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浆压力论文-马思远

注浆压力论文-马思远

导读:本文包含了注浆压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盾构隧道,同步注浆,浆-土固结体,压力消散

注浆压力论文文献综述

马思远[1](2019)在《基于黏度时变性的盾构隧道同步注浆压力消散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盾构施工技术的核心优势是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周围地层的扰动,减少地表沉降。同步注浆技术能及时充填盾尾空隙,主动控制围岩应力释放和变形以控制地表沉降。本文以盾尾同步注浆浆-土固结体为研究对象,对注浆压力等主要控制指标进行以下研究:(1)进行同步注浆压力消散机理研究:基于胡克定律、达西定律等基本理论研究了浆液在盾尾空隙扩散过程中与地层接触形成的浆-土固结体变形规律,并从地层参数(剪切模量和泊松比)改变和浆液基本特性改变(浆液黏度变化为0.011-0.37Pa·s)对单一注浆孔条件下浆液的固结与压力消散公式进行了参数分析。在上述单一注浆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虑注浆孔空间分布位置的不同,将浆液填充及消散过程分为沿单位管片圆周方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研究多个注浆孔条件下浆-土固结体厚度变化及其对注浆压力消散的影响。考察了地层参数和浆液基本特性改变对盾构掘进单环距离下环向压力消散和纵向压力消散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浆-土固结体厚度变化下,盾构同步注浆压力消散规律呈幂减函数变化。(2)多因素影响下单一注浆孔浆-土固结体变形规律试验:统计不同地层浆液配比,针对盾尾注浆浆液特性指标泌水率、稠度、凝结时间、早期强度,利用均匀设计试验法对影响浆液基本特性的五个主要因素:水胶比、胶砂比、膨水比、粉灰比及早强剂含量进行了5因素15水平试验。根据浆液基本特性试验的合理配比,探究不同注浆材料(水灰比为0.8、0.9、1.0)、不同土质条件(砂土和黏土)以及不同注浆压力(O.1MPa、0.15MPa、0.2MPa)下注浆体体积变形及地层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对单一注浆孔条件下浆液固结与压力消散规律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压力消散规律与单一注浆孔效应下压力消散规律相符。(3)黏土地层条件下注浆压力消散机理的工程实例研究:对比某地铁工程实例,探究不同压力消散时间(23h、10h)、不同注浆压力(0.075MPa(0.5倍)、0.15MPa(1倍)、0.225MPa(1.5倍)、0.25MPa(1.7倍))、不同注浆量(2.32m3(0.5倍)、4.64m3(1倍)、6.97m3(1.5倍)、9.29m3(2倍))、不同浆液早期强度(弹性模量2MPa(1倍)、4MPa(2倍)、6MPa)3倍))等因素对多注浆孔情况下浆液固结与压力消散规律的影响,以地表沉降为指标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给出黏土地层条件下注浆压力控制指标。(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9-01)

刘俊生,卢金芳[2](2019)在《盾构隧道壁后注浆压力对地表沉降变形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徐州地铁1号线某盾构隧道施工区间,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比现场与计算的地表沉降变形规律,分析在不同注浆压力大小及分布模式作用下隧道上方地表沉降变形的规律,为实际施工提供指导意见。结果表明:在该区间地层条件下,现场地表横向沉降规律符合高斯函数分布规律,均匀注浆压力相比于非均匀注浆压力会降低地表沉降变形,沉降变形随着注浆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到一定值时会产生地表隆起现象。(本文来源于《城市勘测》期刊2019年04期)

王海刚,于同生[3](2019)在《考虑注浆压力不确定性对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盾构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邻近建构筑物产生影响,可以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对这一过程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一般将岩土体参数或施工参数视作定值考虑,忽略了岩土体参数以及施工参数不确定性对模拟结果的影响。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以注浆压力不确定性为切入点,探究了考虑注浆压力不确定性对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影响。首先通过文献调研的方式,确定了描述注浆压力不确定性特征的常见范围,并基于随机场理论对其进行描述,随后结合太原盾构隧道工程实例,建立FLAC3D数值计算模型,分析计算注浆压力不确定性对盾构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的影响。结果显示,考虑注浆压力不确定性进行分析时隧道轴线地表沉降集中分布在确定性分析结果增减60%的区间范围内,此外,与盾构始发处距离越大,地表沉降的变异性就越强;对于地表单点沉降而言,可以用正态分布描述其概率分布形式。(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孙志强,张露[4](2019)在《不同注浆压力下浆液扩散半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注浆工程中,钻孔间排距设计随意性大、对浆液扩散半径认识不足的问题,分析了浆液扩散半径影响因素,以石壕煤业13162顺槽注浆工程为背景,进行了不同注浆压力下浆液扩散半径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钻孔间排距、注浆终压设计进行优化,该方法简单易行、可靠性高,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煤矿现代化》期刊2019年05期)

