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232通讯防静电电路论文和设计-王刚志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232通讯防静电电路,包括伺服驱动电路,所述伺服驱动电路的伺服信号接收端连接于232接口的通讯接收端,所述伺服驱动电路的伺服信号发送端连接于232接口的通讯发送端,所述通讯接收端连接有用于消除外部静电干扰的第一接地电路,所述通讯发送端连接有用于消除外部经典干扰的第二接地电路,所述第一接地电路包括第一瞬态二极管,所述第一瞬态二极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通讯接收端,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所述第二接地电路包括第二瞬态二极管,所述第二瞬态二极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通讯发送端,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本实用新型能够消除外部静电干扰,达到提升232接口稳定性,减少伺服驱动故障的目的。

主设计要求

1.一种232通讯防静电电路,包括伺服驱动电路,所述伺服驱动电路的伺服信号接收端(SCIRX-DSPB)连接于232接口的通讯接收端(SCIRX-DSPB1),所述伺服驱动电路的伺服信号发送端(SCITX-DSPB)连接于232接口的通讯发送端(SCITX-DSPB1),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接收端(SCIRX-DSPB1)连接有用于消除外部静电干扰的第一接地电路,所述通讯发送端(SCITX-DSPB1)连接有用于消除外部静电干扰的第二接地电路,且所述第一接地电路包括第一瞬态二极管(Z8),所述第一瞬态二极管(Z8)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通讯接收端(SCIRX-DSPB1),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GND),所述第二接地电路包括第二瞬态二极管(Z9),所述第二瞬态二极管(Z9)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通讯发送端(SCITX-DSPB1),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GND)。

设计方案

1.一种232通讯防静电电路,包括伺服驱动电路,所述伺服驱动电路的伺服信号接收端(SCIRX-DSPB)连接于232接口的通讯接收端(SCIRX-DSPB1),所述伺服驱动电路的伺服信号发送端(SCITX-DSPB)连接于232接口的通讯发送端(SCITX-DSPB1),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接收端(SCIRX-DSPB1)连接有用于消除外部静电干扰的第一接地电路,所述通讯发送端(SCITX-DSPB1)连接有用于消除外部静电干扰的第二接地电路,且所述第一接地电路包括第一瞬态二极管(Z8),所述第一瞬态二极管(Z8)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通讯接收端(SCIRX-DSPB1),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GND),所述第二接地电路包括第二瞬态二极管(Z9),所述第二瞬态二极管(Z9)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通讯发送端(SCITX-DSPB1),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GN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32通讯防静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接收端(SCIRX-DSPB1)与伺服信号接收端(SCIRX-DSPB)之间串联有第一电阻(R1),所述通讯发送端(SCITX-DSPB1)与伺服信号发送端(SCITX-DSPB)之间串联有第二电阻(R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232通讯防静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瞬态二极管(Z8)的两端并联有第一电容(C1),所述第二瞬态二极管(Z9)的两端并联有第二电容(C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232通讯防静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瞬态二极管(Z8)的两端还并联有第三电容(C3),所述第二瞬态二极管(Z9)的两端还并联有第四电容(C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232通讯防静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C1)的电容量等于第二电容(C2)电容量;所述第三电容(C3)的电容量等于有第四电容(C4)的电容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232通讯防静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R1)的阻值等于第二电阻(R2)的阻值。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讯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232通讯防静电电路。

背景技术

一般伺服驱动都会需要232通讯接口,232通讯接口用来与外部设备连接,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232通讯接口直接连接在电路中,但是由于232通讯接口是与外部连接的,在一些静电较大的场合很容易出现232接口不稳定等问题,甚至出现导致伺服异常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升232稳定性的232通讯防静电电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232通讯防静电电路,包括伺服驱动电路,所述伺服驱动电路的伺服信号接收端连接于232接口的通讯接收端,所述伺服驱动电路的伺服信号发送端连接于232接口的通讯发送端,所述通讯接收端连接有用于消除外部静电干扰的第一接地电路,所述通讯发送端连接有用于消除外部静电干扰的第二接地电路。

在上述的232通讯防静电电路中,所述第一接地电路包括第一瞬态二极管,所述第一瞬态二极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通讯接收端,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

