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液化后大变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孔隙,砂土,水压,应力,流体,细砂,模型。
液化后大变形论文文献综述
魏星,张昭,王刚,张建民[1](2019)在《饱和砂土液化后大变形机制的离散元细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颗粒流软件模拟了饱和砂土在不排水条件下的循环剪切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液化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饱和砂土液化后宏观变形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从孔隙分布角度解释了砂土液化后的大变形的细观物理机制。通过自编程序对颗粒排列和孔隙分布的演化过程进行定量描述,给出孔隙率标准差作为液化后体积收缩势的度量,并研究了孔隙率标准差与液化后大变形的关系。离散元细观数值模拟再现了室内试验中的宏观现象,证实了室内试验中饱和砂土液化后的有限剪切大变形是客观真实的材料响应。土体体积收缩势的累积所导致的孔隙均匀化以及土颗粒间自由空隙增大正是饱和砂土液化后循环剪应变逐渐增大的细观机制。孔隙率标准差作为孔隙均匀化的量化指标,与循环剪应变各周次幅值有良好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4期)
周恩全,朱晓冬,陆建飞,左熹,王炳辉[2](2018)在《基于VOF方法的砂土液化后流动变形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液化后砂土分别视为牛顿流体和剪切变稀非牛顿流体,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中的流体体积(VOF)法,研究了饱和砂土液化后的自由流动变形形态,分析了黏度、稠度系数及流动指数等参数对砂土流动变形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对比发现:该方法能够较好重现模型试验中液化砂土的竖向沉降与侧向流滑等流动变形形态,但流体性质对液化砂土的流动速度有较大影响.分析表明:将液化后砂土视为牛顿流体,黏度越大,其抵抗变形能力越强,流动变形速度越小;将液化砂土视为剪切变稀非牛顿流体,稠度系数越大,流动指数越小,液化砂土整体的流动变形速度越小.(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严智慧[3](2018)在《尾粉砂液化及液化后变形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尾矿坝大多采用上游式的筑坝方式,坝体浸润线偏高,堆积尾矿不够密实,因此在地震、爆破等动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振动液化,导致溃坝事故,如何保证尾矿库安全稳定性,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论文以此为研究背景,对赣南地区某尾矿库尾粉砂进行了一系列基本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采用GDS动叁轴测试系统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尾粉砂的孔压增长规律与液化后再加静载时变形特性,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通过颗粒粒径试验、渗透试验对尾矿砂基本物理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尾矿砂颗粒粒径级配曲线及渗透特性。(2)利用GDS动叁轴测试系统对饱和尾粉砂进行了固结不排水动叁轴试验,着重研究饱和尾粉砂在不同围压、相对密实度、固结比条件下的动孔隙水压力增长发展规律,结合试验数据分析对孔压的双曲线模型及Seed模型参数进行了修正,以便更好的反映尾粉砂的孔压增长特性。(3)通过对尾粉砂液化后再加静载试验,研究了尾粉砂液化后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形特性,通过对静加载过程中数据分析,认为双曲线模型能很好反映尾粉砂液化后的变形特性,为判断尾粉砂液化后的流动范围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8-05-29)
邹佑学,王睿,张建民[4](2018)在《砂土液化大变形模型在FLAC~(3D)中的开发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FLAC~(3D)二次开发平台,在VC++环境下实现了基于砂土液化大变形机制的变动映射中心边界面弹塑性模型的二次开发。基于饱和砂土液化大变形本构理论,该模型符合叁维应力空间边界面映射规则,并引入临界状态变量,可实现对不同密度和围压状态下砂土液化大变形分析。针对FLAC~(3D)程序混合离散技术与数据调用模式和模型的体积相容性条件,测试分析了将模型采用不同植入方案的计算稳定性,开发了在FLAC~(3D)混合离散技术下不同子区共享映射中心,进入与离开液化状态保持同步的开发方案,并给出模型开发的关键技术与实施方法。利用开发的模型,对饱和砂土开展了不排水/排水/循环叁轴试验与不排水循环扭剪试验模拟,及叁维地基的动力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模型及所开发程序具有很好的模拟与分析砂土液化后大变形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8年04期)
