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激光染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有机激光染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激光染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染料,激光,光子,激光器,能量,烷基,电离。

有机激光染料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范茂雯[1](2019)在《基于新型有机染料的光微流激光及其爆炸物浓度传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微流激光器作为光和微流控技术的结合体,集成了发光增益材料、光学谐振器和微流通道,在生化传感方面具有显着优势。将新型有机染料应用于光微流激光,染料分子结构和浓度的微小变化在微腔的放大作用下会对出射激光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与传统的荧光传感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由于光微流激光器中的法布里-珀罗谐振结构,微流激光比荧光检测方法更灵敏,而且激光信号具有更窄的线宽和更好的方向性,收集的传感信号光通过空间滤波、光谱选择等方法可以很好地滤除荧光背景的干扰。最主要的,光微流激光的强度比荧光强度高几个数量级,可实现更大的检测范围。本文实现了基于新型有机染料的光微流激光,一方面保留了光微流激光灵敏度高、探测极限低、检测范围宽、样品用量小、成本低等特点和优势,另一方面荧光有机染料具有快速响应,低成本和易于合成等优点,可用于特定的待测物识别与传感。本文围绕基于新型有机染料的光微流染料激光及其传感特性开展工作,主要研究了新型有机染料的微流激光特性和基于新型有机染料的光微流爆炸物传感及其性能优化。具体工作如下:(1)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光微流激光的法布里-珀罗谐振腔的设计和搭建。实验采用外径为1.4mm×1.4mm,内径为1.1mm×1.1mm的方形毛细管,将两根塑料软管连接至方形毛细管两端,缝隙用紫外胶填充并固化,形成微流通道,放入两片反射镜之间通过支架固定构成法布里-珀罗谐振腔。(2)实验中采用新型有机染料的酒精溶液作为增益介质,实现了基于法布里-珀罗谐振腔的光微流染料激光。在532 nm脉冲激光泵浦下,实验得出新型有机染料酒精溶液的最佳发光浓度为0.5mM。接下来,在最佳发光浓度下分别研究了新型有机染料的阈值、光稳定性和光限幅效应。实验证明,新型有机染料具有显着的优越性,为下面的爆炸物传感奠定了基础。(3)当新型有机染料与DNT以一定比例混合会产生淬灭效应,导致荧光强度减弱,经过F-P腔的放大后,相对应的激光强度也会明显减弱。基于这一特性,设计了硝基苯类爆炸物的检测,实现了对DNT的传感。结果显示,基于新型有机染料的光微流激光器可以达到4个数量级的大动态范围和更低的检测下限(10nM)。(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20)

刘蓉,殷志斌,杭纬[2](2017)在《激光解吸/后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用于实际样品中有机染料快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染料分子作为一类重要的化学添加剂,在纺织、食品、造纸和笔墨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同时在环境,食品安全和司法鉴定等方面都引起了极大关注[1,2]。针对当前实际复杂样品中有机染料直接快速、准确性鉴定的迫切需求,同时为了解决常规复杂样品中有机染料直接快速全面分析遇到的一些问题[3,4],我们提出一种基于激光解吸/后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将其用于常见有机染料添加剂碱性紫3、罗丹明B等鉴别以及蓝色圆珠笔墨成分研究。相比于已有常规分析技术,通过独立优化激光解吸和激光后电离两个过程,特别是调节266 nm后电离激光能量可同时获得完整的分子离子信息和碎片结构信息,极大地简化和促进了有机染料准确鉴定。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蓝色圆珠笔墨分析,该技术不仅避免了繁琐冗长的样品制备过程,直接用于快速检测该笔墨中有机染料;与激光解吸电离不同,得益于后电离激光高的独立性优化,电离效率和无基质干扰[5],该技术还能获取更多重要的高信号强度分子信息用于相近颜色不同品牌圆珠笔墨高信度区分。该方法能检测不同圆珠笔笔墨中所含特异性化学组分信息,以及其他技术无法一次性高灵敏检测到的易于挥发的有机溶剂如苯氧乙醇,和改善笔墨书写性能的添加物二苯胍等(图1)。附加有用信息的获取增加了为复杂证据样品如重要可疑文件等司法鉴别提供更为可靠、确凿证据的可能性。另外因有后电离激光的高电离效率,第一束解吸激光能量可以尽可能减少,最大程度的减少样品损伤和样品消耗实现样品比较完整的保存。这种简单易操作,无需样品前处理,微损的直接快速高灵敏度分析方法在有机染料添加的食品安全,司法鉴定和环境监测方面都具有潜在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摘要集-分会场3:新型离子源》期刊2017-12-09)

