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转管武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武器,动力学,数值,曲线,多学科,线性规划,有限元。
转管武器论文文献综述
高岩[1](2019)在《转管武器击发机构可靠性分析与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从机构可靠性和结构可靠性两个方面对转管武器击发机构进行可靠性分析与仿真研究。在机构可靠性方面,首先介绍转管武器击发机构工作原理,分析电击发机构和机械击发机构的优缺点,建立电击发机构故障树和机械击发机构故障树模型。通过故障树分析,对机械击发机构结构参数影响进行仿真,分析射频、击针簧刚度系数和击针簧预压力对击针速度和击针突出量的影响,并得到击发机构相关变量曲线。对电击发机构击发可靠性进行仿真分析,利用参数化方法,求其击针允许磨损量的最大值。其次以机械击发机构为例,对击发机构进行运动可靠性仿真,基于主要随机变量服从于正态分布,用Monte-Carlo法模拟参数,分析击针突出量灵敏度,并计算速度可靠性和加速度可靠性。在结构可靠性方面,对击针与底火碰撞过程、机头与机体配合过程和击针簧疲劳寿命进行有限元仿真。并利用6Sigma进行击针尖结构可靠性设计优化,分析击针尖长度、击针尖半径对最大等效应力、最大等效应变和最小安全因子的影响,得到相应概率分布。基于ADAMS多体动力学分析,建立了M134 7.62mm转管武器机械击发机构动力学模型,对击发机构结构参数影响进行仿真计算,并分析击针突出量和击针速度。对AK630 30mm转管武器电击发机构进行参数化仿真分析,求出击针允许磨损量的最大值。此外,针对于机械击发机构运动的主要随机变量分析击针突出量灵敏度,并计算运动可靠性。基于ANSYS Workbench有限元仿真分析,计算M134 7.62mm转管武器机械击发机构击针强度和击针疲劳寿命,然后在动态过程中分析机头与机体相互作用时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情况,并施加脉冲载荷对击针簧进行疲劳寿命分析。并利用6Sigma进行击针尖结构可靠性设计优化,得到最大等效应力概率分布、最大等效应变概率分布和最小安全因子概率分布。本论文为转管武器击发机构可靠性分析提供了方法与思路,对转管武器击发机构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5-25)
王振嵘[2](2019)在《炮口制退器在转管武器上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口径转管武器具有结构紧凑、火力密集等优点,在末端防空反导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广泛应用于海陆空武器装备。为适应武器系统轻量化发展趋势和提高转管武器在不同平台的适装性,需要对火炮后坐力/后坐阻力进行控制。本文以某23mm转管武器为研究对象,采用流体动力学和结构动力学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加装炮口制退器的减后坐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适用于转管武器的炮口制退器结构设计、制退效率计算方法及制退器性能评估。具体内容如下:(1)针对叁维流场仿真求解炮口制退器效率时间长、需要计算机资源大等问题,在分析炮口制退器受力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流场计算炮口制退器效率的修正方法,对缩短炮口制退器设计周期具有重要意义。(2)根据转管武器炮口结构特点,设计了两种适用的炮口制退器结构方案,通过效率指标从多组方案中选定合适的侧孔结构参数。经校核,其刚强度均满足要求。(3)进行了炮口流场的分析计算,通过炮口区域最大超压值和位置的确定,以了解炮口气流对武器平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侧孔偏置分布时,炮口斜下方最大超压是对称分布时的四倍;通过对武器前装甲板相关位置的应力分析,两种结构产生的应力响应均远小于材料的屈服极限,因此两种结构可根据需求选择使用。(4)采用动网格技术对加装不同效率炮口制退器对弹丸初速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制退器效率与弹丸初速损失成正比例关系,通过数据拟合可得到两者的函数关系式,为外弹道的准确计算提供了参考依据。(5)开展了与炮口制退器相匹配的缓冲器结构参数的分析计算,并通过优化缓冲器参数,以达到最佳的减后坐力效果。同时研究结果也说明了缓冲器参数与制退器相匹配的必要性。(6)采用多刚体动力学方法对加装炮口制退器后的火炮炮口扰动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加装炮口制退器对转管武器炮口扰动的影响较小。通过以上研究,转管武器加装炮口制退器对武器系统影响较小,表明通过加装炮口制退器进行后坐力控制的技术手段切实可行。可为转管武器减后坐技术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3-25)
