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转窑水泥生产线计算机监测与管理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林希[1](2021)在《基于物联网的水泥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这些年正变的越来越高,碳排放是重要推手,全球多个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对此越来越重视。我国进入工业化以后,煤炭、电力等能源消耗量逐年增加,碳排放量也随之增加,在碳排放方面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国际形势。水泥行业作为传统高耗能企业,碳排放量大,加之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节能减排、建设能源管理系统对水泥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能源管理系统以水泥企业实际生产数据为基础,统一节能绩效衡量办法,通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可实现能源的闭环管理,对水泥企业的节能降耗和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具有非常显着的效果。本篇论文以笔者实际参与建设的能源管理项目为例,研究了水泥企业的用能构成和主要能耗指标,分析了国内水泥企业能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能源管理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进而讨论如何从水泥企业实际需要出发,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建立一套适合水泥企业的能源管理系统。最后对能源管理系统实施后取得的巨大效益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目前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智能优化控制技术的发展,介绍了能源管理系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该水泥企业能源管理系统自投入运行以来,工作稳定,运行可靠,达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为企业的能源优化管理,节能降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具有非常好的实用性,取得的经济效益明显。
曹宇[2](2021)在《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DCS控制系统设计》文中指出在目前水泥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DCS控制系统是最成熟的一种。对于大型规模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从功能、成本和实际应用中,以基于可编程控制器(PLC)的集散控制系统(DCS)应用最为广泛。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通过查阅、分析水泥工艺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相关文献资料,结合高固气比水泥生产新工艺、国外进口大型机械设备对于电气控制要求和DCS控制系统的要求,本文主要完成了一条2X65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DCS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及软件设计工作。根据2X65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各工艺流程和生产环节划分现场控制站和远程站,确定了DCS系统结构。通过对用电设备远程控制点数和仪表测点进行汇总,统计出每个工艺流程所需的控制点数,从而确定全线的控制总点数。根据统计出来的点数情况和DCS系统结构,从现场控制站、网络、中控室操作站三部分来配置硬件。本次硬件平台采用Schneider(施耐德)公司的Unity Quantum系列自动化产品,上位监控及数据采集软件采用Schneider Vijeo Citect V7.2,下位编程组态软件采用Schneider Unity Pro V7.0,结合对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要求、电气要求和仪表检测要求进行系统需求分析,完成程序结构组态。基于程序结构组态,定义参数表,进行控制程序编写。当下位程序编写完后,再利用上位监控及数据采集软件,依据工艺流程设计出操作站画面,Vijeo Citect通过Speed Link快速链接标签库,并从Unity Pro程序中自动创建变量,以Modbus Plus(MB+)协议方式从下位机读取数据,从而完成了整个水泥生产线的DCS控制系统工程化设计。同时,水泥工业控制系统中,根据控制权限的优先级,经常用到两种电动机控制方式:机旁优先控制方式(也称作就地优先控制方式)和中控优先控制方式(也称作远程优先控制方式)。对于前者,已被大家所熟悉和广泛应用,对于后者,很多电气人员很陌生,但是其应用场所越来越多。本文结合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经验,重点讨论了中控优先控制方式的具体实现方法和各自特点,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区别对适合的应用场所给出建议。本文在分析了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生产工艺要求、国外进口设备的电气控制要求、仪表检测要求的基础上,确定了DCS系统结构及配置,通过软件编程和组态,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功能。从电气控制线路和DCS系统的设计优化,使得设备和人员更安全,保证了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艺设备可靠运行,稳定工艺参数,保证产品质量,节约能源,提高了生产线的运转率。根据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案和思路,已成功实现了一条水泥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陆梦瑶[3](2020)在《水泥制造过程控制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研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工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工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工业控制智能化已经成为一个趋势,水泥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原材料,水泥工业也必将向着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但是当前水泥过程控制系统单环节控制较多,且与生产过程数据、产量数据、质量数据等缺少集成,使得大量的数据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利用OPC技术、数据库技术和Web Service等网页客户端开发技术,研发了水泥制造过程控制信息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是水泥企业生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的一个子系统,系统共分为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客户端功能模块三部分。