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通知服务论文_甘兵,朱毅,王红艳,刘黎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事件通知服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事件,通知,网格,侦听器,中间件,系统,体系结构。

事件通知服务论文文献综述

甘兵,朱毅,王红艳,刘黎平[1](2012)在《基于事件通知服务的雷达产品生成系统的数据分发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雷达观测数据有回波强度、径向速度、速度谱宽及偏振参量等多种基数据,不同气象算法任务模块需要输入的基数据不尽相同,需要对其进行按需发送。针对事件通道和任务模块间存在大量不必要的通信,根据分布式雷达产品生成系统实时数据传输和松散的数据驱动通信模型的需要,结合CORBA命名服务和通知服务的特性,提出一个基于通知服务的实时数据传输模式。分布式雷达产品生成系统的数据流的基础由标准CORBA通知服务的核心部件构成,通过命名服务绑定算法任务名和对象引用。该模式提供了过滤机制,这种机制通过在事件提供者和消费者任务子模块之间高效的路由事件来支持松散的数据驱动的通信。(本文来源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刘理樵[2](2009)在《在Spring下分布式事件通知服务框架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布式系统中,分布在不同机器上的服务之间如何协同工作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事件通知则几乎是解决这个关键问题不二选择。前言在分布式系统中,分布在不同机器上的服务之间如何协同工作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事件通知则几乎是解决这个关键问题不二选择,因此如何设计和搭建一个高效的,可扩(本文来源于《程序员》期刊2009年11期)

梁昌勇,曹镭,张俊岭[3](2009)在《基于事件通知服务的RFID数据处理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RFID技术能够实现物理对象的实时标识、定位和监控,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能够高效地合成RFID基本事件并且有效地发布信息。RFID应用的多样化又需要一个能够通用的RFID数据处理框架。文中提出一个基于事件通知服务的RFID数据处理框架,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匹配树的RFID复杂事件检测方法应用于该框架。通过对某汽车企业制造过程用例分析,来说明本框架的应用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技术与发展》期刊2009年08期)

王潮阳,马楠,宋慧驹[4](2009)在《Web服务标准及互操作性分析(四) Web服务事件通知规范WSN与WSE互操作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Web服务技术中同属于事件通知规范的WSN与WSE进行互操作性分析。描述了规范的整体结构,从五个角度分析规范间的差异,并介绍规范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与标准化》期刊2009年06期)

俞瑾,王伟明,张翁平[5](2009)在《ForCES路由器中事件通知服务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介绍ForCES路由器体系架构的基础上,详细说明了ForCES路由器中事件通知服务的研究与实现,并使用双链表来实现ForCES路由器中事件异步通知功能。文章还介绍了ForCES路由器的两个相关特点:①简化的事件订阅与取消订阅;②简单易行的过滤标准。最后,进行了关于端口链路状态事件的测试,其结果证明了ForCES路由器中事件通知服务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信息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刘家红,吴泉源,甘亮[6](2008)在《面向服务环境下的事件通知服务:模型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事件通知服务设计在面向服务环境下面临更多挑战,例如因特网规模下应用层接口、事件模型的互操作要求更高,事件通信实体与通知订阅的软状态管理等问题。目前,基于业务服务设计面向服务环境下的事件通知服务的工作还很少。本文从抽象的业务服务概念出发,设计并实现的事件通知服务具有事件派发模型独立于事件传输协议和编码、分布的事件通知代理体系结构以及按需派发事件等特点。该系统在项目中的应用表明了大规模动态多变的分布环境下本文设计的事件通知服务的正确性,以及由业务服务抽象带来的灵活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期刊2008年05期)

徐钊,刘志强,薛涛,曹菡[7](2006)在《基于广域网的事件通知服务安全解决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基于广域网的事件通知服务的安全需求,给出了一种针对基于内容的事件通知服务的安全体系结构,并分析了访问控制中的客户端权限定义.该技术使用基于内容的事件通知服务中的覆盖关系来定义系统客户端的访问权限.实验证明它能够有效的解决未授权用户发布虚假信息,耗费系统资源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3期)

