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婷: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文化研究述评论文

张云婷: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文化研究述评论文

[摘要]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首次提出“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土壤”,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这一重大命题第一次在党的建设史上出现,生发一股理论热潮。学界从党建命题、政治学命题、伦理学命题等出发进行学理阐释,大致形成生成论、内涵论、关联论、实践论等几大研究论域,但由于研究面向的单一、研究深度的肤浅,使得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对于党内政治文化研究范式的思考。

[关键词]党内政治文化 价值观 内涵 阐释性研究

党内政治文化是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基础力量,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由“治标”转向“治本”的深层内核,是实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着力点。 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首次提出“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土壤”,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这一重大命题第一次在党的建设史上出现。 在鲜明的问题导向和政治建设的战略创新视域下,“党内政治文化”范畴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论域,生发了一股理论热潮。由于党内政治文化的特殊属性,目前学界对于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界定聚讼纷纭。 本文就目前的一些观点进行评析, 以此深化对党的政治建设的认识, 切实增强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党内政治文化研究样本概貌

在“中国知网”中以“党内政治文化”为题名(篇名)进行检索,对相关论文进行分析,从单位时间内论文发表的数量可以看出其发展规模与研究趋向。 检索到的样本统计显示,党中央于2016 年年末首次提出“党内政治文化”以来,相关学术成果如雨后春笋般集中涌现, 当即就有多篇社论进行解读。 进入2017 年,关于“党内政治文化”的发文量激增,表明短时期内学界以“党内政治文化”为基点,生发了一股理论热潮。 截至当前,关于党内政治文化的文献共440 篇 (详情分布见表1),并且短短2 年的时间, 已有9 篇硕博论文进行相对系统性的阐释,足以见其理论价值性。

本文探讨了基于HPLC-DAD稻谷中叶黄素的提取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各个因素的最佳条件。应用响应曲面法对四氢呋喃用量、KOH甲醇溶液质量浓度和提取温度三个因素进行优化,建立具有良好拟合度的回归模型,得到最佳的提取方法为四氢呋喃用量15.5mL、KOH甲醇溶液质量浓度0.1g/mL、提取温度51℃,稻谷中叶黄素提取量为(1.63±0.03)μg/g。该方法缩短了反应时间,避免了游离叶黄素的分解和异构化,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表1:2016—2019 年度有关“党内政治文化”文献统计

?

具体来看, 党内政治文化最开始是出现在各类党报党刊上,以党建命题的方式“出场”,如中央组织部的赵凡于2016 年11 月23 日在 《人民日报》上发表要论《高度重视党内政治文化》;王炳林、房正于2016 年12 月21 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要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曲青山于2017年1 月11 日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上发表《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党建命题既指政党通过各种努力来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实践过程这样一种话语体系, 又关涉到党的领导及其建设规律等的一系列知识体系。很显然,后者的深层研究是为了能使理论更好地作用于实践, 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发挥理论的引领作用。这其中蕴含了鲜明的问题逻辑,即以问题意识为理论的研究指向,这是党建命题的突出表征, 这表明党内政治文化是在全面从严治党语境下对党内政治生态有污浊化倾向的问题而提出的。学术研究靠问题意识引领,问题意识正是学术研究的动力, 有助于学术研究的理论升华。 整个2016 年,关于党内政治文化的解读都集中在党建报刊上。 吴灿新于2017 年1 月15 日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上发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略探》,该文是第一篇对“党内政治文化”进行详尽阐释的期刊论文;辛鸣于2017 年1月16 日在《学习时报》上发表《论党内政治文化》,该文目前的下载量和引用量高居“党内政治文化”相关论文之首。 同时,国外一些主流媒体聚焦“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高频热词纷纷热议,对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进行世界解读, 以总体上积极肯定的基调宣称在当前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 中共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连环举措体现了中共领导人强烈的历史自觉感和历史使命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学者也开始从政治学命题、伦理学命题等出发对“党内政治文化”进行学理阐释。

二、党内政治文化的研究论域

(一)生成论——党内政治文化的概念生成逻辑

党内政治文化的研究首先要弄清其概念的生成逻辑过程,其看似“横空出世”的出场方式实则包含了鲜明的问题意识。 结合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 主要围绕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两大向度,从显性论述发掘隐形逻辑,以隐性话语的表达来对其概念的生成逻辑进行反向论证。

