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利用效率论文_常乐,王丽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分利用效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分,马铃薯,产量,效率,摩西,菌根,果枝。

水分利用效率论文文献综述

常乐,王丽霞[1](2019)在《地膜覆盖对谷田土壤水热状况及谷子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设置白色聚乙烯地膜(WP)、渗水地膜(SP)、黑色地膜(BP)、不覆膜(CK)4个处理,通过研究0~100 cm土壤贮水量、0~20 cm土壤地温、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探讨地膜覆盖对谷田土壤水热状况及谷子籽粒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WP、SP、BP处理全生育期平均贮水量分别为261.5,264.9,264.1 mm,较CK分别增加18.7%,20.2%,19.9%;全生育期0~20 cm土层日均温度分别为19.9,19.5,19.0℃,较CK分别增加1.6,1.2,0.7℃;产量分别为5 782.5,5 916.6,6 052.5 kg/hm2,较CK分别增产35.5%,38.7%,41.9%;谷子籽粒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21.9,22.7,23.6 kg/(mm·hm2),较CK分别提高63.4%,69.4%,76.1%。谷子田覆盖地膜增产效果显着,黑色地膜在产量和水分利用方面表现更优。(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高恩基,张永胜,李虹彩[2](2019)在《不同补灌方式对马铃薯生长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滴灌、沟灌、畦灌等不同补灌方式对马铃薯生长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18年在甘肃定西地区进行马铃薯不同补灌技术大田试验,探讨马铃薯在滴灌、沟灌、畦灌补灌方式下,生育期内农田相对土壤含水率为60%~75%时,不同补灌方式对马铃薯生长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方式对马铃薯茎粗、株高、叶面积影响最大;沟灌方式马铃薯受叶片衰老、枯黄脱落等因素的影响小,且能使根系扎根较深,促进马铃薯根冠比的增长,还能增加根系的保水和吸水能力;沟灌方式显着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但水分利用效率较滴灌方式低12.4%。在水资源许可区域,采用沟灌补灌方式,可增加马铃薯产量,采用滴灌补灌方式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11期)

艾则孜提约麦尔·麦麦提,玉素甫江·如素力,何辉,拜合提尼沙·阿不都克日木[3](2019)在《2000-2017年新疆天山植被水分利用效率时空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分利用效率(WUE)是衡量生态系统碳水循环耦合程度的重要指标,估算新疆天山及南北主要绿洲的植被WUE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探索其影响因素,对该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MODIS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分析新疆天山近18年植被WUE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17年新疆天山植被WUE变化范围为0.84-1.34g·mm-1·m-2,多年均值为1.11g·mm-1·m-2,整体呈减少趋势,变化率为-0.014 1 g·mm-1·m-2·a-1;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垂直地带性规律,1 000m以上的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少。(2)植被WUE年内变化呈单峰型变化格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3)相关分析和统计结果表明,新疆天山植被WUE时空变化受到气温影响的区域占33.23%,受降水影响的区域占8.57%,受气温和降水综合强影响的区域占5.63%,气温和降水综合弱影响的区域占13.13%;因此气候因素中气温在新疆天山植被WUE的变化中起到主导作用。(4)水田与旱地水分利用效率随着时间变化呈持续减少趋势,并且这些区域基本上受到非气候因子的影响,说明当地人类活动存在不合理性。(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杨依凡,涂攀峰,张满义,尹功超,胡义熬[4](2019)在《水肥耦合对南皮小麦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提高南皮县小麦种植中的水肥利用效率,减少灌溉水用量和肥料施用量,在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小麦种植区进行大田水肥管理试验,在等施肥量下设置常规施肥、喷灌施肥和浇灌施肥3种灌溉施肥方式。结果表明,喷灌施肥和浇灌施肥可促进小麦的生长,其中喷灌施肥株高和穗鲜重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高11.39%和23.91%。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喷灌和浇灌施肥千粒重提高3.50%~4.70%,产量提高40.82%~43.3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62.22%~91.85%,肥料偏生产力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1期)