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结合水泥过程控制系统和水泥生产工艺,从数据集成、数据监控和分析两个方面对过程控制信息综合管理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并根据系统需求对系统整体框架结构和功能结构进行设计。(2)根据现场环境软硬件配置要求,系统采用基于微软的.NET平台的B/S三层架构,数据库采用的是SQL Server 2012,编程环境是Visual Studio 2012。(3)对水泥过程控制系统数据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明确数据采集点,并给出具体的数据采集点信息,并对系统进行详细设计。数据采集采用自动采集和手动录入相结合的采集方式完成;根据各类数据的特点和分类,数据存储由系统管理数据库、生产过程信息数据库和过程控制系统数据库三类数据库组成;客户端功能模块由控制系统实时监控、数据查询、单环节数据分析、多环节数据分析和用户权限管理等模块组成,系统是以图表分析、数据查询等形式向用户展示水泥过程控制系统的各类信息。(4)编程实现了控制系统实时监控模块、数据通用录入模块、控制系统信息数据综合查询与分析功能模块、系统登录和权限管理模块。将水泥过程控制信息与生产过程数据、产量数据和质量数据等进行集成,实现对水泥生产控制过程中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利用。该系统已在某水泥有限公司得到应用,系统运行正常。
董欣[4](2020)在《水泥质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当前,中国传统行业尤其是水泥行业的发展处于“工业2.0”与“工业3.0”之间,大而不强,想要长久发展,就要用技术改造传统行业,逐步实现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将工厂变为智能化工厂,利用网络技术来提升并改造传统产业。为了改善水泥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企业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该系统是山东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水泥工业智能化工厂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中信息管理系统的一部分,是水泥企业管理平台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子系统。本人在研究水泥生产工艺技术及分析水泥质量数据的基础上,研发了水泥质量管理系统,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分析水泥企业对质量管理的需求,提出系统的总体框架。(2)完成数据采集子系统的功能设计。单纯的人工采集质量数据效率低下,数据采集子系统按质量数据的来源将数据分类采集,过程质量参数来源于质量控制系统,通过OPC接口技术,对这类数据进行自动采集;检验报告数据来源于水泥企业化验室,本文在客户端子系统的Web界面预留人工录入接口,通过此接口完成对这类数据的采集。(3)完成数据存储子系统的功能设计。数据存储子系统根据质量数据种类的不同,共建四个数据库分别是:1)系统数据库,此数据库专门存储系统用户的页面角色信息、页面信息等;2)过程质量数据库,用于存储通过OPC接口技术自动采集的数据;3)检验报告数据库,根据化验室部门的分类,将化验室检验报告数据分类存储;4)质量控制标准数据库,用于存储中国建材协会制定的水泥企业质量标准和企业内控标准。(4)设计与实现了包括六大模块的客户端子系统,根据企业需求共设计6大模块,分别为:1)原始数据处理模块,本模块提供了原始数据录入接口,能够完成对原始数据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等操作;2)质量实时监控模块,能够实现对水泥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3)台账管理模块,完成对水泥企业质量台账的智能化管理,用户可查询、可导出台账;4)报表统计模块,本模块包括水泥质量日报表和月报表,是对水泥质量信息的汇总;5)质量分析模块,实现水泥原燃材料的对比分析以及水泥生产过程的关联分析;6)系统管理模块,为系统的安全增加了一道防护墙,能够对用户的角色、授权信息等进行设置。
李来昱[5](2020)在《水泥生产时序数据存取方法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水泥工业作为传统的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水泥行业需要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水泥生产过程产生海量的时序数据,发掘这些数据的潜在价值,对于及时发现生产问题、优化工艺参数和追溯事故原因等意义重大。水泥生产时序数据存取方法研究是水泥企业综合数据管理系统项目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生产时序数据体量大、种类繁多、结构简单的特点,为适应企业的不同需求,给出了两套生产时序数据的存取方案:非压缩模式和压缩模式。本文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研究水泥工艺的基础上,对水泥企业生产数据的来源和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典型水泥生产线,确定了时序数据监测点,完成了数据库整体设计。(2)水泥生产时序数据非压缩模式存取方法研究,结合具体水泥企业,完成了非压缩模式下的数据库与数据表详细设计,并设计了该模式下的数据访问接口。(3)水泥生产时序数据压缩模式存取方法研究。以熟料生产线时序数据为例,给出了水泥生产时序数据的压缩存储规则和存储流程,完成了压缩模式下的数据库与数据表的详细设计,并设计了压缩模式下的数据访问接口。(4)水泥生产时序数据存取性能优化方法研究。在数据库层面上,主要包括索引优化、SQL语句优化和表分区优化;在数据传输层面上,为了减轻网络传输压力和提高系统响应速度,研究设计了数据传输前的筛选与压缩方法,以及客户端数据的缓存功能。最后,采用SQL Server作为数据库,C#作为编程语言,实现了上述设计内容。研究成果已在多家水泥企业中投入应用。
