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麦隆论文_吴航俊,俞霖洁,孙小波,吴伟东,庞雯霏

导读:本文包含了绿麦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色谱,高效,液相,门控,猪殃殃,小麦,甘蔗渣。

绿麦隆论文文献综述

吴航俊,俞霖洁,孙小波,吴伟东,庞雯霏[1](2019)在《50%绿麦隆·异丙隆可湿性粉剂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为流动相,经C18色谱柱分离,在245 nm波长下对50%绿麦隆·异丙隆可湿性粉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绿麦隆和异丙隆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和0.9999,变异系数分别为0.077%和0.1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5%和99.07%。(本文来源于《浙江化工》期刊2019年03期)

宋宁慧,王伟,张圣虎,张芹,徐怀洲[2](2019)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可溶性有机物对绿麦隆在小麦体内积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可溶性有机物对绿麦隆在小麦体内积累的影响。[方法]采用乙腈-水为提取溶剂,通过固相萃取Sep-pak C_(18)柱分离和混合模式的GCC-SAX-PSA串联柱净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了2种可溶性有机物(DOM)对绿麦隆在小麦体内积累的影响。[结果]该方法最小检出限为2×10-10g,最低检出质量分数为0.05 mg/kg,小麦叶片和根系中绿麦隆添加回收率为85.7%、92.4%,变异系数0.2%、2.8%。[结论]研究发现绿麦隆施药质量分数较低(5 mg/kg)时,可溶性有机物可以降低绿麦隆在小麦幼苗体内的含量,可降低其生物毒性;当施药质量分数较高(10、25 mg/kg)时,可溶性有机物使绿麦隆在小麦幼苗体内的含量增高,增大其生物毒性。来源于稻草的可溶性有机物对小麦幼苗吸收绿麦隆的影响强于来源于污泥的可溶性有机物,并且随可溶性有机物浓度的增高,影响增大。(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9年01期)

谭立云[3](2018)在《麦田施用啶磺草胺和绿麦隆时间不同》一文中研究指出孝鹏12月18日发微信:小麦处于3叶期。请问混用异丙隆和“优先”能打死这两种草吗?图中禾本科杂草可能是看麦娘或日本看麦娘,由于图片不太清楚,不便确定,阔叶杂草是猪殃殃。合理混用“优先”4%啶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和异丙隆,能有效防除看麦娘、日本看(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技报》期刊2018-12-22)

廖秀芬,曾秋莲,易忠胜,韦红玲,梁杨琳[4](2018)在《荧光碳点的合成及其在绿麦隆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以草木炭为碳源,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荧光碳点(CDs)的方法,并将所合成的CDs应用于农田水中绿麦隆的检测。探究了草木炭添加量、过氧化氢浓度、反应p H值、水热温度、水热时间等因素对合成CDs的影响。所合成的CDs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40 nm和450 nm,发射光谱随激发波长的增大基本无红移。傅立叶红外光谱结果表明:CDs表面存在大量羟基(—OH)和羧基(—COOH)基团。绿麦隆对合成的CDs表现出选择性荧光猝灭,可应用于绿麦隆的检测。该方法对绿麦隆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 15~3. 15mg·L~(-1),相关系数(r~2)为0. 999 3,检出限为0. 05 mg·L~(-1)。方法用于实际样品分析,加标回收率为93. 3%~112%,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4. 9%。实验考察了与绿麦隆结构相似的农药和常见阴阳离子对CDs荧光强度的影响,并对绿麦隆对碳点的猝灭机理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张馨予[5](2016)在《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和土壤中绿麦隆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常用除草剂绿麦隆的用药安全性,利用有机溶剂固液萃取的提取技术,通过对振荡时间提取回收率的对比,确定提取时间为2 h,在此基础上,采用C_(18)色谱柱分离,乙腈-水洗脱,在243 nm下测定玉米植株、玉米籽粒和土壤中残留的绿麦隆农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该方法绿麦隆的最低检出量为1.0×10~(-3)ng,最低检出浓度为0.001 mg/kg。加标回收率90.4%~108.8%。说明该方法易于操作,回收率高,是测定玉米和土壤中绿麦隆的有效定量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6年31期)