邢丹,韩世玉,罗朝斌,杨胜特,张芳[5](2019)在《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干旱条件下桑树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自然干旱条件下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对桑树生长、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的影响,揭示AM真菌提升桑树WUE的原因,为岩溶区域植被人为调控WUE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以桑品种桑特优2号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接种(CK)、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接种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 3个处理,培养40 d后自然干旱7 d,测定桑树的菌根侵染率、生长指标、光合特性,获得桑树WUE及增幅贡献来源等。结果发现,桑树接种AM真菌后47 d,菌根侵染率达40%以上;接种Fm的桑树株高、地径、叶面积、地上部分和根系干质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6.57%、19.02%、91.35%、239.66%和342.86%,接种Ri分别比对照增加10.13%、14.11%、23.04%、91.38%和125.71%;与CK比较,接种Fm和Ri都可显着增加桑树根冠比,分别增加29.39%和17.08%,并且接种Fm的效果优于接种Ri;AM真菌处理显着提高桑树叶片净光合速率(P_n),降低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和蒸腾速率(T_r);接种Fm和Ri均显着提高桑树WUE,增幅分别达160.70%和51.56%,但贡献大小因菌种而存在差异,其中接种Fm通过使P_n显着提高而对WUE贡献率高于接种Ri,接种Ri则使T_r显着降低而对WUE贡献率大;桑树菌根侵染率、生长状况、光合特性、WUE之间彼此显着相关,并且AM真菌对桑树根冠比有极显着的直接作用,同时通过正向影响地径和负向影响T_r表现明显的间接作用;AM真菌通过提高桑树根冠比而促进WUE提升。因此,AM真菌侵染桑树根系后,主要通过协调根冠生长而提升桑树WUE,并且接种摩西斗管囊霉更易提高桑树WUE。(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王英,张富仓,王海东,毕丽霏,程铭慧[6](2019)在《滴灌频率和灌水量对榆林沙土马铃薯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陕北榆林沙土马铃薯农田灌溉不合理的问题,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设置4 d(D_1)、8 d(D_2)和10 d(D_3)3个滴灌频率及60%ET_c(W_1,ET_c为作物需水量)、80%ET_c(W_2)和100%ET_c(W_3) 3个灌水量水平,共9个处理,在生育期内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品质等指标进行观测,分析马铃薯各指标对不同灌水处理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同一滴灌频率下,W_3处理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产量和经济效益高于W_1和W_2处理;W_1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最高,而水分利用效率受灌水量的影响不显着;W_3处理下产量达43442 kg·hm~(-2),比W_1和W_2处理分别高23.3%和11.6%;W_3处理下纯收益达23492元·hm~(-2),比W_1和W_2分别高40.4%和18.7%;W_3处理的块茎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最大,还原糖含量最小,分别为14.4%、18.54 mg·(100 g)~(-1 )FW和0.7%.相同灌水量下,低、中灌水水平下D_1处理的产量、IWUE、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还原糖含量最低;高灌水水平下D_2处理的产量、IWUE、纯收益、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还原糖含量最低,分别为46572 kg·hm~(-2)、23.04 kg·m~(-3)、26622元·hm~(-2)、14.6%、19.53 mg·(100 g)~(-1 )FW和0.7%.从滴灌频率和灌水量的交互作用来看,D_2W_3的产量和品质均达到最高;主成分分析法得出D_2W_3处理得分最高.因此,D_2W_3(8 d,100%ET_c)处理高产优质,且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为最佳滴灌频率和灌水量.研究结果可为陕北榆林沙土马铃薯高产高效优质生产中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彭霄,蒲甜,杨峰,杨文钰,王小春[7](2019)在《灌水时间和灌水比例对单套作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不同灌水比例和灌水时间对单套作玉米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构建套作复合群体水分高效管理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动式遮雨棚水分精量控制,2016—2017年连续2年在灌溉定额4 050 m~3·hm~(-2)条件下,设置2种种植模式(单作A1、套作A2)、3种灌水比例(播种水25%+拔节水25%+抽雄水25%+灌浆水25%,B1;播种水25%+拔节水25%+抽雄水15%+灌浆水35%,B2;播种水25%+拔节水35%+灌浆水40%,B3)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灌水时间和灌水比例对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棵间蒸发量、耗水特征、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相同的灌溉定额下,玉米拔节后单作土壤含水量比套作平均高出16.60%,拔节期—成熟期套作棵间蒸发量平均较单作高出23.60%;单套作耗水强度高峰期均为拔节—抽雄期,日耗水强度最高达到7.21 mm·d~(-1),耗水量占全生育期21.62%—31.67%,拔节期后套作阶段耗水强度均显着高于单作,平均高出3.68%;单作玉米产量在播种水25%+拔节水35%+灌浆水40%时达最高,平均较单作其他处理提高16.49%,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11.71%,而套作则在灌水处理为播种水25%+拔节水25%+抽雄水15%+灌浆水35%时,穗粒数、有效穗数平均较其他灌水处理增加4.47%、6.97%,从而使产量平均增加22.07%,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19.11%。【结论】本试验灌溉定额为4 050 m~3·hm~(-2)下,播种、拔节期、灌浆期分别灌水25%、35%、40%有利于提高单作玉米产量,而套作玉米采用宽窄行带状栽培则需要增加一次灌水时间,在播种、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分别灌水25%、25%、15%、35%有利于提高其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1期)

