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点立体图论文_王强,吴亮,陈镇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随机点立体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立体图,视觉,斜视,间歇性,白内障,视差,检查法。

随机点立体图论文文献综述

王强,吴亮,陈镇国[1](2015)在《计算机随机点立体视图和TNO对白内障术后立体视检查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比白内障患者术后进行的计算机随机点立体视图和TNO立体视觉检查图的检查结果,评价计算机随机点立体视图的实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1-01/06于我院行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双眼间隔1d,并且联合行折迭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受试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均由同一熟练的超声乳化手术医师完成。患者术后定期随访,于术后3mo由同一医师分别使用计算机随机点立体图和TNO立体视检查图检查立体视觉并比较其结果差异。结果:所有受试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立体视,由计算机随机点立体图测得黄斑部位立体视患者14例,黄斑中心凹部位立体视患者26例,眼底周边部位立体视38例;TNO立体视觉检查图分别为11例,24例和43例,黄斑立体视、黄斑中心凹立体视随机点检出率较TNO图高,但是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计算机随机点立体图测得的正常与异常立体视结果为32例、46例,使用TNO立体视检查图测得的正常与异常立体视结果为35例、4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型计算机随机点立体视图对白内障术后立体视检查的结果与TNO立体图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是一种可靠的测量立体视功能的方法,可以用于白内障患者术后立体视觉功能的检测。(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林丽媛,侯春萍,王凯,周志远[2](2015)在《基于动态随机点立体图的立体视觉深度运动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动态随机点立体图,排除心理暗示线索对深度运动的影响,对立体视觉深度运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主观实验,分析了深度运动物体的运动位置、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等运动特性对于立体视觉舒适度(Stereo visual comfort,SVC)的影响,并提出深度运动情况下的SVC与运动速度的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动态随机点立体图中,运动物体的深度运动诱发了透视效果;在交叉视差(屏幕前)和非交叉视差(屏幕后)情况下,立体视觉深度运动导致的SVC不同。对计算得到的SVC的预测值和实测值进行相关性检测,叁种深度运动的皮尔森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PCC)分别为0.956、0.972、0.977,充分表明该预测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SVC。(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5年04期)

王凯[3](2013)在《基于随机点立体图的立体视觉舒适融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3D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影视娱乐、军事国防、工业建筑等领域。随着大量3D产品投入市场,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二维平面的影像信息与表达方式,转而追求能够真实再现叁维场景的立体显示。立体显示技术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相关的立体视觉研究也越来越受重视。然而,3D显示系统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导致人们在长时间观看立体产品时,容易产生不舒适感。舒适度问题是立体显示技术的根本问题之一,对立体显示技术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直接关系到观看者的视觉体验和生理健康。其中立体视觉舒适融像问题是导致视觉不舒适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完善立体视觉机制,获得更舒适的观看效果,需要对立体视觉舒适融像原理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针对立体视觉舒适融像问题,首先介绍此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而深入阐述人眼生理结构和立体视觉产生原理,以此为基础,对立体视觉检测方法和立体图像显示技术进行讨论,并提出本次实验素材——随机点立体图。最后针对具体实验流程,详细介绍了实验设备与环境,实验素材,评测者选择以及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本课题将舒适融合限作为舒适融像的评判标准,利用随机点立体图,对影响立体视觉舒适融合的因素进行研究,确定不同情况下的立体图像舒适融合限。通过改变随机点立体图隐藏图形的大小,随机点的密度,随机点的大小和隐藏图形的形状,来研究这些因素与融合限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这些因素与融合限都存在一个确定的关系,且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情况下,对于立体视觉融合限的影响不同:交叉视差下,舒适融合的范围和融合限值更大;非交叉视差下,受试者能够承受更大的隐藏图形,并且对于隐藏图形形状的融合限感知,与交叉视差相反。可以推断,存在透视因素,使得受试者感觉相同大小的图形在非交叉视差下更小一些。在实验最后,对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下,融合限与隐藏图形大小,随机点密度和随机点大小的数值关系进行公式推导,得出一个关于舒适融合限的较为准确的预测公式。本课题的研究,对立体图像舒适融合的研究具有参考作用,同时对于舒适立体显示节目的制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3-11-01)

