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能表周转箱的升降装置论文和设计-林国营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能表周转箱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能表周转箱的升降装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能表周转箱的升降装置嵌套在现有的电能表周转箱辊道输送机内,本申请包括:底座、升降机构和辊道输送机构;当电能表周转箱需要分流时,辊道输送机自带的挡板升起,电能表周转箱被挡板挡住,本实施例的升降机构的动力机构启动,使升降机构顶起位于辊道输送机构的电能表周转箱,使其脱离原有的辊道输送机的输送面,升降机构内的动力机构驱动,辊道输送机构的辊子组件转动,使电能表周转箱输送到与主输送线垂直的下游设备上。本装置用于在T型口或十字口处,电能表周转箱向两侧垂直于主输送线的设备上输送。本实施例的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能表周转箱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升降机构,其包括支撑架、主动轴组件、被动轴组件、连杆组件与动力机构;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所述动力机构固定在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所述主动轴组件和所述被动轴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所述主动轴组件与所述连杆组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被动轴组件与所述连杆组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主动轴组件和所述动力机构连接,使得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主动轴组件绕所述动力机构的输出轴来回转动,所述主动轴组件通过所述连杆组件带动所述被动轴组件作来回转动;辊道输送机构,其包括支撑机架、辊子组件、传动轴组件和动力组件;所述辊子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架上;所述传动轴组件与所述辊子组件连接;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传动轴组件连接,使得所述动力组件通过所述传动轴组件驱动所述辊子组件运动;所述支撑机架的底部与所述主动轴组件和所述被动轴组件连接,所述主动轴组件和所述被动轴组件来回转动以驱动所述辊道输送机构作升降运动。

设计方案

1.一种电能表周转箱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升降机构,其包括支撑架、主动轴组件、被动轴组件、连杆组件与动力机构;

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

所述动力机构固定在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

所述主动轴组件和所述被动轴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

所述主动轴组件与所述连杆组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被动轴组件与所述连杆组件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主动轴组件和所述动力机构连接,使得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主动轴组件绕所述动力机构的输出轴来回转动,所述主动轴组件通过所述连杆组件带动所述被动轴组件作来回转动;

辊道输送机构,其包括支撑机架、辊子组件、传动轴组件和动力组件;

所述辊子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架上;

所述传动轴组件与所述辊子组件连接;

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传动轴组件连接,使得所述动力组件通过所述传动轴组件驱动所述辊子组件运动;

所述支撑机架的底部与所述主动轴组件和所述被动轴组件连接,所述主动轴组件和所述被动轴组件来回转动以驱动所述辊道输送机构作升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表周转箱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包括连杆和关节轴承;

所述关节轴承与所述连杆的两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能表周转箱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组件包括主动轴、带座轴承、转臂、驱动连接件、关节轴承及支撑槽钢;

所述带座轴承套接在所述主动轴的两端,并固定于支撑架上;

所述转臂固定于所述主动轴上,所述转臂通过所述关节轴承与支撑槽钢相连;

所述支撑槽钢与所述辊道输送机构相连;

所述驱动连接件固定于所述主动轴上,并与所述动力机构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能表周转箱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轴组件包括被动轴、带座轴承、转臂、关节轴承及支撑槽钢;

所述带座轴承套接在所述被动轴的两端,并固定于支撑架上;

所述转臂固定于所述被动轴上,所述转臂通过所述关节轴承与支撑槽钢相连;

所述支撑槽钢与辊道输送机构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表周转箱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子组件包括多楔带轮和多楔带;

所述多楔带轮与所述传动轴组件连接;

所述多楔带套设在多个所述多楔带轮围成的区域外部,并且所述多楔带的内壁紧贴在所述多楔带轮的外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表周转箱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子组件包括多个同步带轮和O型带;

所述同步带轮与所述传动轴组件连接;

所述O型带套设在多个所述同步带轮围成的区域外部,并且所述O型带的内壁紧贴在所述同步带轮的外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表周转箱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子组件包括无动力辊筒和同步带;

所述无动力辊筒与所述传动轴组件连接;

所述同步带套设在多个所述无动力辊筒围成的区域外部,并且所述同步带的内壁紧贴在所述无动力辊筒的外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表周转箱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组件包括带座轴承、传动轴、传动轮、驱动轮和驱动带;

两个所述带座轴承对应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架上;

所述传动轴的两端设置在两个所述带座轴承上;