张万恒,张恒嘉,李福强,王泽义,高佳[8](2019)在《不同生育期调亏滴灌对绿洲马铃薯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河西绿洲地区水分处理对膜下滴灌马铃薯生长动态、耗水特征、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青薯168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分别在马铃薯不同生育期设置轻度和中度水分亏缺,测定马铃薯株高、叶面积、产量及薯块有机质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充分灌溉CK比较,块茎形成期轻度(WD3)水分处理马铃薯未显着降低产量,而水分利用效率和商品薯率分别提高22.07%,10.09百分点,薯块干物质、蛋白质、淀粉及还原糖含量均未显着性降低,但串薯比例比CK增高达8.20百分点;块茎膨大期进行轻度(WD5)和中度(WD6)水分处理均造成马铃薯显着减产(P<0.05),分别降低15.77%,18.93%,同时不利于薯块内有机物的积累,使薯块干物质、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分别降低1.62百分点,28.50%,34.38%和3.38百分点,24.35%,46.88%;淀粉积累期轻度(WD7)和中度(WD8)水分处理对产量影响较小,但WD7处理使马铃薯商品薯率增高8.61百分点,薯块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分别比CK增高3.11%和15.63%,但未使水分利用效率显着提高。因此,追求马铃薯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块茎形成期轻度水分处理为最佳的灌水策略,而获得马铃薯较高品质,淀粉积累期轻度水分处理最佳。(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旺锋,梁福斌,姜闯道,张亚黎,田景山[9](2019)在《棉花铃叶系统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但水资源短缺,制约了棉花生产的发展。目前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满足国家棉花战略需求,棉花生产能力将面临产量提高和水资源紧缺的双重压力,挖掘棉花生物节水潜力,实现水分高效利用是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必由之路。光合作用是影响作物产量形成和水分高效利用的重要生理过程。棉花具有无限生长习性,源多库多且对应关系复杂,从单叶光合作用角度很难理解并调控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规律,因此也未能发展出相应的生物节水措施。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铃叶系统光合作用"的概念简化源库关系,理解棉花铃叶系统的光合功能,进而阐述其对水分利用效率的调节。【材料与方法】在田间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新陆早45号和新陆早7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水分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60-70%、50-60%、40-50%和30-40%)。【结果与分析】在棉铃发育过程中,随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铃叶系统的净光合速率呈现较大的变化,系统整体光合作用的稳定性降低。水分亏缺抑制了棉株果节的分化,改变了棉铃的空间分布,减少了铃叶系统的数量和单铃重。与主茎叶相比,果枝叶的数量和光合面积及占比随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逐渐降低,反映了棉花单个铃叶系统光合源的简化是对水分胁迫的重要适应。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和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棉花铃叶系统内果枝叶干物质的占比减小的幅度为51%,相反,主茎叶干物质的占比增加的幅度可达61%,苞叶干物质的降低幅度较大;此外,茎秆和铃壳干物质的变化幅度比较稳定。随水分亏缺程度加剧,铃叶系统还弱化了果枝叶的光合功能,但主茎叶光合功能维持在较高水平。水分亏缺提高了棉花经济产量的水分利用效率,主茎叶的水分利用效率维持较高。【结论】水分亏缺下,与铃叶系统内其他器官相比,果枝叶光合性能具有更强的可塑性,弱化果枝叶并维持主茎叶光合功能对棉花铃重和水分利用效率起到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棉花生产上通过栽培技术措施,实现棉花水分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沈东萍,张国强,王克如,明博,谢瑞芝[10](2019)在《灌溉间隔对膜下滴灌高产玉米土壤水分分布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新疆地处西北干旱区,农业生产主要依赖于灌溉,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干旱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然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是干旱区农业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此外,灌水定额和灌水间隔是灌溉制度的两个重要指标。因此,在滴灌高产玉米的最佳灌溉量的研究基础上,设置不同的灌溉间隔试验,以期揭示灌溉间隔对土壤水分分布、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而为干旱区玉米的高产、高效以及膜下滴灌玉米的灌溉制度提供依据,对类似土壤和气候区域玉米的生产管理具有借鉴意义。【材料与方法】于2016-2017年在新疆奇台农场,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灌溉定额为5400m~3/hm~2。以当地大田生产玉米灌溉间隔作为对照(CK,9-12天),2016年设置3个灌溉间隔处理:6天(D6)、9天(D9)、12天(D12);2017年设置5个灌溉间隔处理:3天(D3)、6天(D6)、9天(D9)12(D12)和15天(D15)。供试品种2016年为:郑单958(ZD958)和先玉335(XY335);2017年为先玉335(XY335)。采用宽窄行(70 cm+40 cm)种植,密度为12万株/hm~2。【结果与分析】灌溉间隔D6取得了高的产量(19082.9-21022.8kg/hm~2)和高的水分利用效率(2.53–2.80 kg/m~3)。在灌溉量为5400 m~3/hm~2的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主要分布在0-60cm土层,并且减少了棵间蒸发和蒸散量,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结论】在新疆高产玉米区,灌溉定额为5400 m~3/hm~2的膜下滴灌条件下,6天为该地区适宜的灌溉间隔,有利于地上60cm土层维持较高的土壤贮水量,为玉米生长提供良好的水分环境,并且减少了无效耗水,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水分利用效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明确滴灌、沟灌、畦灌等不同补灌方式对马铃薯生长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18年在甘肃定西地区进行马铃薯不同补灌技术大田试验,探讨马铃薯在滴灌、沟灌、畦灌补灌方式下,生育期内农田相对土壤含水率为60%~75%时,不同补灌方式对马铃薯生长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方式对马铃薯茎粗、株高、叶面积影响最大;沟灌方式马铃薯受叶片衰老、枯黄脱落等因素的影响小,且能使根系扎根较深,促进马铃薯根冠比的增长,还能增加根系的保水和吸水能力;沟灌方式显着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但水分利用效率较滴灌方式低12.4%。在水资源许可区域,采用沟灌补灌方式,可增加马铃薯产量,采用滴灌补灌方式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分利用效率论文参考文献