王强[4](2013)在《计算机随机点立体视检查图检测白内障手术植入不同类型人工晶体后立体视觉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计算机随机点立体视检查系统检测白内障术后立体视觉功能,探讨该新型检测手段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并分析比较植入不同类型的人工晶状体的患者的立体视觉功能。方法:应用计算机随机点立体视检查图(random-dot stereogram, RDS)对78例白内障超声乳化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患者进行立体视觉功能的检测,检测时分别按照3种不同密度和4种不同随机点大小设定检查图,并比较检查结果的差异。此外,将受试者按照人工晶状体的类型分为“单焦组”(42人,植入美国ALCON公司单焦人工晶状体,型号Acrysof SN60WF,非球面设计)和“多焦组“(36人,植入美国ALCON公司多焦人工晶状体,型号Restor+3D SN6AD1,非球面渐进衍射型多焦点设计),比较这两组患者的立体视觉功能的差异。结果:在术后叁个月,(1)多焦组的裸眼中距离视力和裸眼近距离视力均显着好于单焦组,两组的裸眼远距离视力没有统计学差异;(2)当随机点的大小固定而密度不同时,患者立体视锐度检查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3)当随机点密度相同而大小不同时,患者立体视锐度检查结果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4)多焦组立体视锐度显着优于单焦组。结论:计算机随机点立体视图是一种可靠的测量立体视功能的方法,可以用于白内障患者术后立体视觉功能的检测。立体视觉功能可能牵涉到复杂的神经学机制,视力可能并不是决定白内障术后患者立体视觉功能优劣的最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3-10-01)

贾智艳,徐进,严威[5](2013)在《间歇性外斜视远方随机点立体视与同时视的检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同视机同时视和单屏显示计算机随机点立体视检测系统对间歇性外斜视远方双眼视觉的检测效果。方法对30名正常人和94例间歇性外斜视病人,用同视机检查同时视,单屏显示计算机随机点立体视检测系统检测远方随机点立体视。检查结果记录有和无。将94例间歇性外斜视从年龄,近方立体视和远近方斜视度分组进行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比较。结果 30例正常人,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为100%。94例间歇性外斜视具有同视机同时视为(39/94)41.48%,SMDST(58/94)61.70%,正常对照组和间歇性外斜视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的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的差异更明显(P<0.001)。≤8岁和>8岁两组的同视机同时视检出率没有差别(P=0.126),SMDST有差异(P=0.005)。近方立体视<200″和≥200″两组的同视机同时视检出率没有差别(P=0.304),SMDST有明显差异(P=0.001)。近方斜视度<40△和≥40△两组的同视机同时视检出率没有差别(P=0.183),SMDST没有差别(P=0.822)。远方斜视度<40△和≥40△两组的同视机同时视检出率没有差别(P=0.053),SMDST没有差别(P=0.083)。结论评价间歇性外斜视远方双眼视觉要考虑检测的方法,单屏显示计算机随机点立体视检测系统(single monitor distance stereopsis test SMDST)是间歇性外斜视远方立体视检出率较高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期刊2013年02期)

贾智艳,徐进,王洋洋,严威[6](2012)在《两种方法测定间歇性外斜视远随机点立体视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同视机随机点立体视检测和单屏显示计算机随机点立体视检测系统对间歇性外斜视远方随机点立体视测定的异同。方法对30名正常人和94名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用同视机随机点立体视和单屏显示计算机随机点立体视检测系统(single monitor distance stereopsis test SMDST)检测远方随机点立体视。检查结果记录有或无。将94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从年龄,近方立体视和远近方斜视度分别进行分组后,对两种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给予比较。结果 30例正常人,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为100%,94例间歇性外斜视同视机随机点立体视(14/94)14.89%,SMDST(58/94)61.7%。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的差异明显(P<0.001),有统计学意义。≤8岁和>8岁两组的同视机随机点立体视没有差别(P=0.635),SMDST有差异(P=0.005)。近方立体视<200″和≥200″两组的同视机随机点立体视有差异(P=0.038),SMDST有明显差异(P=0.001)。近方斜视度<40△和≥40△两组的同视机随机点立体视有差别(P=0.049),SMDST没有差别(P=0.822)。远方斜视度<40△和≥40△两组的同视机随机点立体视有差别(P=0.001),SMDST没有差别(P=0.083)。结论评价间歇性外斜视远方立体视要考虑检测的方法,SMDST是间歇性外斜视远方立体视检出率较高的方法。间歇性外斜视年龄≤8有远方立体视的可能性要大;有<200″近方立体视的间歇性外斜视远方立体视存在的可能性大。(本文来源于《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期刊2012年03期)

