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彦磊:《孟子》“天下之欲疾其君者”正诂论文

于彦磊:《孟子》“天下之欲疾其君者”正诂论文

摘要:《孟子》中的“天下之欲疾其君者”这句话该怎么解释是一个难点,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无论是把“欲”看作是衍文,或是解释为“有”,还是释作“喜欢”,都不可靠。唯有将“疾”释为“贬责、批评”才文从字顺,最为可信。

关键词:欲;愬;疾

《孟子·梁惠王上》:“天下之欲疾其君者”该作何解,是一个难题。因为通常大家都把此处的“疾”解作“恨”,比如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在第二单元常用词中,“疾”的第二个义项“恨,痛恨”就引证了这句话,但若用“欲”的常用义“想”连起来解释,“想要痛恨自己的君王”的说法显然不通顺。因此,不断有学者撰文探讨此处“欲”的含义。以笔者所见,关于这里“欲”的解释,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将“欲”看作是衍文,乃彭的《课间偶识》一文提出此论点,他在文中说到:

“前一‘欲’字,我以为是衍文。疾,疾恨之意。战国时代,国君剥削奴役人民,十分苛酷,人民自然产生疾恨之情,这种感情,是自然的流露,并不是‘欲’不‘欲’的问题。就修辞来说,有前一‘欲’字,觉赘;无则简净。这句上文是:‘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塗。’可知此‘欲’字是涉上下几个‘欲’字而衍。”

这一段尤为心惊,侍剑识破了丁珰的阴谋,但是不料狗哥智商着急,且早已被迷得神魂颠倒,善良温厚的她就这样惨死。一直到全书完结,狗杂种也不知道侍剑是因为自己而死的。此时的丁珰又完成了一次蜕变,之前的活泼机灵和古灵精怪,都让人不寒而栗。这些美好的表象都像是一层画皮,拨开之后,那血盆大口中闪耀的是寒光凛冽的獠牙。

第二种,认为“欲”应该训作“有”,裴学海的《古书虚字集释》中首倡此说,“欲犹有也,‘欲’‘有’一声之转。”陈天祥的《<齐桓晋文之事>注释二题》重申此论,他说:“笔者认为,‘天下之欲疾其君者’中的‘欲’就是‘有’的通假字。这样,此句可译为‘天下有痛恨他们国君的人’——不仅整句的翻译文从字顺,而且比较符合上下文的语意。”

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低血糖发生率为15.00%,观察组为3.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伤口感染率为18.33%,观察组为5.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通过考察的典籍,我们可以发现“愬”使用的范围较广,而“诉”字只在《左传》中出现过。“愬”的义项主要有两个,一是控诉、申诉,一是诽谤。虽然《说文解字》将其解作“告”,但实际上“愬”和“告”意义上有很大的差别。用“愬”的时候往往言说的是冤屈悲苦、愤懑不平之事。比如《诗经·邶风·柏舟》“薄言往愬,逢彼之怒”,孔颖达疏:“我既有德,又与君至亲,而不遇我。薄往君所愬之,反逢彼君之恚怒,不受己志也。”向熹的《诗经译注》把此句译为:“赶回娘家去诉苦,他们发怒把我骂。”虽然二人对于诗歌主题的认识不一致,但对于“愬”的阐释基本相同。又如《国语·晋语九》:“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有一天,董叔的妻子董祁给自己的哥哥范献子范鞅说:“他(指董叔)不尊敬我。”范鞅一听,就把董叔抓来捆在院子中的槐树上。很明显,这句中的“愬”也是诉说了自己的委屈和愤懑。“愬”和“诉”在《左传》中的用法也不例外,比如《左传·僖公五年》“初,晋侯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置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当初,晋献公派士蔿为两位公子在蒲地和屈地筑城,不小心,城墙里放进了木柴。公子夷吾向晋献公控告了士蔿。晋献公派人责备士蔿。此处的“诉”不得替换为“告”。《左传·成公五年》“许灵公愬郑伯于楚。”因为许国和郑国发生了战争,所以许灵公向楚国控告郑悼公。