陈昌富,朱世民,高杰,温永凯,毛凤山[5](2019)在《考虑注浆压力影响锚–土界面剪切蠕变Kriging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锚–土界面剪切蠕变特性直接关系到锚杆支护系统的长期锚固性能,而工程锚杆施工中通常采用的压力注浆对锚固体–土体界面蠕变特性有重要影响。为研究不同注浆压力下的锚–土界面剪切蠕变特性,本文利用自主研制的压力注浆装置制作了不同注浆压力下的锚杆微元体试样,利用自行设计制作的锚–土界面剪切蠕变特性测试系统对试样进行分级加载,获得了不同注浆压力下的锚-土界面剪切蠕变全过程曲线,利用"陈氏加载法"将蠕变全过程曲线转化为分别加载蠕变曲线,并采用等时曲线法获得不同注浆压力下的锚–土界面长期抗剪强度。为提高建模精度,提出了将蠕变试验曲线经对数转换后来建立蠕变模型的方法,并引入Kriging法,建立了考虑注浆压力影响的锚–土界面剪切蠕变Kriging模型。通过所建模型的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发现,本文方法建立的锚–土界面剪切蠕变模型,其拟合和预测精度均很高。(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张家齐[6](2019)在《土仓压力及注浆压力对深埋盾构施工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埋隧道在盾构施工过程中容易因某些环节处理不当而导致地面沉陷等事故的发生。在众多因素当中,土仓压力和注浆压力的控制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借助于有限元软件ansys模拟施工过程,结果表明:土仓压力增大至0. 6 MPa,注浆压力增大至0. 9 MPa时,隧道拱顶下沉降至4. 37 cm,拱底上隆降至2. 51 cm,地表沉降降至2. 28 cm,地表上隆降至0. 75 cm,管片衬砌所受最大应力降至19. 1 MPa,最小应力增至1. 48 MPa。借此为深埋隧道提供了土仓压力及注浆压力的取值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01期)

鲍飞翔,杨双锁,杨欢欢,糜瑞杰[7](2018)在《考虑浆液自重的均匀注浆压力引起地表变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关于同步注浆压力对地层变形的研究大都将其视为均布径向压力,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注浆压力对土体变形,在考虑浆液重力的条件下,以浆液流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均匀注浆压力对地表的变形。考虑重力的注浆压力分布形式为半无限体柱形孔扩张,基于弹性迭加原理,利用镜像法和Mindlin解,通过坐标变换,推导出考虑重力的均匀注浆压力引起地表最大隆起位移的解析式,通过数值模拟对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并与已有的解析式对比,验证解析式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36期)

曾拾生[8](2018)在《浅埋EPB盾构盾尾同步注浆压力分析及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Terzaghi松散体土压力理论,分析浅埋EPB盾构因同步注浆引起其上覆土体的沉陷和隆起两种破坏模式,建立盾尾同步注浆压力的计算模型,推导地表处于沉陷破坏和隆起破坏两种极限状态时对应的注浆压力值,得出了注浆压力值取值区间的理论解,为实际盾构施工注浆压力值的设定提供理论依据。将该理论公式应用于某实际工程,证明了该注浆压力合理取值区间可作为施工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8年10期)

张旭东[9](2018)在《重迭隧道上洞开挖面支护与注浆压力对下洞隧道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昆明地铁首期工程环城南路站—昆明火车站站区间重迭隧道为背景,研究重迭隧道施工时开挖面支护压力及注浆压力对下洞隧道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土仓压力与注浆压力对地表沉降和下洞管片衬砌结构应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注浆压力的影响更为显着,盾构掘进应保证开挖面支护压力不小于地层原始水平应力,注浆压力应控制在0.8~1.0倍地层原始应力范围内。(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期刊2018年07期)

陆扬[10](2017)在《盾构穿越涉河建筑物时同步注浆压力取值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上海某穿越区级河道的隧道盾构工程为例,采用由弹塑性理论及土压力基本原理推导的注浆压力临界值公式,计算该盾构工程中同步注浆压力的合理取值范围。并利用Plaxis2D软件模拟计算盾构过程,通过控制防汛墙底板沉降反推临界注浆压力值。理论计算的注浆压力临界值主要由土体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确定,经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理论公式推算的注浆压力临界值的合理性,因此实际工程中注浆压力可依据公式计算值并考虑安全系数进行选取,在施工时需严格控制注浆压力不超过临界值,以确保在盾构影响下涉河建筑物的变形在规范允许之内。(本文来源于《上海水务》期刊2017年04期)

注浆压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徐州地铁1号线某盾构隧道施工区间,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比现场与计算的地表沉降变形规律,分析在不同注浆压力大小及分布模式作用下隧道上方地表沉降变形的规律,为实际施工提供指导意见。结果表明:在该区间地层条件下,现场地表横向沉降规律符合高斯函数分布规律,均匀注浆压力相比于非均匀注浆压力会降低地表沉降变形,沉降变形随着注浆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到一定值时会产生地表隆起现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注浆压力论文参考文献

[1].马思远.基于黏度时变性的盾构隧道同步注浆压力消散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2].刘俊生,卢金芳.盾构隧道壁后注浆压力对地表沉降变形影响[J].城市勘测.2019

[3].王海刚,于同生.考虑注浆压力不确定性对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影响[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9

[4].孙志强,张露.不同注浆压力下浆液扩散半径试验研究[J].煤矿现代化.2019

[5].陈昌富,朱世民,高杰,温永凯,毛凤山.考虑注浆压力影响锚–土界面剪切蠕变Kriging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19

[6].张家齐.土仓压力及注浆压力对深埋盾构施工影响分析[J].山西建筑.2019

[7].鲍飞翔,杨双锁,杨欢欢,糜瑞杰.考虑浆液自重的均匀注浆压力引起地表变形[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8].曾拾生.浅埋EPB盾构盾尾同步注浆压力分析及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

[9].张旭东.重迭隧道上洞开挖面支护与注浆压力对下洞隧道的影响分析[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8

[10].陆扬.盾构穿越涉河建筑物时同步注浆压力取值的研究[J].上海水务.2017

标签:;  ;  ;  ;  

注浆压力论文-马思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