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用园论文-孙垒

叶用园论文-孙垒

导读:本文包含了叶用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银杏叶用园,营养诊断,产量,药用品质

叶用园论文文献综述

孙垒[1](2014)在《银杏叶用园营养诊断及施肥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银杏是集食品与保健、医药、材用、景观、生态保护和科研等价值于一身的多功能树种。近年来叶用银杏栽培及利用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为取得优质高产银杏叶,本文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银杏叶产量和药用品质的影响,并对银杏叶用园进行初步营养诊断,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银杏叶用园“3414”施肥试验,不同施肥处理对于银杏叶用园产量影响效果明显,各施肥处理间差异显着,并根据“3414”试验设计特点拟合N、P、K施用量与银杏叶产量的叁元二次施肥效应模型。Y(NPK)=60.279+0.801N-4.040N2+72.933P-105.615P2+30.353K-22.750K2+19.179NP+10.695NK-40.283PK根据肥料效应函数模型确定最大施用量为(kg/hm2):N=1042.5、P=189.0、K=411.5(N∶P∶K=1∶0.18∶0.39),最高产量为43686kg/hm2,获得产投比24.402。以生产黄酮为目的的模型最佳施肥组合为(kg/hm2)N:829.5、P:200.0、K:450.0,理论最佳产量为63.906kg/hm2。以生产萜内酯为目的的模型最佳施肥组合为(kg/hm2)N:900.0、P:200.0、K:370.0,理论最佳产量为60.749kg/hm2。2.各施肥处理银杏叶片营养元素浓度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不同施肥处理间叶片N、K、Ca、Mg元素浓度差异均达到极显着水平,P元素浓度差异达到显着水平。P5、P8、P10、P4、P12叶片中营养元素浓度N、P、K、Ca、Mg在各处理中均最大。本次试验研究中,叶用银杏对N的需求最大,其次为K素,对P元素的需求较小,在测定的五种营养元素中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N>Ca>K>Mg>P。3. N、P、K、Mg元素在叶片中的季节变化规律是由其可移动性和银杏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符合可移动性元素在阔叶树种中的一般变化规律。在生长季节初期,叶是生长最旺盛的部位,N、P、K、Mg元素在叶中的浓度与其他部位的含量相比是最高的;到了夏季,由于营养元素的“稀释效应”,N、P、K、Mg元素浓度减少,虽然积累了N、P、K、Mg元素,但其积累速率低于积累光合产物的速率;夏季到秋季,N、P、K、Mg含量逆势上升。Ca是一种不易移动,不易被利用的元素,因此叶片中Ca元素浓度生长末期高于初期。4.银杏叶用园营养诊断中,运用临界值诊断法确定N、P、Ca养分浓度临界值分别为下限:17.058mg/g、2.248mg/g、12.785mg/g,上限:30.482mg/g、4.797mg/g、19.196mg/g,最适值为23.770mg/g、3.522mg/g、15.990mg/g。运用DRIS图解法制定DRIS营养诊断标准,银杏叶片N、P、K营养元素浓度最佳比值范围分别为:N/P=6.403±0.617;N/K=1.728±0.023;K/P=3.702±0.307。利用DRIS指数法确定了各处理DRIS指数,并初步制定了DRIS指数诊断分级标准。5.不同施肥处理对于黄酮、内酯类化合物含量增幅影响较大,各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显着差异水平。黄酮,内酯类化合物含量随N、P、K施用量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整个生长季内,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总黄酮含量变化均呈现出“减少—增加”的变化趋势;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萜内酯含量变化均呈现出“增加—减少”的变化趋势。(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4-06-01)

