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正香
湘潭市中心医院湖南湘潭4111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有效抑制免疫反应对在重症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5年2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58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规范专科治疗,观察组早期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抗支原体感染,同时给予激素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住院时间平均为(18.5±2.6)d,早期接受有效抑制免疫反应治疗的观察组住院时间平均为(11.3±1.7)d,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t=8.661,P=0.00)。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0%,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在重症支原体肺炎患者临床治疗中,早期有效抑制免疫反应可有效控制病情,促进康复,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支原体感染;重症肺炎;免疫反应;治疗
支原体肺炎是呼吸科临床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炎症,好发于秋冬季节,以学龄儿童和青年人群最为常见。本病因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过度炎症免疫反应,直接造成呼吸系统受损,同时可导致其他脏器功能损伤以及混合感染症状。若症状控制不利,则进展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以及重症支原体肺炎等等。临床应早期识别病情,及时予以治疗干预,才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病程,改善病情预后[1]。我们于2015年2月~2017年8月间采用早期有效抑制免疫反应方案辅助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5年2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58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者,入组患者IgM检测结果为阳性,咽拭子MP-DNA载量为103/ml~106/ml;咳嗽病程不低于5d,早期干咳,逐渐进展为持续性剧烈咳嗽,发热或不伴发热;肺部影像学表明肺部病变多变而明显。其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5~18岁,平均年龄(8.4±1.1)岁;病程3~9d,平均病程(7.6±0.8)d。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9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抗病毒治疗,阿奇霉素给药量为10mg/kg·d,持续用药3~5d,用药总量低于1500mg,停用4d后继续用药3d,共计2~3周。治疗肺炎支原体合并病毒、细菌感染时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针对性用药,对症治疗基础上配合阿昔洛韦抗病毒感染[2]。观察组在阿奇霉素等规范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给药量为0.2~0.3mg/kg·d,持续用药3~5d,经静脉使用,确诊病情后早期使用。激素治疗后病情控制效果不佳者给予丙种球蛋白静脉推注,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给药量为400mg/kg·d,持续用药3~5d。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3~4]
疗效评价标准如下:(1)显效:用药1周后患者临床症状和肺部体征彻底消失,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病变消失。(2)改善:用药1周后临床症状体征有明显缓解,肺部影像学检查提示病变改善。(3)无效:经过1周药物治疗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反而加重,肺部影像学检查提示病变呈游走性改变。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改善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皮尔斯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P<0.05时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住院时间对比
采取常规治疗方案的对照组住院时间平均为(18.5±2.6)d,早期接受有效抑制免疫反应治疗的观察组住院时间平均为(11.3±1.7)d,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t=8.661,P=0.00)。
2.2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0%,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
3讨论
重症支原体肺炎主要以持续高热为表现,患者体温可升至38~40℃,持续时间长达1周或10d,伴有刺激性剧烈干咳等明显呼吸道症状。病情严重者或因气道小血管破裂而咯血。本病可导致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以及肺功能受损问题,引起慢性咳嗽、气道反复感染以及支气管哮喘、肺坏死、中枢神经感染等不良预后。早期确诊病情并及时干预,消除潜在感染因素,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缩短病程。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控制机体免疫反应,配合丙种球蛋白能强化免疫功能,将血液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血小板表面Fc受体封闭,以控制机体损伤,强化抗感染能力[5]。本次入组病例病程平均在7d左右,均有持续高热和剧烈咳嗽表现,其中观察组患者早期给予地塞米松和丙种球蛋白,支原体感染和免疫反应得到有效抑制。本次数据表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0%,且观察组住院时间平均为(11.3±1.7)d,较对照组更短,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说明早期有效抑制免疫反应有助于增强重症支原体肺炎患者免疫功能,有利于后续治疗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在重症支原体肺炎患者临床治疗中,早期有效抑制免疫反应可有效控制病情,促进康复,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冬艳,李桂新,孙鸿安等.肺功能改变与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9):1883-1886.
[2]李立学,汪桂香,刘燕等.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8(2):50-52.
[3]黄翔.免疫球蛋白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炎性因子与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刊,2017,52(2):98-100.
[4]梅玉霞.抗生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对患儿临床症状、炎性指标和细胞免疫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6,38(6):883-885.
[5]郭艳梅,李晓春.细胞因子谱、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在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诊治中的临床意义[J].安徽医药,2017,21(5):9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