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缸体电解去毛刺装置,包括电极左接头、电极右接头、主油道左电极、主油道右电极和副油道电极,所述的电极左接头包括面板和接套,所述的主油道左电极、副油道电极通过接套集成安装在面板的一侧,所述的面板内设有第一输液孔,所述的面板一侧还设有两个将第一输液孔分别与主油道左电极、副油道电极内开设有的第二输液孔相连通的第三输液孔;所述的主油道左电极、主油道右电极以及副油道电极上均设有螺纹孔和喷液孔,所述的螺纹孔与喷液孔沿对应电极的轴向方向间隔布置。本实用新型的气缸体电解去毛刺装置,能够有效提高电极杆的强度,延长电极杆的使用寿命,使电解液更充分、更均匀地布满在毛刺周围,提高电解去毛刺的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气缸体电解去毛刺装置,包括电极左接头(1)、电极右接头(2)、主油道左电极(3)、主油道右电极(4)和副油道电极(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左接头(1)包括面板(6)和接套(7),所述的主油道左电极(3)、副油道电极(5)通过接套(7)集成安装在面板(6)的一侧,所述的面板(6)内设有第一输液孔(8),所述的面板(6)一侧还设有两个将第一输液孔(8)分别与主油道左电极(3)、副油道电极(5)内开设有的第二输液孔(9)相连通的第三输液孔(10);所述的主油道左电极(3)、主油道右电极(4)以及副油道电极(5)上均设有螺纹孔(11)和喷液孔(12),所述的螺纹孔(11)与喷液孔(12)沿对应电极的轴向方向间隔布置。
设计方案
1.一种气缸体电解去毛刺装置,包括电极左接头(1)、电极右接头(2)、主油道左电极(3)、主油道右电极(4)和副油道电极(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左接头(1)包括面板(6)和接套(7),所述的主油道左电极(3)、副油道电极(5)通过接套(7)集成安装在面板(6)的一侧,所述的面板(6)内设有第一输液孔(8),所述的面板(6)一侧还设有两个将第一输液孔(8)分别与主油道左电极(3)、副油道电极(5)内开设有的第二输液孔(9)相连通的第三输液孔(10);所述的主油道左电极(3)、主油道右电极(4)以及副油道电极(5)上均设有螺纹孔(11)和喷液孔(12),所述的螺纹孔(11)与喷液孔(12)沿对应电极的轴向方向间隔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缸体电解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油道左电极(3)、副油道电极(5)的一端均设有环形凸台(13),相应的,所述的接套(7)一端设有环形沉槽(14),所述环形凸台(13)安装在环形沉槽(14)内,所述接套(7)一侧设有可同时套接于主油道左电极(3)和副油道电极(5)外围的底板(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缸体电解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油道左电极(3)、副油道电极(5)与面板(6)的衔接处均设有密封垫圈(16),且所述底板(15)的一侧还设有可同时套接于主油道左电极(3)和副油道电极(5)外围的绝缘垫圈(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缸体电解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道左电极(3)、主油道右电极(4)上的螺纹孔(11)和喷液孔(12)共有多组,多组螺纹孔(11)和喷液孔(12)的位置与气缸体(18)的主油道和横向油孔交叉处对应的圆周位置相对应;所述副油道电极(5)上的螺纹孔(11)和喷液孔(12)共有一组,该组螺纹孔(11)和喷液孔(12)的位置与气缸体(18)的副油道与横向油孔交叉处对应的圆周位置相对应,所述的喷液孔(12)对称分布在螺纹孔(11)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气缸体电解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螺纹孔(11)、喷液孔(12)位置相对应的主油道左电极(3)、副油道电极(5)外围均套设有电极圈(19),所述的电极圈(19)通过沉头螺钉(20)与螺纹孔(11)配合安装在对应的电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气缸体电解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圈(19)两侧均设有绝缘套(28),所述的主油道左电极(3)端部设有凹形绝缘盖(21),该凹形绝缘盖(21)通过自身开设有的内螺纹与主油道左电极(3)开设有的外螺纹旋接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气缸体电解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油道电极(5)端部设有凸形绝缘盖(22),该凸形绝缘盖(22)通过自身开设有的外螺纹与安装在副油