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作为蓼科灌木,具有生长快、抗风蚀、耐沙埋、耐旱、易繁殖的特点,是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重要的防风固沙先锋种和优势种,因此研究沙拐枣种群繁殖特征对荒漠绿洲过渡带的种群自然更新、生态恢复与治理技术具有重要作用。我国荒漠绿洲过渡带天然固沙植被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种群稳定和扩张一直是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以河西走廊荒漠绿洲过渡带(临泽内陆河流域综合研究站)关键天然固沙植被沙拐枣为研究对象,对流动沙丘、固定沙丘不同生境(背风坡、丘间低地、过渡带和迎风坡)下沙拐枣种群繁殖特征进行探索,旨在更全面的认识其种群扩张特征和对干旱高温环境的适应对策。结果表明:(1)不同生境下,沙拐枣种群繁殖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在流动沙丘,丘间低地和过渡带以有性繁殖为主,无性繁殖为辅;迎风坡和背风坡以无性繁殖为主;而随着流动沙丘固定,种群以有性繁殖为主,无性繁殖数量和所占比重显著下降,从而导致种群数量下降。(2)不同生境下,土壤种子库存在显著差异,土壤种子库的大小依次为:背风坡>丘间低地>过渡带>迎风坡,并且固定沙丘土壤种子库总数量大于流动沙丘。表明背风坡和丘间低地是沙拐枣种群重要的种子储备库。(3)不同生境下,沙拐枣种群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均为增长型种群,并向稳定趋势转化。表明沙拐枣通过繁殖对策加强适应能力,从而实现其种群扩张。(4)不同生境下沙拐枣种群密度与年龄均呈显著负相关,种群以幼龄苗为主,种群最大年龄出现在丘间低地,为36龄。不同生境沙拐枣种群随着年龄的增长,根状茎总长度呈减小的趋势。其中流动沙丘中根状茎主要为2年生,多年生根状茎长度较短,而固定沙丘不同生境根状茎年龄结构较为均衡。表明在流动沙丘中沙拐枣越靠近母株的根状茎年龄较大,而远离母株的根状茎年龄较小,但长度较长。(5)流动沙丘不同生境根状茎和地上生物量都存在显著差异,根状茎总长度以迎风坡最长,但地上生物量最少。并随着流动沙丘固定过程中,根状茎长度和地上生物量都呈现异质性减少的趋势。综上所述,沙拐枣种群在适应荒漠绿洲过渡带恶劣多变的外部环境下,采取了多种繁殖对策,其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繁殖方式、利用根状茎扩展生存空间、形成土壤种子库等措施以及不同生境对沙拐枣自然繁殖过程的影响。该研究不仅揭示了关键天然固沙植物沙拐枣的繁殖特征,而且对荒漠绿洲过渡带的种群自然更新、植被恢复与治理技术具有重要作用。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刘宇娇
导师: 王国华
关键词: 荒漠绿洲过渡带,不同生境,沙拐枣,繁殖特征,无性繁殖,有性繁殖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
分类号: Q945
DOI: 10.27287/d.cnki.gsxsu.2019.000872
总页数: 64
文件大小: 6903K
下载量: 21
相关论文文献
- [1].塔里木盆地荒漠-绿洲过渡带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生态学杂志 2020(10)
- [2].用心读懂你[J].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7(Z1)
- [3].荒漠-过渡带-绿洲界定——以石羊河流域为例[J]. 中国沙漠 2020(02)
- [4].“西太平洋洋-陆过渡带”专辑序言[J]. 地学前缘 2017(04)
- [5].我国南北过渡带生态旅游显性开发研究[J]. 特区经济 2010(12)
- [6].A过渡带精细挖潜剩余油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9(05)
- [7].中国东部地区的壳-幔过渡带结构[J].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3)
- [8].2001—2010年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的变化及其成因[J]. 干旱区研究 2014(01)
- [9].基于NDVI绿洲-荒漠过渡带宽度识别——以河西走廊中部荒漠绿洲为例[J]. 生态学报 2020(15)
- [10].以色列:过渡带国家[J]. 中学生天地(A版) 2015(02)
- [11].那吉林场森林——草原过渡带植物多样性研究[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9(02)
- [12].河西走廊过渡带东部香山群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高校地质学报 2017(01)
- [13].地震重构反演在大庆长垣油田X开发区过渡带河道预测的应用[J].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17(05)
- [14].过渡带城市空间扩展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张家口市为例[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 [15].过渡带地区聚表剂驱阶段性认识及见效差异性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4(04)
- [16].藏西北地幔过渡带地震波速度结构研究[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05)
- [17].新疆荒漠-绿洲过渡带的成因、研究热点、对策与方向[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22)
- [18].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植被与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3)
- [19].东南亚浅海过渡带测量导航技术剖析[J]. 物探装备 2010(05)
- [20].破解开发难题 过渡带上立标杆[J]. 企业文明 2020(S1)
- [21].胡焕庸线两侧过渡带的城镇扩张时空特征分析研究[J]. 影像技术 2016(02)
- [22].中国南北过渡带研究的十大科学问题[J]. 地理科学进展 2019(03)
- [23].大庆萨南油田西部过渡带四条带外扩及加密方式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7(23)
- [24].控砂体压裂技术在油田过渡带储层中的应用[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8(06)
- [25].青觉:过渡带区域社会和谐对当前民族问题治理的启示[J]. 民族论坛 2014(06)
- [26].基于流场分析的钻杆内加厚过渡带管体冲蚀失效机理[J].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1(02)
- [27].东部过渡带葡Ⅰ组油层注采系统调整及效果分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05)
- [28].中国南北过渡带土壤差异化试验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29].研学旅行作品展示(5)——2018内蒙古研学旅行(赤峰过渡带)[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8(20)
- [30].萨东过渡带套损情况与区块高压关系分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