耿煜森[6](2020)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冷却过程协调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的冷却过程是水泥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该环节对保证熟料质量、提高二三次风温、保证热回收量以及改善熟料煅烧状况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该环节相关作用的实现主要通过对篦冷机的合理调控,但由于国内水泥厂生产线自动化水平不高、生产过程主要监控点不完善以及篦冷机自身非线性大滞后的特性,导致信息采集不完备,因此国内对于篦冷机的调控多数采用操作员手动控制,控制过程带有一定的主观判断,控制效果不尽如人意。针对熟料冷却过程篦冷机控制的现状,部分学者已对篦冷机的优化控制做了相关的研究,控制效果较之前手动控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经过阅读大量文献后发现,对于篦冷机优化控制的研究多数局限于冷却过程单环节的优化控制,而水泥生产工业是典型的流程型工业,在水泥实际生产过程中,各环节之间具有多变量耦合的特性,因此在对单一环节参数进行优化控制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相关环节的工况发生变化,对水泥生产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对之前篦冷机单环节优化控制研究基础之上,对熟料冷却过程的主要协调关系进行分析,利用熟料冷却过程的协调关系对篦冷机进行优化控制,在保证熟料冷却过程相关作用效果同时减小相关环节工况的波动,对稳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熟料冷却过程主要协调关系进行分析,将熟料冷却过程协调关系分为三部分:篦冷机与回转窑相互影响关系、篦冷机与回转窑对篦冷机热效率的影响、篦冷机与回转窑对熟料质量的影响。根据熟料冷却过程协调关系进行相关监测参数选取之后,将水泥熟料冷却过程协调控制系统分为:基于协调关系的篦下压力优化设定系统和水泥熟料冷却过程自动控制系统。(2)提出一种多模型融合的神经网络算法,该算法能够平衡单一算法对数据的表达能力的优势和劣势,并且能够通过对历史数据的不断学习,提高相关结果精度。(3)基于协调关系的篦下压力优化设定系统。以篦冷机与回转窑相互影响关系为基础,采用多模型融合神经网络建立了篦下压力预设定模型;然后以篦冷机与回转窑对篦冷机热效率的影响关系为基础,建立了基于二次风温判断的篦下压力补偿模型;最后,根据篦冷机与回转窑对熟料质量的影响关系,建立基于Fuzzy系统的篦下压力校正模性。通过三个模型共同作用为篦冷机控制提供了当前冷却过程协调关系状态下的篦下压力最优设定值。(4)水泥熟料冷却过程自动控制系统。依据基于协调关系的篦下压力优化设定系统中涉及的篦下压力和二次风温两个被控变量,对篦下压力和二次风温进行特性分析。然后以传统PID控制器对篦下压力控制的仿真结果为例,根据仿真结果对传统PID控制器进行改进,提出基于积分分离PI控制算法的多模态控制器,将Bang-Bang控制器、Fuzzy控制器在不同的控制规则下对积分分离PI控制器进行校正。最终实现将篦下压力稳定控制在设定值附近,并将二次风温稳定控制在合理范围内。(5)根据控制策略,开发了水泥熟料冷却过程协调控制软件。将该软件在水泥生产现场进行了应用并对应用效果进行展示。
赵长春[7](2020)在《水泥磨机负荷预测算法研究》文中提出水泥作为生产混凝土和砂浆的基本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水利、交通等工程领域,中国改革开放后能源工业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环境污染问题加重,水泥生产过程中消耗不可再生能源以及排放大量有害气体,任何一种工艺或者设备上的改进,都会对整个生产过程起到推动作用,实现节能减排,促进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陕西省安康市某4000t/d水泥厂为对象,在全面分析新型干法水泥工艺的基础上,针对水泥产线范围广、跨度大、关联设备多等特点,选用浙大中控WebField ECS-700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并根据磨机粉磨过程中负荷难以检测的问题,提出不同的磨机负荷预测模型,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如下:(1)根据控制要求和生产工艺完成了包括系统整体设计、硬件配置、软件配置的总体控制架构。将新型干法水泥工艺分为生料制备粉磨、预热器加热分解、熟料煅烧和水泥制成四个工段,每工段设置一个现场控制站,操作节点间的通讯网络采用基于TCP/IP的工业以太网,控制网络采用冗余光纤环网,解决了产线稳定运行的远距离通讯问题。采用VFExplorer控制平台进行硬件配置,根据变送器信号接入和产线设备控制要求计算控制点位并留出适当余量,确定控制器、I/O模件的数量、型号及相关配置。硬件配置完成后使用VFFBDBuilder编程软件按照设备控制要求搭建连锁程序,最后利用VFHMICfg软件依据工艺流程组态上位机画面并链接位点数据。(2)水泥生产过程的大多数能耗用于水泥原料粉磨,而磨机负荷是评价粉磨机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因此能准确判断磨机负荷状态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号召,降低生产能耗,针对磨机粉磨过程中负荷难以检测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粒子群算法优化RBF神经网络的磨机负荷预测模型。以RBF预测模型为基础,利用PSO算法优化RBF网络的中心向量、基宽参数和隐层至输出层的连接权,通过改进惯性权重因子提出一种非线性变化的惯性权重递减策略,平衡局部与全局粒子搜索能力之间的矛盾使其能快速准确的找到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RBF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偏差较大,PSO-RBF以及IPSO-RBF模型的预测精度均远高于RBF,PSO-RBF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相接近,IPSO-RBF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变化曲线几乎一致,误差最小,相较于PSO-RBF,IPSO-RBF模型的决定系数R2提高了0.0795,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误差MSE分别降低了50.1%、48.1%和75.1%,充分证实改进后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根据生产线的功能要求设计了水泥厂DCS系统,针对磨机负荷难以检测问题,综合考虑磨机负荷的影响因素,建立磨机负荷的相关预测模型,在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工程背景,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刘盼[8](2020)在《石灰三叶窑生产过程控制与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钢铁、电石、环保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石灰的用量不断增长,而氢氧化钙的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也扩大了石灰需求。石灰产业属于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在我国回转石灰窑是生产石灰的主要设备,但其具有设备质量大、能耗高、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研究新型节能回转窑降低能耗,减少有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新型三叶回转石灰窑与传统回转窑相比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本文设计了三叶回转窑烧制石灰的工艺流程,对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设计了三叶石灰窑煅烧石灰的工艺流程,介绍了三叶窑的结构和优点,对煅烧过程进行理论计算,确定控制要求和工艺过程参数。采用集散控制系统实现集中监控和分散控制,过程控制级采用西门子1200系列PLC作为控制器,过程管理级采用主流组态软件系统组态全厂控制设备,冗余的工业以太网能够增强控制系统稳定性;(2)对过程控制级的控制器编程,包括生产线设备手动、自动控制、过程参数采集与转换、累积量计算、报警程序等。完成过程管理级的系统配置、通讯设置,编写流程监控画面、数据趋势记录、报警信息处理画面,设计报表自动生成与存储功能程序;(3)针对传统控制方案难以解决非线性、多耦合的石灰窑系统煅烧温度控制问题,在研究了T-S模糊神经网络的特点和学习算法后,设计了二输入二输出的三叶石灰窑模糊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自校正控制方案能够自主学习控制规则,控制最优煅烧温度;(4)开发了基于SSM框架的生产过程信息发布系统,控制系统将生产数据转存至网络数据库,Web服务器响应用户在移动终端上的查询请求,将实时数据或历史数据返回给用户,用户可查询趋势和报表记录,实现了生产过程数据的移动化发布。
