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女性从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女性,妇女,原因,教师,职业,论文。
女性从教论文文献综述
郭瑞敏[1](2004)在《抗战前女性从教发展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来 ,女性开始跻身于职业领域。女教师在近代知识阶层职业女性中较为瞩目。社会观念的变迁、女性自身的认同和践行、政府的推动与保护 ,都极大地促进了女性在教师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四川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郭瑞敏[2](2003)在《抗战前女性职业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社会由传统的封建社会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职业妇女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早期的职业妇女主要集中于工业、教育业和医药卫生业,就业人数少,就业范围狭窄。至20世纪20年代,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职业妇女就业门类大为增加,教育、文学、医学、商业、政府、金融等各个部门都有女性介入。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延续其国民革命时期的较为积极的妇女政策,并在30年代初颁布的《中华民国民法》中正式承认了妇女从事社会职业的权利,女子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很快,由于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形式严峻,失业率猛增,国民党“新生活”运动和第一次“妇女回家”的争论随即拉开了序幕,对女子职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 从清末到五四时期,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观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由对女性参与社会工作的全面排斥,发展为有条件的支持。女性从事教育业,尤其是初等教育得到了社会较为普遍的认同,再加上政府的推动与保护、女性自身的不懈努力和低薪对男性就业意愿的排拒,使女性从事教育工作得到了很大的鼓励和发展。 在整个民国时期,知识阶层女性所从事的社会职业中,教师业一直是从业人数最多、所占比例最大的行业。女性从教虽有优势,但是,在其职业进程中也仍然与其他行业的职业女性一样面临着性别歧视、就业机会不平等、收入低、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已婚妇女处于家庭与职业的两难选择等问题。这就严重的限制了女性从教队伍的扩大和向高层次发展。女性经济独立,不是单靠形式上的平等和女性自身努力就能完全实现的,只能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而向前发展。(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3-04-30)
女性从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社会由传统的封建社会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职业妇女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早期的职业妇女主要集中于工业、教育业和医药卫生业,就业人数少,就业范围狭窄。至20世纪20年代,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职业妇女就业门类大为增加,教育、文学、医学、商业、政府、金融等各个部门都有女性介入。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延续其国民革命时期的较为积极的妇女政策,并在30年代初颁布的《中华民国民法》中正式承认了妇女从事社会职业的权利,女子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很快,由于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形式严峻,失业率猛增,国民党“新生活”运动和第一次“妇女回家”的争论随即拉开了序幕,对女子职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 从清末到五四时期,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观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由对女性参与社会工作的全面排斥,发展为有条件的支持。女性从事教育业,尤其是初等教育得到了社会较为普遍的认同,再加上政府的推动与保护、女性自身的不懈努力和低薪对男性就业意愿的排拒,使女性从事教育工作得到了很大的鼓励和发展。 在整个民国时期,知识阶层女性所从事的社会职业中,教师业一直是从业人数最多、所占比例最大的行业。女性从教虽有优势,但是,在其职业进程中也仍然与其他行业的职业女性一样面临着性别歧视、就业机会不平等、收入低、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已婚妇女处于家庭与职业的两难选择等问题。这就严重的限制了女性从教队伍的扩大和向高层次发展。女性经济独立,不是单靠形式上的平等和女性自身努力就能完全实现的,只能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而向前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性从教论文参考文献
[1].郭瑞敏.抗战前女性从教发展原因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
[2].郭瑞敏.抗战前女性职业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