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结合亲和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亲和力,分子,特异性,动力学,蛋白质,磷酸化,靶标。
结合亲和力论文文献综述
Qu,Ze-hui,Li,Zi-bin,Ma,Li-zhen[1](2019)在《蝙蝠pMHC I的独特晶体结构揭示了其结合高亲和力多肽的新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蝙蝠是天然的病毒宿主,可无症状携带100多种病毒,其中一些病毒甚至对畜禽和人类是致命的。作为唯一可以持续飞行的哺乳动物,蝙蝠可以快速扩散所携带的病毒,形成野生交叉感染环境,直接关系动物卫生和人类健康。蝙蝠与病毒的无症状共存被认为与其独特免疫系统有关。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分子复合体I类分子(MHC I),通过递呈外源抗原肽来激活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TL),与细胞免疫反应密切关联,在抗病毒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关于蝙蝠免疫系统的相关研究成为了热点,并引起了普遍的关注。最新发表于美国免疫学(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洁[2](2018)在《基于SPR技术分析钩吻素子与TSPO结合的亲和力及其增强TSPO正位配体与TSPO的亲和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钩吻素子具有重大新药开发价值,但其作用靶点以及作用方式有待研究。转运蛋白(18 kDa)[translocator protein(18 kDa),TSPO],有望成为治疗神经精神疾病等疾病重要的药物作用靶点。本课题组先前和同期研究提示,钩吻素子对TSPO可能存在正性别构调节作用,但有待于论证。近年来,人们日益重视免标记的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技术的应用,其中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免标记、实时在线研究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高灵敏传感技术,可实时动态分析药物对膜蛋白的亲和力和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变化,已应用于别构调节的研究,与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可相互印证,并弥补后者需要同位素标记的内源性配体的局限性。鉴此,本文首先采用分子对接分析TSPO与钩吻素子是否存在结合的可能。在此基础上,建立SPR技术,检测钩吻素子与TSPO结合的亲和力,探索钩吻素子能否增强TSPO正位配体与人源TSPO重组蛋白、鼠源TSPO重组蛋白的亲和力,从化学生物学角度进一步论证钩吻素子对TSPO存在别构调节。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子对接分别计算PK11195、钩吻素子与TSPO的亲和力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用AutoDock程序计算TSPO与其配体PK11195亲和力大小。分子对接技术结果显示,配体PK11195与TSPO亲和力57.31μM,主要通过范德化力、疏水作用进入蛋白的活性中,活性中心处的PRO18,ALA19,THR20,THR21,GLY22,ALA23,LEU25,LYS26,PRO27,ARG43,TRP44,PHE46,PRO47,TRP50,THR51,THR54,PHE92等氨基酸与PK11195相互作用。钩吻素子与TSPO亲和力为25.34μM,主要通过范德化力、疏水作用进入蛋白的活性中,TSPO活性中心处的GLY22,ALA23,LEU24,LEU25,LYS26,PRO27,ARG43,TRP44,PHE46,PRO47,TRP50,PHE92等氨基酸与钩吻素子相互作用。2.钩吻素子对人源TSPO重组蛋白与其正位配体亲和力的影响2.1钩吻素子及TSPO正位配体与人源TSPO重组蛋白的亲和力采用SPR技术,通过在CM5芯片上氨基偶联人源TSPO重组蛋白,测得TSPO外源性配体PK11195、外源性配体Ro5-4864、内源性配体PPIX与人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分别为199.77±0.12μM、176.93±2.70μM、156.93±5.50μM,进一步检测钩吻素子与人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为155.33±11.0μM。2.2测定钩吻素子对人源TSPO重组蛋白与其正位配体亲和力的影响分别依次测定运行缓冲液中含有10~(-11)、10~(-10)、10~(-9)、10~(-8)、10~(-7)、10~(-6)、10~(-5)、10~(-4)、10~-33 M钩吻素子时,浓度为0.1 K_D值即20.0μM PK11195、17.7μM Ro5-4864、15.7μM原卟啉IX二钠盐流过蛋白固定通道和参比通道时的响应信号。