汪洋,魏峻,王振宇[8](2006)在《可扩展和可配置事件通知服务体系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发布/订阅模式的事件通知服务,作为基本的通信与集成基础设施已广泛应用于分布式应用系统.由于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事件通知服务需要应对各种来自不同应用领域的新需求.但在开发基于事件中间件的分布式应用时,开发者面临特殊化与通用化通知服务的两难选择.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了一种灵活的解决方法,设计一个动态可扩展和可配置的事件通知服务体系结构,允许针对不同应用领域定制不同的通知服务.该体系结构基于XML的可扩展订阅、事件、协议和配置语言,以配置管理和元服务管理的机制,提供了通知服务功能的动态扩展和定制以及非功能性特征的满足.(本文来源于《软件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刘泽新[9](2005)在《SIP事件通知机制及其在会议状态通知服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在的网络会议软硬件基本上是基于H.323协议族的,H.323是1996年由国际电联ITU-T制订的局域网视频会议标准,虽然目前发展得较成熟且已被众多厂商支持,但它沿袭了传统电话信令的模式,只是把传输方式由电路交换变成了分组交换。H.323的复杂性导致其扩展性较差,增添新的服务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更新。SIP是IETF提出的基于IP网络的会话初始化协议,是一个应用层(Internet分层结构)信令控制协议,用来创建、修改和终结一个或多个参与者参加的会话,这些会话包括IP电话、分布式多媒体、多媒体会议等。SIP协议虽然是为网络多媒体会话而提出的,但它目前主要用于点到点间的会话连接和管理,并没有直接提供多方会话的功能,因而研究和实现基于SIP的多媒体会议系统存在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目前SIP会议框架仍处于草案阶段,并没有正式成为标准,IETF对此也正在紧张的研究和制定之中,所以对SIP会议系统框架及会议功能的研究与实现存在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首先对IETF的RFC3265标准进行了分析,RFC3265扩展了RFC3261中的信令和头域,提出了一种基于SIP的事件通知机制,通过Subscribe/Notify信令和Event、Allow-Events、Subscription-State头域,订阅者(Subscriber)能够向通知者(Notifier)订阅关注的事件消息,当通知者的被订阅事件状况发生改变时,它通过Notify信令的消息体将变化的事件信息通知给订阅方。这种机制目前主要用于Presence服务中,SIP会议状态事件包草案对RFC3265提出的头域值、事件包内容具体包,将其应用到SIP会议系统中,使它实现对会议状态的订阅与通知。文章随后对IETF的基于SIP的紧耦合的会议框架结构草案进行了分析,并且与H.323会议系统进行了系统比较,在此基础上对SIP会议框架结构中的组件进行了细化与定义。在SIP会议框架结构中,把SIP作为信令控制协议,媒体流传输采用RTP/RTCP协议。会议服务器逻辑上分为叁个功能实体,连接器(Focus):负责与所有会议成员保持会话与状态连接;混合器(Mixer):处理媒体流接收、混合和再发送工作;通知服务(Notification Service):搜集会议状态,接受会议成员的订阅请求,并且在会议状态发生改变的时候通知预定者。这种会议组织结构,具有良好的可管理和可控制性,同时把会话连接处理和媒体流数据处理在逻辑上分开,具备了良好的可扩展性。文章介绍了会议状态通知服务的设计思路,首先提出了设计目标与需求,然后按照需求,提出了通知服务子系统的框架结构及实体结构,并采用XML-schema对会议状态事件包进行了分析、定义。在会议状态XML-schema中共定义了命名空间、元素、子元素、属性等内容,顶级元素为:conference-info,它表示该Schema是对会议状态的定义;二级元素有:User、Sidebar、Additional conference Identifiers、Policy URIs;叁级元素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期刊2005-05-01)

王金广[10](2004)在《基于事件通知服务的网格监测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格自90年代中期被提出以来,得到迅猛发展,是目前国际计算机界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网格监测为网格用户和其他组件提供与网格资源有关的重要性能数据,是网格系统进行性能调整和错误发现的依据。因而网格监测系统的建设是网格建设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借鉴基于内容的事件通知服务思想,提出并设计一种基于事件通知服务(Event Notification Service,ENS)的网格监测系统。将“基于内容的发布/订阅”通信机制引入到网格监测系统中。 考虑到网格环境是一种跨地域跨组织的广域异构环境,由地理上分布、分属不同管理组织的各类网络构成,本文设计一种“混合结构”的服务器网络拓扑,即采用层次化结构与一般对等结构相混合的方式来建立监测系统的服务器网络。 根据网格资源监测对象的特征,在可扩展的互联网事件通知体系结构(Scalable Internet Event Notification Architecture,SIENA)基础上,本文设计了适用于网格监测系统的数据存储结构和消息格式;在SIENA原始路由转发算法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分类的路由转发(Classification-Based Routing and Forwarding,CBRF)算法。 最后,基于上述框架结构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ENS的网格监测原型系统,实现了主要的功能模块,并在局域网内进行了仿真验证。另外,将本文设计的CBRF算法与SIENA原始转发算法做了实验对比,结果表明CBRF算法提高了消息的转发速度。(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4-11-01)

事件通知服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分布式系统中,分布在不同机器上的服务之间如何协同工作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事件通知则几乎是解决这个关键问题不二选择。前言在分布式系统中,分布在不同机器上的服务之间如何协同工作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事件通知则几乎是解决这个关键问题不二选择,因此如何设计和搭建一个高效的,可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事件通知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1].甘兵,朱毅,王红艳,刘黎平.基于事件通知服务的雷达产品生成系统的数据分发改进[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2

[2].刘理樵.在Spring下分布式事件通知服务框架的实现[J].程序员.2009

[3].梁昌勇,曹镭,张俊岭.基于事件通知服务的RFID数据处理框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9

[4].王潮阳,马楠,宋慧驹.Web服务标准及互操作性分析(四)Web服务事件通知规范WSN与WSE互操作性分析[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9

[5].俞瑾,王伟明,张翁平.ForCES路由器中事件通知服务的研究与实现[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9

[6].刘家红,吴泉源,甘亮.面向服务环境下的事件通知服务:模型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8

[7].徐钊,刘志强,薛涛,曹菡.基于广域网的事件通知服务安全解决方案[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8].汪洋,魏峻,王振宇.可扩展和可配置事件通知服务体系结构[J].软件学报.2006

[9].刘泽新.SIP事件通知机制及其在会议状态通知服务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5

[10].王金广.基于事件通知服务的网格监测系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

论文知识图

事件通知服务模型事件通知服务安全系统结构2 事件通知服务模式事件通知服务行为模型事件通知服务体系结构发布/订阅通讯模型

标签:;  ;  ;  ;  ;  ;  ;  

事件通知服务论文_甘兵,朱毅,王红艳,刘黎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