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陶粒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晶合金,陶粒轧制,深冷处理,压缩塑性
陶粒轧制论文文献综述
薛鹏飞[1](2017)在《陶粒轧制和深冷处理对Cu_(42)Zr_(42)Ag_(10)Ti_6非晶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CuZr基金属玻璃由于其出色的塑性变形能力以及较大的玻璃形成能力,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以Cu42Zr42Ag10Ti6非晶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陶粒轧制和深冷处理两种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并研究了两种改性工艺对该非晶合金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微观形貌的影响。Cu42Zr42Ag10Ti6非晶合金在陶粒轧制工艺下,能够以较大的变形速率(0~0.5s-1)实现塑性变形而不发生断裂。本实验制备了形变量为5%和10%的两种非晶试样,且均表现出比铸态非晶试样更加优越的力学性能。铸态试样在室温下几乎没有塑性,而轧制态试样的压缩塑性有了很大的提升,其中形变量为5%的非晶试样塑性提升最为明显,其极限压缩应变量为24.3%。经陶粒轧制的非晶试样,其横截面上剪切带的形貌也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5%形变量试样的剪切带排列较为均匀,且存在一些分叉的次级剪切带。10%形变量非晶试样的剪切带形貌较为复杂,部分剪切带发生融合交汇,形成高度扩展的剪切带。剪切带形貌的变化导致了试样力学性能的差异。经过陶粒轧制之后的非晶试样,其结构弛豫焓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通过研究不同深冷时长的Cu42Zr42Ag10Ti6非晶合金力学性能的变化,发现非晶合金呈现出随着深冷时长的增加而显微硬度和压缩强度逐渐增高的趋势。经深冷处理7天之后,非晶试样的显微硬度和最大压缩强度比铸态试样分别增加了44Hv和200MPa,且压缩塑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极限压缩应变量为23.5%。另外,通过DSC技术检测了深冷处理过后的非晶试样的一系列热力学参数,发现深冷处理后的非晶试样表现出比铸态试样更低的结构弛豫焓Er。分析表明,深冷处理对Cu42Zr42Ag10Ti6非晶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5-10)
任帅[2](2016)在《Ti_(42.5)Cu_(42.5)Ni_(10)Zr_5非晶复合材料改性研究—陶粒轧制与深冷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钛基块体非晶合金有着优异的耐腐蚀性能、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使得其在很多领域都具有应用前景。研发和制备具有较高综合性能的钛基块体非晶材料一直是非晶材料研究领域范围内的热点。本论文利用高真空熔炼铜模吸铸设备制备了T142.5Cu42.5Ni10Zr5非晶复合材料,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陶粒轧制以及深冷处理这两种改性技术对该材料力学性能、热力学性能以及腐蚀性能的影响。通过陶粒轧制技术加工了铸态的Ti_(42.5)Cu_(42.5)Ni_(10)Zr_5非晶复合材料,试样材料在较大的应变速率(0.5~1s-1)条件下,在室温环境下发生塑性变形。对陶粒轧制前后的试样进行了X射线衍射、DSC、硬度和室温压缩测试并且通过扫描电镜对断口形貌和轧制后试样的剪切带形貌进行了表征。陶粒轧制后试样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显着的提升,其室温压缩断裂强度和塑性均得到了提高。相对于铸态试样1720MPa的室温压缩强度,轧制态的室温压缩断裂强度提升到了1860MPa,并且铸态试样在室温压缩测试中表现出明显的脆性断裂,几乎没有塑性,而轧制态复合材料试样则表现出约5.3%的塑性。陶粒轧制为Ti_(42.5)Cu_(42.5)Ni_(10)Zr_5非晶复合材料引入了剪切带,剪切带呈现出台阶状的形貌,除了主剪切带以外还有次级剪切带的生成。通过DSC技术测定了轧制前后非晶复合材料的热力学参数,发现轧制后试样的晶化放热焓和结构弛豫焓均有所降低。