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材固定装置,该装置包括龙骨,连接组件,龙骨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在龙骨上,龙骨的数量为两根以上,至少两根龙骨之间形成预设的夹角,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第一抱箍紧固在第一龙骨沿周向的外壁上,第二抱箍紧固在第二龙骨沿周向的外壁上,连接组件还包括腹板连接件和翼板连接件,翼板连接件包括第一翼板连接件和第二翼板连接件,第一翼板连接件与第一抱箍相连接,第二翼板连接件和腹板连接件与第二抱箍相连接。此装置可以采用平面板实现双曲面板的视觉效果,大幅缩减安装周期,也可以大幅降低材料成本。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板材固定装置,包括龙骨,连接组件,所述龙骨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龙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的数量为两根以上,至少两根所述龙骨的轴线之间形成预设的夹角,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所述第一抱箍紧固在第一龙骨沿周向的外壁上,所述第二抱箍紧固在第二龙骨沿周向的外壁上,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腹板连接件和翼板连接件,所述翼板连接件包括第一翼板连接件和第二翼板连接件,所述第一翼板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抱箍相连接,所述第二抱箍连接至所述第二翼板连接件以及所述腹板连接件。
设计方案
1.一种板材固定装置,包括龙骨,连接组件,所述龙骨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龙骨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龙骨的数量为两根以上,至少两根所述龙骨的轴线之间形成预设的夹角,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所述第一抱箍紧固在第一龙骨沿周向的外壁上,所述第二抱箍紧固在第二龙骨沿周向的外壁上,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腹板连接件和翼板连接件,所述翼板连接件包括第一翼板连接件和第二翼板连接件,所述第一翼板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抱箍相连接,所述第二抱箍连接至所述第二翼板连接件以及所述腹板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抱箍包括第一上抱箍和第一下抱箍,在所述第一上抱箍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凸沿,在所述第一下抱箍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限位凸沿嵌入所述第一卡槽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抱箍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下抱箍的第二端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紧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嵌入件,在所述第一下抱箍上形成有第一滑槽,在所述第一嵌入件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外轮廓形状与所述第一滑槽的内轮廓形状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下抱箍上设置有第二凸起部,在所述第一翼板连接件与所述翼板之间形成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凸起部穿入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抱箍包括第二上抱箍和第二下抱箍,在所述第二上抱箍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凸沿,在所述第二下抱箍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限位凸沿嵌入所述第二卡槽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上抱箍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下抱箍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紧固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嵌入件,在所述第二下抱箍上形成有第三滑槽,在所述第二嵌入件上设置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外轮廓形状与所述第三滑槽的内轮廓形状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翼板连接件通过螺钉和所述第二下抱箍紧固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材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腹板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三凸起部,所述第三凸起部嵌入所述第二嵌入件的内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板材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板材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设有异形外表面的建筑在国内外大量涌现,给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带来了极大地挑战。施工技术的高低决定着异形建筑的视觉效果和建造质量,适宜的安装方法和技巧,既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和时间,还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把设计师的设计效果完美地展现出来。目前,异型外表面的建筑常见的实现方式为框架式,即先安装幕墙龙骨,再在幕墙龙骨上安装面板。龙骨多加工成单曲面形状,面板多加工成双曲面形状,面板与龙骨间设置连接件调节钢结构可能的误差。常规的安装固定装置加工繁琐,成本较高,安装工艺复杂。当项目周期较短时候,常规固定装置就不足以满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异形建筑外表面的金属板块安装的板材固定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材固定装置包括龙骨,连接组件,龙骨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在龙骨上,龙骨的数量为两根以上,至少两根龙骨的轴线之间形成预设的夹角,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第一抱箍紧固在第一龙骨沿周向的外壁上,第二抱箍紧固在第二龙骨沿周向的外壁上,连接组件还包括腹板连接件和翼板连接件,翼板连接件包括第一翼板连接件和第二翼板连接件,第一翼板连接件与第一抱箍相连接,第二抱箍连接至第二翼板连接件以及腹板连接件。