结果显示当钩吻素子浓度分别为10~(-5)、10~(-7)与10~(-6) M时,PK11195、Ro5-4864及PPIX与TSPO相互作用的响应值达到最大值。采用多循环动力学检测在10~(-5) M钩吻素子存在的条件下,PK11195与人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为95.27±0.62μM,对比运行缓冲液不含钩吻素子的PK11195与人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钩吻素子能够明显增强PK11195与人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有统计学意义(P<0.001);10~-77 M钩吻素子存在的条件下,Ro5-4864与人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为77.73±0.87μM。对比运行缓冲液不含钩吻素子的Ro5-4864与人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钩吻素子能够明显增强Ro5-4864与人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有统计学意义(P<0.001);10~-66 M钩吻素子存在的条件下,测得PPIX与人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为66.07±3.32μM。对比运行缓冲液不含钩吻素子的PPIX与人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钩吻素子能够明显增强PPIX与人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有统计学意义(P<0.001)。3.钩吻素子对鼠源TSPO重组蛋白与其正位配体亲和力的影响3.1钩吻素子及TSPO正位配体与鼠源TSPO重组蛋白的亲和力通过原核表达获得鼠源TSPO重组蛋白,经Ni~(2+)亲和色谱柱纯化蛋白并通过Western blot对蛋白进行初步表征。利用SPR技术,通过捕获带有His标签的鼠源TSPO重组蛋白来固定蛋白。测定TSPO外源性配体PK11195、TSPO外源性配体Ro5-4864、TSPO内源性配体PPIX与鼠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分别为161.33±6.1μM、169.75±6.07μM、95.85±4.36μM,进一步检测钩吻素子与鼠源重组TSPO蛋白结合的K_D值为97.37±1.76μM。3.2测定钩吻素子对鼠源TSPO重组蛋白与其正位配体亲和力的影响分别依次测定运行缓冲液中含有10~(-11)、10~(-10)、10~(-9)、10~(-8)、10~(-7)、10~(-6)、10~(-5)、10~(-4)、10~-33 M钩吻素子时,浓度为0.1K_D值即16.1μM PK11195、17.0μM Ro5-4864、9.6μM原卟啉IX二钠盐流过鼠源TSPO重组蛋白固定通道和参比通道时响应信号。结果显示当钩吻素子浓度分别为10~(-7)、10~(-6)与10~-77 M时,PK11195、Ro5-4864及PPIX与鼠源TSPO重组蛋白相互作用的响应值达到最大值。采用多循环动力学检测在10~(-7) M钩吻素子存在的条件下,PK11195与鼠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为95.32±1.80μM,对比运行缓冲液不含钩吻素子的PK11195与鼠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钩吻素子能够明显增强PK11195与鼠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有统计学意义(P<0.001);10~(-6)M钩吻素子存在的条件下,Ro5-4864与鼠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为67.68±11.09μM。对比运行缓冲液不含钩吻素子的Ro5-4864与鼠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钩吻素子能够明显增强Ro5-4864与鼠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有统计学意义(P<0.001);10~-77 M钩吻素子存在的条件下,测得PPIX与鼠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为39.87±3.87μM。对比运行缓冲液不含钩吻素子的PPIX与鼠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钩吻素子能够明显增强PPIX与鼠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有统计学意义(P<0.001)。4.钩吻素子对TSPO正位配体与鼠源TSPO脂蛋白体亲和力的影响结合相关文献,我们首次利用SPR技术,采用芯片表面重构的方法研究PK11195及钩吻素子与鼠源TSPO脂蛋白体亲和力。测得PK11195与鼠源TSPO重组蛋白的K_D值为8.04±1.42 nM,进而检测钩吻素子与鼠源TSPO重组蛋白的K_D值为0.61±0.11 nM。后期工作将用表面重构法继续测定钩吻素子对于TSPO正位配体与TSPO亲和力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提示,可用SPR技术检测钩吻素子以及TSPO正位配体与TSPO结合的亲和力,分析钩吻素子对TSPO正位配体与TSPO蛋白亲和力的影响;钩吻素子可显着增强TSPO正位配体PK11195、Ro5-4864或PPIX与TSPO的亲和力,提示钩吻素子对TSPO存在正性别构调节。(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8-06-01)