据外媒报道,日本NHK(放送协会)电视台从当地时间12月1日上午10点开始,正式开始通过卫星播送4K、8K电视信号。即使经过了数年测试,NHK仍是目前唯一提供8K、22.2声道内容的电视台。本次上线的电影是库布里克的科幻经典《2001:太空漫游》,华纳基于70mm底片进行了4K/8K重制。NHK之所以如此激进,可能与筹备2020年东京奥运会有关。

一、先秦典籍中“愬”的意义

《说文解字·言部》:“诉,告也……愬,诉或从朔心。”“诉”、“愬”二者是异体字的关系。笔者考察一下了先秦的部分典籍,统计了“愬”和“诉”二字出现的频率,具体情况如表1:

她取出粉镜子来照了照,补了点粉。迟到也不一定是他自己来。还不是新鲜劲一过,不拿她当桩事了。今天不成功,以后也许不会再有机会了。

以上观点,第三种最站不住脚,因为若把“欲”解释为“喜欢”,语义和下半句“皆欲赴愬于王”中的“愬”相抵触。

对于“愬”的使用情况,还需要作点补充说明。《易经·履卦》:“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愬愬终吉,志行也”,陆德明《经典释文》:“愬愬,山革反。子夏传云:恐惧貌。何休注《公羊传》云:惊愕也。马本作‘虩虩’,音许逆反,云恐惧也,《说文》同,《广雅》云惧也。”“马本”指的是马融的《易传》。这里的“愬愬”是一个叠音词,今音读作sè,和我们讨论的问题不相干,所以不统计。《吕氏春秋·慎大》中援引的“愬愬履虎尾,终吉”,《公羊传·宣公六年》“灵公望见赵盾,愬而再拜”,何休《解诂》“愬者,惊貌”,皆不在我们的统计范围之内。

第三种,认为“欲”应该训作“喜欢”,俞椒《群经平议》:“上‘欲’字犹好也……此文好、疾二字平列。欲其君者,谓好其君者也;疾其君者,谓恶其君者也。天下之好恶其君者莫不来告,故曰皆欲赴愬于王。”时永乐的《王力<古代汉语>补正》一文也赞同此观点。

所以,“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中的“愬”必定也是“倾诉心中的冤苦、愤懑不平”之意,因此将上半句的“欲”解释“喜欢”就不能成立了。

表1

《诗经》 《左传》 《论语》 《孟子》 《国语》 《战国策》《逸周书》《楚辞》 《公羊传》 《吕氏春秋》愬 1次 19次 3次 1次 2次 2次 1次 2次 1次 1次诉 0次 7次 0次 0次 0次 0次 0次 0次 0次 0次

“愬”的另一个义项是“诽谤”,很明显是由“控诉、申诉”的意义派生出来的。比如《论语·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将其翻译为“点滴而来、日积月累的谗言和肌肤所受、急迫近身的诬告都在你这里行不通,那你可以说是看的明白了。”而朱熹的《论语集注》的阐释是“愬,愬己之冤也。毁人者渐渍而不骤,则听者不觉其入,而信之深矣。愬冤者急迫而切身,则听者不及致详,而发之暴矣。二者难察而能察之,则可见其心之明,而不蔽于近矣。”杨伯峻将“愬”解释为“诬告”,朱熹释为“愬己之冤”,表面上不同,实际上二者是相通的,陈述自己冤屈,控告他人,因受情绪的影响,很难冷静客观,评价对方往往有不实之词,不实之词就差不多近于“诬告、诽谤”了。

