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吡啶甲酰硫脲论文_黄阳妃,雷大有,陈乐,王涛,罗劲

或吡啶甲酰硫脲论文_黄阳妃,雷大有,陈乐,王涛,罗劲

导读:本文包含了或吡啶甲酰硫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硫脲,吡啶,氨基,活性,嘧啶,效应,羰基。

或吡啶甲酰硫脲论文文献综述

黄阳妃,雷大有,陈乐,王涛,罗劲[1](2017)在《2,6-吡啶二甲酰硫脲的合成与除草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6-吡啶二甲酸为原料经酰氯化后与KSCN反应生成2,6-吡啶二甲酰异硫氰酸酯,再与芳香胺加成反应合成了10种2,6-吡啶二甲酰硫脲衍生物(4a~4j),其结构均通过1H NMR、LC-MS、IR和元素分析测试进行了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合成的化合物部分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薛思佳,申杰峰,蔡志娟,王庆东[2](2007)在《N'-乙氧羰基取代甲基-N-β-吡啶甲酰硫脲的合成及晶体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从α-L-氨基酸乙酯出发,设计合成了9种新N'-乙氧羰基取代甲基-N-β-吡啶甲酰硫脲衍生物.其结构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测试确证.对化合物7d的单晶进行了X射线晶体结构测定,其属于单斜晶系,C2空间群,晶胞参数a=1.6912(6)nm,b=0.5197(19)nm,c=1.9399(7)nm,Z=4,V=1.6962(11)nm3,Dc=1.266Mg/m3,α=90.00°,β=95.89°,γ=90.00°,F(000)=688,R=0.0667,wR=0.1709.经MTT法叁次平行实验,首次发现部分目标化合物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07年09期)

薛思佳,柯少勇,段李平[3](2004)在《β(γ)-吡啶甲酰(硫)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活性基团拼接法,将叔丁基引入到含有吡啶环的酰基(硫)脲结构中,设计合成了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N′ 叔丁基 N β(γ) 吡啶甲酰基脲及N′ 叔丁胺基羰基 N β(γ) 吡啶甲酰基硫脲类化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1HNMR得到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1期)

薛思佳,管谦,沈春英[4](2002)在《吡啶甲酰硫脲嘧啶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Eight N (substituted pyrimidin 2 yl) N β (or γ )pyridinecarbonyl thioureas are synthesied and tested for biological activity.All of them are new compounds and their structures are comfirmed by IR, 1HNMR and elementary analysis.The preliminary biological test shows that some of the target compounds have excellent inhibitory activities against root and stalk of dicotyledon plant (such as rape) and a good regulating activity for plant growth of monocotyledon(such as corn).(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02年06期)

管谦,薛思佳[5](2002)在《吡啶甲酰硫脲嘧啶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Ⅳ)》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 1 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含取代嘧啶环的β-(或γ-)吡啶甲酰硫脲 .结构经 IR、1 H NMR、MS和元素分析测试等确证 ,初步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优良的除草活性 ,主要抑制双子叶植物 (如油菜 )的生长 ,而对单子叶植物 (如玉米 )具有较好的促进生长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2期)

管谦[6](2002)在《具有生物活性的多取代-2-氨基嘧啶衍生物及其稠杂环化合物的研究(Ⅵ、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别从β-(或γ-)吡啶甲酸、(+)-反式菊酸及二氯菊酸出发,经酰化、异硫氰酸酯化,再与取代-2-氨基嘧啶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合成了1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N'-(取代嘧啶-2-基)-N-β(或γ-)-吡啶甲酰硫脲(Ⅰ)、(Ⅱ),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N'-(取代嘧啶-2-基)-N-(+)-反式菊酰硫脲(Ⅴ)及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N'-(取代嘧啶-2-基)-N-二氯菊酰硫脲(Ⅵ)。用Br_2作氧化剂,将N'-(取代嘧啶-2-基)-N-β-(或γ-)吡啶甲酰硫脲(Ⅰ)、(Ⅱ)分别氧化环化得到14今未见文献报道的2-β-(或γ-)吡啶甲酰亚胺基-2H-1,2,4-噻二唑并[2,3-a]嘧啶(Ⅲ)、(Ⅳ)。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元素分析对这六个系列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其物理化学性质、波谱性质、反应条件、合成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讨论。目标化合物(Ⅰ)、(Ⅱ)、(Ⅲ)、(Ⅳ)、(Ⅴ)、(Ⅵ)的结构通式如下: 在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上海基地生测部对(Ⅰ)~(Ⅳ)四个系列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除草活性的初步测试工作,对(Ⅴ)~(Ⅵ)两个系列的目标化合物进行除草、杀虫、杀菌叁种活性的初步普筛工作。结果表明:(Ⅰ)~(Ⅳ)四个系列的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很高的除草活性,且对玉米较为安全;(Ⅴ)~(Ⅵ)两个系列的部分目标化合物兼具除草、杀虫、杀菌等多重功效。(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2-05-01)

李孝增,王耕霖,廖代正,阎世平,姜宗慧[7](1996)在《N─氧化─2,6─二甲酰吡啶双缩氨基硫脲过渡金属双核配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N-氧化-2,6-二甲酰吡淀双缩氨基硫脲与Ni(Ⅱ)、Cu(Ⅱ)和Zn(Ⅱ)的双核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电导、ESR及磁性研究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Ni(Ⅱ)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求得J=-14.03cm-1,表明该配合物中Ni(Ⅱ)-Ni(Ⅱ)间存在弱反铁磁交换作用(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期刊1996年05期)