[1].常乐,王丽霞.地膜覆盖对谷田土壤水热状况及谷子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9

[2].高恩基,张永胜,李虹彩.不同补灌方式对马铃薯生长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9

[3].艾则孜提约麦尔·麦麦提,玉素甫江·如素力,何辉,拜合提尼沙·阿不都克日木.2000-2017年新疆天山植被水分利用效率时空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19

[4].杨依凡,涂攀峰,张满义,尹功超,胡义熬.水肥耦合对南皮小麦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9

[5].邢丹,韩世玉,罗朝斌,杨胜特,张芳.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干旱条件下桑树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蚕业科学.2019

[6].王英,张富仓,王海东,毕丽霏,程铭慧.滴灌频率和灌水量对榆林沙土马铃薯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9

[7].彭霄,蒲甜,杨峰,杨文钰,王小春.灌水时间和灌水比例对单套作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9

[8].张万恒,张恒嘉,李福强,王泽义,高佳.不同生育期调亏滴灌对绿洲马铃薯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9

[9].张旺锋,梁福斌,姜闯道,张亚黎,田景山.棉花铃叶系统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10].沈东萍,张国强,王克如,明博,谢瑞芝.灌溉间隔对膜下滴灌高产玉米土壤水分分布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论文知识图

月13日地笋水分利用效率(WU...不同灌水量和种植模式对大豆功能叶~#...不同方法估算的(碳稳定同位素(13C...根系水导与叶片水势之间的关系根系水导与蒸腾速率之间的关系能量在叶片光合器官中的流动框架

标签:;  ;  ;  ;  ;  ;  ;  

水分利用效率论文_常乐,王丽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