在关于党内政治文化的解读中, 就如何淬炼先进纯洁的党内政治文化的文章较多, 尤其是十九大明确提出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后。 学者们大多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下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如坚持党的政治建设、在对优秀文化的传承中把握创新性、在“文化融合”中不忘坚守性、以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等,明确具体的实现路径。 归结起来,就是在党建格局的托举下,从党的建设要素逐个发力, 加强对党内政治文化的统筹建设。除了一些系统性的建设方略外,也有部分学者从某一方面来进行重点突破, 如方世南教授等提出, 要促进党内政治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协同发展, 在党内政治文化社会化的过程中提高其全民认同度[31]。 还有学者从党员干部这一组织细胞[32]、家庭文化的熏陶[33]等着眼,探索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大部分学者从现实需要, 即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出发,从“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带来的挑战切入,从党员队伍复杂构成、党内不良文化滋生蔓延、政治生态恶化着眼,认为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角度下, 当前各种文化思潮激荡,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面临着腐朽思想文化的包围与侵蚀, 新旧腐朽文化在党内交错,如“金钱文化”、“特权文化”、“圈子文化”等,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七个有之”“七个有的”“十个主义” 的具体表现。 刘云山以问题导向为出发点, 认为解决党内政治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在于建设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1],史云贵教授进一步指出,在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角色转变中,政党易与群众更加疏远从而出现“代表性断裂”,这映射到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要求上来, 就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人民性”有待加强,换言之,我们党亟需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来实现“初心”[2]。

(一)研究面向上,对党内政治文化的研究还比较缺乏系统性,描述性、泛泛而谈的研究居多,学理性探讨较为欠缺。宏观上来看,现有的研究成果中, 较多涉及的是关于党内政治文化的生成理路和实践路径的探究,而对其本质界定尚显薄弱。列宁指出:“如果要进行讨论, 就必须把概念弄清楚”[34]。 明晰一个事物或现象的内涵规定及其边界,是正确认识事物的起点,也是后续研究的逻辑前提。党的十九大强调“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要弄清这一命题并持续进行研究,首先要明白党内政治文化“是什么”,将“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这一动宾结构中的隐性话语显性化,以此才能明晰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如何而去”。微观上而言, 现有的为数不多的关于党内政治文化基本内涵的概念界定中,存在较多分歧,缺乏共识。 学者们从文化哲学视角、政治文化视角、党建视角等对党内政治文化的概念进行多维解读,这些缺乏共识的剖析弱化了对于党内政治文化核心本质的解剖, 不利于党内政治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概言之,在研究面向上对党内政治文化本质界定的薄弱, 进一步导致了研究深度和研究范式的不足。

学者们普遍从事关全党长远发展的高度来理性认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认为注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事关党的生命力。 历史视野和执政实践的深刻审思充分证明这样一种深层次、基础性的建设, 顺应了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是实现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必然选择。具体来看,分为两大类辩证统一的观点,一类观点侧重论析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在伟大工程中的战略地位, 如曲青山教授明确指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3];同样地,李忠杰教授认为党建总格局中的每一种建设都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休戚相关[4];冯志鹏教授进一步分析, 认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为全面从严治党萃取强大而丰富的文化精华, 同时也为全面从严治党赋予日新而常驻的文化气韵[5];个别学者以党的人格力量作为一个切入, 认为在党内政治生态中,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犹如一个无形的磁场,要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人格力量。 党员干部人格力量的发挥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和匡正部分党员的政治价值取向与政治行为, 助推党的事业取得更大的价值[6]。

另一类观点则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置放于伟大事业中, 来分析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内涵及其建设的重要性。 持这类观点的学者着重分析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对于文化自信力量的展示和国家整体软实力与综合国力的提升。 何毅亭教授认为总书记关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思想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内政治文化在政党自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将马克思主义、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持续发扬光大 [7]; 马援教授指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对党的思想、文化、精神发挥重要且持久的作用,为新形势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提供了及时的理论指导和方向指引[8];循同此理,赵永祥教授认为党内政治文化承担着展示民族精神、 传播中国价值的独特作用,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在国际舞台上增强“中国声音”的穿透力[9]。 部分学者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俯瞰,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向度着眼, 从政治文化与政治体制间的相互作用出发[10],找寻党内政治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体要素之间的契合度。