汪靖,王进,曾家豫[3](2018)在《核酸适配体结合蛋白质靶标的亲和力表征方法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核酸适配体是通过体外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筛选获得,并能够和蛋白质靶标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结合的单链寡核苷酸。核酸适配体不但具有抗体的识别特性,而且具有自己独特的优良性能,目前已应用于分析检验、食品安全和生物医药等各个领域。蛋白质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功能以及临床诊断价值。因此,核酸适配体针对蛋白质靶标并在蛋白质相关的基础研究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核酸适配体应用性能的优劣取决于与其靶标蛋白质的亲和力与特异性。本文主要综述核酸适配体对蛋白质靶标的亲和力表征方法,以及在药物研发、肿瘤检测、生物成像以及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胡艺华[4](2017)在《以“四个结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出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概念内涵与产生本源进行分析解读。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育德与育心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具体路径。(本文来源于《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冯国强[5](2017)在《应用相互作用熵方法研究静电极化效应和桥梁水分子对CDK2-配体结合亲和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激酶(PKs)家族是一个很大的同源蛋白质家族,它们参与了许多生理和生化过程,例如,在细胞生长、代谢、分化及凋亡进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s)是众多蛋白质激酶中的一类,它们主要调控细胞增殖、神经功能和转录等过程。它们的结构突变和过度表达与细胞癌变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众多学者对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广泛地关注和研究。众所周知,细胞周期失去控制将会导致细胞的无限/恶性增值,进而导致细胞癌变引发癌症。细胞周期是细胞周期素(Cyclin)、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及其抑制剂共同调控和管理的。作为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中的“明星”成员,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2(CDK2)与细胞周期素A、E(Cyclin A、Cyclin E)共同调控细胞周期的G1期到S期的过渡阶段、S期以及S期到G2期的过渡阶段。如果G1期到S期的过度阶段被破坏,细胞周期将直接进入S期或M期,导致细胞损伤进而引发癌症。因此,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2是治疗癌症的一个有前景的靶标,而其对应的抑制剂也在抗癌药物的修饰和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目前,我们可以从蛋白质数据库(PDB)中获得很多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及其抑制剂的晶体结构,这对我们的研究有很大帮助。但是,针对该体系的研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本文作了如下改进:1)在分子动力学模拟(MD模拟)过程中,力场参数的精确性直接影响了模拟过程和结果的准确性。然而,在现有的力场中,例如AMBER、CHARMM等,均采用平均场的方法来拟合原子的部分电荷,而忽略了生物分子、水分子及离子等之间的极化效应。许多研究工作证明,极化效应对模拟结果有很大影响。因此,我们采用了新型的电荷拟合方案——极化蛋白质专一性电荷(PPC)拟合方案。在拟合原子部分电荷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生物分子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极化效应。在模拟过程中,采用该拟合方案,我们可以得到更加稳定可靠的构象,并得到了更加精确的模拟结果。