李牧野[3](2015)在《量子点与有机染料在飞秒激光泵浦下双光子能量转移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量从激发态的粒子转移到基态的粒子,或者在两个均处于激发态的粒子之间的转移的过程,称为能量转移过程。能量转移理论,特别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理论(FRET),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在诸多科研领域,尤其是生物领域,占有愈发重要的地位。同时,双光子吸收效应,作为叁阶非线性效应的一种,是强激光作用下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现象。相对于单光子吸收过程,双光子吸收效应具有的优秀的空间选择性,高穿透性等优良特性,使得其在诸多领域上可以大展拳脚。而量子点,作为一种在能量状态上可以呈现类似原子的分立能级结构的新兴材料,展现出诸如波长可调,荧光效率高,稳定性强等等优异的光学特性,亦成为目前研究的一大热点。众所周知,生物组织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对研究方法要求较高,如安全性,需要实时观测,特殊的波长,需要精确定位等。通过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理论,量子点,双光子吸收过程相结合,将会对生物学奥秘的探索大有裨益。对量子点-有机染料的双光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现象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之前报道的文献中,提到量子点参与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过程的文献并不多见,在双光子激发下的量子点能量转移过程的研究则更为稀少。因此,为研究量子点-有机染料体系在飞秒激光激发下双光子能量转移特性,本文利用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TCSPC)技术,对以酞菁铜为受体,碲化镉量子点为供体的量子点-酞菁铜水溶液体系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飞秒双光子激发条件下,量子点-酞菁铜体系的双光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效率随着激光功率上升而降低,其FRET效率可达43.8%。同时,本文对以罗丹明B为受体,碲化镉量子点为供体的量子点-罗丹明B水溶液体系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特性进行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在飞秒双光子激发条件下,体系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率随着供体吸收光谱与受体荧光光谱的光谱重迭程度增加而增加;而量子点的荧光寿命与受体/供体浓度比率成反相关;体系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率随着受体/供体浓度呈正相关;双光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率可达40.1%。(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王菲菲[4](2014)在《级联式激光染料主客体掺杂体系在有机半导体激光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有机激光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经成为有机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这是由于它具有可柔性、易制作和低成本等特性。而且有机激光的应用前景不仅在显示领域上,在集成光学方面也有潜力的发展空间。目前,具有较高的激光阈值激光材料一直是有机激光领域中的科学研究难题。而掺杂型有机发光的研究自报道以来,已经成为改善发光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有机发光材料和有机激光的研究,掺杂技术再次开启了优化光电研究的新道路。对此,本论文结合了掺杂体系的研究热点,对有机材料和有机半导体激光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针对深蓝色有机激光染料BN1掺杂体系的光泵浦特性和电致发光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且分别将红、绿、蓝叁种有机激光染料DCJTB、DSB和BN1掺入有机溶剂中,着重研究了掺杂体系中的能量传递理论,基于此理论研究制备了共掺杂型OLEDs,分析了能量传递机制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以下叁个方面:首先,研究了深蓝色激光染料BN1未掺杂薄膜状态下的发光特性,通过发射光谱对薄膜的激光特性进行了探索,分析了BN1未掺薄膜在光泵浦条件下,其光谱强度和半波宽与激发强度的关系,确定BN1材料的光泵浦能量密度阈值为4.4μJ/cm2。同时,引入小分子主体材料CBP,研究主体CBP和客体激光染料BN1的掺杂薄膜CBP:3%BN1的自发放大辐射特性,确定薄膜的光泵浦能量密度阈值为7.0μJ/cm2,分析了低阈值有机薄膜的能量传递机制;其次,引入了蓝色有机激光染料BN1、绿色有机激光染料DSB和红色有机激光染料DCJTB,探讨了叁种材料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的重迭区域对能量传递效率的影响,巧妙地引入了掺杂体系的研究;利用旋涂法制备了激光染料掺杂型薄膜,在单掺杂体系中,分别对BN1:DCJTB、BN1:DSB和DSB:DCJTB掺杂薄膜进行光致发光特性及能量传递的研究和分析。研究发现:薄膜中主体的发光强度随着客体激光染料掺杂浓度的增大呈现增强的趋势,说明掺杂体系薄膜中实现了有效地能量传递,但由于浓度猝灭效应,在掺杂浓度最大时能量传递效率并不一定是最高;在双掺杂BN1:DSB:DCJTB薄膜中,分子间存在的级联式能量传递机制:BN1分子的激发态能量不仅可以直接传递给DCJTB,还可以通过桥梁DSB间接的传递给DCJTB。通过实验发现:在掺杂体系BN1:DCJTB中引入DSB作为中间转移体可以降低同种染料的浓度,减少激子浓度猝灭,采用级联式能量传递的方式使薄膜的发射光谱远离主吸收光谱,降低材料的吸收损耗,实现了材料的高效发光,提高了能量转移效率;最后,为了研究掺杂体系对发光性能的影响,制备了基于深蓝色激光染料共掺杂OLEDs器件,结构如下:ITO/HI02/NPB/BN1:DSB:DCJTB/TPBi/LiF/Al,讨论了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分析了双掺杂激光染料体系器件中的级联式能量传递机制。在掺杂体系中,发光材料的光致发光是以能量传递为主要作用,而电致发光中的发光是能量传递和陷阱的共同作用;对于掺杂型器件的电致发光特性,探索性地研究了OLEDS的发光效率较低的原因,一方面是掺杂浓度较大会引起染料分子间发生荧光淬灭,因此随着DCJTB掺杂浓度增加,器件的效率有所降低。另一方面,随着高量子产率的BN1掺杂浓度的相对降低,掺杂体系材料的发光量子效率亦会降低。(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期刊2014-02-01)