(二)内涵论——党内政治文化基本内涵的阐释研究

1.多维说。 部分学者对党内政治文化的源头,即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四个方面进行了概念上的再阐释和逻辑上的厘清,以此将这些“元概念”充分对接于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中。 也有学者从其他方面进行解读, 认为党内政治文化包含了多个面向的文化,代表学者有吴灿新教授、辛鸣教授和邸乘光教授等。 吴灿新教授对党内政治文化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从广义界定上以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对党内政治文化进行二维分析[11]。 辛鸣教授提出党内政治文化是信仰文化、 组织文化以及实践文化的统合[12]。 邸乘光教授指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思想道德理念层面的文化、制度规矩层面的文化、 组织运行以及个体行为层面的文化[13]。 也有学者认为党内政治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念体系的总和, 除了体现党员的价值信仰外, 也包括了文化标识和符号等可感知的外显形式[14]。

随着时间的推移, 国内学界以总书记的数次讲话为依托, 在对党内政治文化概念的生成逻辑进行论证的基础上, 逐渐转涉对其基本内涵的本质探究,形成多维说、单一说和拓延说。

2.单一说。 有学者从对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进行微缩式解读,但各有侧重。 以王炳林[15]、陈家兴[16]、刘益飞[17]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党内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政治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政治思想、政治信念、政治情感、精神气质等意识形态特质方面的总和, 其核心价值取向就是党中央所反复强调的“坚守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因此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关键就在倡导和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也就是“忠公清实明”等。 严书翰、周叶中教授等强调党内政治文化从根本上而言,是一种代表党内制度规则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得以廓清党内政治文化的边界[18]。 还有个别学者以廉洁[19]作为党内政治文化的关键词。

3.拓延说。 在“党内政治文化”这一概念提出来之前, 学界使用更多的是“政治文化”“政党文化”等。基于此,部分学者在政治学视域下,将政治文化的相关概念使用延伸并运用到对于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分析上, 着重分析了党内政治文化的特性。韩庆祥教授等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出发,认为政治文化的内涵是政治价值观, 党内政治文化亦如此[20]。 李忠杰教授则从广义的角度、从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的视角来解读党内政治文化, 认为党内政治文化同样也包括“一个政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制度规范、精神状态、作风习惯”等[21]。 齐卫平教授等以政党文化为出发点来理解党内政治文化, 认为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要义就在于价值理念,并且进一步细化到道义伦理的研究上来[22]。龚少情、刘兵勇等通过对政治文化、组织文化、政党文化等的概念辨析, 认为党内政治文化是一种具有政治要求的组织文化, 是党组织在政治过程中所沉淀下来的,具有普遍性的一种观念意识[23]。

(三)关联论——党内政治文化与若干概念间的相互关系研究

2. 党内政治文化与思想建党间的关系辨析。党内政治文化和思想建党由于内涵的较高同质性,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被予以了一定的关注,这两者间关系的逻辑主线在于谁占据主导性, 即两者间关系的从属问题。 目前大致有以下三种代表性观点。 一是以“思想建党”、“制度治党”和“文化强党” 所构建的从严治党的三位一体布局来对党内政治文化的地位进行定性, 将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看做是与思想建党、 制度治党齐驱并驾的力量。 以思想建党来“练内功”,坚定理想信仰;制度治党“扎笼子”,为信仰提供规制保障;文化强党“培沃土”,培育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28]。 一是从较为宏观的角度来审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认为党内政治文化涵盖了党的制度成果和精神成果,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内含于其中, 这与政治学视域下对政治文化的研究路径类似。早在前几年,就有人提出以先进文化为指导和媒介,突出文化建党。而思想建党是文化建党的核心内容, 从思想建党到文化建党的转变是党自我调整的必经之路[29]。还有一种是将党内政治文化进行概念微缩式解读, 将党内政治文化凝聚于政治价值和政治伦理这一思想内核,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在思想建党的托举中,激发文化静水深流的力量,借此来砥砺广大党员, 以一种积极向上的主基调来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30]。