对Ti_(42.5)Cu_(42.5)Ni_(10)Zr_5非晶复合材料进行了不同时间的深冷处理,讨论了深冷处理前后Ti基非晶复合材料试样的力学性能,热力学性能以及腐蚀性能的变化。发现随着深冷处理时间的增加,该非晶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和室温压缩强度均有所增加,特别是在深冷9天后的试样的硬度值以及室温压缩强度提升最为明显,分别达到了536Hv和1960MPa。但当深冷处理时间达到11天后,材料的显微硬度值的有所下降趋于平缓。深冷处理后Ti42.SCu42.5Ni10Zr5非晶基复合材料的初始晶化温度Tx以及玻璃化转变温度Tg均随着深冷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另外通过测量发现深冷处理后的非晶复合材料试样的结构弛豫焓Er也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分析发现深冷处理技术对Ti_(42.5)Cu_(42.5)Ni_(10)Zr_5非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种因素相互影响,最终导致材料的强度和显微硬度的上升幅度有所降低趋于平缓。深冷处理增加了Ti_(42.5)Cu_(42.5)Ni_(10)Zr_5非晶复合材料试样组织的不均匀性,降低了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6-05-05)
郑群[3](2014)在《Zr_(54)Cu_(38)Al_8非晶合金的退火工艺与陶粒轧制变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Zr-Cu基非晶合金因其独特的塑性变形能力和良好的玻璃形成能力而成为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工程材料。本文以Zr54Cu38Al8非晶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退火工艺和陶粒轧制对其进行处理。分别研究了退火工艺与陶粒轧制对Zr54Cu38Al8非晶合金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微观结构及晶化行为的影响。用铜模吸铸法制备的Zr54Cu38Al8非晶合金,其过冷液相区ΔTx和玻璃转变温度Tg分别为61K和706K。该合金的玻璃转变激活能和晶化激活能分别为Eg=380kJ/mol、Ex=269kJ/mol。说明该合金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试样在423K退火12h后仍不改变其非晶态结构。在低温条件下,随着保温时间延长,样品的硬度值稍有增加,之后趋于稳定。在较高温度退火后,硬度值呈线性增加。特别是试样在793K退火0.5h后其硬度提高到677(Hv)。在低于Tg温度退火后,试样仍保持非晶态,其强度和塑性都较铸态试样显着提高。特别是在423K退火6h的试样,其断裂应变增加到37%。而退火12h的试样强度提高到1821MPa,比铸态试样提高了20.6%。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和退火温度的提高,试样的玻璃转变温度和晶化初始温度都向低温区移动,因而降低了试样的热稳定性。Zr54Cu38Al8非晶合金在高于Tg温度退火时,合金内部开始析出晶化相。初生相主要有CuZr2,Cu10Zr7和CuZr。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Cu10Zr7逐渐减少,CuZr2逐渐增多,随后又析出Al2Zr和AlCu2Zr。在793K退火0.5h后,非晶样品已完全晶化。铸态Zr54Cu38Al8非晶合金在进行陶粒轧制时,可以在室温和较高的应变速率(0.5~1s-1)下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而不断裂,最大变形量为45%。在轧制过程中出现加工硬化行为。陶粒轧制后非晶试样的压缩强度和塑性都明显提高。特别是变形量为15%的试样压缩强度由铸态试样的1510MPa提高到1737MPa,而变形量为10%的试样的断裂应变由铸态试样的7.9%提高到24.8%。另一方面,随着变形量的增加,试样横截面上的剪切带形貌由简单均匀变得复杂混乱。陶粒轧制降低了Zr54Cu38Al8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轧制态试样的玻璃转变温度Tg和晶化初始温度Tx都向低温区移动。试样的晶化放热焓也随变形量的增加而降低。另一方面,非晶试样的结构弛豫焓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出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试样的力学性能和晶化行为以及结构弛豫变化情况与其本身自由体积含量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4-05-05)
