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杭州310015
【摘要】为了更好地培养高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要重视高校各专业的实习类课程。本文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中期实习课程为例,阐述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期实习设计思路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实习;教学设计
当今社会,职场竞争日益激烈,高校就业率成为衡量高校教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参数。职业素质培养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实习类课程在高校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的价值得到凸显,尤其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本文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期实习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为例,阐述中期实习的设计思路及改进措施。
一、中期实习设计思路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中期实习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实习一般在第4学期末的暑假完成,为期60天。中期实习环节共分为顶层设计层、专业应用层和研究提升层这3个模块。顶层设计层,一般安排在第4学期的第7周,中文专业各教师汇总各自在指导学生中期实习的教学实践中的优秀案例及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完善中期实习指导手册、修订教学计划及评价标准。在往届的中期实习教学实践中,有校企默契合作的优秀案例,有学生取得突出实习成果的优秀案例,也有指导老师有针对性指导的优秀案例。总结这些优秀案例的成功经验,完善中期实习指导手册,能够为新一轮的中期实习提供重要的借鉴。例如,有一位在政府机关实习的学生,不仅出色地完成了文档编辑的实习工作,还将实习过程中记录下来的公文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编辑成一本小册子。这本小册子中关于公文写作的问题,可以作为附录放入中期实习指导手册,为新一届在政府机关实习的学生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工作中带着“工匠精神”的实习新理念。专业应用层,一般安排在第4学期的第12周,聘请有代表性的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中文系进行工作规范等方面的讲座和培训,使学生能提前感受职场的氛围,并能对即将碰到的问题提前进行模拟训练,减少实习工作中的失误。研究提升层,主要指的是提升学生在实践中思考问题的能力和研究归纳的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注重实习教学的应用性,以城市学院每学年的大学生科研课题申报和毕业论文为例,学校积极倡导学生选题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通过中期实习,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与联系,学生可以将专业知识与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相结合,进行研究性的工作。其中一部分学生由实习触发的研究性工作,可以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提供坚实的基础。一方面,高校教师和学生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可以共同指导学生的课题研究和毕业论文,加强了校企的合作;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和应用能力。
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中期实习,在课程教学中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实习单位对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
中期实习安排在第4学期的暑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习单位的实际需求存在一些脱节。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实习单位的管理模式、部门分类、日常工作等没有足够的掌握,导致在实习中容易出现一些失误。
(二)学生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如何转化为职业素养
是近几年实习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学到的基础知识,要能在实习中转化为相应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如果不能实现这种良性的转化,学生就会有挫败感,会影响后续就业的积极性。
三、改进措施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期实习在中文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做好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期实习的顶层设计
讨论制定较为完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中文专业中期实习教学计划和配套的学生指导手册。近几年,城市学院中文系编制了中文专业中期实习的指导手册。指导手册中对近几年中文专业学生常见的实习岗位做了分类,分别进行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指导。
(二)做好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学校要继续利用好地域资源,挖掘地方的实习单位,发展并维护好和地方企事业单位的长期合作关系,签订实习合同。
(三)大力发展校外实习基地
同时积极创建和专业密切关联的校内实习基地。教师以自己和企事业单位间开展的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将课题合作单位发展为校外实习基地。同时,在校内以工作室的形式,创建和课题研究相关的校内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社会资源的机会,创造良好的氛围。
(四)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引导学生在中期实习中明确方向。学生对实习和工作的想法过于理想化,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同时,可以将中期实习与相关实践课程进行对接,在相关课堂的教学中穿插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例如,《公共文化学》、《现代管理基础》、《秘书概论与实务》、《会议策划与组织》、《文化创意产业经管与营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等是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的课程,与近几年中文专业学生中期实习的工作岗位十分契合。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穿插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
【作者简介】戴红红,女,浙江绍兴人,讲师。研究方向: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