艾文胜,汤腾方,杨建胜,易宏,李力[2](2006)在《箬竹利用现状及叶用园营建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布我国南方诸省的箬竹植物,生长快、产量高、繁殖容易、资源丰富。箬竹用途广泛,其叶可用作食品包装物、茶叶、斗笠、船篷衬垫等,还可用来加工制造箬竹酒、饲料、造纸及提取多糖等;箬竹叶、笋及其产品,药用价值高,对癌症特有的恶液质具有防治功效。箬竹以野生为主,人工栽培甚少,为此,有必要开展箬竹叶用园的营建,进行集约经营,提高资源的总量和质量,促进箬竹叶的高效利用。(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开发》期刊2006年01期)

应叶青[3](2004)在《喜树种源试验与叶用园营建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营建优质丰产喜树叶用叶用园内的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水平施肥试验、密度试验研究园为主要目标,通过收集长江以南10个省区10个地理种源的喜树种子进行种源试验,研究了喜树地理种源遗传变异规律,筛选出适生的优质种源作为建园材料;以喜树。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喜树种源种子的质量指标千粒重和发芽率差异大,变幅达到24.2~64.7g和43%~97%。 2.喜树种群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10个参试种源在苗高、地径、各器官生物量及叶片喜树碱含量等指标上都存在显着或极显着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差异主要是受遗传因素控制。 3.喜树江西南昌种源单株叶片喜树碱产量超过对照临安种源99.47%,单位面积喜树碱产量的遗传增益可望达到87.83%。可选择江西南昌种源作为浙江北部地区营建喜树叶用园的材料,可显着提高单位面积上的喜树碱产量。 4.造林密度对喜树的径生长、单株叶面积、喜树叶用园单位面积叶产量有显着影响,2年生的喜树叶用园在密度为43750株/ha的条件下,单位面积叶产量最大;苗高、单叶面积则在五种密度间差异不显着。 5.在喜树苗木株行距50cm×50cm、肥力较差地区的水稻土上的喜树叶用园最佳施肥组合方案为N351.6~454.6kg.hm-2、P2O5 242.5~332.5 kg.hm-2、K2O161.4~376.2 kg.hm-2。 6.运用回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喜树叶用园产量施肥模型。在单因素增产效应中,各因素效应值大小为:氮>磷>钾。(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4-06-01)

杨培华[4](2000)在《银杏叶用园的营建和管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银杏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它的果实、种核、叶、木材均可多层次利用,具有重要的栽培价值。近20年来,随着研究手段和方法的改进,人们对银杏叶片的医疗和保健作用了解日益深刻,迄今已分离鉴定了多种银杏黄酮类物质和银杏苦内酯,并研制开发出多种制剂用于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及各类心血管疾病。同时,利用银杏叶片开发的人体抗衰老保健品也相继问世。美、德、法等国每年从我国大量进口银杏干叶,已研(本文来源于《西北园艺》期刊2000年04期)

汪贵斌,曹福亮,方升佐,褚生华,李群[5](2000)在《银杏叶用园建园材料选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来自浙江、河南、山东、江苏等银杏产地的 1 3个优良单株 3年生银杏嫁接苗的叶产量、黄酮含量、黄酮的组成成份、内酯含量、内酯的组成成份及黄酮、内酯的年变化规律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银杏优良单株间的叶产量、黄酮含量、内酯含量等存在显着差异 ;黄酮和内酯在叶中的含量以 9~ 1 0月最高 ,银杏植株各器官中黄酮的含量以叶最高 ,茎最低 ;在总黄酮中 ,槲皮素所占比例最大 ,其次为山奈酚 ,最后为异鼠李素 ;内酯的组成成份中则以银杏内酯A为最大 ,其次为白果内酯 ,最后为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 ;根据叶产量、黄酮产量、内酯产量等指标 ,将 1 3个银杏叶用优良单株分成 3类 :优 E4 ,中等 E1、E2 、E5、E6,差 E3 、E7、E8、E10 、W2 、W3 、W4 、W5,即优良单株E4 是采叶园最好的建园材料 ,E1、E2 、E5、E6等次之。(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00年04期)

