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文平刘晶晶(内蒙古包头市第四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30)
【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在血液病鉴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总结鉴别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某院住院部收治的血液科患者180例,再选取同期体检合格者40例,分别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检验,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正常者男性NAP阳性百分率、积分分别为34.80、(47.10±23.75)分,女性则为30.15%、(48.80±20.58)分,差异不显著(P>0.05);AML、CML、PNH、MDS-RA其NAP积分均低于正常者,差异显著(P<0.05),骨髓增殖性疾病、AA、CLL均高于正常者,差异显著(P<0.05),缺铁性贫血与正常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在血液病鉴别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受个体病情、治疗情况影响较大,可作为初步诊断与疗效评价指标。
【关键词】中性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血液病鉴别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1-0078-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某院住院部收治的血液科患者180例,其中男93例,女87例,年龄11至56岁,平均(32.19±5.51)岁。所有患者均经骨髓穿刺涂片病理性细胞生物学检验及其它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排除其它合并肿瘤疾病。选取同期体检合格者40例,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晨时8点采样,空腹,采用真空采血法,采集部位为肘静脉,将采集好的血样立即置于冷冻箱送实验室检验。选用NAP固定液、NAPⅠ液、NAPⅡ液、苏木素复染液,行涂片化学染色法;将样本涂于载玻片上,滴加4摄氏度恒温固定液,待30s后;将Ⅰ液倾入Ⅱ液中充分溶解、混合均匀配置基质液,加热至37摄氏度,将之前处理过的涂片置入,待30min后行连缸流水冲洗,持续3至5min后取出,待干后,选用苏木素复染液染色,1至2min,水洗待干后行镜检,选用电子计算器,记数阳性者,计算阳性率[2]。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经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正常者不同性别NAP指标对比
正常者男性NAP阳性率、积分分别为34.80%、47.10分,女性则为(30.15±5.08)%、(48.80±20.58)分,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表1正常者不同性别NAP指标对比(-x±s)
3讨论
各类血液病在早期多无特异的临床症状,血清内各指标因患者病症类型、病情程度有较大的差异,易造成误诊与漏诊。PAP仅存在于成熟的阶段的中性粒细胞,呈现阳性,其余均为阴性;阳性细胞中可存在灰色至棕黑色颗粒,通过染色可对中性粒细胞成熟度进行判断。而血液病多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活性变化,经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一般来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粒细胞病变,NAP活性较低,积分值低于正常指标,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淋巴细胞病变,因肿瘤淋巴细胞计数增加,PAP活性将应激提高,而如缺铁性贫血等红细胞病变非肿瘤病变者,并不对PAP活性产生直接影响,PAP活性多处于正常状态,本次研究结果与大部分学者研究结果基本相同[3]。PAP活性多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或于早期对两种差异较大病症进行鉴别,不能作为血液病确诊的依据,血液病特别是恶性血液病需进行病理学检验确诊。
参考文献
[1]苏丽,李胜伟,张亚宾.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在血液病鉴别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0):2680-2681.
[2]商保军.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结果及意义[J].中国临床应用医学,2009,3(10):94-95.
[3]黄东平.215例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40(06):1058-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