陈振华,龚艳丽,夏伟军,张昊,詹美燕[4](2007)在《喷射沉积铝合金板坯的陶粒轧制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喷射沉积铝合金板坯含有一定量的孔隙、直接轧制时易出现板坯表面横裂及边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陶粒轧制工艺。研究了喷射沉积5A06,8009/S iCP铝合金板坯在陶粒轧制工艺中的轧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陶粒轧制工艺,避免了板坯轧制变形过程中裂纹的形成,有效地提高了喷射沉积铝合金板坯的轧制成形性能。(本文来源于《矿冶工程》期刊2007年05期)
龚艳丽,陈振华,夏伟军,张昊[5](2007)在《喷射沉积8009/SiC_P铝合金的陶粒轧制成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喷射沉积铝合金板坯含有一定量的孔隙、直接轧制时易出现板坯表面横裂及边裂的问题,探讨了一种新型的准等静压轧制工艺—陶粒轧制。主要研究在陶粒轧制工艺过程中传压介质对喷射沉积8009/SiCP铝合金板坯轧制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陶粒轧制过程中合理设计、选取及控制传压介质,避免了板坯轧制变形过程中裂纹的形成,有效地提高了喷射沉积铝合金板坯的轧制成形性能。(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07年09期)
龚艳丽[6](2007)在《喷射沉积多孔材料陶粒轧制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喷射沉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材料制备新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制备合金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然而喷射沉积坯料中通常存在一定量的孔隙,颗粒表面存在一定厚度的氧化膜,颗粒之间未能完全达到良好的冶金结合状态,因此需要进行后续致密化和塑性变形才能获得理想的组织和性能。本文通过对喷射沉积多孔材料的致密化和塑性变形规律的研究,以及对现有的喷射沉积多孔材料塑性加工工艺的分析比较,特别是根据准热等静压工艺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轧制技术——陶粒轧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对喷射沉积8009Al/SiCp板坯陶粒轧制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陶粒轧制的7种实验方案,研究了该工艺中的诸如钢压头形状、原始坯件的设计以及轧制方式等对多孔材料陶粒轧制变形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陶粒轧制过程中,钢压头的形状以及轧制方式对喷射沉积多孔材料板坯的轧制变形行为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采用厚的平压头以及道次间采用180°转向轧制工艺,能够满足喷射沉积铝合金板坯轧制成形性能的要求。并且在陶粒轧制过程中喷射沉积板坯的致密化和轧制变形行为与用于传递压力的陶瓷颗粒介质特性有关。采用200目Al2O3进行陶粒轧制时,喷射沉积铝合金板坯的致密化效果和轧制成形性能最佳。(2)对在陶粒轧制工艺条件下喷射沉积5A06和8009/SiCP板坯的致密化规律和组织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与常规轧制工艺比较,在陶粒轧制工艺中的裂纹形成阶段,由于陶瓷颗粒对材料纵向和横向变形的阻碍作用使多孔材料的延伸变形量明显小于常规轧制,从而减小了促使裂纹形成的拉应变,有利于材料的致密化进程,减小和避免表面裂纹的产生和扩展。并且在陶粒轧制过程中,轧件在叁向大小不等的压应力作用下,轧件内部粉末颗粒表面的氧化膜发生剪切变形,粉末颗粒和氧化膜很容易破碎,有利于增强粉末颗粒粘结的完整性,获得更良好的冶金结合,故轧件通过陶粒轧制后的致密度相对通过常规轧制的致密度在同等变形程度下更高。(3)对在陶粒轧制工艺条件下喷射沉积5A06和8009/SiCP板坯的加工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陶粒轧制工艺对喷射沉积法制备的5A06和8009/SiCP板坯进行轧制加工,板坯在变形量达到65%时仍不会形成表面裂纹,轧制后的板坯致密度、强度、延性均优于常规轧制,并且板坯在先陶粒轧制致密再轧制工艺下通过充分的变形,其室温力学性能也可超过传统轧制。采用陶粒轧制工艺对喷射沉积法制备的多孔材料板坯进行轧制加工,改善了喷射沉积5A06和8009/SiCP板坯轧制加工性能,轧制出了组织与性能优良的铝合金薄板。(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7-04-08)