谭伟[9](2019)在《红外扫描测温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回转窑作为建材、化工、冶金等众多领域的核心设备,其内部的煅烧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成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回转窑的表面温度能够实时反映内部温度分布情况以及窑壁厚度。因此,通过实时监测窑表面温度可以及时了解窑内的煅烧情况,从而预防红窑事故的发生,保证窑的生产安全以及产品质量。原有的软件系统存在扫描点定位不准、热像图辨识度不高、测温准确度不高等问题,且大多依托于PC平台,不能实现便携移动监测,难以满足用户新的应用需求,因此课题提出对红外扫描测温系统的软件进行设计与完善。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精度回转窑胴体红外双波段扫描测温方法及实验研究(61671094)”。本课题基于原有的红外扫描测温系统,进行软件系统新的需求设计以及算法改进。红外扫描测温系统的软件系统包括温度监测软件子系统和流媒体子系统,温度监测软件子系统包括数据接收、数据解析、伪彩色处理、扫描点定位分析、数据显示、数据存储等模块。流媒体子系统包括编码工具、流媒体转发服务器以及终端播放器。课题针对原有的伪彩色算法的色带较少的缺陷,将原有的彩虹编码伪彩色模型改进成等色差伪彩色模型,增加了色带,丰富了图像的伪彩色显示,更加有利于人眼分辨;由于原有的基于特征点校正的回转窑定位算法存在定位不准的问题,因此将原有的定位算法改为基于等角度扫描算法,提高了回转窑表面各扫描点定位的准确度。同时本课题还增加了流媒体子系统,通过使用编码工具将实时温度热像图推送到流媒体服务器,终端播放器通过拉流实现移动观看的效果。课题设计的基于红外扫描测温系统的温度监测软件,已经成功应用于回转窑温度监测中,测试结果表明:软件显示的回转窑温度色彩丰富,图像分辨率高,扫描定位的平均精度达到了0.2m,同时流媒体功能的增加方便了用户的移动监控。
曲玉洁[10](2019)在《水泥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研发》文中认为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水泥行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高耗能行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但由于其信息化水平低,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地掌握企业的能源消耗情况,使得能源被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研发能源管理系统十分必要,他不仅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还可以直观地显示生产各环节的能源消耗情况,对水泥企业更好地制定节能措施,履行社会责任,响应国家政策,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水泥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该公司拥有一条5000t/d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及配套装机容量10MW的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还有两条水泥磨生产线。本文将串口通讯技术、OPC技术、数据库访问技术(ADO.net)等应用于能源管理系统,设计有数据采集子系统和客户端子系统。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结合水泥生产工艺以及水泥企业现场实际,从数据访问及功能两方面对能源管理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2)充分考虑水泥企业现场硬件配置,设计了能源管理系统的网络结构,详细说明了系统硬件各部分与系统的网络连接方式,并基于对系统需求的分析,设计了系统总体功能架构。系统由数据采集子系统和客户端子系统组成,数据采集子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报警生成、数据统计、数据存储四个模块,客户端子系统包括用户登录、实时监控、能源管理、公共数据、系统设置五个模块,在介绍系统总体功能架构的同时,也具体介绍了各子系统的模块功能。(3)根据水泥企业能源结构及能源流向,选取了数据监测点,并给出了具体的监测点信息。然后对数据采集子系统和客户端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系统数据库分别进行了详细设计。(4)编程实现了对生产、能源数据的采集、统计、存储,为水泥企业提供了集用户登录、实时监控、能源管理、公共数据、系统设置于一体的软件系统,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目前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某水泥有限公司,运行效果良好,为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指导作用,使企业对能源有了科学的管理,清晰的认识。
二、回转窑水泥生产线计算机监测与管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回转窑水泥生产线计算机监测与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物联网的水泥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水泥行业能源管理系统国内外发展和现状及启示 |
1.3 当前国内水泥企业在能管理方面的问题 |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理论背景与关键技术 |
2.1 相关理论及技术概述 |
2.2 MQTT技术 |
2.2.1 MQTT简介 |
2.2.2 MQTT的实现方式 |
2.2.3 MQTT的数据包结构 |
2.2.4 带MQTT功能的设备终端在能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方式 |
2.3 NB-IoT |
2.3.1 NB-IoT简介 |
2.3.2 NB-IoT数据传递方式 |
2.3.3 窄带物联网技术的数据传输特性 |
2.4 OneNET云平台 |
2.4.1 OneNET简介 |
2.4.2 OneNET体系结构 |
2.4.3 OneNET的接入协议和技术优势 |
2.5 前后端分离软件架构 |
2.5.1 前后端分离软件架构简介 |
2.5.2 前后端分离软件架构的优势 |
2.6 BTREE索引 |
2.6.1 MySQL数据库的索引方式及BTree索引原理 |
2.6.2 B+Tree索引 |
2.7 Dojo |
