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植物毒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毒性,植物,评价,维管束,堆肥,水生植物,有机物。
植物毒性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赵鑫[1](2016)在《腐熟污泥与生活垃圾堆肥产品质量评价与植物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单独生活垃圾堆肥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单独生活垃圾堆肥工程运行的基础上,向生活垃圾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腐熟污泥,实验设置生活垃圾与腐熟污泥质量(湿重)混合比分别为1:1、2:1、4:1,以单独垃圾堆肥作为空白对照(kb)。主要内容:通过监测堆肥过程中温度、含水率、有机质等理化性质以及CH4和CO2两种温室气体的产生规律,研究添加腐熟污泥对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理化性质及温室气体释放规律的影响,探讨腐熟污泥与生活垃圾混合堆肥的可行性;通过对堆肥产品的腐熟度与重金属测定,种子的发芽、根生长及盆栽试验,探究添加腐熟污泥对生活垃圾堆肥产品质量影响主要结果:生活垃圾与腐熟污泥质量(湿重)混合比分别为1:1、2:1、4:1组均能促进温度快速提高,满足GB7959-2012《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中的卫生标准,说明好氧堆肥能够顺利进行。腐熟污泥的添加能够改善堆体通风性能,均能实现无害化和卫生学要求。此外,腐熟污泥的添加可以缓解堆肥过程的酸化程度,有效降低温室气体CH4的释放。生活垃圾与腐熟污泥混合堆肥后,通过对堆肥产品物理指标、化学指标以及生物指标的观察,均能达到稳定化程度。重金属总量,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在堆肥产品中,重金属Zn的活性高,稳定性较差,主要以不稳定的形态存在,容易发生迁移转化,对环境影响大。重金属Cu、Cr、Ni、Cd、Pb的活性低,稳定性较强,大多以稳定的形态存在,不容易发生迁移转化,对环境影响小。Hg未检出。堆肥产品初期对植物的生根发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是毒性较低。如果选择合适的配比施用,整体上对植物的生长还是有促进作用的,所以堆肥产品可以作为肥料与土壤改良剂。(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6-12-01)
李波,马义兵,史奕[2](2016)在《植物毒性评价终点的生物配体模型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配体模型(BLM)是一个理论的、潜在的机理方法,用来评估金属离子在水体及土壤体系的生物有效性。BLM概念中,毒性与生物配体位点被占据的比例有直接关系,而被占据的比例又受溶液组成成分的影响。该研究综述了当前水培体系以及土壤溶液体系中不同植物品种的BLM概况,通过对其特征性常数及毒性阈值的比较发现,重金属离子的毒性与条件结合常数(logK)呈显着正相关,即金属毒性越强,logK值越大。不同重金属元素对植物的毒性强弱总体符合以下规律,即Cu、Ag、Cd、Cr(Ⅲ)>Co>Ni>Zn。不同植物测试终点对重金属毒性的敏感程度大致为:莴苣根长>西红柿茎叶≥大麦根长、小麦根长>葡萄根长>豌豆根长。水培体系中影响金属毒性的主要竞争离子为H、Mg、Ca、K,且竞争能力呈依次递减的顺序。除自由金属离子形态之外,其他碱性复合形态离子如MCO_3~(x+)、MOH~(x+)、MHCO_3~(x+)同样具有生物有效性/毒性,然而毒性贡献的归属是根据金属元素的不同与体系pH的不同而变化。真实的土壤溶液相对于水培体系的BLM更加复杂,导致陆地系统的生物配体模型(t-BLM)研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总之,BLM的研究和发展为重金属元素在水体及土壤体系的风险评价提供了切实可依的重要手段。(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6年10期)
杨中州[3](2016)在《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对玉米和水稻植物毒性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科技的飞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潜在的环境问题和健康危害。随着纳米材料使用的日益广泛,纳米材料的安全性问题需要系统性的研究和评估。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作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纳米材料,其毒性研究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玉米和水稻作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很容易受到环境污染物的影响。在本文中,首先以玉米和水稻为供试植物,研究七种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nCeO_2、nFe_3O_4、nSiO_2、nTiO_2、nAl_2O_3、nZnO、nCuO)对玉米和水稻种子萌发和根伸长的影响,揭示了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对玉米和水稻生长的毒性效应,并对影响纳米材料植物毒性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其次,选择了毒性效果最为显着的氧化铜纳米材料,进一步研究了其对水稻幼苗的生理学影响;最后,通过组织切片技术,研究了nCuO处理下,玉米根细胞形态的变化,并使用Real-time PCR的手段,验证了玉米根细胞壁相关基因(ZmPXPA1,ZmPXPA5,ZmPXPB1,ZmMHA)的表达水平,以期能够在生理、细胞和分子水平为纳米材料的致毒机制研究提供一些基础理论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并不能影响玉米和水稻种子的萌发,但nAl_2O_3、nZnO、nCuO却能够显着抑制玉米和水稻根的伸长。在2000mg/L浓度处理下,nCuO对玉米和水稻根长抑制率达95.73%和97.28%,nZnO对玉米和水稻根长抑制率达50.45%和66.75%,nAl_2O_3毒性较小,仅对玉米根的伸长表现出抑制效果。