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半萜论文_陈显强,高程海,邢楠楠,杨斌,柴兴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倍半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倍半萜,内酯,活性,化合物,川木香,珊瑚,散体。

倍半萜论文文献综述

陈显强,高程海,邢楠楠,杨斌,柴兴云[1](2019)在《侧扁软柳珊瑚中倍半萜和甾烷类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中国南海侧扁软柳珊瑚Subergorgia suberos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中压制备色谱、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薄层制备色谱(PTLC)等手段从侧扁软柳珊瑚中的乙醇提取物分离次生代谢产物。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技术结合参考文献数据对照方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倍半萜和甾烷类化合物共14个,其结构分别鉴定为subergorgic acid methyl ester(1)、2β-hydroxy subergorgic acid methyl ester(2)、subergorgic acid(3)、suberosenolA(4)、suberosenolB(5)、suberosenone(6)、suberosanone(7)、3β-羟基-5β-孕甾-20-酮(8)、3β-羟基-5α-孕甾-20-酮(9)、3α-羟基-5β-孕甾-20-酮(10)、孕甾-4-烯-3, 20-二酮(11)、3β-羟基-5-烯-孕甾-20-酮(12)、胆甾醇(13)、过氧麦角甾醇(14)。结论化合物5和10首次从软柳珊瑚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首次从侧扁软柳珊瑚S. suberosa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23期)

鲍守民,于猛,张涛,热增才旦,邹忠梅[2](2019)在《地胆草中4个倍半萜内酯的含量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地胆草中4个倍半萜内酯(去氧地胆草内酯、异去氧地胆草内酯、异地胆草内酯和地胆草内酯)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方法。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柱温40℃,检测波长为220 nm,流动相为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结果在该UPLC条件下,上述4个成分分离度良好,分别在0.383~76.50(R2=0.9999)、0.775~155.0(R2=0.9999)、0.507~101.5(R2=0.9999)、0.850~170.0μg/ml(R2=0.9997)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2.31%、103.87%、102.66%和105.68%,RSD分别为1.20%、2.00%、1.24%和1.73%。同时对11批不同产地的地胆草药材中该4个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结论该UPLC法可用于地胆草中4个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结果为地胆草药材的质量评价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孔海燕[3](2019)在《川木香倍半萜组分固体分散体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川木香倍半萜组分固体分散体,为提高川香倍半萜组分的体外溶出度奠定制剂基础。方法采用高分子化合物PVP K30作为载体,应用溶剂法制备川木香倍半萜组分固体分散体。选择差示扫描量热法对产物进行表征分析。结果川木香倍半萜组分在固体分散体种分布状态不规则,定型不齐,物相表征观察可见药物与载体融合性及香菇作用密切;固体分散剂成型后药物溶出度显着提高,且短期稳定性提高。(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3期)

江虹雨,钟思雨,吴利苹,俞雅芮,陆世惠[4](2019)在《丹桂中的一个新降倍半萜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丹桂(Osmanthus fragrans var. aurantiacus)干花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利用硅胶、MCI、聚酰胺等柱色谱和半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从丹桂干花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化合物(1)和5个已知化合物(2~6),通过理化性质和一维核磁共振(~1H-、~(13)C-NMR、DEPT)、二维核磁共振(~1H-~1H COSY、非去偶HSQC、HSQC、HMBC)、紫外光谱、红外光谱以及高分辨质谱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9S)-9-hydroxymengastigm-5-en-4-one-9-O-primeveroside (1)、齐墩果酸(2)、连翘脂素(3)、红景天苷酯(4)、红景天苷(5)和类叶升麻苷(6)。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訾佳辰[5](2019)在《抗植物病原微生物倍半萜的发现及其生物合成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分子生药学暑期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分子生药学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资料汇编》期刊2019-08-24)