姜蕾,林靖凌,刘迎,潘波,杨毅[6](2015)在《甘蔗渣堆肥对绿麦隆胁迫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推进农药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减少药害发生和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采用室内生长箱盆栽试验方法,在土培条件下,研究甘蔗渣堆肥对绿麦隆胁迫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处理10d后,甘蔗渣堆肥的施用缓解绿麦隆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造成的抑制,使小麦叶和根部的绿麦隆含量减少,使绿麦隆胁迫诱导下小麦叶和根部MDA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升高。绿麦隆胁迫下小麦SOD、POD、CAT和GST活性显着增高。施用甘蔗渣堆肥可缓解绿麦隆对小麦幼苗造成的氧化胁迫,降低土壤农药残留对农作物造成的毒害作用。(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12期)

田富箱,徐斌,马倩倩,张天阳,林琳[7](2014)在《饮用水中绿麦隆的氯胺化降解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研究了广泛应用的脲类除草剂绿麦隆在饮用水氯胺化消毒过程中的降解特性,考察了不同的氯胺投加量、pH值、溴离子浓度、水源等条件下绿麦隆的氯胺化降解规律。结果表明,绿麦隆的氯胺化降解速率较慢,由于氯胺自降解反应的存在,其反应机理也较为复杂。随着氯胺初始投加量逐渐增大,绿麦隆降解速率明显加快;不同pH值下绿麦隆的氯胺化降解速率变化明显,当pH值为6~7.5时降解速率较快,尤其在pH值为6时降解最快,在pH值为4.5时降解最慢;不同的溴离子背景浓度下,绿麦隆的氯胺化降解速率没有明显差异;在不同水质背景条件下,当pH值为6时,绿麦隆的氯胺化降解速率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而当pH值为7时绿麦隆的氯胺化降解速率变化不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4年15期)

李雪,张连明,吴昌儒,魏小平,李建平[8](2013)在《“门控制”效应分子印迹传感器测定绿麦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氧化铂电极表面采用化学聚合法制得绿麦隆分子印迹膜传感器。利用"门控制"中"门"的数量变化控制催化性能的强弱,结合氧化铂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放大效应,有效的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并建立了对环境中绿麦隆残留的检测方法。研究了氧化铂电极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果,并对分子印迹膜聚合配比、过氧化氢浓度、洗脱时间、重吸附时间进行优化。在优化条件下,绿麦隆浓度在1.0×10~(-8)~8.0×10~(-6)mol/L范围内与氧化铂电极对过氧化氢的催化电流呈负相关性,检出限为5.4×10~(-9)moL/L。该传感器成功应用于农田水样的检测,其回收率为98.5%~102.0%。(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3年11期)

徐鹏,范洁,鲁炳闻,杨刚,张庆合[9](2013)在《绿麦隆农药纯度标准物质的定值及不确定度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市售绿麦隆农药为原料,经纯化和混匀后,研制绿麦隆农药纯度标准物质。[方法]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GC-TOF-MS)对绿麦隆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质量平衡法(MB)和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对绿麦隆进行纯度定值,并分别评价2种定值方法的不确定度。[结果]研制的绿麦隆农药纯度标准物质均匀性良好,稳定时间至少20个月,纯度保证值为99.7%,扩展不确定度为0.3%(k=2)。[结论]为环境中绿麦隆的分析检测提供量值溯源保证。(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3年09期)