比如日本。为了提高全民素质,日本针对不同群体设立了诸多阅读节:把世界阅读日的4月23日定为“儿童读书日”;每年的4月23日到5月12日则为“儿童读书周”;每年10月27日到11月9日为“国民读书周”;日本政府还将2010年定为“国民读书年”,隆重推出一年的国民读书计划。

1.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文化三者关系探究。 习近平总书记讲,“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 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24],诸多学者就此展开阐发,对三者间互为因果、相互转化的关系进行总体性把握,认为党内政治文化对于党内政治生态和党内政治生活而言,发挥着熏陶指引和补给作用,影响着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的质量,反过来,党内政治生活是党内政治文化产生的重要实践基础, 党内政治生态作为一个大系统, 则为党内政治文化提供支撑与引导,如王炳林、吴桂韩[25]、徐云兰[26]等。 韩庆祥教授从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社会结构、 社会关系和社会文化三个根本要素着手,以“结构——关系——文化”的框架来分析党内政治文化、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的内在逻辑[27]。

(四)实践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实践机制研究

1.关于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紧迫性探讨

三、评价与思考

针对此机械臂拾取系统建立模糊闭环控制系统,其控制最终的效果是通过调整输入机械臂气体压力的大小,将拾取的电子元件准确地放置在指定的位置点。系统控制信号选择机械臂末端位移的测量信号,然后根据位移测量值与参考值的偏差e及偏差变化率ec来控制输入压力P的大小,从而控制机械臂拾取元件到达指定位置。在此系统中的模糊控制器的输入量是机械臂位移的偏差e和偏差变化率ec,输出量u是输入气体的压力。假设机械臂拾取元件的运动位移为500 mm,最大超调量不超过10%。

综上分析而言,“党内政治文化”自提出以来,尽管提出的时间较短,但上升的势头较猛,迅速成为一股热潮,研究领域逐渐延伸,产生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也应该看到,国内学术界对于党内政治文化的研究尚处于破题阶段,在研究面向、研究深度、研究模式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2.关于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战略定位探究

词汇是语言各个系统中最不稳定的部分,因此词义的演变在语言发展变化中显得尤为突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东西”一词经常用到,包括“鬼东西”、“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好东西”、“坏东西”等等,这里的“东西”或表示事物、或表示人。然而,“东西”一词最初是方位词。那么,表示事物的“东西”是如何在语言系统的变化中演化而来的呢?

(二)研究深度上,对党内政治文化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创新性,立体性的研究较少,深耕意识有待加强。 如上所述,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2017年度关于党内政治文化的文章中, 宣传性的报刊文章所占比重较大, 且已有的研究成果所阐发的观点大多趋同, 多是对特定场合的讲话进行的分析,总体上还比较被动,尚处在自发状态,相关概念、理论未能结合实际深入、细致地阐释,内容较为单薄,学术性研究、系统化分析有待深入。同时,对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间的关联性切入视阈较为单一, 不足以突出研究对象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 宣传性报刊文章占总文献的比重在逐渐降低, 已由2017 年的44%的占比降到2018 年的12%,理论性较强的期刊文章逐渐增多,其中核心期刊上关于党内政治文化主题的发文数量也在稳步上升, 某种程度上表明学界对于党内政治文化的学理解读确有必要。

(三)研究范式上,研究面向的单一、研究深度的肤浅, 引发对于当前党内政治文化研究范式的思考。 李冉教授在《论政党文化研究的两个范式》这篇文章中,提到了阐释性研究(“是什么”)与建构性研究(“怎么样”)是政党文化问题的两个基本范式,只有对政党文化的表征进行描述、差异性分析,才能更好地构建一定的政党文化形态[36]。 某种程度上,“党内政治文化”的某些特征是源发于“政党文化”与“政治文化”的,且在对党内政治文化研究成果的分析中已指出, 研究面向上的单一和对于党内政治文化本质的“轻描”,使得解决“党内政治文化是什么”这一问题显得尤为必要。

至于吸收网络,设计的原则是:干扰频率小于主频率时,先并联谐振然后再串联电容;干扰频率大于主频率时,先并联谐振然后再串联电感。其目的是对于主频率呈现高阻抗,对于干扰频率呈现低阻抗或直通状态,确保主频率顺利通过,又能最大程度的让干扰频率导入到地端。