李博[5](2012)在《脉冲能量密度和照射时间对激光消融制备有机染料纳米颗粒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溶液中利用脉冲激光消融制备有机染料——酞菁氧钒(VOPc)纳米颗粒,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显示,在入射光总能量一定的前提下VOPc纳米颗粒的平均直径随脉冲能量密度的增大而变大。其纳米颗粒胶状水溶液的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显示,过长的激光消融时间并不能对纳米颗粒的产出提供持续贡献。纳米颗粒的再聚集直接影响了制备效率和制备所得纳米颗粒的尺寸,最终将和纳米颗粒的产出达到动态平衡,而水溶液中的疏水作用力是造成纳米颗粒再聚集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2年02期)

田晓宇[6](2006)在《有机染料在飞秒激光泵浦下的双光子光物理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有机染料的非线性光学特性,特别是双光子吸收特性,主要对有机材料的双光子吸收截面进行了测量。双光子吸收截面是描述材料光学特性的重要参数。本文对双光子吸收截面的测量方法进行了总结。并选用其中方法简单可行,测量相对精确的双光子荧光比较法对新材料的双光子吸收截面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与相关文献的数值相吻合,该系列材料的双光子吸收性能很好。同时,本文对材料的单光子吸收荧光进行了测量,并比较了相同样品的单双光子诱导荧光谱和荧光发射谱的特征与内在联系。进行了荧光量子效率的测量。得出新样品的荧光量子效率较大,尤其是它的固态的荧光量子效率较大。有望被用于固体染料激光器。本文还对多光子荧光谱、放大自发辐射谱、上转换效率测量等非线性光学及激光光谱技术进行了概述,以及综述了有机染料多光子荧光技术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6-05-15)

周广勇,任燕,王春,王东,邵宗书[7](2001)在《一种新型有机染料HEASPS的激光上转换和光限幅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一种新型上转换染料———反式 4 [4’ (N 羟乙基 N 乙基胺基 )苯乙烯基 ] N 甲基吡啶 对甲苯磺酸盐(trans 4 [4’ (N hydroxyethyl N ethylamino)styryl] N methylpyridiniump toluenesulfonate ,简称HEASPS)DMF溶液的激光上转换性质和光限幅性质。用Z 扫描技术测得其双光子吸收截面为σ2 =4.7× 10 -4 8cm4 ·s/photon ,研究了它在DMF溶剂中的线性吸收、单光子荧光、双光子荧光和双光子激射特性 ,用再吸收效应解释了双光子荧光峰相对单光子荧光峰的红移现象 ,该染料的激射和再吸收现象相互竞争导致了双光子激射峰相对于双光子荧光峰的蓝移现象。在 10 6 4nm皮秒脉冲激光的激发下 ,可得强烈的 6 2 6nm上转换激射光 ,上转换效率最高为 15 .5 % ,从抽运光到激射光的净转换效率为 2 6 %。该染料的DMF溶液表现出明显的光限幅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01年10期)

任燕,方奇,于文涛,刘陟,刘志强[8](2000)在《两种新型有机激光染料的合成、结构和上转换发光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两个新的有机晶体:反式-4-[4'-(N-羟乙基-N-甲基胺基)苯乙烯基]-N-甲基吡啶对甲苯磺酸盐trans-4-[4'-(N-hydroxythyl-N-methylamino)styryl]-N-methylpyridinium toluene-p-sulfonate(简称HMASPS)和反式-4-[4'-(N-羟乙基-N-乙基胺基)苯乙烯基]-N-甲基吡啶对甲苯磺酸盐trans-4-[4'-(N-hydroxyethyl-N-ethylamino)styryl]-N-methylpyridinium toouene-P-sulfonate(简称HEASPS).用X射线衍射方法对这两个单晶进行了结构测定.测试了它们频率上转换荧光及激光性质.在1064nm的ps脉冲激光的激发下,HMASPS和HEASPS在溶液中均发出~625nm的上转换荧光和激光,并且有可观的激光效率.(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00年11期)