研究还表明: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植物毒性来源于纳米材料本身,与植物种类、曝光浓度和尺寸大小有关。通过植物组织切片,发现nCuO处理下,玉米根部伸长区细胞形态发生肿胀和畸变,我们推测这可能是植物抵制nCuO胁迫的一种防御机制;qRT-PCR的结果显示,氧化铜纳米材料能够影响玉米根细胞壁相关基因的表达,ZmPXPA1,ZmPXPA5的表达量显着降低,ZmMHA的表达量显着升高,ZmPXPB1的表达量无显着变化,表明nCuO胁迫能够影响玉米根细胞壁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细胞壁的形态和根的伸长。氧化铜纳米材料还能够破坏水稻体内的活性氧代谢平衡,剖坏其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降低叶绿素含量,最终导致水稻生长受阻,生物量降低。(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何品晶,王如意,邵立明,李国建[4](2007)在《渗滤液场内处理的有机物去除特征和植物毒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种不同处理水平的渗滤液为研究对象,从有机物去除特征和植物毒性角度研究通过渗滤液循环回灌和终场覆盖层灌溉2个单元处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循环回灌对老港渗滤液中的小分子量亲水性物质类(HyI)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为91.2%;终场覆盖层灌溉对循环回灌出水中的高分子量腐殖质类(HS)有机物去除效果较佳,去除率为85.7%;两者串联组合的场内循环处理工艺对老港渗滤液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OM)去除率高达96.9%,且对HS和HyI均具较高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为96.6%和97.0%;循环回灌和覆盖层灌溉这2个处理单元还具有梯级降低渗滤液植物毒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07年01期)
李天煜[5](2005)在《化学品植物毒性的评价和鉴别》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述了进行化学品植物毒性评价和鉴别的种类、方法和意义,强调有毒化学品对维管束植物的毒性和严重后果,呼吁加强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并尽快建立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以完善我国化学品生物毒性鉴别和评价方法及标准体系,为保护环境质量,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维护我国的生态安全服务。虽然过去由于我国工业化程度较低而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但现在必须及时给予重视,防患未然,以免重走西方发达国家的弯路。(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2005年03期)
严雪,沈国兴,严国安[6](1998)在《水生植物毒性试验及在生态风险评价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利用大型水生植物进行毒性试验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对其在环境监测和评价中的特点进行分析,讨论了它在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中的作用和地位,并介绍国内外对水生植物生态毒理学研究和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上海环境科学》期刊1998年07期)
植物毒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物配体模型(BLM)是一个理论的、潜在的机理方法,用来评估金属离子在水体及土壤体系的生物有效性。BLM概念中,毒性与生物配体位点被占据的比例有直接关系,而被占据的比例又受溶液组成成分的影响。该研究综述了当前水培体系以及土壤溶液体系中不同植物品种的BLM概况,通过对其特征性常数及毒性阈值的比较发现,重金属离子的毒性与条件结合常数(logK)呈显着正相关,即金属毒性越强,logK值越大。不同重金属元素对植物的毒性强弱总体符合以下规律,即Cu、Ag、Cd、Cr(Ⅲ)>Co>Ni>Zn。不同植物测试终点对重金属毒性的敏感程度大致为:莴苣根长>西红柿茎叶≥大麦根长、小麦根长>葡萄根长>豌豆根长。水培体系中影响金属毒性的主要竞争离子为H、Mg、Ca、K,且竞争能力呈依次递减的顺序。除自由金属离子形态之外,其他碱性复合形态离子如MCO_3~(x+)、MOH~(x+)、MHCO_3~(x+)同样具有生物有效性/毒性,然而毒性贡献的归属是根据金属元素的不同与体系pH的不同而变化。真实的土壤溶液相对于水培体系的BLM更加复杂,导致陆地系统的生物配体模型(t-BLM)研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总之,BLM的研究和发展为重金属元素在水体及土壤体系的风险评价提供了切实可依的重要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物毒性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赵鑫.腐熟污泥与生活垃圾堆肥产品质量评价与植物毒性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6
[2].李波,马义兵,史奕.植物毒性评价终点的生物配体模型比较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
[3].杨中州.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对玉米和水稻植物毒性的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16
[4].何品晶,王如意,邵立明,李国建.渗滤液场内处理的有机物去除特征和植物毒性评价[J].环境科学.2007
[5].李天煜.化学品植物毒性的评价和鉴别[J].广西植物.2005
[6].严雪,沈国兴,严国安.水生植物毒性试验及在生态风险评价中的作用[J].上海环境科学.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