所述传动轴的两端设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轴上设有驱动轮;

所述驱动轮与所述动力组件连接;

所述驱动带套接在所述传动轮围成的区域外部,并且所述驱动带的内壁紧贴在所述传动轮的外壁上;

所述驱动带与所述辊子组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能表周转箱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动力驱动轮及安装座;

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支撑机架上;

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

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动力驱动轮连接,所述动力驱动轮与所述传动轴组件的驱动轮啮合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表周转箱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具体为气动驱动的动力机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能表周转箱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能表周转箱的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在智能立库作业流程中,电能表周转箱根据工艺需求,需分流到支线进行后续作业。已有的类似分流装置有两种:扭轮或弹出轮斜角弯道分流和带式升降装置分流,见图1。斜扭轮或弹出轮斜角弯道分流工艺平面布局复杂,在某些紧凑地方无法布局;带式升降输送装置能够分流50kg以下电能表周转箱,对于100kg电能表周转箱分流动力不足,且输送带拆卸复杂。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目前的分流装置体积大、分流动力不足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可分流50kg以上的电能表周转箱的升降装置,以满足电能表周转箱的分流需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能表周转箱的升降装置,包括,

底座;

升降机构,其包括支撑架、主动轴组件、被动轴组件、连杆组件与动力机构;

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

所述动力机构固定在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

所述主动轴组件和所述被动轴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上表面;

所述主动轴组件与所述连杆组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被动轴组件与所述连杆组件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主动轴组件和所述动力机构连接,使得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主动轴组件绕所述动力机构的输出轴来回转动,所述主动轴组件通过所述连杆组件带动所述被动轴组件作来回转动;

辊道输送机构,其包括支撑机架、辊子组件、传动轴组件和动力组件;

所述辊子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架上;

所述传动轴组件与所述辊子组件连接;

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传动轴组件连接,使得所述动力组件通过所述传动轴组件驱动所述辊子组件运动;

所述支撑机架的底部与所述主动轴组件和所述被动轴组件连接,所述主动轴组件和所述被动轴组件来回转动以驱动所述辊道输送机构作升降运动。

优选地,所述连杆组件包括连杆和关节轴承;

所述关节轴承与所述连杆的两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动轴组件包括主动轴、带座轴承、转臂、驱动连接件、关节轴承及支撑槽钢;

所述带座轴承套接在所述主动轴的两端,并固定于支撑架上;

所述转臂固定于所述主动轴上,所述转臂通过所述关节轴承与支撑槽钢相连;

所述支撑槽钢与所述辊道输送机构相连;

所述驱动连接件固定于所述主动轴上,并与所述动力机构相连。

优选地,所述被动轴组件包括被动轴、带座轴承、转臂、关节轴承及支撑槽钢;

所述带座轴承套接在所述被动轴的两端,并固定于支撑架上;

所述转臂固定于所述被动轴上,所述转臂通过所述关节轴承与支撑槽钢相连;

所述支撑槽钢与辊道输送机构相连。

优选地,所述辊子组件包括多楔带轮和多楔带;

所述多楔带轮与所述传动轴组件连接;

所述多楔带套设在多个所述多楔带轮围成的区域外部,并且所述多楔带的内壁紧贴在所述多楔带轮的外壁上。

优选地,所述辊子组件包括多个同步带轮和O型带;

所述同步带轮与所述传动轴组件连接;

所述O型带套设在多个所述同步带轮围成的区域外部,并且所述O型带的内壁紧贴在所述同步带轮的外壁上。

优选地,所述辊子组件包括无动力辊筒和同步带;

所述无动力辊筒与所述传动轴组件连接;

所述同步带套设在多个所述无动力辊筒围成的区域外部,并且所述同步带的内壁紧贴在所述无动力辊筒的外壁上。

优选地,所述传动轴组件包括带座轴承、传动轴、传动轮、驱动轮和驱动带;

两个所述带座轴承对应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架上;

所述传动轴的两端设置在两个所述带座轴承上;

所述传动轴的两端设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轴上设有驱动轮;

所述驱动轮与所述动力组件连接;

所述驱动带套接在所述传动轮围成的区域外部,并且所述驱动带的内壁紧贴在所述传动轮的外壁上;

所述驱动带与所述辊子组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动力驱动轮及安装座;

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支撑机架上;