道电极(5)上的电极圈(19)开设有的内螺纹旋接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气缸体电解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去毛刺装置还包括电极连接机构,该电极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板(23)、连接螺柱(24)和连接螺钉(25),所述的连接板(23)一侧将主油道左电极(3)与副油道电极(5)连接,所述的连接螺柱(24)的一端旋接穿过接套(7)并与连接板(23)的另一侧接触相连,所述的连接螺钉(25)旋接在连接螺柱(24)的另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气缸体电解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板(23)一侧设有锥形沉槽(26),相应的,所述的连接螺柱(24)一端设有与锥形沉槽(26)相适配的倒角(2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缸体电解去毛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纹孔(11)和喷液孔(12)均有4个,且它们均沿对应电极的径向均匀分布,每个螺纹孔(11)与喷液孔(12)均在圆周方向上错开布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去毛刺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气缸体电解去毛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气缸体的制造过程中,主油道、副油道与横向的曲轴润滑油孔、活塞润滑油孔、摇臂轴润滑油孔等的交接处都会产生毛刺,需要对毛刺设法去除,毛刺在气缸体的腔体内部,不容易被发现和清理,如未能清理干净,会直接影响发动机的运转性能,甚至会产生烧伤轴瓦的故障。在现有的去毛刺中,有用钢丝毛刷、磨料毛刷进行手工去毛刺的,也有采用电解去毛刺的。手工去毛刺的效果不好,而电解去毛刺的效果较好。
如图1和2所示,现有的去毛刺装置中,其所使用的电极杆安装在电解圈位置的同一圆周上,不但开设有4个螺纹孔,同时还开设有4个喷液孔,使电极杆在开孔的圆周位置强度受到很大的削弱,在工作过程中很容易折断而无法继续使用。并且,主油道左电极棒、右电极棒和副油道电极棒共需要接三根电解液输送软管,这样,对于同一台电解去毛刺机兼容多种工件进行电解加工来说,在变换不同机型气缸体时需要更换电极棒,每更换一次电极棒就要拆装三根电解液输送软管,操作不方便,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的气缸体电解去毛刺装置,能够有效提高电极杆的强度,延长电极杆的使用寿命,使电解液更充分、更均匀地布满在毛刺周围,提高电解去毛刺的效果,具有操作方便可靠、工作效率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缸体电解去毛刺装置,包括电极左接头、电极右接头、主油道左电极、主油道右电极和副油道电极,所述的电极左接头包括面板和接套,所述的主油道左电极、副油道电极通过接套集成安装在面板的一侧,所述的面板内设有第一输液孔,所述的面板一侧还设有两个将第一输液孔分别与主油道左电极、副油道电极内开设有的第二输液孔相连通的第三输液孔;所述的主油道左电极、主油道右电极以及副油道电极上均设有螺纹孔和喷液孔,所述的螺纹孔与喷液孔沿对应电极的轴向方向间隔布置。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主油道左电极、副油道电极的一端均设有环形凸台,相应的,所述的接套一端设有环形沉槽,所述环形凸台安装在环形沉槽内,所述接套一侧设有可同时套接于主油道左电极和副油道电极外围的底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主油道左电极、副油道电极与面板的衔接处均设有密封垫圈,且所述底板的一侧还设有可同时套接于主油道左电极和副油道电极外围的绝缘垫圈。
进一步地,所述主油道左电极、主油道右电极上的螺纹孔和喷液孔共有多组,多组螺纹孔和喷液孔的位置与气缸体的主油道和横向油孔交叉处对应的圆周位置相对应;所述副油道电极上的螺纹孔和喷液孔共有一组,该组螺纹孔和喷液孔的位置与气缸体的副油道与横向油孔交叉处对应的圆周位置相对应,所述的喷液孔对称分布在螺纹孔的两侧。
进一步地,在与所述螺纹孔、喷液孔位置相对应的主油道左电极、副油道电极外围均套设有电极圈,所述的电极圈通过沉头螺钉与螺纹孔配合安装在对应的电极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极圈两侧均设有绝缘套,所述的主油道左电极端部设有凹形绝缘盖,该凹形绝缘盖通过自身开设有的内螺纹与主油道左电极开设有的外螺纹旋接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副油道电极端部设有凸形绝缘盖,该凸形绝缘盖通过自身开设有的外螺纹与安装在副油道电极上的电极圈开设有的内螺纹旋接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去毛刺装置还包括电极连接机构,该电极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板、连接螺柱和连接螺钉,所述的连接板一侧将主油道左电极与副油道电极连接,所述的连接螺柱的一端旋接穿过接套并与连接板的另一侧接触相连,所述的连接螺钉旋接在连接螺柱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板一侧设有锥形沉槽,相应的,所述的连接螺柱一端设有与锥形沉槽相适配的倒角。