2.8 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 |
2.9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泥企业能源管理需求分析 |
3.1 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 |
3.2 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内容 |
3.3 水泥企业生产用能分析 |
3.4 水泥企业生产能耗指标 |
3.4.1 工序能耗指标 |
3.4.2 折算标煤指标 |
3.4.3 综合能耗指标 |
3.5 能效指标清单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 |
4.1 总体架构设计 |
4.2 云平台核心框架 |
4.2.1 设备管理 |
4.2.2 系统账户管理 |
4.2.3 数据传输管理 |
4.2.4 数据存储管理 |
4.3 网络设计 |
4.3.1 企业现有功能系统网络设计 |
4.3.2 现场智能仪表网络设计 |
4.4 时钟同步系统设计 |
4.5 关键设备选型 |
4.5.1 智能电表 |
4.5.2 MQTT智能网关 |
4.5.3 三层核心交换机 |
4.6 OneNET云平台部署 |
4.6.1 注册OneNET平台账号 |
4.6.2 创建产品,选择接入协议MQTT |
4.6.3 创建设备 |
4.6.4 数据上传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能源管理系统功能的实现 |
5.1 数据规范 |
5.1.1 数据类型 |
5.1.2 数据有效性 |
5.2 数据库设计 |
5.3 生产统计日报表功能 |
5.3.1 功能介绍 |
5.3.2 实现方式 |
5.3.3 展示方式 |
5.4 中控运行记录功能 |
5.4.1 功能介绍 |
5.4.2 实现方式 |
5.4.3 展示方式 |
5.5 电耗分析 |
5.5.1 功能介绍 |
5.5.2 实现方式 |
5.5.3 展示方式 |
5.6 开停机记录功能 |
5.6.1 功能介绍 |
5.6.2 实现方式 |
5.6.3 展示方式 |
5.7 手机APP功能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效益分析及展望 |
6.1 效益分析 |
6.1.1 经济效益分析 |
6.1.2 管理效率和社会效益分析 |
6.1.3 综合效益分析 |
6.2 总结与未来展望 |
6.2.1 总结 |
6.2.2 未来展望 |
6.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2)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DCS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2 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DCS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2.1 引言 |
2.2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工艺要求分析 |
2.2.1 生产方法 |
2.2.2 生产工艺流程 |
2.3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电气要求分析 |
2.3.1 高压配电系统 |
2.3.2 低压配电系统 |
2.3.3 电气控制 |
2.3.4 高压设备保护及测量 |
2.3.5 其它电气要求 |
2.4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仪表检测要求分析 |
2.4.1 仪表测点要求 |
2.4.2 生料质量控制系统 |
2.4.3 喂料控制系统 |
2.4.4 窑胴体扫描系统 |
2.4.5 工业电视系统 |
2.4.6 气体成份分析系统 |
2.5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自动化要求分析 |
2.6 关于电动机优先控制方式的探讨 |
2.6.1 电动机优先控制方式简介 |
2.6.2 三种优先控制方式的特点 |
2.6.3 结论 |
2.7 本章总结 |
3 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DCS控制系统硬件配置 |
3.1 引言 |
3.2 中控室操作站配置 |
3.2.1 操作站(OS) |
3.2.2 工程师工作站(EWS) |
3.2.3 配置清单 |
3.3 网络配置 |
3.3.1 以太网 |
3.3.2 MB+网络 |
3.4 现场控制站配置 |
3.4.1 现场控制器 |
3.4.2 网络性能 |
3.4.3 现场控制站I/O特性 |
3.4.4 不间断电源UPS |
3.4.5 I/O点数统计和现场站配置清单 |
3.5 本章小节 |
4 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DCS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4.1 引言 |
4.2 Unity Pro软件 |
4.2.1 功能块的更新 |
4.2.2 CPU与IO部分的通讯 |
4.2.3 Unity Pro中项目设置 |
4.2.4 创建一个新设备 |
4.3 Vijeo Citect软件 |
4.3.1 Citect服务器和客户端 |
4.3.2 计算机配置文件Citect.ini |
4.3.3 Citect配置环境简介 |
4.3.4 上位程序的构成 |
4.4 水泥生产线上位机画面功能设计 |
4.5 施耐德Quantum与西门子S7-300/400通讯解决方案 |
4.5.1 系统连接示意图 |
4.5.2 实现的指导思想 |
4.5.3 Modbus协议的简单介绍 |
4.5.4 实现方法 |
4.6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和获奖 |
致谢 |
(3)水泥制造过程控制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特色 |
1.4 本文组织机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水泥过程控制信息综合管理系统需求和总体设计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2.1.1 控制系统数据整合需求 |
2.1.2 控制系统数据监控和分析需求 |
2.2 系统整体框架结构设计 |
2.3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开发环境和关键技术研究 |
3.1.NET框架和C#开发语言 |
3.2 数据库SQL Server2012 |
3.3 B/S架构和C/S架构研究 |
3.4 AJAX模式数据传输和JSON数据格式 |
3.5 Web Servic和 CSS hack技术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泥过程控制信息综合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
4.1 水泥过程控制系统信息点选取 |
4.1.1 生料制备过程控制系统信息点 |
4.1.2 熟料煅烧过程控制系统信息点 |
4.1.3 水泥粉磨过程控制系统信息点 |
4.2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4.2.1 水泥过程控制系统数据信息自动采集 |
4.2.2 水泥过程控制系统数据信息手动录入采集 |
4.3 数据库模块设计 |
4.3.1 数据库组成 |