2)就该体系而言,许多工作只研究了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与其抑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而忽略了桥梁水分子对二者的调控作用。我们通过观察众多的晶体结构发现,一个水分子既可以蛋白质的Asp145等残基形成氢键,又可以和抑制剂形成氢键(我们称之为Wat145),起到“桥梁”作用,进而来调节它们之间的氢键网络。Wat145存在于大多数的晶体结构中,在许多工作中,其作用往往被忽略。因此,在本文中,我们着重研究了Wat145对蛋白、配体间氢键网络的影响,以及Wat145对结合自由能的贡献等问题。并根据上述结果,对Wat145取代与否作了预测,该结果与Essex课题组结论一致。3)使用传统的MM/PBSA方法计算结合自由能时,Normal mode(Nmode)分析熵变是非常耗时的,考虑到效率问题,我们只能减少采样,这将降低模拟结果的精确性。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用了更为简单、高效的熵变计算方法——相互作用熵(IE)方法。该方法是从最基本的热力学统计物理公式出发,并经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到的。该方法只需要知道蛋白和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及其涨落,而不需要进行额外、复杂的计算就能高效地计算熵变。由于,该方法效率高,我们可以进行充分采样,进而使模拟结果更加准确。经过本文研究发现,当考虑Wat145时,极化蛋白质专一性电荷拟合方案结合相互作用熵方法计算的结合自由能和实验值的相关性达到了0.98,而且计算值和实验值的排序相一致。Wat145在不同的复合物中,对结合自由能的贡献不同,这取决于它们所处的结合环境。上述结论为抗癌药物的设计和修饰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4-10)
张良林,王帅,高宏[6](2017)在《应用生物膜干涉技术检测鱼腥藻HetR结合靶DNA的亲和力》一文中研究指出鱼腥藻PCC7120是一种固氮丝状蓝藻,当环境中化合态氮源充足时,其藻丝只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营养细胞;在环境中缺乏可利用的氮源时,部分营养细胞会在藻丝上以一种半规律的格式分化成异形胞(异形胞间隔约10个营养细胞),从而进行固氮作用。早在1984年,Wolk实验室通过与大肠杆菌接合转移的方式,成功地将穿梭质粒转入鱼腥藻PCC7120,建立了遗传转移系统~([1])。在2001年,日本Kazusa研究中心完成了对鱼腥藻PCC7120全基因组测序~([2])。有规律的细胞分化格式,成熟的遗传转移系统以及完整可用的基因组序列使得鱼腥藻PCC7120(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伍智蔚,易忠胜,董露,冯理涛[7](2016)在《结合QSAR、分子对接和动力学模拟剖析小分子与不同受体的结合亲和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叁种不同的角度分析小分子与受体的结合情况,互相补充,为探讨不同类型结合模式提供有用的信息和研究手段。利用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法(CoMSIA)和分子全息定量构效关系法(HQSAR),建立一系列小分子与不同受体(AhR和TTR)亲和力活性数据的定量构效关系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均具有较高稳定性和预测能力(q~2>0.55,r~2>0.85)。同时,根据CoMSIA模型的等值线图和HQSAR模型的原子贡献图得出BDE154和BDE019与受体之间的结合作用方式,主要为疏水作用,带羟基基团化合物不利于与受体结合。此外,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模型的结合力类型分别为疏水作用和π-π堆积作用。而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结果表明,随着小分子的加入,受体的二级结构发生转变。(本文来源于《分析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丛春雨,王忠英[8](2015)在《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MHC-I结合亲和力预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细胞免疫反应中,抗原表位与MHCs的结合扮演着重要角色。预测多肽与MHC分子结合的准确率已有很大的进步,最近,MHC-多肽的结合预测模型趋向预测结合力亲和力的大小,代替了以前判断多肽是"结合"和"不结合"的预测结果,在本文中,使用了差分进化算法与位置特异性得分矩阵相结合的方法来预测多肽与MHC-I的结合亲和力。(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5年22期)