在上述的232通讯防静电电路中,所述第二接地电路包括第二瞬态二极管,所述第二瞬态二极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通讯发送端,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

在上述的232通讯防静电电路中,所述通讯接收端与伺服信号接收端之间串联有第一电阻,所述通讯发送端与伺服信号发送端之间串联有第二电阻。

在上述的232通讯防静电电路中,所述第一瞬态二极管的两端并联有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瞬态二极管的两端并联有第二电容。

在上述的232通讯防静电电路中,所述第一瞬态二极管的两端还并联有第三电容,所述第二瞬态二极管的两端还并联有第四电容。

在上述的232通讯防静电电路中,所述第一电容的电容量等于第二电容电容量,所述第三电容的电容量等于有第四电容的电容量。

在上述的232通讯防静电电路中,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等于第二电阻的阻值。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在信号口添加TVS管(瞬态二极管),将外部静电通过TVS管导入到接地端以消除静电干扰,能够通过简单的电路结构,达到提升232接口稳定性,减少伺服驱动故障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伺服驱动电路连接232接口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伺服驱动电路连接232接口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中,伺服信号接收端SCIRX-DSPB;伺服信号发送端SCITX-DSPB;通讯接收端SCIRX-DSPB1;通讯发送端SCITX-DSPB1;第一瞬态二极管Z8;第二瞬态二极管Z9;接地端GND;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232通讯防静电电路,包括伺服驱动电路,伺服驱动电路的伺服信号接收端SCIRX-DSPB连接于232接口的通讯接收端SCIRX-DSPB1,伺服驱动电路的伺服信号发送端SCITX-DSPB连接于232接口的通讯发送端SCITX-DSPB1,其特征在于,通讯接收端SCIRX-DSPB1连接有用于消除外部静电干扰的第一接地电路,通讯发送端SCITX-DSPB1连接有用于消除外部静电干扰的第二接地电路。

具体地,第一接地电路包括第一瞬态二极管Z8,第一瞬态二极管Z8的一端连接于通讯接收端SCIRX-DSPB1,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GND;第二接地电路包括第二瞬态二极管Z9,第二瞬态二极管Z9的一端连接于通讯发送端SCITX-DSPB1,另一端连接于接地端GND。

进一步地,通讯接收端SCIRX-DSPB1与伺服信号接收端SCIRX-DSPB之间串联有第一电阻R1,通讯发送端SCITX-DSPB1与伺服信号发送端SCITX-DSPB之间串联有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的阻值相同,例如可以为420欧姆,当然也可以为其他阻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在此不进行限制。

第一瞬态二极管Z8的两端并联有第一电容C1,第二瞬态二极管Z9的两端并联有第二电容C2;优选地,第一瞬态二极管Z8的两端还并联有第三电容C3,第二瞬态二极管Z9的两端还并联有第四电容C4。这里的第一电容与第二电容C2的电容值一样,第三电容C3与第四电容C4的电容值一样。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与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的电容值可以一样,也可以不一样,本实施例优选不一样,具体的电容值可以根据具体电路及负载要求等确定,在此不进行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并联电容器组的等效电容比电容器组中任何一个电容器的电容都要大,而各电容器上的电压却都是相等的,本实施例通过两个并联的小容量电容来获得大容量的电容,减小电路体积,并且能够在驱动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获得更大容量的等效电容,减少能源消耗。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伺服信号接收端SCIRX-DSPB;伺服信号发送端SCITX-DSPB;通讯接收端SCIRX-DSPB1;通讯发送端SCITX-DSPB1;第一瞬态二极管Z8;第二瞬态二极管Z9;接地端GND;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设计图

一种232通讯防静电电路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64079.5

申请日:2018-12-3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6(杭州)

授权编号:CN209329689U

授权时间:20190830

主分类号:H02H 9/04

专利分类号:H02H9/04

范畴分类:38C;

申请人:杭州之山智控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杭州之山智控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1122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闲林街道闲兴路9号3楼

发明人:王刚志;陈凯强

第一发明人:王刚志

当前权利人:杭州之山智控技术有限公司

代理人:陆永强;张建

代理机构:33233

代理机构编号: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232通讯防静电电路论文和设计-王刚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