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

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动力驱动轮连接,所述动力驱动轮与所述传动轴组件的驱动轮啮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动力机构具体为气动驱动的动力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电能表周转箱的升降装置包括底座、升降机构、辊道输送机构,当电能表周转箱需要分流时,启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能表周转箱的升降装置,本申请的升降机构的动力机构启动,致使驱动连接件绕动力机构的输出轴转动,从而导致主动轴及主动轴上的转臂作同样的转动运动,并通过连杆组件使被动轴组件内的转臂转动,当主动轴组件和被动轴组件作同样的转动时,使升降机构驱动辊道输送机构的上升或下降,使放置在辊道输送机构上的电能表周转箱脱离原有的辊道输送机的输送面,辊道输送机构的动力组件驱动驱动轮的转动,驱动轮的转动使得传动轮作转动,从而使得驱动带作直线往返运动,驱动带的运动进而驱动辊子组件作同样的直线往返运动,最终使得放置在辊子组件上的电能表周转箱作直线往返运动。因此,本申请可以实现电能表周转箱的直角分流输送,输送顺畅,姿态良好。本实用新型由于将升降和平面输送分开,可以适用于100kg的电能表周转箱的分流输送,填补了工艺平面布局中的100kg电能表周转箱直角分流问题,优化了工艺平面,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电能表周转箱工艺流程处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斜扭轮或弹出轮斜角弯道分流工艺平面图;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能表周转箱的升降装置的结构图;

图3为图2的升降机构的结构图;

图4为图2的主动轴组件的结构图;

图5为图2的辊道输送机构的结构图;

图6为图2的传动轴组件的结构图;

其中,底座1、升降机构2、支撑架21、连杆22、关节轴承23、主动轴24、带座轴承25、支撑槽钢26、驱动连接件27、关节轴承28、转臂29、被动轴211、动力机构212、辊道输送机构3、支撑机架31、多楔带轮32、带座轴承33、传动轴34、传动轮35、驱动轮36、电机37、安装座38、连杆组件的第一端A、连杆组件的第二端B。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了一种电能表周转箱的升降装置,满足50kg以上的电能表周转箱的分流需要。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能表周转箱的升降装置,包括,底座1;升降机构2,其包括支撑架21、主动轴组件、被动轴组件、连杆组件与动力机构212;支撑架21固定在底座1的上表面;动力机构212固定在支撑架21的上表面;主动轴组件和被动轴组件设置在支撑架21的上表面;主动轴组件与连杆组件的第一端A连接,被动轴组件与连杆组件的第二端B连接;主动轴组件和动力机构212连接,使得动力机构212驱动主动轴组件绕动力机构212的输出轴来回转动,主动轴组件通过连杆组件带动被动轴组件作来回转动;辊道输送机构3,其包括支撑机架31、辊子组件、传动轴组件和动力组件;辊子组件设置在支撑机架31上;传动轴组件与辊子组件连接;动力组件与传动轴组件连接,使得动力组件通过传动轴组件驱动辊子组件运动;支撑机架31的底部与主动轴组件和被动轴组件连接,主动轴组件和被动轴组件来回转动以驱动辊道输送机构3作升降运动。

使用时,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能表周转箱的升降装置嵌套在现有的电能表周转箱辊道输送机内,当电能表周转箱需要分流时,辊道输送机自带的挡板升起,电能表周转箱被挡板挡住,本实施例的升降机构2的动力机构212启动,使升降机构2顶起位于辊道输送机构3的电能表周转箱,使其脱离原有的辊道输送机的输送面,升降机构2内的动力机构212驱动,辊道输送机构3的辊子组件转动,使电能表周转箱输送到与主输送线垂直的下游设备上。此装置用于在T型口或十字口处,电能表周转箱向两侧垂直于主输送线的设备上输送。本实施例的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连杆组件包括连杆22和关节轴承23,关节轴承23与连杆22的两端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主动轴组件包括主动轴24、带座轴承25、支撑槽钢26、驱动连接件27、关节轴承28及转臂29;带座轴承25套接在主动轴24的两端,并固定于支撑架21上;转臂29固定于主动轴24上,转臂29通过关节轴承28与支撑槽钢26相连;支撑槽钢26与辊道输送机构3相连;驱动连接件27固定于主动轴24上,并与动力机构212相连。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被动轴组件包括被动轴211、带座轴承25、支撑槽钢26、关节轴承28及转臂29;带座轴承25套接在被动轴211的两端,并固定于支撑架21上;转臂29固定于被动轴211上,转臂29通过关节轴承28与支撑槽钢26相连;支撑槽钢26与辊道输送机构3相连。

