑案例,对南京软土地区基坑开挖的墙体变形性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研究表明:墙体的最大侧移量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大而明显增大,变化范围为0.05%H_e~0.69%H_e,平均值约为0.24%H_e;最大侧移深度均位于H_e-8~H_e+2之间,其中多数位于基坑开挖底面以上;南京地区侧墙变形具有显着的时空效应,施工过程应注意尽可能缩短坑底暴露时间;SMW工法支护对于墙体侧移的控制能力相比地连墙及钻孔桩支护较弱。另外,围护结构的插入比和基坑的长宽比亦会对墙体变形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曹卫平,高帅鹏,秦强毅[6](2019)在《上拔荷载作用下斜桩承载变形性状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了上拔荷载作用下斜桩的承载变形性状并与直桩进行比较,分析了桩身倾角对桩顶位移、极限抗拔承载力、桩身弯矩、剪力及轴力的影响,研究了斜桩-土接触压力、桩侧摩阻力的分布特征,探讨了长径比与斜桩有效桩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上拔荷载作用下,斜桩桩顶的上拔位移均大于相应直桩.桩身倾角及上拔荷载越大,上拔位移和水平位移越大;斜桩极限抗拔承载力大于直桩,且在15~20°之间存在一个最佳倾角使斜桩的极限抗拔承载力达到最大;桩身最大弯矩均出现在z/L=0.1处,最大剪力均出现在桩顶截面处.在z/L=0.4以下区域,桩身弯矩及剪力几乎全部为零.同一桩身相对深度处,桩身剪力及弯矩都随着倾角的增大而增大;直桩及各斜桩桩端存在真空吸力.倾角对桩身轴力的影响不大;桩-土接触压力的大小与桩身倾角的大小有关.桩与土沿深度方向脱离的范围随着倾角的增大而增大;斜桩左、右两侧摩阻力分布相差较大,其大小与倾角的大小有关;上拔荷载作用下斜桩存在有效桩长.倾角的大小对有效桩长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徐意智,廖少明[7](2019)在《考虑接缝影响的盾构隧道衬砌震动变形性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收敛变形是体现盾构隧道管片结构受力性能最为直观的一项指标。基于有限差分程序FLAC3D,考虑盾构管片接头的影响,对盾构隧道在地震作用下的收敛位移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了管片环的变形形态及接缝处的相对转角和弯矩分布形态。管片环由8块大小相等的管片及其接缝组成,使用能同时考虑管片与土体相互作用、管片与管片间相互作用的Liner单元来模拟管片和接缝,接缝同时拥有抗弯刚度、抗剪刚度和轴压刚度;输入标准正弦曲线震动加速度。根据数值结果,管片在接缝处均发生了相对转角位移。管片环的扁化程度比不考虑接缝时要大6%,相应地在接缝处的弯矩值比不考虑接缝时要大72%,因此盾构隧道的抗震设计应充分考虑接缝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结构工程师》期刊2019年03期)
常西阳[8](2019)在《基于流固耦合的济南临近水库地铁车站基坑变形性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坑工程是一切建筑工程的基础,是地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地下水位较高的邻水地区进行基坑施工,需采取降水的措施将地下水位降低至基坑底以下,保证施工时基坑面以上无地下水渗流然后再进行开挖。降水开挖过程会改变基坑周边应力场和渗流场——流固耦合作用,基坑中的流固耦合作用会使基坑周边土体和围护结构发生变形,当产生的变形过大时就会对基坑本身和临近建筑物产生破坏。为了保证基坑安全施工,对基坑中存在的流固耦合问题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依托济南市R3线一标段孟家庄站明挖基坑工程,收集整理孟家庄站基坑周边风险源及水文地质环境数据,采用监测数据分析、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对比等方法,运用Visual Modflow地下水模拟软件和Flac~(3D)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基坑开挖过程变形规律和地下水渗流作用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主要内容如下:(1)结合工程情况,在分析工程周边环境、水文地质情况和支护形式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基坑工程需要监测的内容及监测方法。主要对地表沉降、围护桩顶水平/竖向位移、桩体深层水平位移进行监测,将不同施工阶段时监测数据进行整合,总结在降水开挖施工过程中基坑的受力情况和变形规律。(2)针对孟家庄站基坑实际工程,分别对不同止水帷幕深度、降水井深度、降水井抽水量、是否布置回灌井、孟家庄水库丰水期和枯水期水位高度下的降水过程进行渗流分析,通过分析不同地下水控制措施下的降水效果和渗流规律,发现止水帷幕深度取27m、降水井深度取23m、单井抽水量取110m~3/d时最经济合理。(3)孟家庄站基坑主体位于强透水碎石土层,碎石土层地下水与西侧孟家庄水库连通,强透水层地下水位可以认为随水库水位的季节波动而不断变化。