陶粒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钛基块体非晶合金有着优异的耐腐蚀性能、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使得其在很多领域都具有应用前景。研发和制备具有较高综合性能的钛基块体非晶材料一直是非晶材料研究领域范围内的热点。本论文利用高真空熔炼铜模吸铸设备制备了T142.5Cu42.5Ni10Zr5非晶复合材料,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陶粒轧制以及深冷处理这两种改性技术对该材料力学性能、热力学性能以及腐蚀性能的影响。通过陶粒轧制技术加工了铸态的Ti_(42.5)Cu_(42.5)Ni_(10)Zr_5非晶复合材料,试样材料在较大的应变速率(0.5~1s-1)条件下,在室温环境下发生塑性变形。对陶粒轧制前后的试样进行了X射线衍射、DSC、硬度和室温压缩测试并且通过扫描电镜对断口形貌和轧制后试样的剪切带形貌进行了表征。陶粒轧制后试样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显着的提升,其室温压缩断裂强度和塑性均得到了提高。相对于铸态试样1720MPa的室温压缩强度,轧制态的室温压缩断裂强度提升到了1860MPa,并且铸态试样在室温压缩测试中表现出明显的脆性断裂,几乎没有塑性,而轧制态复合材料试样则表现出约5.3%的塑性。陶粒轧制为Ti_(42.5)Cu_(42.5)Ni_(10)Zr_5非晶复合材料引入了剪切带,剪切带呈现出台阶状的形貌,除了主剪切带以外还有次级剪切带的生成。通过DSC技术测定了轧制前后非晶复合材料的热力学参数,发现轧制后试样的晶化放热焓和结构弛豫焓均有所降低。对Ti_(42.5)Cu_(42.5)Ni_(10)Zr_5非晶复合材料进行了不同时间的深冷处理,讨论了深冷处理前后Ti基非晶复合材料试样的力学性能,热力学性能以及腐蚀性能的变化。发现随着深冷处理时间的增加,该非晶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和室温压缩强度均有所增加,特别是在深冷9天后的试样的硬度值以及室温压缩强度提升最为明显,分别达到了536Hv和1960MPa。但当深冷处理时间达到11天后,材料的显微硬度值的有所下降趋于平缓。深冷处理后Ti42.SCu42.5Ni10Zr5非晶基复合材料的初始晶化温度Tx以及玻璃化转变温度Tg均随着深冷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另外通过测量发现深冷处理后的非晶复合材料试样的结构弛豫焓Er也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分析发现深冷处理技术对Ti_(42.5)Cu_(42.5)Ni_(10)Zr_5非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种因素相互影响,最终导致材料的强度和显微硬度的上升幅度有所降低趋于平缓。深冷处理增加了Ti_(42.5)Cu_(42.5)Ni_(10)Zr_5非晶复合材料试样组织的不均匀性,降低了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陶粒轧制论文参考文献
[1].薛鹏飞.陶粒轧制和深冷处理对Cu_(42)Zr_(42)Ag_(10)Ti_6非晶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7
[2].任帅.Ti_(42.5)Cu_(42.5)Ni_(10)Zr_5非晶复合材料改性研究—陶粒轧制与深冷处理[D].湖南大学.2016
[3].郑群.Zr_(54)Cu_(38)Al_8非晶合金的退火工艺与陶粒轧制变形研究[D].湖南大学.2014
[4].陈振华,龚艳丽,夏伟军,张昊,詹美燕.喷射沉积铝合金板坯的陶粒轧制工艺研究[J].矿冶工程.2007
[5].龚艳丽,陈振华,夏伟军,张昊.喷射沉积8009/SiC_P铝合金的陶粒轧制成形性能研究[J].材料导报.2007
[6].龚艳丽.喷射沉积多孔材料陶粒轧制工艺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