陈晓晨,常若松,唐超[7](2012)在《随机点立体图在立体视觉测量中的实证效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立体视觉是人们在观察事物过程中的一种立体知觉,又称深度知觉。在对立体视觉的敏锐度要求较高的职业中,立体视觉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工作质量,甚至对于某些行业来说,会直接威胁到从业者的人身安全。因此,选取一种有效简捷的方法来判断从业人员的立体视觉,对立体视觉的应用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研究目的:以测量立体视觉的传统方法叁杆法为校标,检验随机点立体图的实证效度。方法:测量43名大学生的立体视觉,使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与皮尔逊相关检验随机点立体图法的校标关联效度。结果:叁杆法与随机点立体图法的测量结果存在显着相关。结论:随机点立体图能有效地测量立体视觉。(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宁静静,孔令德[8](2011)在《随机点立体画的生成原理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立体视觉中,人造叁维立体画在用来分析和验证算法的性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随机点立体画生成的原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利用视差理论和双目立体视觉原理,用VC++6.0编程并生成了随机点立体画。(本文来源于《电脑开发与应用》期刊2011年12期)

王嘉楠,花昊,许敏芬,张冬仙,章海军[9](2011)在《补色法随机点立体防伪商标制作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商品防伪需求,研究设计了一种补色法随机点立体防伪商标制作系统。将CCD拍摄的实际商标图像输入计算机,通过VC++编程提取商标像素点的灰度值作为横向视差值(对应于深度值);由此产生一幅滤去蓝绿色的红色随机点背景图(左眼图)和另一幅包含商标深度信息的绿色随机点图(右眼图);最后将两幅随机点图迭加,制作出一张补色随机点立体商标图;用红一绿滤色眼镜观看,即可观察到逼真的商标立体效果。采用这一方法及系统,设计制作了多种随机点立体防伪商标图案,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光学仪器》期刊2011年05期)

王强,张加裕,徐进,陈镇国[10](2011)在《随机点立体视图点大小和密度对弱视儿童立体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间距视力表对经治愈后弱视儿童视力的影响,应用计算机立体视检查系统研究随机点大小和密度对经治愈后弱视儿童立体视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分两部分,研究对象均为13例治愈弱视儿童患者。(1)用单个视标、1/4倍、1/2倍、1倍、2倍间距拥挤视力表分别检查13例弱视儿童的视力,比较使用五种视标间距视力表所得检查差异。(2)应用计算机立体视(本文来源于《2011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1-10-06)

随机点立体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动态随机点立体图,排除心理暗示线索对深度运动的影响,对立体视觉深度运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主观实验,分析了深度运动物体的运动位置、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等运动特性对于立体视觉舒适度(Stereo visual comfort,SVC)的影响,并提出深度运动情况下的SVC与运动速度的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动态随机点立体图中,运动物体的深度运动诱发了透视效果;在交叉视差(屏幕前)和非交叉视差(屏幕后)情况下,立体视觉深度运动导致的SVC不同。对计算得到的SVC的预测值和实测值进行相关性检测,叁种深度运动的皮尔森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PCC)分别为0.956、0.972、0.977,充分表明该预测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SVC。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随机点立体图论文参考文献

[1].王强,吴亮,陈镇国.计算机随机点立体视图和TNO对白内障术后立体视检查的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2015

[2].林丽媛,侯春萍,王凯,周志远.基于动态随机点立体图的立体视觉深度运动特性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5

[3].王凯.基于随机点立体图的立体视觉舒适融像研究[D].天津大学.2013

[4].王强.计算机随机点立体视检查图检测白内障手术植入不同类型人工晶体后立体视觉的比较分析[D].浙江大学.2013

[5].贾智艳,徐进,严威.间歇性外斜视远方随机点立体视与同时视的检测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3

[6].贾智艳,徐进,王洋洋,严威.两种方法测定间歇性外斜视远随机点立体视的差异[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2

[7].陈晓晨,常若松,唐超.随机点立体图在立体视觉测量中的实证效度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8].宁静静,孔令德.随机点立体画的生成原理与实现[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1

[9].王嘉楠,花昊,许敏芬,张冬仙,章海军.补色法随机点立体防伪商标制作系统研究[J].光学仪器.2011

[10].王强,张加裕,徐进,陈镇国.随机点立体视图点大小和密度对弱视儿童立体视的影响[C].2011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

论文知识图

随机点立体图对一10随机点立体图随机点立体图随机点立体图:随机点立体图的原理随机点立体图对

标签:;  ;  ;  ;  ;  ;  ;  

随机点立体图论文_王强,吴亮,陈镇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