周期和频率相同但有一定的相位差。通过分析孟家庄水库丰水期和枯水期不同水库水位高度对基坑周边地下水渗流影响,发现孟家庄水库水位高度取0m时基坑周边地下水位最高。(4)取止水帷幕深度为27m,降水深度为基坑底以下0.5m,采用叁道内支撑,对整个降水开挖过程进行流固耦合分析,得到了临水库主体位于碎石土层的基坑变性规律,将同一施工阶段下的监测数据与模拟分析结果进行一一对照,得出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变形规律基本一致,检验了本次研究中模拟的合理性。且将实际监测数据与不考虑渗流作用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相差较大,可得考虑地下水渗流作用更符合实际情况,不可忽视。(5)依据水库丰水期和枯水期时基坑的不同水位,运用有限元模拟软件Fl ac~(3D)针对基坑整个开挖降水过程建立基于流固耦合的数值模型,得到基坑在不同施工阶段时周边土体和围护结构的应力场和渗流场变化规律。可得当基坑初始水位在0m时基坑变形最大,地表沉降最大的点位于距基坑中心3m处,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最大点位于围护桩上端不足1m处。(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9-06-01)
黄毅[9](2019)在《搅拌桩加固地连墙作用下深基坑变形性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等新区建设的不断加码,对这些发达城市及区域的交通运力也提出了更多、更快、更方便等要求,而处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其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为了适应整个深圳发展的需求,整个深圳的地铁建设都在大规模的提速。本文依托于深圳地铁十号线益田停车场深基坑工程,对基坑的加固支护方案进行了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对基坑的地基加固及地连墙成槽加固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比选,提出了利用水泥土搅拌桩对基坑内部被动土体区进行加固,同时采用此种方案对地连墙成槽过程进行支护。对采用该种加固和支护方案后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整个支护方案的实际性能。此外,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对水泥土搅拌桩支护地下连续墙成槽过程进行模拟,对比了有无搅拌桩支护两种情况下的地连墙成槽变形。成槽过程模拟完成后,对在支护桩和地连墙组成的支护系统条件下的基坑开挖进行了建模分析,对比了单一地连墙与支护桩+地连墙两种情况下的基坑变形,分析了搅拌桩在成槽及开挖过程中的支护性能。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对几种软弱地基加固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比选,最终根据益田停车场深基坑工程的地质情况和经济性、可靠性、工期长短等方面从旋喷桩、水泥土搅拌桩、高压注浆等方式中选择了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基坑的被动区土体加固,桩体尺寸选用加固深度为基坑底面至软弱地层往下1m,搅拌桩直径为650mm,桩中心间距为800mm,“井”花型布置,选择在地连墙两侧设置2排φ650@500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其深度深入淤泥质黏性土层以下1m,最后通过分析监测数据表明加固方案在淤泥质软土基坑方面的加固性能较好。(2)水泥土搅拌桩支护地连墙成槽不论是在地连墙开挖、泥浆护壁、混凝土浇筑还是混凝土成型等过程中都明显减小了整个土体的沉降和位移,使整个地连墙的成槽过程变形分布更加合理,同时也使地连墙成槽更加安全。(3)水泥土搅拌桩与地下连续墙所组成的支护系统相较于单一的地连墙支护可明显的减少基坑的变形,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其沉降、墙顶位移、横撑轴力、基坑坑底隆起等变形值在有搅拌桩支护的条件下均产生了明显减少,所以仅以支护地连墙成槽为目的设置的水泥土搅拌桩在后续的基坑开挖过程中也能显着的改善基坑的变形程度,使基坑开挖过程更加安全。(本文来源于《东北电力大学》期刊2019-06-01)
