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放湿论文-吴艳,冉茂宇

吸放湿论文-吴艳,冉茂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吸放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隔热材料,吸湿,放湿,空调冷凝水

吸放湿论文文献综述

吴艳,冉茂宇[1](2019)在《集装箱房内贴多孔材料吸、放湿对空调冷凝水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集装箱房内贴多孔隔热材料吸、放湿对空调冷凝水量的影响,首先,利用足尺集装箱房,基于封闭箱热扰法,测试酚醛板和挤塑板的吸、放湿能力,并验证集装箱密闭的有效性;然后,对比不同气候有、无换气状态下,集装箱房的空调冷凝水量;最后,通过冷凝水实测量和材料干基含湿量变化,推算材料放湿对冷凝水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酚醛板的吸、放湿能力远大于挤塑板;在无换气时,内贴材料吸、放湿能力越大,空调冷凝水持续产生能力越强,总产生量越大;在有换气时,冷凝水量受新风量与内贴材料吸、放湿的影响,材料放湿的影响比无换气时弱;基于冷凝水实测量和材料干基含湿量变化,推算材料的放湿量,两者具有一致性,可采用空调运行前、后干基含湿量变化,估算材料吸、放湿对冷凝水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盖广清,白李梦[2](2019)在《水性硅藻液态内墙涂料吸放湿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硅藻土、贝壳粉及其掺量对水性硅藻液态内墙涂料吸放湿性能的影响,确定了硅藻土、贝壳粉的最佳掺量.水性硅藻液态内墙涂料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功能性内墙涂料,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吉林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3](2019)在《一种具有高吸放湿量的调湿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吸放湿量的陶瓷砖,所述调湿陶瓷砖包括坯体层和釉层,其中坯体层按原料重量百分比计为:调湿原料60~80%、球土3~20%、硼砂5~15%、气相白炭黑0.5~4%、添加剂0.3~1.5%,釉层按重量百分比包括:35~50%SO_2、4~10%Al_2O_3、18~32%(本文来源于《佛山陶瓷》期刊2019年02期)

佟钰,王朔,马秀梅[4](2019)在《水化硅酸钙的晶型调控及其对吸/放湿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水化硅酸钙的孔隙结构、改善其湿度调节性能,以硅灰、氢氧化钙和水为原料,采用水热反应方法合成出预期类型的水化硅酸钙晶体,并对反应产物的微观结构和吸/放湿性能进行细致表征。研究结果表明,200℃合成样品的吸/放湿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4 h时达到最大值,原因在于CSH(B)型水化硅酸钙的形成及其向托贝莫来石的晶型转化; 90℃下CSH(B)晶型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样品吸/放湿率受水热时间的影响不明显。微观结构对比分析认为,CSH(B)与托贝莫来石均以片状晶体形式存在,而托贝莫来石晶体更为完整、粗大;细小晶体所构成的堆聚结构中存在较大量的介孔,最可几孔径峰位于16 nm附近,但其含量随CSH(B)向托贝莫来石的晶型转变过程而明显减小,表现为CSH(B)型水化硅酸钙的吸/放湿能力明显高于托贝莫来石。研究成果对于水化硅酸钙基建筑功能材料的研发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和工艺价值。(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9年01期)

吕文强,狄永浩,李兴东,孙志明,郑水林[5](2018)在《红土镍矿酸浸渣与硅藻土的吸放湿性能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干燥器法,对红土镍矿酸浸渣和硅藻土在叁种湿度下的吸湿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二者的放湿性能,对二者的粒度和孔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表明:红土镍矿酸浸渣的调湿性能优于硅藻土,其吸湿量、吸湿速率、放湿量、放湿速率等指标均超过了硅藻土;且红土镍矿酸浸渣的比表面积和粒度均大于硅藻土,结合调湿性能分析,红土镍矿酸浸渣适合作为一种优良的调湿材料。(本文来源于《矿产保护与利用》期刊2018年04期)

宋瑞南,武晓慧[6](2018)在《不同孔隙率下加气混凝土吸放湿性质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加气混凝土是一种使用广泛的轻质墙体材料,其应用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效益。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孔隙率下加气混凝土的吸放湿性质,并绘制了吸湿、放湿曲线和平衡湿度曲线,为有关需要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江西建材》期刊2018年06期)