由上述方案可见,第一龙骨和第二龙骨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第一抱箍可以绕第一龙骨的轴线自由旋转,第二抱箍可以绕第二龙骨的轴线自由旋转。第一龙骨的轴线和第二龙骨的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可以根据腹板和翼板的实际安装需要进行调整。调节第一龙骨的轴线和第二龙骨的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可以调节腹板的长边和翼板的短边质检的夹角,更好地满足实际安装需求。当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旋转到预设的位置时,锁紧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这样就可以将腹板和翼板安装到预设的安装位置,从而实现异形建筑外表面的安装效果。
由上述方案可见,圆形的第一龙骨与第一抱箍之间的角度可以任意调节,可通过调节第一螺栓调节二者之间的相对角度和线性位置。依据不同的视觉要求,该板材安装固定装置可以类似拼插积木般自由的选择腹板和翼板的位置,既可实现一个矩形空间体的两块腹板和两块翼板的安装,也可实现一个矩形空间体的一块腹板和两块翼板的安装,还可实现一个矩形空间体的一块腹板和一块翼板的安装。
优选地,第一抱箍包括第一上抱箍和第一下抱箍,在第一上抱箍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凸沿,在第一下抱箍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槽,第一限位凸沿嵌入第一卡槽的内部。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上抱箍的第二端与第一下抱箍的第二端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紧固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当第一上抱箍和第一下抱箍在第一龙骨上旋转到预设的角度时,将第一限位凸沿嵌入第一卡槽的内部,再用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将第一上抱箍的第二端与第一下抱箍的第二端紧固连接,这样就将第一抱箍紧固连接在第一龙骨上。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嵌入件,在第一下抱箍上形成有第一滑槽,在第一嵌入件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第一凸起部的外轮廓形状与第一滑槽的内轮廓形状相匹配。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凸起部可在第一滑槽内部滑动,当第一凸起部完全滑入到第一滑槽内部时,第一嵌入件完成与第一下抱箍的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在第一下抱箍上设置有第二凸起部,在第一翼板连接件与翼板之间形成有第二滑槽,第二凸起部穿入第二滑槽的内部。
在上述方案中,当第二凸起部穿入到第二滑槽的内部时,第一翼板连接件就挂接在第一下抱箍上。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抱箍包括第二上抱箍和第二下抱箍,在第二上抱箍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凸沿,在第二下抱箍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槽,第二限位凸沿嵌入第二卡槽的内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上抱箍的第二端与第二下抱箍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紧固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当第二上抱箍和第二下抱箍在第二龙骨上旋转到预设的角度时,将第二限位凸沿嵌入第二卡槽的内部,再用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将第二上抱箍的第二端与第二下抱箍的第二端紧固连接,这样就将第二抱箍紧固连接在第二龙骨上。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嵌入件,在所述第二下抱箍上形成有第三滑槽,在所述第二嵌入件上设置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外轮廓形状与所述第三滑槽的内轮廓形状相匹配。
在上述方案中,第二凸起部可在第三滑槽内部滑动,当第二凸起部完全滑入到第三滑槽内部时,第二嵌入件完成与第二下抱箍的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翼板连接件通过螺钉和第二下抱箍紧固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在腹板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三凸起部,第三凸起部嵌入第二嵌入件的内部。
在上述方案中,第三凸起部由柔性材料制成,当腹板连接件需要嵌入到第二嵌入件的内部时,向第三凸起部施加外力,第三凸起部向内侧偏转,从而可以嵌入到第二嵌入件的内部,停止施加外力后,第三凸起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样就完成了腹板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板材固定装置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板材固定装置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板材固定装置实施例第二龙骨、第二抱箍、腹板连接件及相关组件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板材固定装置包括第一龙骨1、第二龙骨2及连接组件,第一龙骨1与第二龙骨2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第一龙骨1和第二龙骨2的轴线均为弧线形,因此,第一龙骨1和第二龙骨2均为空心弯管。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抱箍3和第二抱箍4,第一抱箍3紧固在第一龙骨1沿周向的外壁上,第二抱箍4紧固在第二龙骨2沿周向的外壁上。该装置还包括翼板5和腹板6。翼板5与第一抱箍3和第二抱箍4相连接,腹板6与第二抱箍4相连接。腹板6与翼板5垂直,第一龙骨1轴线与第二龙骨2轴线之间的夹角可调,第一龙骨1和第二龙骨2可以根据安装的实际需要调整其夹角,通过调节第一龙骨1轴线和第二龙骨2轴线之间的夹角可以调节腹板6的长边与翼板5的短边之间的夹角,这样可以更加灵活地满足实际安装的需求。