鲍晓健[10](2019)在《土岩二元地层复杂工况下深基坑变形性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厦门、广州、青岛等覆盖层较薄的滨海区域,基坑开挖常遇到上软下硬的典型地质条件,即所谓的土岩二元地层。这种地质条件下中下部岩层起伏较大,不同的土岩交界面深度造成了不同的基坑变形特点,设计施工难度大。与软土地区相比,国内学者对土岩二元地层结构的基坑硏究较少,只有一些比较经验性的分析,少量研究成果与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本文依托于厦门地区某土岩二元地层深基坑,该基坑场地基岩面最大高差超过6.5m,高基岩面桩底位于坑底线以上7m,低基岩面桩底位于坑底线以下2m,基坑施工工况复杂。采用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对基坑变形性状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获取基坑施工过程的各项变形数据。通过分析,得出不利地质条件、施工条件下基坑变形特征量的变化规律,探究了影响基坑变形形态和变形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实测高岩面桩体最大水平位移达70.39mm,约0.40%H,最大地表沉降为-26.81mm;低岩面桩体最大水平位移达105.42mm,约0.58%H,最大地表沉降为-45.95mm,基岩面越低,其变形受基坑开挖和周边土体扰动的影响越大;在首道锚索支护不利的情况下,嵌固深度不足的围护桩变形呈悬臂状的内倾型和平移型相结合的变形分布,嵌固深度足够的围护桩呈内倾型变形;复杂工况下,如支护不利的情况下开挖面暴露、坑外土体加固对变形量的增长,特别对低岩面区域基坑变形有显着影响。(2)根据基坑的实际工况和地质条件,利用FLAC3D建立考虑基岩面起伏的精细化叁维数值模型,模拟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和周围土体的变形情况。数值模拟结果高岩面最大桩体水平位移为77.01mm,低岩面区域达到112.16mm,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模型合理性;桩后土体位移表现出与围护桩一致的变形规律,基坑变形表现出明显的空间特性。在此基础上,得出基岩面起伏较大的土岩二元地层深基坑空间变形模式。(3)研究土岩二元地层条件下典型的桩锚组合支护结构各参数对基坑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锚索预加预应力的大小是影响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的重要影响因素,锁脚锚索锁脚力大小对减小桩底水平位移效果明显;第一道锚索对抑制围护结构变形作用最大;桩顶水平位移随嵌岩深度和预留岩肩宽度的增加呈现出线性递减的关系;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施工过程中基坑变形控制的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9-05-31)
变形性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渗流-应力耦合作用下基坑支护作用机理与变形性状,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渗流影响下基坑开挖支护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并将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数据相互对照,研究地下水对支护构件变形与土层位移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工程降水状态下,地下水浸润线以下土层中,土体呈现为饱和状态,土体从非饱和朝向饱和状态过度下,基质吸力逐渐丧失,孔隙水压力也由负值逐渐转变为正值;②坑内降水形式下,降水井周边土体中孔隙水压力降幅较大,基坑两侧孔隙水压力在连续墙附近发生明显突变;③考虑地下水渗流及工程降水前后,连续墙体变形增幅达到21.818%,坑底土体的隆起量降低幅度达32.571%,工程降水对基坑开挖面土体表现出明显的压密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形性状论文参考文献
[1].修占国,李纯,王斐笠,齐佳.大型基础下基底层状土的变形性状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黄明辉,陈乐意.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深基坑变形性状研究[J].人民珠江.2019
[3].唐聪,廖少明.土岩组合地层深基坑变形性状实测分析[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4].王尧,宋建学,聂贤辉.基坑降水引起邻近地下管线变形性状分析[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9
[5].万星,戈铭,贺智江,邓松,丁建文.南京软土地区基坑墙体变形性状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9
[6].曹卫平,高帅鹏,秦强毅.上拔荷载作用下斜桩承载变形性状数值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徐意智,廖少明.考虑接缝影响的盾构隧道衬砌震动变形性状[J].结构工程师.2019
[8].常西阳.基于流固耦合的济南临近水库地铁车站基坑变形性状研究[D].济南大学.2019
[9].黄毅.搅拌桩加固地连墙作用下深基坑变形性状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9
[10].鲍晓健.土岩二元地层复杂工况下深基坑变形性状研究[D].华侨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