二、“欲”训为“有”或是衍文皆依据不足

第三个例句,胡大浚的《王符<潜夫论>译注》翻译为“周公东征平定叛乱,后世追念他的功劳;召公为人民办了好事,连他歇息过的甘棠树,人们都不愿损伤,如此受爱戴,难道还会存心去加害他们吗?”张觉的《潜夫论全译》译作“周公东进征伐,后代追念讴歌;召公呆过的棠梨树,人们不忍心砍伐。他们受人爱戴就像这样,哪里还会有想在私下里伤害他们的人呢?”而许嘉璐主编的《文白对照诸子集成》下册译为“周公东征平定叛乱,后世追念他的功劳,召公南巡歇息过的甘棠树,人们不愿意砍伐,百姓如此爱戴他们,难道还会因为私利而加害他们吗?”虽然三位都没有对“欲”字作出明确的解释,但从他们的翻译来看,对“欲”字的理解不完全一致。即使对于同一句话,不同的人常常有不同的翻译,用翻译的方法来立论,结论往往靠不住,正如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第四十一节说的那样“翻译的研究法是很危险的,以今译古和以外译中具有同样的危险性。”

裴学海的《古书虚字集释》将“欲”解释为“有”,并举了三个例句,除了“天下之欲疾其君者”,还有《说苑·谈丛篇》“蠋欲类蚕,鱓欲类蛇”和《潜夫论·忠贵篇》“周公东征,后世追思;召公甘棠,人不忍伐,见爱如是,岂欲私害之者哉?”而后两个例句也并非无歧解。第二个例子,王锳的《说苑全译》将“欲类”解释为“类似,同义复词”,并在其《唐宋笔记语辞汇释》“欲”字第二个义项“又可表‘似’、‘如’、‘像’之义,用作动词”下进行了一番论证。相比较而言,王锳的看法更合理一些。

因此,既然裴学海作为立论依据的三个例句都不可靠,“欲”训为“有”的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再退一步讲,即使在汉代的文献中“欲”字可以释为“有”,但也不可轻易拿来解读先秦文献,毕竟时代不同,语言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至于将“欲”看作是衍文,乃彭未能举出任何证据,说服力明显不足,其观点也就很难让人接受。

三、“疾”当训为“贬责”

值得注意的是,白平的《杨伯峻<孟子译注>商榷》却另辟蹊径,他认为此句中的“欲”不是一个难点,就是当“想要”讲,而“疾”字却不解作“恨”,应该训为“贬责”。“恨”是心理上的情感表达,“贬责”则是言语上的行为,所以“欲疾其君”意即“欲贬责其君”。这种解释不单有古训做依据,比如《礼记·缁衣》:“则大臣不怨,迩臣不疾,而远臣不蔽矣。”郑玄注:“疾,犹非也。”孔颖达疏:“近臣不为人所非毁。”《礼记·缁衣》:“毋以嬖御人疾庄后,毋以嬖御士疾庄士、大夫、卿士。”郑玄注:“疾,亦非也。”孔颖达疏:“无得以嬖御贱人之为非毁于适夫人。”而且《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疾”字条也都列有“非难”的义项。朱诚的《郭编<古代汉语>注释偶疏》一文也认为此处的“疾”当释为“指责、谴责”,但他将“欲疾”解释为“喜欢批评指责”,反而不够自然通顺了。

所以,纵观以上论点,只有白平的解释最能让人信服,应该是最符合文意的。

3.Castello di Volpaia Chianti Classico Riserva 2015

参考文献:

[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2]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0.

[3]白平.杨伯峻《孟子译注》商榷[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3.

[4]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4.

[5]王锳.说苑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6]王锳.唐宋笔记语辞汇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0.

[7]胡大浚.王符《潜夫论》译注[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

[8]张觉.潜夫论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

[9]许嘉璐.文白对照诸子集成[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10]乃彭.课间偶识[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2:138-139.

[11]陈天祥.《齐桓晋文之事》注释二题[J].台州师院学报,2004,1:35-37.

[12]时永乐.王力《古代汉语》补正[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21-25.

[13]朱诚.郭编《古代汉语》注释偶疏[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0,1:37-40.

作者简介:于彦磊(1982-),男,河南驻马店人,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汉字学。

标签:;  ;  ;  ;  ;  ;  ;  ;  ;  ;  ;  ;  

于彦磊:《孟子》“天下之欲疾其君者”正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