尤慧梅,张隽荣,赵志恒,王韦,张丽珠[6](2019)在《云南巴豆中1个新的愈创木烷型倍半萜》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云南巴豆Croton yunnanensis枝叶的9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了5个倍半萜类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方法分析,将该5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鉴定为11-methoxyl alismol(1),6β,7β-epoxy-4α-hydroxyguaian-10-ene(orientalol C,2),multisalactone D(3),arvestonol(4),4,5-dihydroblumenol A(5)。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化合物2~4为首次从巴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莫旭华,申晓婷,朱丽萍,杨松[7](2019)在《糙皮侧耳(平菇)中新颖抗真菌线性二倍半萜化合物postrediene A-C的发现及其生物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白色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是两种常见的真菌致病菌,近年来,由这两种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逐年上升。食药用真菌在长期的进化和环境适应过程中,形成了高效的化学防御机制,其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结构新颖、活性多样,是寻找新结构活性化合物的理想来源,对药物的研发至关重要。我们应用抗白色念珠菌和抗新型隐球菌筛选模型,利用大型真菌共培养体系,发现食药用真菌平菇和槐耳的共培养发酵液具有显着的抗白色念珠菌和抗新型隐球菌的活性。通过代谢组、分子网络分析和活性追踪方法,首次从平菇和槐耳的共培养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线性二倍半萜化合物postrediene A-C。Postrediene A有良好的抗真菌活性,其对白色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的80%最低抑制浓度(MIC80)分别为2μg/mL和1μg/mL,活性与临床药物氟康唑相当,强于制霉菌素,较弱于两性霉素B,同时postrediene A与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有着很好的协同抗真菌活性。利用13C同位素标记实验证明了postrediene A-C是由共培养上清液诱导平菇产生的,通过antiSMASH对平菇基因组中的萜生物合成基因簇预测、转录组测序和定量PCR结果,定位了一个参与postrediene A-C合成的萜生物合成基因簇,转录组测序和定量PCR结果皆表明在共培养体系下,该基因簇中的关键基因的转录水平显着上升。根据化合物结构、分子网络分析和转录组结果,提出了postrediene A-C的生物合成途径。Postrediene A-C的C25前体分子采用的是法尼焦磷酸与牻牛儿基焦磷酸以"头-头"相连的方式形成,这与现已报道的二甲基丙烯焦磷酸与异戊烯焦磷酸以"头-尾"相连的方式形成二倍半萜化合物C25前体皆不相同,这是第一次在二倍半萜化合物中发现此类碳骨架形成方式。这些研究表明,postrediene A作为一种新颖的线性二倍半萜分子,鉴于其优异的抗真菌活性,具有作为一个新的抗真菌感染的先导化合物的开发价值。(本文来源于《多彩菌物 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期刊2019-08-03)

胡永,段玉书,苑春茂,黄烈军,李霞[8](2019)在《艾纳香中1个新倍半萜内酯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黔产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叶中的化学成分并对其进行细胞毒活性评价。方法使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艾纳香中化学成分,以宫颈癌(HeLa)细胞株、乳腺腺癌(MCF-7)细胞株、肺腺癌(A549)细胞株、胃癌(MGC-803)细胞株、结肠癌(COLO-205)细胞株为供试细胞株,并采用MTT法对分离纯化的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从艾纳香中分离得到2个倍半萜内酯,通过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艾纳香烯N(1)和艾纳香烯F(2)。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供试的5种细胞株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48.730~97.907μmol/L;化合物2对乳腺腺癌MCF-7细胞株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IC50值为91.188μmol/L。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活性筛选结果表明2个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14期)