熊镐,王惠源[3](2019)在《基于线性规划的转管武器曲线槽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转管武器凸轮曲线槽进行优化设计,将凸轮曲线的速度函数、加速度函数和跃度函数作为目标函数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利用线性加权法赋予无量纲目标函数相应的权重,构造评价函数,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中用于线性规划的求解函数linprog,得到线性加权意义下的最优解;为了研究转管武器凸轮曲线槽加速度曲线的特点,分别对五次多项式加速度曲线和修正正弦加速度曲线优化设计,对比线性加权条件下的最优解,结果表明:修正正弦加速度曲线有较低的加速度,五次多项式加速度曲线跃度连续性较好,在机芯减速段,五次多项式加速度曲线的跃度最小。(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世康,李强,谭庆,马超[4](2018)在《基于isight的某转管武器弹簧缓冲器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转管武器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后坐阻力和后坐位移过大的问题,以某型转管自动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isight的缓冲器优化设计方法。基于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建立转管武器虚拟样机模型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然后基于isight多学科优化技术,以最大后坐阻力作为目标函数,在后坐位移不超过19 mm的约束条件下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设计方法对缓冲簧设计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利用isight集成ADAMS运行程序,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II对缓冲簧设计参数进行并行优化设计。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设计参数与最初方案相比其后坐阻力显着减小,同时该设计方法为转管武器缓冲器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兵工自动化》期刊2018年05期)
贾彦飞,李强,李世康,高岩[5](2018)在《转管武器开锁器结构的动态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转管武器试验中出现开锁器断裂的问题,基于有限元理论对其进行强度分析,找出了故障发生的原因。然后以开锁器最大应力为目标,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设计方法对开锁器结构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通过将对应力影响较大的结构参数作为设计变量,在质量变化较小的约束条件下,运用isight多学科优化技术集成ANSYS运行程序,采用梯度优化算法MMFD进行优化计算。优化结果显示开锁器最大应力大大降低,这对提高开锁器的使用性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弹箭与制导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黄岚,韩晓明,李强,谭庆,徐新奇[6](2017)在《某内能源转管武器导气装置气室流场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某内能源转管武器导气装置内部流场的情况,本文建立了某内能源转管武器导气装置气室流场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数值模拟了导气装置的气室流场,得到导气前、开始导气与结束导气叁种时刻下导气装置的压力云图、温度云图以及速度流线图,总结其规律并分析导气孔处温度和压力的情况,为今后内能源转管武器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黄岚,韩晓明,李强,谭庆,徐新奇[7](2017)在《某内能源转管武器导气装置气室流场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某内能源转管武器导气装置气室流场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数值模拟了导气装置的气室流场,得到导气前、开始导气与结束导气叁种时刻下导气装置的压力云图、温度云图以及速度流线图,总结其规律并分析导气孔处温度和压力的情况,为今后内能源转管武器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OSEC首届兵器工程大会论文集》期刊2017-10-21)
李佳圣,廖振强,邱明,聂成跃[8](2016)在《喷管气动力抑制转管武器射击振动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小转管机枪射击过程中后坐力引起的架座振动以提升武器的射击密集度,提出了一种利用部分膛内火药气体经过喷管外流反推实现抑制射击振动的稳定方案。结合考虑热散失的内弹道方程以及超音速气体流动方程,建立了转管机枪力偶作用式气体稳定装置的气体动力学模型。对安装有力偶式气体稳定装置的叁脚架支承转管机枪系统进行了刚柔耦合发射动力学建模和仿真,研究了该装置对抑制转管机枪连发振动和提升射击精度的实际效果,为转管武器连发振动控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6年13期)