唐福州,任扬,王若峰,邓雪茹,王翔[9](2015)在《蛋白4.1磷酸化诱导的脊椎生物红细胞膜骨架结合亲和力的变化与其红细胞形变能力的进化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良好的红细胞形变能力对维持脊椎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不可获缺的作用,体内外的研究表明在生理和病理的情况下红细胞膜蛋白的磷酸化作用能调控红细胞的形变能力。这种磷酸化诱导的红细胞形变能力的变化以蛋白4.1的磷酸化作用尤为突出。在人的红细胞中,蛋白4.1的磷酸化作用诱导蛋白4.1与血影蛋白和肌动蛋白间的结合亲和力的减少,从而导致了细胞形变能力的减弱。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脊椎生物红细胞中均存在着蛋白(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叁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5-10-10)
王聪聪[10](2015)在《模拟和预测蛋白质/肽结合亲和力及特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模拟和预测蛋白质/肽结合亲和力和特异性对于研究细胞生理及病理过程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本课题结合对多种蛋白质/肽结合亲和力和特异性的预测和分析,希望为计算机辅助多肽药物设计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本研究包括以下叁个工作:(1)功能性抗高血压食品肽的研发一直以来引起药品食品科学共同体的广泛兴趣。而对于理想的功能性食品,不仅仅要具备医疗效果,还要有良好的口感。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T标度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肽的抗压活性和苦味度进行了QSAR(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ACE抑制二肽的抗压活性与苦味度成正相关,而对于ACE抑制叁肽和四肽而言,这种相关性比较弱。同时,含有4个残基序列长度的抑制肽足以高效的结合ACE分子,在此基础上增加的残基不会增强这种结合作用,而且使得抑制肽的降压活性降低。综上所述,我们认为ACE抑制叁肽和四肽可以成为理想功能性抗压食品(兼具高抗压活性和低。同时,我们应用QM/MM(量子力学/分子力学)策略对ACE/抑制肽复合物晶体结构进行分析,通过位点残基比对、能量分析和统计模拟揭示了ACE抑制肽对ACE所表现出的特异性的分子机制:肽的C末端疏水残基对结合贡献巨大的稳定化自由能,它们与ACE活性口袋形成强疏水作用和范德华作用力。(2)高斯过程是一种新的基于贝叶斯(Bayesian)非参数模型实现的机器学习方法,它能够较好处理线性和非线性混合问题。然而却很少被用于计算机辅助疫苗设计和免疫信息学的研究领域中。在本章中,我们将高斯算法应用到肽的统计建模领域,分析6类MHC(主要相容性抗原)与7000多个表位抗原肽样本的亲和力数值和序列结构特征,并在统计建模能力方面(拟合能力、预测能力、泛化强度等),将GP与传统的统计建模方法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及支持向量机(SVM)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GP过程能较好的模拟和预测MHC与表位抗原肽的相互作用,可以被广泛运用到计算机辅助疫苗设计领域中。(3)域/肽识别和相互作用在细胞信号通路中有重要的作用。采用一系列分子建模方法,对已获得的低精准度的域/肽复合物进行构建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对域/肽结合过程的稳定性和特异性进行定量预测,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中,我们发展了一种快速的可靠的针对粗晶体结构的域/肽亲和力预测方法。该方法抗噪性强,并能结合相关的统计建模方法消除系统误差。我们对4类域/肽体系进行了亲和力预测和分析,同时,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域与同源肽,非同源肽识别和结合的分子机制。希望该方法用于全基因组范围内,实现基于叁维结构的域/肽亲和力预测。(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04-01)
结合亲和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钩吻素子具有重大新药开发价值,但其作用靶点以及作用方式有待研究。转运蛋白(18 kDa)[translocator protein(18 kDa),TSPO],有望成为治疗神经精神疾病等疾病重要的药物作用靶点。本课题组先前和同期研究提示,钩吻素子对TSPO可能存在正性别构调节作用,但有待于论证。近年来,人们日益重视免标记的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技术的应用,其中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免标记、实时在线研究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高灵敏传感技术,可实时动态分析药物对膜蛋白的亲和力和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变化,已应用于别构调节的研究,与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可相互印证,并弥补后者需要同位素标记的内源性配体的局限性。