进一步地,所述的螺纹孔和喷液孔均有4个,且它们均沿对应电极的径向均匀分布,每个螺纹孔与喷液孔均在圆周方向上错开布置。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气缸体电解去毛刺装置,结构紧凑、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提高电极杆的强度,延长电极杆的使用寿命,使电解液更充分、更均匀地布满在毛刺周围,提高电解去毛刺的效果,具有操作方便可靠、工作效率高的特点。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螺纹孔和喷液孔设置为在轴向方向上间隔布置,避免了同一圆周上同时开设螺纹孔和喷液孔而导致电极强度受到削弱的问题,提高了电极的强度,并通过将螺纹孔和喷液孔设置为在圆周方向上错开布置,进一步提高电极的强度,同时将喷液孔设置在螺纹孔的两侧,比现有的电极杆多设了一组喷液孔,能使电解液更充分、更均匀地布满在毛刺周围,能更有效地提高电解去毛刺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巧妙的根据了气缸体副油道与横向油孔交叉处的所在位置,将副油道电极对应的凸形绝缘盖设置为凸形螺塞的结构,可以让出更多的空间,使电极圈有更多的工作位置、电极圈完全能对上该位置的毛刺,可使电解的效果更理想。
4、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三输液孔和电极连接结构的设置,使主油道左电极和副油道电极可以共用一根输液软管和一根电缆线,减少了输液软管和电缆线的数量,降低了成本,操作更加方便可靠、工作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主油道左电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H-H的剖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5中D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3中E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8中F-F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G-G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极连接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3中B-B的剖面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板与连接螺柱连接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其中:1-电极左接头、2-电极右接头、3-主油道左电极、4-主油道右电极、5-副油道电极、6-面板、7-接套、8-第一输液孔、9-第二输液孔、10-第三输液孔、11-螺纹孔、12-喷液孔、13-环形凸台、14-环形沉槽、15-底板、16-密封垫圈、17-绝缘垫圈、18-气缸体、19-电极圈、20-沉头螺钉、21-凹形绝缘盖、22-凸形绝缘盖、23-连接板、24-连接螺柱、25-连接螺钉、26-锥形沉槽、27-倒角、28-绝缘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阅图3-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缸体电解去毛刺装置,包括电极左接头1、电极右接头2、主油道左电极3、主油道右电极4和副油道电极5,其中,电极左接头1包括面板6和接套7,主油道左电极3、副油道电极5通过接套7集成安装在面板6的一侧,所述的面板6内设有第一输液孔8,该第一输液孔8沿面板6的径向开设,并与外界连通,该输液孔的开口端开设有螺纹,便于连接电解液输液软管,在面板6一侧还设有两个将第一输液孔8分别与主油道左电极3、副油道电极5内开设有的第二输液孔9相连通的第三输液孔10,第三输液孔10沿面板6的轴向开设,通过第一输液孔8、第三输液孔10的设置,使主油道左电极3和副油道电极5可以共用一根输液软管,减少了输液软管的数量,降低了成本,操作更加方便可靠、工作效率更高;在主油道左电极3、主油道右电极4以及副油道电极5上均设有螺纹孔11和喷液孔12,其中,喷液孔12与第二输液孔9连通,螺纹孔11与喷液孔12沿对应电极的轴向方向间隔布置,避免了同一圆周上同时开设螺纹孔11和喷液孔12而导致电极强度受到削弱的问题,提高了电极的强度,并且,螺纹孔11和喷液孔12均有4个,且它们均沿对应电极的径向均匀分布,去毛刺装置在实际的组装过程中,仅使用其中两个螺纹孔11与沉头螺钉20相连接,用于固定电极圈19,由于此螺纹孔11较小,容易损坏,另两个螺纹孔11可作为备用,可延长电极杆的使用寿命;每个螺纹孔11与喷液孔12均在圆周方向上错开布置,进一步提高电极的强度。