4.3.2 过程控制系统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4.3.3 生产过程信息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4.3.4 系统管理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4.4 客户端功能模块设计 |
4.4.1 控制系统实时监控模块设计 |
4.4.2 控制系统数据查询页面设计 |
4.4.3 控制系统单环节数据分析画面设计 |
4.4.4 控制系统多环节数据综合分析画面设计 |
4.4.5 用户权限管理模块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水泥过程控制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具体实现 |
5.1 控制系统实时监控模块实现 |
5.1.1 综合监控 |
5.1.2 单环节监控 |
5.2 数据通用录入模块实现 |
5.2.1 数据库配置 |
5.2.2 通用表头 |
5.2.3 数据全屏编辑操作 |
5.2.4 数据存储 |
5.3 控制信息数据综合查询和分析功能模块实现 |
5.3.1 数据查询和导出功能 |
5.3.2 数据综合分析功能 |
5.3.3 数据报警分析功能 |
5.3.4 报表自动发送功能 |
5.4 系统登录和权限管理模块实现 |
5.4.1 系统登录管理 |
5.4.2 角色管理 |
5.4.3 权限管理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文章总结 |
6.2 课题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4)水泥质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水泥质量管理系统研发的背景意义 |
1.2 水泥质量管理信息化研究现状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水泥质量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2.1 水泥企业质量数据分析 |
2.1.1 数据来源 |
2.1.2 数据特点 |
2.1.3 数据分类 |
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3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开发环境和关键技术 |
3.1 开发框架和架构模式 |
3.1.1 开发框架 |
3.1.2 架构模式 |
3.2 开发环境 |
3.2.1 C#开发语言 |
3.2.2 SQL Server 2012 |
3.3 ADO.NET数据库接口技术 |
3.3.1 ADO.NET组件 |
3.3.2 数据库连接与访问 |
3.4 Ajax数据交互技术 |
3.4.1 Ajax工作原理 |
3.4.2 Ajax数据传输格式 |
3.4.3 Ajax异步执行过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泥质量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 |
4.1 系统结构设计 |
4.1.1 整体结构 |
4.1.2 功能结构 |
4.2 数据采集子系统的设计 |
4.2.1 自动采集接口 |
4.2.2 手动录入接口 |
4.3 数据库子系统的设计 |
4.3.1 整体设计 |
4.3.2 系统数据库 |
4.3.3 过程质量数据库 |
4.3.4 检验报告数据库 |
4.3.5 质量控制标准数据库 |
4.4 客户端子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 |
4.4.1 原始数据处理 |
4.4.2 质量实时监控 |
4.4.3 台账管理 |
4.4.4 报表统计 |
4.4.5 质量分析 |
4.4.6 系统管理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水泥质量管理系统的具体实现 |
5.1 原始数据处理模块 |
5.1.1 原燃材料原始数据处理 |
5.1.2 控制组原始数据处理 |
5.1.3 化学分析原始数据处理 |
5.1.4 物理性能原始数据处理 |
5.1.5 其他原始数据处理 |
5.2 质量实时监控模块 |
5.2.1 生料制备过程实时监控 |
5.2.2 熟料煅烧过程实时监控 |
5.2.3 水泥粉磨过程实时监控 |
5.3 台账管理模块 |
5.4 报表统计模块 |
5.5 质量分析模块 |
5.5.1 原燃材料质量分析 |
5.5.2 生产过程质量关联分析 |
5.6 系统管理模块 |
5.6.1 登录界面 |
5.6.2 权限管理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5)水泥生产时序数据存取方法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水泥企业生产数据分析与数据库整体设计 |
2.1 水泥企业综合数据管理系统概述 |
2.2 水泥生产工艺 |
2.3 生产数据来源与分类 |
2.3.1 生产数据来源 |
2.3.2 时序数据与非时序数据 |
2.4 生产时序数据监测点选取 |
2.4.1 能源与过程数据 |
2.4.2 设备、环保与质量数据 |
2.5 数据库整体设计 |
2.5.1 整体结构 |
2.5.2 数据库分类 |
2.5.3 分布式存储模式 |
2.5.4 数据存取流程设计 |
2.5.5 主要功能模块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泥生产时序数据非压缩存取方法研究与实现 |
3.1 能源数据库设计 |
3.1.1 总体结构设计 |
3.1.2 具体表结构设计 |
3.2 过程数据库设计 |
3.2.1 总体结构设计 |
3.2.2 具体表结构设计 |
3.3 环保数据库、质量数据库、设备数据库设计 |
3.3.1 总体结构设计 |
3.3.2 具体表结构设计 |
3.4 数据访问设计 |
3.4.1 数据访问接口 |
3.4.2 数据访问实现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泥生产时序数据压缩存取方法研究与实现 |
4.1 压缩存储规则 |
4.2 过程数据库设计 |
4.2.1 总体结构设计 |
4.2.2 具体表结构设计 |
4.3 存储规则配置 |
4.4 存储流程设计 |
4.4.1 开关量数据存储流程 |
4.4.2 模拟量数据存储流程 |
4.5 数据访问设计 |
4.5.1 数据访问实现 |
4.5.2 数据还原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水泥生产时序数据存取性能优化方法研究 |
5.1 数据库层面优化措施 |
5.1.1 索引优化 |
5.1.2 SQL语句优化 |
5.1.3 表分区优化 |
5.2 数据传输层面优化措施 |
5.2.1 数据筛选处理 |
5.2.2 JSON格式数据压缩处理 |
5.2.3 数据本地化缓存处理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6)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冷却过程协调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水泥熟料冷却过程协调控制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水泥熟料冷却过程工艺介绍及协调控制整体方案设计 |
2.1 水泥熟料冷却过程生产工艺简介 |
2.2 水泥熟料冷却过程主要协调关系分析 |
2.2.1 篦冷机与回转窑之间的相互影响 |
2.2.2 篦冷机与回转窑对篦冷机热效率的影响 |
2.2.3 篦冷机与回转窑对熟料质量的影响 |
2.3 控制目标及控制难点分析 |
2.3.1 控制目标 |
2.3.2 控制难点 |
2.4 熟料冷却过程主要监测参数选取 |