鉴此,本文首先采用分子对接分析TSPO与钩吻素子是否存在结合的可能。在此基础上,建立SPR技术,检测钩吻素子与TSPO结合的亲和力,探索钩吻素子能否增强TSPO正位配体与人源TSPO重组蛋白、鼠源TSPO重组蛋白的亲和力,从化学生物学角度进一步论证钩吻素子对TSPO存在别构调节。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子对接分别计算PK11195、钩吻素子与TSPO的亲和力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用AutoDock程序计算TSPO与其配体PK11195亲和力大小。分子对接技术结果显示,配体PK11195与TSPO亲和力57.31μM,主要通过范德化力、疏水作用进入蛋白的活性中,活性中心处的PRO18,ALA19,THR20,THR21,GLY22,ALA23,LEU25,LYS26,PRO27,ARG43,TRP44,PHE46,PRO47,TRP50,THR51,THR54,PHE92等氨基酸与PK11195相互作用。钩吻素子与TSPO亲和力为25.34μM,主要通过范德化力、疏水作用进入蛋白的活性中,TSPO活性中心处的GLY22,ALA23,LEU24,LEU25,LYS26,PRO27,ARG43,TRP44,PHE46,PRO47,TRP50,PHE92等氨基酸与钩吻素子相互作用。2.钩吻素子对人源TSPO重组蛋白与其正位配体亲和力的影响2.1钩吻素子及TSPO正位配体与人源TSPO重组蛋白的亲和力采用SPR技术,通过在CM5芯片上氨基偶联人源TSPO重组蛋白,测得TSPO外源性配体PK11195、外源性配体Ro5-4864、内源性配体PPIX与人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分别为199.77±0.12μM、176.93±2.70μM、156.93±5.50μM,进一步检测钩吻素子与人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为155.33±11.0μM。2.2测定钩吻素子对人源TSPO重组蛋白与其正位配体亲和力的影响分别依次测定运行缓冲液中含有10~(-11)、10~(-10)、10~(-9)、10~(-8)、10~(-7)、10~(-6)、10~(-5)、10~(-4)、10~-33 M钩吻素子时,浓度为0.1 K_D值即20.0μM PK11195、17.7μM Ro5-4864、15.7μM原卟啉IX二钠盐流过蛋白固定通道和参比通道时的响应信号。结果显示当钩吻素子浓度分别为10~(-5)、10~(-7)与10~(-6) M时,PK11195、Ro5-4864及PPIX与TSPO相互作用的响应值达到最大值。采用多循环动力学检测在10~(-5) M钩吻素子存在的条件下,PK11195与人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为95.27±0.62μM,对比运行缓冲液不含钩吻素子的PK11195与人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钩吻素子能够明显增强PK11195与人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有统计学意义(P<0.001);10~-77 M钩吻素子存在的条件下,Ro5-4864与人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为77.73±0.87μM。对比运行缓冲液不含钩吻素子的Ro5-4864与人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钩吻素子能够明显增强Ro5-4864与人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有统计学意义(P<0.001);10~-66 M钩吻素子存在的条件下,测得PPIX与人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为66.07±3.32μM。对比运行缓冲液不含钩吻素子的PPIX与人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钩吻素子能够明显增强PPIX与人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有统计学意义(P<0.001)。3.钩吻素子对鼠源TSPO重组蛋白与其正位配体亲和力的影响3.1钩吻素子及TSPO正位配体与鼠源TSPO重组蛋白的亲和力通过原核表达获得鼠源TSPO重组蛋白,经Ni~(2+)亲和色谱柱纯化蛋白并通过Western blot对蛋白进行初步表征。利用SPR技术,通过捕获带有His标签的鼠源TSPO重组蛋白来固定蛋白。测定TSPO外源性配体PK11195、TSPO外源性配体Ro5-4864、TSPO内源性配体PPIX与鼠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分别为161.33±6.1μM、169.75±6.07μM、95.85±4.36μM,进一步检测钩吻素子与鼠源重组TSPO蛋白结合的K_D值为97.37±1.76μM。