阎岩,邹宪法,郭础[9](1989)在《凝聚相有机分子的激发能传递研究(Ⅱ)——激光染料二甲基-POPOP和DCM分子间的激发能传递》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荧光发射及其衰变动力学测量,研究了激光染料分子二甲基-POPOP和DCM在溶液中的分子间能量传递。所得结果证实:激发态二甲基—POPOP分子荧光被猝灭的程度,随所加入DCM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尽管DCM的荧光寿命随二甲基—POPOP的猝灭而增加。然而,DCM的加入并不改变二甲基—POPOP的荧光寿命。在固定DCM浓度,而增加二甲基—POPOP浓度时,相似的结果同样被观测到。这些结果表明:激发态二甲基—POPOP分子通过辐射传能机理向基态DCM传递激发能,其结果将入射光的波长从紫外直接转换到波长大于600nm的光谱区。在本文中也简要讨论了进一步改善这一传能过程效率的措施。(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1989年04期)

楼立人,高成岳,李银妹,汪月生[10](1989)在《有机高分子添加物增大染料激光输出》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已有的报道不同,我们采用有机高分子添加剂增强染料激光输出,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验表明,这种添加剂并未显着改变染料溶液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分布,其主要作用在于抑制辐射跃迁相竞争的无辐射过程.例如,在若丹明6G(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1989年04期)

有机激光染料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染料分子作为一类重要的化学添加剂,在纺织、食品、造纸和笔墨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同时在环境,食品安全和司法鉴定等方面都引起了极大关注[1,2]。针对当前实际复杂样品中有机染料直接快速、准确性鉴定的迫切需求,同时为了解决常规复杂样品中有机染料直接快速全面分析遇到的一些问题[3,4],我们提出一种基于激光解吸/后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将其用于常见有机染料添加剂碱性紫3、罗丹明B等鉴别以及蓝色圆珠笔墨成分研究。相比于已有常规分析技术,通过独立优化激光解吸和激光后电离两个过程,特别是调节266 nm后电离激光能量可同时获得完整的分子离子信息和碎片结构信息,极大地简化和促进了有机染料准确鉴定。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蓝色圆珠笔墨分析,该技术不仅避免了繁琐冗长的样品制备过程,直接用于快速检测该笔墨中有机染料;与激光解吸电离不同,得益于后电离激光高的独立性优化,电离效率和无基质干扰[5],该技术还能获取更多重要的高信号强度分子信息用于相近颜色不同品牌圆珠笔墨高信度区分。该方法能检测不同圆珠笔笔墨中所含特异性化学组分信息,以及其他技术无法一次性高灵敏检测到的易于挥发的有机溶剂如苯氧乙醇,和改善笔墨书写性能的添加物二苯胍等(图1)。附加有用信息的获取增加了为复杂证据样品如重要可疑文件等司法鉴别提供更为可靠、确凿证据的可能性。另外因有后电离激光的高电离效率,第一束解吸激光能量可以尽可能减少,最大程度的减少样品损伤和样品消耗实现样品比较完整的保存。这种简单易操作,无需样品前处理,微损的直接快速高灵敏度分析方法在有机染料添加的食品安全,司法鉴定和环境监测方面都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激光染料论文参考文献

[1].范茂雯.基于新型有机染料的光微流激光及其爆炸物浓度传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2].刘蓉,殷志斌,杭纬.激光解吸/后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用于实际样品中有机染料快速分析[C].第叁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摘要集-分会场3:新型离子源.2017

[3].李牧野.量子点与有机染料在飞秒激光泵浦下双光子能量转移特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4].王菲菲.级联式激光染料主客体掺杂体系在有机半导体激光中的应用[D].上海大学.2014

[5].李博.脉冲能量密度和照射时间对激光消融制备有机染料纳米颗粒的影响[J].中国激光.2012

[6].田晓宇.有机染料在飞秒激光泵浦下的双光子光物理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

[7].周广勇,任燕,王春,王东,邵宗书.一种新型有机染料HEASPS的激光上转换和光限幅性能[J].中国激光.2001

[8].任燕,方奇,于文涛,刘陟,刘志强.两种新型有机激光染料的合成、结构和上转换发光性质[J].化学学报.2000

[9].阎岩,邹宪法,郭础.凝聚相有机分子的激发能传递研究(Ⅱ)——激光染料二甲基-POPOP和DCM分子间的激发能传递[J].发光学报.1989

[10].楼立人,高成岳,李银妹,汪月生.有机高分子添加物增大染料激光输出[J].中国激光.1989

标签:;  ;  ;  ;  ;  ;  ;  

有机激光染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