其中,升降机构2,参见图3-4,是本申请的关键部件之一,用于带动装载有电能表周转箱的辊道输送机构3作往复上升及下降,从而实现将电能表周转箱输送到支线的目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升降机构2内的动力机构212的通电启动,致使驱动连接件27绕动力机构212的输出轴转动,从而导致主动轴24及主动轴上的转臂29作同样的转动运动,并通过连杆组件使被动轴组件内的转臂29转动,实现与升降机构2相连的辊道输送机构3作上下升降工作;上下升降的行程由动力机构212的行程开关控制,通过控制行程开关的安装位置,可以满足所需的升降行程,且升降停位准确可靠。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动力机构212具体为气动驱动的动力机构。气动驱动无噪声,且停位准确可靠。此外,本申请还能使用能驱动升降机构2作同样转动的装置,如电机等。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辊子组件包括多楔带轮32和多楔带;多楔带轮与传动轴组件连接;多楔带套设在多个多楔带轮围成的区域外部,并且多楔带的内壁紧贴在多楔带轮的外壁上。

本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具体的辊子组件,其包括多个同步带轮和O型带;同步带轮与传动轴组件连接;O型带套设在多个同步带轮围成的区域外部,并且O型带的内壁紧贴在同步带轮的外壁上。

本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具体的辊子组件,其包括无动力辊筒和同步带;无动力辊筒与传动轴组件连接;同步带套设在多个无动力辊筒围成的区域外部,并且同步带的内壁紧贴在无动力辊筒的外壁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传动轴组件包括带座轴承33、传动轴34、传动轮35及驱动轮36;两个所述带座轴承33对应设置在支撑机架31上;传动轴34的两端设置在两个带座轴承33上;传动轴34的两端设有传动轮35,传动轴34上设有驱动轮36;驱动轮36与动力组件连接;驱动带(图上没有标出)套接在传动轮35围成的区域外部,并且驱动带的内壁紧贴在传动轮35的外壁上。

其中,传动轴组件的驱动带的外壁紧贴在辊子组件的多楔带或O型带或同步带的外壁,或传动轴组件的驱动带的外壁固定在辊子组件的多楔带或O型带或同步带的外壁,驱动轮36的转动使得传动轮35作转动,从而使得驱动带作直线运动,驱动带的运动进而驱动辊子组件的多楔带或O型带或同步带作同样的直线运动,最终使得放置在辊子组件上的电能表周转箱作直线运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动力组件包括电机37、动力驱动轮(图上没有标出)及安装座38;安装座38设置在支撑机架31上;电机37安装在安装座38上;电机37的输出轴与动力驱动轮连接,动力驱动轮与传动轴组件的驱动轮36啮合连接。电机37驱动动力驱动轮转动以驱动驱动轮36的转动。

其中,辊道输送机构3,参见图5-6,是本实用新型的关键部件之一,用于将电能表周转箱输送到与主线垂直的支线上,完成后续工艺流程。具体实施方式是:升降机构2驱动辊道输送机构3升起或下降,使电能表周转箱脱离原有的辊道输送机(辊道输送机为现有装置)的输送面,此时辊道输送机构3内的动力组件启动,通过传动轴组件使得辊子组件转动,电能表周转箱通过底部与辊子组件的摩擦力输送到与主线垂直的支线上,完成电能表周转箱的分流。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用于支撑升降机构2和辊道输送机构3。本实施例的底座1包括可调节地脚11,通过可调节地脚11与地面连接,通过调节可调节地脚11高度可以消除地面不平整带来辊道输送机构3的输送面不水平的现象,防止电能表周转箱在辊道输送机构3的表面上发生滑动,影响电能表周转箱在向支线分流输送的姿态。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设计图

一种电能表周转箱的升降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6349.X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1(广州)

授权编号:CN209352167U

授权时间:20190906

主分类号:B65G 47/52

专利分类号:B65G47/52

范畴分类:32F;

申请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第一申请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人地址:5106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57号

发明人:林国营;陈亮;党三磊;张永旺;何宏明;李刚;化振谦;郑鸿;彭龙;彭策

第一发明人:林国营

当前权利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

代理人:张春水;唐京桥

代理机构:1122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一种电能表周转箱的升降装置论文和设计-林国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