曹福亮,金继良,汪贵斌,李群,褚生华[6](1999)在《截干萌芽在银杏叶用园培育中的应用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截干萌芽对银杏高生长、单叶干重、单株叶产量和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第一次截干后,银杏高生长量比对照高,第二次截干后,距地30 cm 截干的处理高生长也超过对照,约为对照的127 % ;②截干后,银杏单叶干重显着高于对照;③第一次截干后,银杏单株叶产量显着高于对照,第二次截干后,30 cm 截干高度的处理单株叶产量约为对照的112 % ,且随截干高度的增加,单株叶产量有随着增加的趋势;④截干后,银杏叶中黄酮含量显着高于对照,随截干高度的增加,黄酮含量有下降的趋势。为使银杏叶用园管理方便和获得较高的叶产量和较好的叶质量,建议银杏叶用园应采取截干萌芽这一矮林作业方法。(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05期)

汪贵斌[7](1998)在《银杏叶用园优良单株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对银杏(GinkgobilobaL.)13个优良单株苗期生长指标,内含物含量及生理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为生产筛选适于建立采叶园的优良材料,并为采叶园采取各种栽培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指标主要包括物候期、苗高、地径、叶产量、叶面积、叶片数、叶...(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1998年04期)

苏淑钗[8](1998)在《怎样营造银杏叶用园》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银杏市场的不断扩大,当前的制药工业急需大量的银杏叶片,然而我国各地大量的银杏大树均以生产种子为主,而且随树龄增加,银杏叶片的次生有效物质含量下降,大树叶片一般没有利用价值,因(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1998年11期)

赵生泉,郑作昭[9](1997)在《银杏叶用园丰产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银杏叶用园丰产栽培技术赵生泉郑作昭(山东省沂源县银杏研究所256102)银杏叶富含类黄酮、银杏苦内脂、白果内脂等多种药用成分,其制剂是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血栓等老年性疾病的特效药物。目前世界上对银杏叶的需求量很大。我国目前叶用银杏...(本文来源于《落叶果树》期刊1997年04期)

罗平[10](1996)在《银杏叶用园的早丰栽培》一文中研究指出银杏树叶含有黄酮类、萜类、白果内脂等多种化合物。用银杏叶提取物制成的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日益受到市场欢迎。所制药品对心血管疾病、神经病、脊髓病、再生不良性贫血症等具有独特疗效。市场对银杏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价格不断上涨。目前国际市场每吨售价2500美元左右,国内市场售价亦在1.2万元以(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1996年03期)

叶用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广布我国南方诸省的箬竹植物,生长快、产量高、繁殖容易、资源丰富。箬竹用途广泛,其叶可用作食品包装物、茶叶、斗笠、船篷衬垫等,还可用来加工制造箬竹酒、饲料、造纸及提取多糖等;箬竹叶、笋及其产品,药用价值高,对癌症特有的恶液质具有防治功效。箬竹以野生为主,人工栽培甚少,为此,有必要开展箬竹叶用园的营建,进行集约经营,提高资源的总量和质量,促进箬竹叶的高效利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叶用园论文参考文献

[1].孙垒.银杏叶用园营养诊断及施肥效应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

[2].艾文胜,汤腾方,杨建胜,易宏,李力.箬竹利用现状及叶用园营建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6

[3].应叶青.喜树种源试验与叶用园营建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

[4].杨培华.银杏叶用园的营建和管理技术[J].西北园艺.2000

[5].汪贵斌,曹福亮,方升佐,褚生华,李群.银杏叶用园建园材料选择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0

[6].曹福亮,金继良,汪贵斌,李群,褚生华.截干萌芽在银杏叶用园培育中的应用机理[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

[7].汪贵斌.银杏叶用园优良单株的选择[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

[8].苏淑钗.怎样营造银杏叶用园[J].农家参谋.1998

[9].赵生泉,郑作昭.银杏叶用园丰产栽培技术[J].落叶果树.1997

[10].罗平.银杏叶用园的早丰栽培[J].农村经济与科技.1996

标签:;  ;  ;  ;  

叶用园论文-孙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