王丽,应波,鄂学礼[10](2013)在《叶绿素荧光技术检测西玛津、扑草净、绿麦隆和敌稗对叁角褐指藻液光合信号的抑制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检测除草剂西玛津、扑草净、绿麦隆和敌稗对叁角褐指藻液光合信号的抑制效应。方法选择叁角褐指藻作为指示生物,通过双通道脉冲振幅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检测水样中西玛津、扑草净、绿麦隆和敌稗对藻液光合信号的抑制程度,分析西玛津、扑草净、绿麦隆和敌稗对叁角褐指藻液光合信号的单独抑制效应和混合抑制效应。结果除草剂的单独抑制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绿麦隆>扑草净>敌稗>西玛津。在线性范围内除草剂的混合效应等于单独效应之和。超出标准曲线范围,绿麦隆和扑草净的交互作用表现出拮抗效应。西玛津、扑草净、绿麦隆和敌稗的IC50分别为143、18、17.5和53μg/L,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为0.998 5~0.999 9,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15%,自来水加标回收率均值在85.5%~86.3%。结论叶绿素荧光检测技术对西玛津、扑草净、绿麦隆和敌稗对藻液光合信号抑制作用均有很好的响应。该法所需设备体积小,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测试稳定性好,适用于水体农药突发事件应急、检测和预测预报的现场监测。(本文来源于《环境卫生学杂志》期刊2013年03期)

绿麦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可溶性有机物对绿麦隆在小麦体内积累的影响。[方法]采用乙腈-水为提取溶剂,通过固相萃取Sep-pak C_(18)柱分离和混合模式的GCC-SAX-PSA串联柱净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了2种可溶性有机物(DOM)对绿麦隆在小麦体内积累的影响。[结果]该方法最小检出限为2×10-10g,最低检出质量分数为0.05 mg/kg,小麦叶片和根系中绿麦隆添加回收率为85.7%、92.4%,变异系数0.2%、2.8%。[结论]研究发现绿麦隆施药质量分数较低(5 mg/kg)时,可溶性有机物可以降低绿麦隆在小麦幼苗体内的含量,可降低其生物毒性;当施药质量分数较高(10、25 mg/kg)时,可溶性有机物使绿麦隆在小麦幼苗体内的含量增高,增大其生物毒性。来源于稻草的可溶性有机物对小麦幼苗吸收绿麦隆的影响强于来源于污泥的可溶性有机物,并且随可溶性有机物浓度的增高,影响增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绿麦隆论文参考文献

[1].吴航俊,俞霖洁,孙小波,吴伟东,庞雯霏.50%绿麦隆·异丙隆可湿性粉剂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浙江化工.2019

[2].宋宁慧,王伟,张圣虎,张芹,徐怀洲.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可溶性有机物对绿麦隆在小麦体内积累的影响[J].农药.2019

[3].谭立云.麦田施用啶磺草胺和绿麦隆时间不同[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8

[4].廖秀芬,曾秋莲,易忠胜,韦红玲,梁杨琳.荧光碳点的合成及其在绿麦隆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18

[5].张馨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和土壤中绿麦隆的方法[J].中国农学通报.2016

[6].姜蕾,林靖凌,刘迎,潘波,杨毅.甘蔗渣堆肥对绿麦隆胁迫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5

[7].田富箱,徐斌,马倩倩,张天阳,林琳.饮用水中绿麦隆的氯胺化降解探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4

[8].李雪,张连明,吴昌儒,魏小平,李建平.“门控制”效应分子印迹传感器测定绿麦隆[J].分析测试学报.2013

[9].徐鹏,范洁,鲁炳闻,杨刚,张庆合.绿麦隆农药纯度标准物质的定值及不确定度评定[J].农药.2013

[10].王丽,应波,鄂学礼.叶绿素荧光技术检测西玛津、扑草净、绿麦隆和敌稗对叁角褐指藻液光合信号的抑制效应[J].环境卫生学杂志.2013

论文知识图

绿麦隆绿麦隆-绿麦隆生产工艺流程图绿麦隆绿麦隆绿麦隆绿麦隆

标签:;  ;  ;  ;  ;  ;  ;  

绿麦隆论文_吴航俊,俞霖洁,孙小波,吴伟东,庞雯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