李志敏,张瑜,范锦彪,王惠源[9](2016)在《转管武器加速度参数测试系统的冲击校准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转管武器加速度参数测试系统在承受高g值冲击后灵敏度方面会发生一定改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Hop-kinson杆和激光多普勒干涉仪的冲击校准方法。该方法利用Hopkinson杆对测试系统进行加速度信号加载,采用激光多普勒干涉仪进行校准,实现了校准系统对冲击加速度的绝对复现。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校准方法可以很好地完成转管武器加速度参数测试系统的校准,相对误差满足测试灵敏度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子器件》期刊2016年02期)
李涌,吴宝双[10](2015)在《协同仿真技术某转管武器炮闩小闭锁齿疲劳寿命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试验中某转管武器炮闩小闭锁齿出现疲劳断裂为依据,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了可能造成疲劳破坏的力源是小闭锁齿承受的切向力和径向力。通过理论计算,炮闩在开闭锁时高速旋转形成的离心力(属径向力)较小,忽略不计,故切向力和径向力只能是炮闩在供输弹过程中与弹碰撞产生。基于ADAMS建立供输弹系统动力学仿真样机,得到切向力和径向力的载荷谱,基于ABAQUS仿真得到闭锁齿的静强度结果,同时建立45Cr Ni Mo VA材料的S-N疲劳寿命曲线,最后由Designlife进行协同仿真预测了小闭锁齿的疲劳寿命,该协同仿真技术对工程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15年12期)
转管武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口径转管武器具有结构紧凑、火力密集等优点,在末端防空反导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广泛应用于海陆空武器装备。为适应武器系统轻量化发展趋势和提高转管武器在不同平台的适装性,需要对火炮后坐力/后坐阻力进行控制。本文以某23mm转管武器为研究对象,采用流体动力学和结构动力学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加装炮口制退器的减后坐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适用于转管武器的炮口制退器结构设计、制退效率计算方法及制退器性能评估。具体内容如下:(1)针对叁维流场仿真求解炮口制退器效率时间长、需要计算机资源大等问题,在分析炮口制退器受力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流场计算炮口制退器效率的修正方法,对缩短炮口制退器设计周期具有重要意义。(2)根据转管武器炮口结构特点,设计了两种适用的炮口制退器结构方案,通过效率指标从多组方案中选定合适的侧孔结构参数。经校核,其刚强度均满足要求。(3)进行了炮口流场的分析计算,通过炮口区域最大超压值和位置的确定,以了解炮口气流对武器平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侧孔偏置分布时,炮口斜下方最大超压是对称分布时的四倍;通过对武器前装甲板相关位置的应力分析,两种结构产生的应力响应均远小于材料的屈服极限,因此两种结构可根据需求选择使用。(4)采用动网格技术对加装不同效率炮口制退器对弹丸初速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制退器效率与弹丸初速损失成正比例关系,通过数据拟合可得到两者的函数关系式,为外弹道的准确计算提供了参考依据。(5)开展了与炮口制退器相匹配的缓冲器结构参数的分析计算,并通过优化缓冲器参数,以达到最佳的减后坐力效果。同时研究结果也说明了缓冲器参数与制退器相匹配的必要性。(6)采用多刚体动力学方法对加装炮口制退器后的火炮炮口扰动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加装炮口制退器对转管武器炮口扰动的影响较小。通过以上研究,转管武器加装炮口制退器对武器系统影响较小,表明通过加装炮口制退器进行后坐力控制的技术手段切实可行。可为转管武器减后坐技术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管武器论文参考文献
[1].高岩.转管武器击发机构可靠性分析与仿真研究[D].中北大学.2019
[2].王振嵘.炮口制退器在转管武器上的应用研究[D].中北大学.2019
[3].熊镐,王惠源.基于线性规划的转管武器曲线槽优化设计[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9
[4].李世康,李强,谭庆,马超.基于isight的某转管武器弹簧缓冲器优化设计[J].兵工自动化.2018
[5].贾彦飞,李强,李世康,高岩.转管武器开锁器结构的动态优化设计[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8
[6].黄岚,韩晓明,李强,谭庆,徐新奇.某内能源转管武器导气装置气室流场的数值模拟[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7
[7].黄岚,韩晓明,李强,谭庆,徐新奇.某内能源转管武器导气装置气室流场的数值模拟[C].OSEC首届兵器工程大会论文集.2017
[8].李佳圣,廖振强,邱明,聂成跃.喷管气动力抑制转管武器射击振动的方法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6
[9].李志敏,张瑜,范锦彪,王惠源.转管武器加速度参数测试系统的冲击校准法[J].电子器件.2016
[10].李涌,吴宝双.协同仿真技术某转管武器炮闩小闭锁齿疲劳寿命预测[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