黄泰山[8](1993)在《2-甲酰吡啶缩氨基硫脲合成和分子结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用α-皮考啉,硫磺和氨基硫脉合成的C_7H_5N_4S·2H_2O为橙黄针状晶体,四方晶系,空间群14_I/a.a=1.367 1(1),c=2.217 6(3)nm.V=4.144nm~2,Z=16,D_(cal)=1.360g/cm~3.D_(oba)=1.350g/cm~3.经石墨单色化的Moka辐射,以ω/2θ方式扫描收集1885个独立反射,其中1253个可观察反射参加结构解析和精修.最终残差指数R=0.041,位移/误差=0.09,单位权重观察值最大误差为1.550.晶体结构分析揭示化合物属于E型结构.每一不对称单位统计上包含二个结晶水,而且观察到明显的O…H-N类型的氢键的存在.(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3年06期)

张自义,刘佩琪,张力学[9](1989)在《1—(3—吡啶甲酰)—4—芳基氨基硫脲类和3—(3—吡啶基)—4—芳基—1,2,4—叁唑啉—5—硫酮类化合物~(13)C—NMR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测定了1-(3—吡啶甲酰)—4—苯基氨基硫脲、3—(3—吡啶基)—4—苯基—1,2,4—叁唑啉—5—硫酮等8个新化合物的~(13)C NMR谱,运用质子宽带去偶、偏共振去偶,结合信号强度对比、苯基取代基效应的计算,同时与模型化合物对照,一一归属了其谱峰。本文对这两类化合物之间的~(13)C NMR谱差异进行了探讨,并得到了在吡啶环3位取代的甲酰肼基对吡啶环各碳取代基效应的数据。(本文来源于《波谱学杂志》期刊1989年04期)

宋茂森,刘佩琪,张自义,杨柯新[10](1989)在《1—(4—吡啶甲酰)—4—芳基氨基硫脲类和3—(4—吡啶基)—4—芳基—1,2,4—叁唑啉—5—硫酮类化合物~(13)C—NMR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测定了新合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1-(4-吡啶甲酰)-4 -苯基氨基硫脲,1-(4-吡啶甲酰)-4-对氯苯基氨基硫脲,1-(4 -吡啶甲酰)-4-对溴苯基氨基硫脲3-(4-吡啶基)-4-苯基-1,2,4,-叁唑啉-5-硫酮,3-(4-吡啶基)-4-对氯苯基-1,2,4,-叁唑啉-5-硫酮,3-(4-吡啶基)-4-对溴苯基-1,2,4-叁唑啉-5-硫酮六个新化合物的~(13)C-NMR谱,并通过~(13)C-NMR谱中的宽带去偶,偏共振及APT技术,模型化合物对照,讯号强度对比及芳基取代基常数计算等方法,进行了上述化合物~(13)C-NMR谱峰的归属,并得到了甲酰肼基在吡啶环4位取代后对吡啶环各碳所产生的取代基效应.(本文来源于《波谱学杂志》期刊1989年02期)

或吡啶甲酰硫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α-L-氨基酸乙酯出发,设计合成了9种新N'-乙氧羰基取代甲基-N-β-吡啶甲酰硫脲衍生物.其结构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测试确证.对化合物7d的单晶进行了X射线晶体结构测定,其属于单斜晶系,C2空间群,晶胞参数a=1.6912(6)nm,b=0.5197(19)nm,c=1.9399(7)nm,Z=4,V=1.6962(11)nm3,Dc=1.266Mg/m3,α=90.00°,β=95.89°,γ=90.00°,F(000)=688,R=0.0667,wR=0.1709.经MTT法叁次平行实验,首次发现部分目标化合物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或吡啶甲酰硫脲论文参考文献

[1].黄阳妃,雷大有,陈乐,王涛,罗劲.2,6-吡啶二甲酰硫脲的合成与除草活性[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2].薛思佳,申杰峰,蔡志娟,王庆东.N'-乙氧羰基取代甲基-N-β-吡啶甲酰硫脲的合成及晶体结构[J].有机化学.2007

[3].薛思佳,柯少勇,段李平.β(γ)-吡啶甲酰(硫)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测定[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4].薛思佳,管谦,沈春英.吡啶甲酰硫脲嘧啶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2

[5].管谦,薛思佳.吡啶甲酰硫脲嘧啶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Ⅳ)[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6].管谦.具有生物活性的多取代-2-氨基嘧啶衍生物及其稠杂环化合物的研究(Ⅵ、Ⅶ)[D].华中师范大学.2002

[7].李孝增,王耕霖,廖代正,阎世平,姜宗慧.N─氧化─2,6─二甲酰吡啶双缩氨基硫脲过渡金属双核配合物[J].天津大学学报.1996

[8].黄泰山.2-甲酰吡啶缩氨基硫脲合成和分子结构测定[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

[9].张自义,刘佩琪,张力学.1—(3—吡啶甲酰)—4—芳基氨基硫脲类和3—(3—吡啶基)—4—芳基—1,2,4—叁唑啉—5—硫酮类化合物~(13)C—NMR谱研究[J].波谱学杂志.1989

[10].宋茂森,刘佩琪,张自义,杨柯新.1—(4—吡啶甲酰)—4—芳基氨基硫脲类和3—(4—吡啶基)—4—芳基—1,2,4—叁唑啉—5—硫酮类化合物~(13)C—NMR谱研究[J].波谱学杂志.1989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或吡啶甲酰硫脲论文_黄阳妃,雷大有,陈乐,王涛,罗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