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黄樟油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精油,色谱,胡椒,樟树,黄樟素,异构,高效。
黄樟油素论文文献综述
蔡玲,安家成,陆顺忠,黄金使,韦颖文[1](2019)在《黄樟油素型樟树芽诱导和增殖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加快黄樟油素型樟树工业原料林发展,以黄樟油素型樟树嫩枝为外植体,开展了黄樟油素型樟树的组培育苗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滤纸+培养液的方法能有效遏制外殖体褐化;适宜黄樟油素型樟树芽培养的基本培养基为EC (ER+120 mg/L Ca(NO3)2),适合芽继代增殖激素组合和浓度配比为6-BA 6.0 mg/L+NAA 3.0 mg/L+ZT 0.5 mg/L,继代培养25~30 d,芽增殖系数5.7;EC+6-BA 3.0 mg/L+NAA 1.5 mg/L+L-半胱氨酸15 mg/L培养的芽健壮,有效芽18.3株/瓶。(本文来源于《农业研究与应用》期刊2019年01期)
赵明涛,郑璞,邢晨光,刘思琴,赵希景[2](2017)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发酵液中胡椒醛、胡椒酸以及黄樟油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发酵液中胡椒醛、胡椒酸以及黄樟油素的分析方法。采用梯度洗脱程序,流动相为A:乙腈,流动相B:0.1%甲酸水溶液,Amethyst C_(18)-H反相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30℃,检测波长270 nm,胡椒醛、胡椒酸以及底物黄樟油素能够良好分离,且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8.0%~101.0%,精密度偏差在0.5%~2.0%范围内。用此方法测得液化沙雷氏菌CCTCC No:M2016170发酵液中含有182mg/L胡椒醛和9.8 mg/L胡椒酸。(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7年08期)
邓楠[3](2015)在《香桂精油的提取、异黄樟油素的合成以及几种植物精油的抗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香桂是我国特有的香料植物,香桂精油中富含黄樟油素,在食品、医药和日化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高效利用香桂植物资源,本论文研究了香桂精油的提取,化学成分分析以及异黄樟油素的合成。同时,为开发天然的抗菌防腐剂,论文研究了包括几种植物精油的化学成分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结果如下:(1)香桂精油的提取工艺研究优化了水蒸气蒸馏法(SD)、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MASD)和超声-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UMASD)提取香桂精油的工艺。SD提取香桂精油的适宜工艺为:液料比15:1,提取时间5h,得率为4.29%;MASD提取香桂精油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0:1,提取时间1.5 h,微波功率为100W,得率为4.43%;UMASD提取香桂精油的适宜工艺为:液料比15:1,提取时间2.0 h,微波功率为100W,得率为4.47%。采用MASD和UMASD可缩短香桂精油的提取时间。(2)七种植物精油的化学成分分析采用GC-MS分析了7种植物精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香桂精油共鉴定出13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黄樟油素,含量为98.408%;杉木精油共鉴定出20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α-柏木烯和β-柏木烯,含量为84.421%;柏木精油共鉴定出26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罗汉柏烯和α-柏木烯,占总含量的61.836%;姜黄精油共鉴定出29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芳姜黄酮、姜黄新酮、α-姜黄烯和β-倍半水芹烯,含量为64.232%;山苍子精油共鉴定出27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柠檬醛(香叶醛和橙花醛),含量为74.066%;室温保存的迷迭香精油共鉴定出31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桉叶油醇、α-蒎烯和马鞭草烯醇,占总含量的60.961%;低温保存的迷迭香精油共鉴定出30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桉叶油醇、蒎烯和马鞭草烯醇,占总含量的59.765%;八角茴香精油共鉴定出14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茴香脑,含量为87.789%。(3)七种植物精油的抗菌活性研究采用滤纸片法测定7种植物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和根霉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姜黄精油、山苍子精油、柠檬醛和八角茴香精油对四种供试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通过比较九种精油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抗菌活性大小顺序为:柠檬醛>山苍子精油>姜黄精油>八角茴香精油>柏木精油>杉木精油>迷迭香精油(低温保存)>迷迭香精油(室温保存)>香桂精油。(4)异黄樟油素的合成工艺以香桂精油为原料,KOH/PEG为催化剂,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异黄樟油素的合成工艺,适宜工艺条件为:配料比WKOH:W聚乙二醇:W黄樟油素=6:9:100,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2h,该条件下,异黄樟油素的收率为93.51%。采用1H NMR和13C NMR对异黄樟油素进行了结构表征。(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尹礼国,徐洲,张超,魏琴[4](2014)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岩桂叶精油中黄樟油素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快速准确测定岩桂叶精油中黄樟油素含量,建立了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内标法,对岩桂叶精油中黄樟油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岩桂叶精油中黄樟油素GC含量为92.9%~94.3%。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5%,检测时间为8 min,检测精密度和准确度高,时间短,可快速测定黄樟油素含量。(本文来源于《生物质化学工程》期刊2014年05期)