3.2测定钩吻素子对鼠源TSPO重组蛋白与其正位配体亲和力的影响分别依次测定运行缓冲液中含有10~(-11)、10~(-10)、10~(-9)、10~(-8)、10~(-7)、10~(-6)、10~(-5)、10~(-4)、10~-33 M钩吻素子时,浓度为0.1K_D值即16.1μM PK11195、17.0μM Ro5-4864、9.6μM原卟啉IX二钠盐流过鼠源TSPO重组蛋白固定通道和参比通道时响应信号。结果显示当钩吻素子浓度分别为10~(-7)、10~(-6)与10~-77 M时,PK11195、Ro5-4864及PPIX与鼠源TSPO重组蛋白相互作用的响应值达到最大值。采用多循环动力学检测在10~(-7) M钩吻素子存在的条件下,PK11195与鼠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为95.32±1.80μM,对比运行缓冲液不含钩吻素子的PK11195与鼠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钩吻素子能够明显增强PK11195与鼠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有统计学意义(P<0.001);10~(-6)M钩吻素子存在的条件下,Ro5-4864与鼠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为67.68±11.09μM。对比运行缓冲液不含钩吻素子的Ro5-4864与鼠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钩吻素子能够明显增强Ro5-4864与鼠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有统计学意义(P<0.001);10~-77 M钩吻素子存在的条件下,测得PPIX与鼠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为39.87±3.87μM。对比运行缓冲液不含钩吻素子的PPIX与鼠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钩吻素子能够明显增强PPIX与鼠源TSPO重组蛋白结合的K_D值,有统计学意义(P<0.001)。4.钩吻素子对TSPO正位配体与鼠源TSPO脂蛋白体亲和力的影响结合相关文献,我们首次利用SPR技术,采用芯片表面重构的方法研究PK11195及钩吻素子与鼠源TSPO脂蛋白体亲和力。测得PK11195与鼠源TSPO重组蛋白的K_D值为8.04±1.42 nM,进而检测钩吻素子与鼠源TSPO重组蛋白的K_D值为0.61±0.11 nM。后期工作将用表面重构法继续测定钩吻素子对于TSPO正位配体与TSPO亲和力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提示,可用SPR技术检测钩吻素子以及TSPO正位配体与TSPO结合的亲和力,分析钩吻素子对TSPO正位配体与TSPO蛋白亲和力的影响;钩吻素子可显着增强TSPO正位配体PK11195、Ro5-4864或PPIX与TSPO的亲和力,提示钩吻素子对TSPO存在正性别构调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合亲和力论文参考文献
[1].Qu,Ze-hui,Li,Zi-bin,Ma,Li-zhen.蝙蝠pMHCI的独特晶体结构揭示了其结合高亲和力多肽的新机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9
[2].王洁.基于SPR技术分析钩吻素子与TSPO结合的亲和力及其增强TSPO正位配体与TSPO的亲和力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8
[3].汪靖,王进,曾家豫.核酸适配体结合蛋白质靶标的亲和力表征方法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8
[4].胡艺华.以“四个结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
[5].冯国强.应用相互作用熵方法研究静电极化效应和桥梁水分子对CDK2-配体结合亲和力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7
[6].张良林,王帅,高宏.应用生物膜干涉技术检测鱼腥藻HetR结合靶DNA的亲和力[J].水生生物学报.2017
[7].伍智蔚,易忠胜,董露,冯理涛.结合QSAR、分子对接和动力学模拟剖析小分子与不同受体的结合亲和力[J].分析科学学报.2016
[8].丛春雨,王忠英.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MHC-I结合亲和力预测方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
[9].唐福州,任扬,王若峰,邓雪茹,王翔.蛋白4.1磷酸化诱导的脊椎生物红细胞膜骨架结合亲和力的变化与其红细胞形变能力的进化演变[C].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叁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15
[10].王聪聪.模拟和预测蛋白质/肽结合亲和力及特异性[D].电子科技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