余章昕,王灿红,陈德力,刘洋洋,魏建和[9](2019)在《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的倍半萜及其抗炎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运用多种现代色谱分离方法对通体结香技术诱导白木香形成的沉香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进行研究,从二氯甲烷部位分离得到11个倍半萜类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并通过与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baimuxinol(1),5α,7α(H)-eudesm-11(13)-en-4α-ol(2),(7S,9S,10S)-(+)-9-hydroxy-selina-4,11-dien-14-al (3),petafolia A (4),7 (11)-eremophilen-8-one(5),neopetasane(6),petafolia B(7),11-hydroxy-valenc-1(10)-en-2-one(8),(4αβ,7β,8αβ)-3,4,4α,5,6,7,8,8α-octahydro-7-[1-(hydroxymethyl) ethenyl]-4α-methylnaphthalene-1-carboxaldehyde(9),12-hydroxy-4(5),11(13)-eudesmadien-15-al(10),(4R,5R,7S,9S,10S)-(-)-eudesma-11(13)-en-4,9-diol(11),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其碳谱数据未见报道,4,9和10为首次从沉香属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通体香中所得。结合脂多糖介导的RAW264. 7细胞模型评价了所有化合物的抗炎活性,化合物1,4和9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IC50分别为(2. 5±0. 35),(3. 2±0. 2),(4. 3±0. 56)μmol·L-1,为沉香的品质评价提供了基础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买小圆,刘在亮,唐薇,戚欣,李国强[10](2019)在《柳珊瑚来源的愈创木薁倍半萜生物碱化合物Muriceidine A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从高领类尖柳珊瑚Muriceides collaris中分离得到的1种愈创木薁倍半萜生物碱Muriceidine A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 MTT法测定Muriceidine A对9种人癌细胞系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uriceidine A对HeLa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Muriceidine A对HeLa细胞中周期相关蛋白、凋亡相关蛋白、E6/E7蛋白及其下游信号分子的影响。结果 Muriceidine A对受试9种人癌细胞均显示出较强的抑制活性,且对其中人宫颈腺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IC50为17.40μmol·L~(-1)。流式细胞仪分析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Muriceidine A能够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使HeLa细胞阻滞在G2/M期,可通过激活Caspase依赖的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HeLa细胞凋亡。进一步研究表明,Muriceidine A能够通过降低HeLa细胞中E6/E7的水平,抑制ERK和STAT3的磷酸化。结论 Muriceidine A体外对人宫颈腺癌细胞HeLa具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研究结果为后续对Muriceidine A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抗肿瘤相关生物学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药物》期刊2019年03期)

倍半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地胆草中4个倍半萜内酯(去氧地胆草内酯、异去氧地胆草内酯、异地胆草内酯和地胆草内酯)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方法。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柱温40℃,检测波长为220 nm,流动相为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结果在该UPLC条件下,上述4个成分分离度良好,分别在0.383~76.50(R2=0.9999)、0.775~155.0(R2=0.9999)、0.507~101.5(R2=0.9999)、0.850~170.0μg/ml(R2=0.9997)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2.31%、103.87%、102.66%和105.68%,RSD分别为1.20%、2.00%、1.24%和1.73%。同时对11批不同产地的地胆草药材中该4个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结论该UPLC法可用于地胆草中4个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结果为地胆草药材的质量评价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倍半萜论文参考文献

[1].陈显强,高程海,邢楠楠,杨斌,柴兴云.侧扁软柳珊瑚中倍半萜和甾烷类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9

[2].鲍守民,于猛,张涛,热增才旦,邹忠梅.地胆草中4个倍半萜内酯的含量测定[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9

[3].孔海燕.川木香倍半萜组分固体分散体的制备[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4].江虹雨,钟思雨,吴利苹,俞雅芮,陆世惠.丹桂中的一个新降倍半萜苷[J].药学学报.2019

[5].訾佳辰.抗植物病原微生物倍半萜的发现及其生物合成调控研究[C].第八届分子生药学暑期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分子生药学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9

[6].尤慧梅,张隽荣,赵志恒,王韦,张丽珠.云南巴豆中1个新的愈创木烷型倍半萜[J].中国中药杂志.2019

[7].莫旭华,申晓婷,朱丽萍,杨松.糙皮侧耳(平菇)中新颖抗真菌线性二倍半萜化合物postredieneA-C的发现及其生物合成[C].多彩菌物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2019

[8].胡永,段玉书,苑春茂,黄烈军,李霞.艾纳香中1个新倍半萜内酯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J].中草药.2019

[9].余章昕,王灿红,陈德力,刘洋洋,魏建和.通体结香技术产沉香的倍半萜及其抗炎活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9

[10].买小圆,刘在亮,唐薇,戚欣,李国强.柳珊瑚来源的愈创木薁倍半萜生物碱化合物MuriceidineA体外抗肿瘤活性的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2019

论文知识图

愈创木烷型倍半萜内酯的结构和...苍耳烷型倍半萜内酯的结构和碳...类倍半菇可能的生源...反应,按叶烷、榄香烷型倍...化合物IF-43的关键1H-1HCOSY,HMBC和...化合物IW-8的关键1H-1HCOSY,HMBC和NO...

标签:;  ;  ;  ;  ;  ;  ;  

倍半萜论文_陈显强,高程海,邢楠楠,杨斌,柴兴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