唐健[5](2009)在《黄樟油素的开发与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了黄樟油素的研究与开发现状,重点介绍了用黄樟油素来合成各种香料的方法,指出了解决黄樟油素资源问题的具体方法。(本文来源于《河北化工》期刊2009年05期)
刘兆刚,朱凯[6](2008)在《固载聚乙二醇催化合成异黄樟油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乙二醇和固载聚乙二醇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在无溶剂条件下,黄樟油素经催化异构合成异黄樟油素.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固载PEG-X(polyethylene glycol-X)催化最优工艺条件为:m(88.5%黄樟油)∶m(KOH)∶m(PEG-X)=1∶0.2∶0.25,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5h,在此工艺条件下,异黄樟油素得率为99.9%.固载PEG-X催化剂循环使用10次后其催化活性未见下降.结果显示,固载聚乙二醇催化工艺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温度低、时间短、产率高以及对环境友好等优点.用1HNMR,GC-MS对异构黄樟油素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固载聚乙二醇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合成异黄樟油素的反应机理.(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08年02期)
刘兆刚,朱凯[7](2007)在《相转移催化法合成异黄樟油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将PEG-X和固载PEG-X相转移催化剂用于异黄樟油素的制备,在无溶剂条件下,通过正交实验,得到固载PEG-X催化最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90℃,m(黄樟油,88.46%)∶m(KOH)∶m(PEG-X)=1∶0.2∶0.25,反应时间5 h,在此工艺条件下异黄樟油得率为99.89%。固载PEG-X催化剂累计循环使用10次以上,得率未见下降。结果可见:采用相转移固载催化剂PEG-X可提高产品得率,并使异构化温度大大下降。此外,还对黄樟油素重排异构化机理进行了探讨,得出了黄樟油素碱催化的异构化机理。(本文来源于《化工时刊》期刊2007年05期)
刘跃龙,章磊,张兵,梅得盛,钟起玲[8](2004)在《间接电氧化异黄樟油素合成洋茉莉醛》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合成洋茉莉醛的新方法———间接电氧化法。对用重铬酸钠氧化异黄樟油素得到洋茉莉醛的过程中产生的含Cr3+废液转化为含Cr6+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Cr3+循环利用。实验表明,使用Nafion离子交换膜,硫酸的质量分数为5%,PbO2/Pb为阳极,Ti为阴极,极间距为1 6cm,电流密度为625A/m2,电流效率可达70 41%,Cr3+的转化率为70%左右。(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04年09期)
蓝文祥[9](2004)在《香桂叶油合成二氢黄樟油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香桂叶油为原料合成二氢黄樟油素为目的,在W-2型瑞尼镍的催化下加氢,并研究了催化剂用量、温度、压力和溶剂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桂叶油在无溶剂条件下,用32∶1的W-2型瑞尼镍催化,在120℃、2MPa的氢气压力下反应2h,可合成二氢黄樟油素,不经过蒸馏提纯,质量分数为98.5%,产率为95.6%,无废水和废渣排放。(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3期)
张小红,粟晓琼,钟起玲,章磊,梅德胜[10](2004)在《异黄樟油素在铂电极上吸附和氧化行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非水体系中异黄樟油素在铂电极上的电氧化行为,发现在-0.5V~1.95V电位区间内,CV曲线显示两个氧化峰和一个还原峰,确定了各峰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研究了异黄樟油素在铂电极上的吸附现象.(本文来源于《电化学》期刊2004年02期)
黄樟油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发酵液中胡椒醛、胡椒酸以及黄樟油素的分析方法。采用梯度洗脱程序,流动相为A:乙腈,流动相B:0.1%甲酸水溶液,Amethyst C_(18)-H反相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30℃,检测波长270 nm,胡椒醛、胡椒酸以及底物黄樟油素能够良好分离,且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8.0%~101.0%,精密度偏差在0.5%~2.0%范围内。用此方法测得液化沙雷氏菌CCTCC No:M2016170发酵液中含有182mg/L胡椒醛和9.8 mg/L胡椒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樟油素论文参考文献
[1].蔡玲,安家成,陆顺忠,黄金使,韦颖文.黄樟油素型樟树芽诱导和增殖技术[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9
[2].赵明涛,郑璞,邢晨光,刘思琴,赵希景.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发酵液中胡椒醛、胡椒酸以及黄樟油素[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
[3].邓楠.香桂精油的提取、异黄樟油素的合成以及几种植物精油的抗菌活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
[4].尹礼国,徐洲,张超,魏琴.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岩桂叶精油中黄樟油素含量[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4
[5].唐健.黄樟油素的开发与利用[J].河北化工.2009
[6].刘兆刚,朱凯.固载聚乙二醇催化合成异黄樟油素[J].有机化学.2008
[7].刘兆刚,朱凯.相转移催化法合成异黄樟油素的研究[J].化工时刊.2007
[8].刘跃龙,章磊,张兵,梅得盛,钟起玲.间接电氧化异黄樟油素合成洋茉莉醛[J].精细化工.2004
[9].蓝文祥.香桂叶油合成二氢黄樟油素[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10].张小红,粟晓琼,钟起玲,章磊,梅德胜.异黄樟油素在铂电极上吸附和氧化行为的研究[J].电化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