胡明玉,付超,魏丽丽,郭兴国[7](2017)在《生土材料的吸放湿试验与调湿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验测试了粘土原料和生土材料的平衡含湿率和吸、放湿速率,并根据扫描电镜微观分析及材料的吸附/解吸理论研究了生土材料的调湿机理.研究表明,虽然生土材料比原料的密实度更高,但它基本保留了原状粘土的微结构,使生土材料具有很好的调湿性能.75%粘土与25%改性掺合料混合制成的生土材料最大平衡含湿率为11.59%,并且该生土材料的吸、放湿速率可以分别达到0.030 4kg/kg·d和0.025 7kg/kg·d.生土材料的调湿机理为材料的毛细孔道效应、化学吸附和表面物理吸附作用,其中毛细孔道效应和化学吸附作用对水蒸气的吸附作用强,表面物理吸附作用对水分子吸附作用较弱.由此,该材料具有自动调节室内相对湿度的能力.(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胡明玉,叶晓春,樊财进[8](2018)在《煤矿废弃物泡沫陶瓷的物理力学及吸放湿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煤矸石和煤炭伴生页岩为主要原料,滑石粉为助熔剂,抛光渣为造孔剂制备煤矿废弃物泡沫陶瓷.研究不同烧成升温速率对煤矿废弃物泡沫陶瓷表观密度、吸水率、孔隙率、抗压强度、微观孔隙特征及等温吸放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成升温速率的提高,煤矿废弃物泡沫陶瓷的开口孔隙率降低,吸水率减小,抗压强度提高,平衡含湿量减小.当烧成升温速率为10℃/min时,煤矿废弃物泡沫陶瓷的表观密度小于0.7g/cm3,孔隙率大于70%(体积分数),吸水率约为0.02%(质量分数),抗压强度达到12MPa,在相对湿度97.3%下的平衡含湿量小于0.003 1kg/kg,有利于减少潮湿环境造成的霉菌滋生,降低建筑能耗并营造健康的室内空气环境.(本文来源于《建筑材料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苏红艳,秦峰[9](2016)在《加气混凝土砌块动态吸放湿性能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动态吸放湿性能,通过试验绘制不同条件下,B05、B06和B07试样的等温动态吸湿和放湿曲线、平衡湿度曲线。结果显示,吸湿过程中,试样孔隙率越大,动态吸湿含水率越大;随相对湿度的增大,动态吸湿含水率逐渐增大,当湿度大于85%时,动态吸湿含水率急剧增大。放湿过程中,试样孔隙率越大,动态放湿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幅度越大;相对湿度不同,动态放湿含水率达到稳定状态对应的时间不同,当相对湿度由25%增大至95%时,吸湿含水率平衡时对应的时间延长了2倍。随相对湿度的增大,吸放湿平衡含水率呈3个阶段的变化规律,当相对湿度大于85%时,平衡含水率急剧增长;B05试样的平衡含水率明显大于B06和B07试样,而B06和B07试样的平衡含水率差别不大。(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6年08期)

初景峰,江守恒,刘清波[10](2016)在《硅藻泥粘结强度和吸放湿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研究了硅藻土掺量、可再分散乳胶粉掺量及硅灰石粉掺量对硅藻泥粘结性能、吸放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硅藻土掺量为50%时有较高的吸放湿性能,且可达到满足标准要求的粘结强度;可再分散乳胶粉和硅灰石的加入,皆可增大硅藻泥的标准粘结强度和浸水粘结强度。(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16年07期)

吸放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硅藻土、贝壳粉及其掺量对水性硅藻液态内墙涂料吸放湿性能的影响,确定了硅藻土、贝壳粉的最佳掺量.水性硅藻液态内墙涂料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功能性内墙涂料,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吸放湿论文参考文献

[1].吴艳,冉茂宇.集装箱房内贴多孔材料吸、放湿对空调冷凝水量的影响[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盖广清,白李梦.水性硅藻液态内墙涂料吸放湿性能的研究[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9

[3]..一种具有高吸放湿量的调湿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J].佛山陶瓷.2019

[4].佟钰,王朔,马秀梅.水化硅酸钙的晶型调控及其对吸/放湿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9

[5].吕文强,狄永浩,李兴东,孙志明,郑水林.红土镍矿酸浸渣与硅藻土的吸放湿性能比较[J].矿产保护与利用.2018

[6].宋瑞南,武晓慧.不同孔隙率下加气混凝土吸放湿性质的试验研究[J].江西建材.2018

[7].胡明玉,付超,魏丽丽,郭兴国.生土材料的吸放湿试验与调湿性能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8].胡明玉,叶晓春,樊财进.煤矿废弃物泡沫陶瓷的物理力学及吸放湿性能[J].建筑材料学报.2018

[9].苏红艳,秦峰.加气混凝土砌块动态吸放湿性能的试验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6

[10].初景峰,江守恒,刘清波.硅藻泥粘结强度和吸放湿性能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6

标签:;  ;  ;  ;  

吸放湿论文-吴艳,冉茂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