李健全,卢文浩[5](2018)在《液化大变形下的桩基震害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液化大变形下桩基震害调查研究背景,总结液化大变形下桩基破坏模式,分析桩基震害的原因,并从液化地基的处理及桩基震害防治两方面,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旨在为工程实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8年06期)
庄海洋,胡中华,王瑞,陈国兴[6](2017)在《南京饱和细砂液化后大变形条件下动剪切模量衰减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南京饱和细砂液化后特大变形条件下(双幅剪应变接近100%)应力-应变关系特征,分析了有效围压和初始静剪应力比等因素对南京饱和细砂初始液化后特大变形条件下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影响规律,即在液化后多次循环加载条件下零有效应力阶段、剪胀阶段和反向卸载阶段的剪切模量随单向流动累积变形的衰减特征。结果表明:有效围压、初始静剪应力和循环加载幅值对南京饱和细砂初始液化后特大变形条件下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在零有效应力阶段和剪胀阶段的剪切模量大小及其衰减特征的影响不明显,而对反向卸载阶段的剪切模量大小和衰减特征的影响相对较大。随着有效围压和加载幅值分别增大,南京饱和细砂初始液化后特大变形条件下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反向卸载阶段剪切模量都有明显增大的趋势,同时其剪切模量随后续循环加载次数的衰减速度也变快。但随着初始剪应力的增大,该阶段剪切模量随后续循环加载次数的衰减速度有减慢的趋势。同时,基于试验结果,给出了南京饱和细砂初始液化后特大变形条件下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在不同阶段的剪切模量与单向流动累积变形有关的衰减函数及其拟合参数确定方法。(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7年12期)
刘宝庄[7](2017)在《无网格伽辽金法在液化大变形条件下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砂土液化是地震灾害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而在近年来发生的地震中砂土液化引起的大变形现象也普遍存在,并且对液化地区的地下管线、道路、建筑物等生命线工程造成的损坏比单纯的砂土液化更加严重。目前,在岩土工程问题上数值模拟的方法中应用最多的方法是有限元法,但是当采用有限元法对饱和砂土进行液化大变形动力分析时,发现存在土体单元在遇到不均匀大变形时,会由于局部单元扭曲而发生计算中断的现象。与有限元法需要通过单元连接来构造逼近函数不同,无网格法只需要通过一组离散的节点来构造逼近函数,并且这些节点是相互独立的,并不会受到单元或网格的约束,因而能够克服因单元扭曲而造成的计算中断,非常适合在考虑液化大变形条件下的数值分析。本文主要研究无网格伽辽金法(EFG)在饱和砂土液化大变形中的应用,主要分叁个方面:1.将无网格伽辽金法(EFG)运用到饱和砂土的液化大变形数值模拟中,并和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桩土模型验证了无网格伽辽金法(EFG)在液化大变形问题分析中的有效性。当采用有限元法在考虑大变形条件下对桩土模型进行分析时,计算过程中由于局部单元扭曲而出现中断,而采用无网格伽辽金法(EFG)则可以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了无网格伽辽金法(EFG)在液化大变形模拟中的优越性,同时,通过对比中断之前有限元法和无网格法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无网格伽辽金法(EFG)与有限元法相比是有效的。2.利用无网格伽辽金法(EFG)对给定的边坡模型进行分析。首先,同时应用有限元法和无网格伽辽金法(EFG)进行计算,发现在地震波输入下,应用有限元法计算时,由于饱和砂土的液化大变形导致边坡坡脚局部单元扭曲而使计算无法进行,而无网格伽辽金法(EFG)则可以将计算完成。因此采用无网格伽辽金法(EFG)对边坡模型进行了渗透系数、初始模量比、地震动方向、坡度、不同土体等因素分析。3.通过上述的结论及对其他文献的总结,对地震液化诱发地面大变形的防治措施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7-05-01)