因此, 要通过阐释性研究范式进行透彻的理论思考,对党内政治文化深度解读,全面准确地理解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内涵。 具体而言,首先,由于党内政治文化的特殊属性, 其具有很强的跨学科性特点, 可以充分借鉴和广泛吸收不同学科的既有研究成果和有关研究方法, 如以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观、 政党革命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党性理论等为基点,“萃取”出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内涵。其次,党内政治文化的主词在“文化”,并且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 党内政治文化以一种分明的逻辑层级关系包含了多个面向的文化及其他内容,可用系统论的分析方法分析党内政治文化的要素构成以及相对应要素的功能, 有利于进一步洞悉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内涵和本质规定性。再次,可从历时态和共时态的角度“双管齐下”,提升对党内政治文化核心内涵的阶段性特征和结构性特征的深刻认知。 在对党内政治文化核心内涵的透彻性把握上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 明晰党内政治文化的建构性研究路向, 切实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构建优良的党内政治生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政治保证。

平衡针灸治疗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有效率为97.62%,常规针灸治疗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有效率为89.29%;平衡针灸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8.12±8.12)分,常规针灸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5.12±7.56)分;平衡针灸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8.81%,常规针灸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0.48%。本次实验数据说明肩痛穴平衡针灸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和生活质量,并提高治疗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校举行春季学期开学典礼 刘云山出席并讲话[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7/0301/c64094-29117105.html.

[2]史云贵.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问题与路径创新[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7(3):250.

[3]曲青山.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01—11(05).

[4][21]李忠杰.建设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J].理论视野,2017(5):12.

[5]冯志鹏.大时代的历史选择与政党自觉——论“全面从严治党”的时空内涵与政治文化意义[N].学习时报,2017—02—13(01).

[6]赵大光.淬炼先进纯洁的党内政治文化[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7—03—31(06).

[7]何毅亭.坚定党内政治文化自信的底气在哪里[N].学习时报,2017—04—17(01).

[8]马援.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N]. 学习时报,2017—04—05(01).

[9] 赵永祥. 用党内政治文化涵养良好政治生态[J].人民论坛,2017(2):44.

[10]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N].四川日报,2017—03—15(06). 高振岗.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党内文化向度[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8(2):18. 赵仁龙.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于路径[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7(6):12.

[11]吴灿新.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略探[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7(1):36.

[12] 辛鸣. 论党内政治文化 [N]. 北京日报,2017—01—16(13).

[13] 邸承光. 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学习习近平关于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9(1):9.

[14]董兆伟.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及内容[J].共产党员,2016(6):27—28.

[15]王炳林,房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N].人民日报,2016—12—21(06).

[16]陈家兴.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核心要素[N].学习时报,2017—06—07(01).

[17]刘益飞.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J].理论视野,2017(5):28.

[18]严书翰.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与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7(2):39.

[19]汪洋.廉洁:党内政治文化的鲜明底色[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05—10(05).

[20][27]韩庆祥.政治文化、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的内在逻辑[J].理论视野,2017(5):14.

[22]齐卫平.道义伦理与马克思主义政党文化建设[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7(2):38.

[23] 龚少情, 刘兵勇. 党内政治文化的概念辨析[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8(1):34.

[24]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J].求是,2017(1):2.

[25]吴桂韩.培育健康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 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J].前进,2017(3):18—20.

[26]徐云兰,王正东.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N].解放军报,2016—12—19(06).

[28]胡建华.揭示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机理[N].学习时报,2017—06—02(06).

[29]刘怀玉,刘诚.从思想建党到文化建党的现实转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6):61.

[30]陈家兴.党内政治文化的破与立[N].人民日报,2017—05—18(04).

[31] 方世南. 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研究[J].理论探索,2017(5):77. 王卫兵.党内政治文化的生成逻辑与发展趋向[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3):110.

[32]黄林.厚植党内政治文化[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7—02—08(06).

[33]邹庆国.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与党内政治生态净化[J].中州学刊,2016(11):12.

[34]列宁全集:第28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33.

[35] 李冉.论政党文化研究的两个范式[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中国共产党人‘初心论’研究”(立项编号:16ZD002)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9-08-14

作者简介:张云婷,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马俊

标签:;  ;  ;  ;  ;  ;  ;  ;  ;  ;  ;  ;  

张云婷:十八大以来党内政治文化研究述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