参见图2,第一抱箍3包括第一上抱箍31和第一下抱箍32,在第一上抱箍3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凸沿311,在第一下抱箍32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槽321,第一限位凸沿311嵌入第一卡槽的321内部。而第一上抱箍31的第二端与第一下抱箍32的第二端之间侧采用第一螺栓33和第一螺母34锁紧固定。第一上抱箍31的半圆口与第一下抱箍32的半圆开口组成了用于容纳第一龙骨1的圆形孔。第一上抱箍31与第一下抱箍32实现与第一龙骨1之间的可拆卸安装和简易调节。当第一上抱箍31和第一下抱箍32在第一龙骨1上旋转到预设的角度时,将第一限位凸沿311嵌入第一卡槽321的内部,再用第一螺栓33和第一螺母34将第一上抱箍31的第二端与第一下抱箍32的第二端紧固连接,这样就将第一抱箍3紧固连接在第一龙骨1上。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嵌入件7,在第一下抱箍32上设置有第一滑槽322,在第一嵌入件7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71,第一凸起部71的外轮廓形状与第一滑槽322的内轮廓形状相匹配。第一凸起部71可在第一滑槽322内部滑动,当第一凸起部71完全滑入到第一滑槽322内部时,第一嵌入件7完成与第一下抱箍32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还包括腹板连接件8和翼板连接件,翼板连接件包括第一翼板连接件9和第二翼板连接件10。在第一翼板连接件9上设置有延伸板91,在延伸板91与翼板5之间形成第二滑槽92,在第一下抱箍32上设置有第二凸起部323,第二凸起部323穿入到第二滑槽91的内部,第一翼板连接件9采取挂接的方式连接到第一下抱箍32上。第一翼板连接件9通过第三螺栓91和第三螺母92与翼板5紧固连接。
参见图2和图3,第二抱箍4包括第二上抱箍41和第二下抱箍42,在第二上抱箍41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凸沿411,在第二下抱箍42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卡槽421,第二限位凸沿411嵌入第二卡槽的421内部。而第二上抱箍41的第二端与第二下抱箍42的第二端之间侧采用第二螺栓43和第二螺母44锁紧固定。第二上抱箍41的半圆口与第二下抱箍42的半圆口组成了用于容纳第二龙骨2的圆形孔。第二上抱箍41与第二下抱箍42实现与第二龙骨2之间的可拆卸安装和简易调节。当第二上抱箍41和第二下抱箍42在第二龙骨2上旋转到预设的角度时,将第二限位凸沿411嵌入第二卡槽421的内部,再用第二螺栓43和第二螺母44将第二上抱箍41的第二端与第二下抱箍42的第二端紧固连接,这样就将第二抱箍4紧固连接在第二龙骨2上。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嵌入件11,在第二下抱箍42上设置有第三滑槽422,在第二嵌入件11上设置有第二凸起部111,第二凸起部111的外轮廓形状与第三滑槽422的内轮廓形状相匹配。第二凸起部111可在第三滑槽422内部滑动,当第二凸起部111完全滑入到第三滑槽422内部时,第二嵌入件11完成与第二下抱箍42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嵌入件11中,除了第二凸起部111之外,在第二凸起部111朝向腹板6的一侧设置有顶壁112、底壁113以及侧壁114,在顶壁112以及底壁113上均设置有第三卡槽115,腹板连接件8通过第四螺栓81和第四螺母82与腹板6紧固连接,在腹板连接件8上设置有卡扣83,卡扣83由弹性材料制成,当腹板连接件8需要嵌入到第二嵌入件11内部时,向卡扣83施加外力,卡扣83向内侧偏转,从而可以嵌入顶壁112以及底壁113形成的空隙内部,停止施加外力后,卡扣83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卡入到第三卡槽115内部,这样就完成了腹板连接件8与第二嵌入件11的连接,也完成了腹板6的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嵌入件7还可以与第二块腹板连接件8相连接,在第二块腹板连接件8上可以安装第二块腹板6,这样在该板材固定装置上就可以安装两块腹板6。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翼板连接件10上开设有线型槽101,紧固螺栓102穿过线型槽101将第二翼板连接件10紧固连接在翼板5上。第二翼板连接件10通过螺钉103和第二下抱箍42紧固连接。第一翼板连接件9和第二翼板连接件10分别连接在翼板5的两端,使得该板材固定装置与翼板5的连接更加稳固。当需要安装的腹板6和翼板5的数量较多时,可以增加该装置的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依据不同的视觉要求,该板材固定装置可以类似拼插积木般自由的选择腹板6和翼板5的位置,既可实现一个矩形空间体的两块腹板6和两块翼板5的组合安装,也可实现一个矩形空间体的一块腹板6和两块翼板5的组合安装,还可实现一个矩形空间体的一块腹板6和一块翼板5的组合安装。借助该板材固定装置,平面板可以沿着两根龙骨的走向自由成型,从而实现双曲板的视觉效果,降低了材料成本。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4715.0
申请日:2019-03-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941997U
授权时间:20200114
主分类号:E04B2/96
专利分类号:E04B2/96
范畴分类:36C;36D;
申请人:珠海市晶艺玻璃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珠海市晶艺玻璃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9070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香工路18号6#(厂房)101房
发明人:李伟;陈贯亮;周海滨
第一发明人:李伟
当前权利人:珠海市晶艺玻璃工程有限公司
代理人:林永协
代理机构:44262
代理机构编号: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