杜艳强,杨春和,张超,巫尚蔚[8](2016)在《尾矿粉土液化后的大变形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GDS动叁轴试验系统研究尾矿粉土液化后的变形特性.首先对饱和尾矿粉土进行振动使其液化,再施加静力荷载;分析了固结围压、相对密度、加载速率等因素对变形与孔隙水压力的影响,研究了饱和尾矿粉土液化后的流动变形与孔隙水消散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排水试验条件下,固结围压、相对密度对尾矿粉土液化后的流动变形特性影响明显,而加载速率的影响较小;加载试验的最终孔压比一般介于0.7~0.9之间,相对密度对孔压消散过程的影响大于围压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描述尾矿粉土液化后变形特性的叁参数模型,并进行了模型参数的拟合计算及模型验证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8期)
周葛,刘汉龙,井合进,陈育民,飞田哲男[9](2016)在《基于应变空间多机构CG模型的地震液化大变形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砂土液化导致的地基侧向大变形是地震中许多重要的工程设施和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简要介绍了可进行液化大变形分析的散粒体材料本构模型——应变空间多机构CG模型,基于FLIP ROSE程序平台,建立了预测和研究倾斜地基砂土液化导致侧向大变形的二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采用该模型对相同工况的土工动态离心模型试验进行了模拟,通过对比超孔隙水压力、剪切波水平加速度以及地基侧向位移发现,数值预测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从而验证了该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的可靠性。最后利用该数值分析模型预测了倾斜率不同的地基受到相同剪切波作用时,倾斜地基不同深度产生的侧向位移。预测结果显示,随着地基深度的减小,倾斜率对于地震液化导致倾斜地基侧向大变形的影响越来越显着。(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6年08期)
吕小飞,李冬,陈培雄,陈小玲[10](2015)在《杭州湾粉质土液化后强度及变形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粉质土因沉积环境的差异,在动应力作用下的液化特性与陆上粉土略有不同。以杭州湾原状粉质土为研究对象,进行特别设计的动叁轴液化试验,研究粉质土液化后的强度和变形特性。研究表明:杭州湾粉质土液化后的应力-应变关系相似,应变与砂性土的变化规律相似,可分为低强度段和强度恢复段两阶段,振动频率、围压和前期最大轴向应变对液化后应力-应变都有影响。提出粉质土液化后二阶段本构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粉质土液化后的应力-应变关系。(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液化后大变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液化后砂土分别视为牛顿流体和剪切变稀非牛顿流体,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中的流体体积(VOF)法,研究了饱和砂土液化后的自由流动变形形态,分析了黏度、稠度系数及流动指数等参数对砂土流动变形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对比发现:该方法能够较好重现模型试验中液化砂土的竖向沉降与侧向流滑等流动变形形态,但流体性质对液化砂土的流动速度有较大影响.分析表明:将液化后砂土视为牛顿流体,黏度越大,其抵抗变形能力越强,流动变形速度越小;将液化砂土视为剪切变稀非牛顿流体,稠度系数越大,流动指数越小,液化砂土整体的流动变形速度越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化后大变形论文参考文献
[1].魏星,张昭,王刚,张建民.饱和砂土液化后大变形机制的离散元细观分析[J].岩土力学.2019
[2].周恩全,朱晓冬,陆建飞,左熹,王炳辉.基于VOF方法的砂土液化后流动变形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严智慧.尾粉砂液化及液化后变形特性试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8
[4].邹佑学,王睿,张建民.砂土液化大变形模型在FLAC~(3D)中的开发与应用[J].岩土力学.2018
[5].李健全,卢文浩.液化大变形下的桩基震害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18
[6].庄海洋,胡中华,王瑞,陈国兴.南京饱和细砂液化后大变形条件下动剪切模量衰减特征研究[J].岩土力学.2017
[7].刘宝庄.无网格伽辽金法在液化大变形条件下的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7
[8].杜艳强,杨春和,张超,巫尚蔚.尾矿粉土液化后的大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9].周葛,刘汉龙,井合进,陈育民,飞田哲男.基于应变空间多机构CG模型的地震液化大变形数值分析[J].岩土力学.2016
[10].吕小飞,李冬,陈培雄,陈小玲.杭州湾粉质土液化后强度及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