2.5 水泥熟料冷却过程协调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协调关系的篦下压力优化设定系统研究 |
3.1 基于协调关系的篦下压力优化设定问题的提出 |
3.2 基于协调关系的篦下压力优化设定系统方案设计 |
3.3 多模型融合神经网络算法 |
3.3.1 多模型融合神经网络算法的提出 |
3.3.2 多模型融合神经网络评价指标选取 |
3.3.3 模型融合数据质量特征的提出与设计 |
3.3.4 多模型融合神经网络设计 |
3.4 基于多模型融合神经网络的篦下压力预设定模型设计 |
3.4.1 篦下压力预设定模型建立流程 |
3.4.2 篦下压力预设定模型的建立 |
3.5 基于二次风温判断的篦下压力补偿模型设计 |
3.5.1 二次风温标准范围选取 |
3.5.2 基于二次风温判断的篦下压力补偿模型建立 |
3.6 基于Fuzzy系统的篦下压力校正模型设计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泥熟料冷却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研究 |
4.1 水泥熟料冷却过程自动控制问题的提出 |
4.2 入窑二次风温和篦下压力特性分析 |
4.3 PID控制器仿真 |
4.3.1 PID仿真控制器结构 |
4.3.2 PID参数整定 |
4.3.3 结果分析 |
4.4 水泥熟料冷却过程自动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4.5 被控变量目标值选取 |
4.6 基于积分分离PI控制算法的多模态控制器设计 |
4.6.1 积分分离PI控制模块设计 |
4.6.2 多模态控制规则 |
4.6.3 Fuzzy控制模块设计 |
4.6.4 Bang-Bang控制模块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水泥熟料冷却过程协调控制系统工程实现 |
5.1 系统整体架构 |
5.1.1 DCS系统 |
5.1.2 OPC技术 |
5.1.3 系统硬件配置 |
5.2 系统软件实现 |
5.2.1 OPC Client开发 |
5.2.2 优化控制子系统实现 |
5.3 工业现场应用 |
5.3.1 OPC通信配置 |
5.3.2 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7)水泥磨机负荷预测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水泥工业及DCS控制系统 |
1.2.2 磨机负荷相关预测方法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2 水泥生产工艺与系统方案设计 |
2.1 水泥生产工艺设备 |
2.1.1 新型干法水泥工艺技术 |
2.1.2 球磨机系统 |
2.2 水泥厂DCS系统方案设计 |
2.2.1 总体设计及电气自动化要求分析 |
2.2.2 水泥生产控制系统选型 |
2.2.3 系统网络设计 |
2.2.4 控制站点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3 水泥厂的DCS实现 |
3.1 控制系统实现 |
3.1.1 控制器配置 |
3.1.2 I/0口配置 |
3.1.3 控制站硬件配置 |
3.1.4 设备连锁控制及重要程序设计 |
3.2 实时监控界面及曲线 |
3.3 本章小结 |
4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磨机负荷预测 |
4.1 人工神经网络相关理论 |
4.2 RBF神经网络 |
4.2.1 RBF神经网络模型 |
4.2.2 径向基函数 |
4.2.3 RBF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
4.3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磨机负荷预测 |
4.3.1 磨机负荷影响因素选择 |
4.3.2 样本数据的采集及预处理 |
4.3.3 磨机负荷预测模型建立 |
4.4 RBF神经网络预测仿真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RBF神经网络参数的磨机负荷预测 |
5.1 粒子群优化算法 |
5.1.1 粒子群优化算法原理 |
5.1.2 粒子群优化算法流程 |
5.1.3 粒子群优化算法参数分析 |
5.2 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RBF神经网络的磨机负荷预测 |
5.2.1 预测模型建立 |
5.2.2 仿真实验结果分析 |
5.3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RBF神经网络的磨机负荷预测 |
5.3.1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改进策略 |
5.3.2 预测模型建立 |
5.3.3 多模型预测结果对比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未来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
附录 |
致谢 |
(8)石灰三叶窑生产过程控制与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石灰生产设备与技术现状 |
1.3 过程控制与智能控制研究现状 |
1.3.1 过程控制研究现状 |
1.3.2 智能控制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4.1 课题来源 |
1.4.2 研究内容 |
第2章 煅烧石灰生产工艺过程与控制系统总体框架 |
2.1 三叶窑石灰煅烧工艺流程 |
2.1.1 生产目标 |
2.1.2 石灰石上料系统 |
2.1.3 三叶石灰窑与石灰煅烧系统 |
2.1.4 石灰运输存储系统 |
2.2 三叶窑内石灰石分解理论计算 |
2.2.1 所需石灰石量 |
2.2.2 天然气反应与石灰石分解过程计算 |
2.2.3 输出的热量 |
2.2.4 输入的热量 |
2.3 控制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2.3.1 集散控制系统与PLC |
2.3.2 控制系统要求 |
2.3.3 控制系统架构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生产线控制程序设计 |
3.1 主要控制设备及IO分配 |
3.1.1 主要控制设备统计 |
3.1.2 系统IO分配 |
3.2 PLC扩展模块选型 |
3.3 控制程序设计 |
3.3.1 PLC主程序工作流程 |
3.3.2 PLC顺序控制方案 |
3.4 DCS操作站功能设计 |
3.4.1 流程监控画面设计 |
3.4.2 事件报警与数据趋势 |
3.4.3 报表内容与画面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石灰窑温度T-S模糊神经网络控制 |
4.1 模糊控制与神经网络 |
4.1.1 模糊控制理论 |
4.1.2 神经网络 |
4.1.3 模糊神经网络 |
4.2 T-S型模糊神经网络与学习算法 |
4.2.1 T-S模糊神经网络模型 |
4.2.2 T-S模糊神经网络算法 |
4.3 石灰窑模糊神经网络建模与仿真 |
4.3.1 石灰窑温度控制模糊神经网络设计 |
4.3.2 石灰窑温度控制模糊神经网络学习与训练 |
4.4 石灰窑模糊神经网络的应用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生产过程信息移动发布系统 |
5.1 生产过程信息Web发布 |
5.1.1 B/S模式下的生产信息移动发布 |
5.1.2 Web信息发布技术及工作流程 |
5.2 数据库与数据传输 |
5.2.1 数据库设计 |
5.2.2 数据库连接与数据更新 |