优选的,在主油道左电极3、副油道电极5的一端均设有环形凸台13,相应的,在接套7一端设有环形沉槽14,其中,环形凸台13安装在环形沉槽14内,在接套7一侧设有可同时套接于主油道左电极3和副油道电极5外围的底板15,底板15上开设有多个紧固螺孔,使用螺栓依次穿过面板6、接套7与紧固螺孔连接,便于面板6和接套7的上紧。在主油道左电极3、副油道电极5与面板6的衔接处均设有密封垫圈16,防止电解液泄漏,且在底板15的一侧还设有可同时套接于主油道左电极3和副油道电极5外围的绝缘垫圈17,防止电解过程中漏电和预防掽伤工件。其主油道左电极3、主油道右电极4上的螺纹孔11和喷液孔12共有多组,多组螺纹孔11和喷液孔12的位置与气缸体18的主油道和横向油孔交叉处对应的圆周位置相对应;副油道电极5上的螺纹孔11和喷液孔12共有一组,该组螺纹孔11和喷液孔12的位置与气缸体18的副油道与横向油孔交叉处对应的圆周位置相对应,以确保对交叉处的毛刺进行去除,其中,喷液孔12对称分布在螺纹孔11的两侧,比现有的电极杆多设了一组喷液孔,能使电解液更充分、更均匀地布满在毛刺周围,能更有效地提高电解去毛刺的效果。在与螺纹孔11、喷液孔12位置相对应的主油道左电极3、副油道电极5外围均套设有电极圈19,电极圈19通过沉头螺钉20与螺纹孔11配合安装在对应的电极上;在电极圈19两侧均设有绝缘套28,通过绝缘套28将多个电极圈19隔开,在主油道左电极3端部设有凹形绝缘盖21,该凹形绝缘盖21通过自身开设有的内螺纹与主油道左电极3开设有的外螺纹旋接相连,保护电极的非工作面在电解过程中不受损伤。由于副油道是盲孔,在该孔底部位与横向油孔交叉处的空间有限,所以在副油道电极5端部设有凸形绝缘盖22,该凸形绝缘盖22通过自身开设有的外螺纹与安装在副油道电极5上的电极圈19开设有的内螺纹旋接相连,不仅满足保护电极要求的同时,还可以让出更多的空间,使电极圈有更多的工作位置、电极圈完全能对上该位置的毛刺,可使电解的效果更理想。本实施例中的主油道右电极4与电极右接头2的连接关系和主油道左电极3与电极左接头1的连接关系基本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电解去毛刺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在面板6的第一输液孔8上接上输液软管后,电解液从第一输液孔8通过两个第三输液孔10分别进入到电极的第二输液孔9内腔,最终通过电极的喷液孔喷到气缸体18的主油道和横向油道交叉处,实现对气缸体去毛刺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气缸体电解去毛刺装置,结构紧凑、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提高电极杆的强度,延长电极杆的使用寿命,使电解液更充分、更均匀地布满在毛刺周围,提高电解去毛刺的效果,具有操作方便可靠、工作效率高的特点。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去毛刺装置还包括电极连接机构,该电极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板23、连接螺柱24和连接螺钉25,其中,连接板23一侧将主油道左电极3与副油道电极5连接,连接螺柱24的一端旋接穿过接套7并与连接板23的另一侧接触相连,连接螺钉25旋接在连接螺柱24的另一端,电源的电缆线通过连接螺钉25安装在连接螺柱24上,使主油道左电极3和副油道电极5可以共用一根电缆线,减少了电缆线的数量,降低了成本,操作更加方便可靠、工作效率更高。在连接板23一侧设有锥形沉槽26,相应的,连接螺柱24一端设有与锥形沉槽26相适配的倒角27,便于连接螺柱24与连接板23的安装连接,提高二者的连接可靠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6171.9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5(广西)
授权编号:CN209439561U
授权时间:20190927
主分类号:B23H 9/02
专利分类号:B23H9/02;B23H11/00
范畴分类:26H;
申请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37006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天桥西路88号
发明人:冯文源;冯炜
第一发明人:冯文源
当前权利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洪娟
代理机构:44295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气缸体论文; 去毛刺论文; 电解液论文; 螺纹接头论文; 螺纹加工论文; 螺纹连接论文; 绝缘接头论文; 示意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