5.3 信息发布系统功能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B Web信息发布系统框架整合代码 |
(9)红外扫描测温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回转窑概述 |
1.3 红外扫描测温系统概述 |
1.4 回转窑红外扫描测温发展状况 |
1.4.1 国内发展状况 |
1.4.2 国外发展状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软件总体方案设计 |
2.1 红外扫描测温系统结构 |
2.2 软件需求分析 |
2.3 软件功能分析 |
2.4 软件总体方案设计 |
2.4.1 控制显示子系统设计及说明 |
2.4.2 流媒体子系统软件设计及说明 |
2.4.3 软件设计开发环境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软件核心算法研究 |
3.1 伪彩色映射算法研究 |
3.1.1 伪彩色映射的意义 |
3.1.2 传统伪彩色映射算法介绍 |
3.1.3 基于等色差的伪彩色映射算法 |
3.2 回转窑定位算法的研究 |
3.2.1 定位算法的意义 |
3.2.2 传统定位算法的介绍 |
3.2.3 基于等角度的定位算法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软件功能详细设计与实现 |
4.1 分段补偿功能设计与实现 |
4.1.1 设计流程 |
4.1.2 分段补偿界面设计 |
4.2 流媒体系统设计与实现 |
4.2.1 技术方案 |
4.2.2 数据库设计 |
4.2.3 流媒体服务器配置与实现 |
4.2.4 Web后台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
4.2.5 终端播放器的实现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软件测试与性能评价 |
5.1 测试环境搭建 |
5.1.1 测试环境介绍 |
5.1.2 测试设备 |
5.1.3 测试平台搭建 |
5.2 软件系统功能测试 |
5.2.1 分段补偿功能模块测试 |
5.2.2 流媒体推流及鉴权功能模块测试 |
5.2.3 信息管理模块测试 |
5.2.4 流媒体实时监控功能测试 |
5.3 流媒体系统实时性测试 |
5.4 伪彩色算法测试 |
5.5 定位准确性测试 |
5.6 软件稳定性测试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10)水泥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水泥企业能源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
2.1 水泥生产工艺 |
2.1.1 生料制备 |
2.1.2 预热分解 |
2.1.3 熟料煅烧 |
2.1.4 水泥制成 |
2.2 水泥企业能源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2.2.1 数据访问需求分析 |
2.2.2 功能需求分析 |
2.3 水泥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
2.3.1 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
2.3.2 系统总体功能架构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泥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3.1 串口通讯技术 |
3.2 OPC技术 |
3.2.1 OPC通讯接口 |
3.2.2 OPC服务器 |
3.2.3 OPC通讯方式 |
3.3 ADO.net技术 |
3.4 JavaScript与 JQuery EasyUI技术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泥企业能源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
4.1 数据监测点的选取 |
4.1.1 水泥企业能源结构及流向 |
4.1.2 原煤监测点 |
4.1.3 电能监测点 |
4.1.4 水量监测点 |
4.2 数据采集子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
4.2.1 数据采集模块 |
4.2.2 报警模块 |
4.2.3 数据统计模块 |
4.3 客户端子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
4.3.1 用户登录模块 |
4.3.2 实时监控模块 |
4.3.3 能源管理、公共数据与系统设置模块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库需求分析 |
4.4.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水泥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实现 |
5.1 用户登录 |
5.2 实时监控 |
5.2.1 能源监控 |
5.2.2 报警监控 |
5.3 能源管理 |
5.3.1 电量统计 |
5.3.2 能耗分析 |
5.3.3 综合报表 |
5.3.4 生活区数据统计 |
5.4 公共数据 |
5.4.1 班次时间设置 |
5.4.2 职工信息维护 |
5.4.3 峰谷平时间段定义 |
5.4.4 能耗报警值设定 |
5.5 系统设置 |
5.5.1 用户设置 |
5.5.2 修改密码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四、回转窑水泥生产线计算机监测与管理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物联网的水泥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林希.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2]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DCS控制系统设计[D]. 曹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3]水泥制造过程控制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研发[D]. 陆梦瑶. 济南大学, 2020(01)
- [4]水泥质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董欣. 济南大学, 2020(05)
- [5]水泥生产时序数据存取方法研究与实现[D]. 李来昱. 济南大学, 2020(01)
- [6]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冷却过程协调控制研究[D]. 耿煜森. 济南大学, 2020(01)
- [7]水泥磨机负荷预测算法研究[D]. 赵长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8]石灰三叶窑生产过程控制与关键技术研究[D]. 刘盼.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8)
- [9]红外扫描测温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开发[D]. 谭伟. 重庆邮电大学, 2019(01)
- [10]水泥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研发[D]. 曲玉洁. 济南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