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功能测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功能,城市,城市群,空间,干路,形态,指数。
城市功能测度论文文献综述
寇晓东,陆瑶[1](2019)在《基于泰尔指数的西安城市经济功能区划分方案测度及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国内各级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和新城新区建设及其整合提升为背景,在梳理相关概念基础上,对城市经济功能区的概念进行界定。选取西安市作为典型对象,研究面向该市20多个经济板块整合的城市经济功能区划分问题。以产业定位相近、地理区位邻近等为依据,提出笔者的西安城市经济功能区划分方案,同时选择西安市官方提出的产业发展格局中的相应方案作为比对。以城市经济功能区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为衡量标准,选择泰尔指数作为测度方法,以重点项目投资完成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为指标,对文章划分方案和西安市划分方案进行测算。结果显示,笔者的划分方案在城市经济功能区协调发展的导向下相对较为合理,为西安城市经济功能区的划分提供了可能选项。(本文来源于《西安财经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毕胜,彭树远,张冉冉[2](2019)在《基于城市功能的城市发展质量测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城市功能视角,在城市发展质量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功能、管理功能、养育功能及环境功能4个维度出发构建城市发展质量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质量进行测度分析,并结合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实况提出对策。(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科技》期刊2019年15期)
阎东彬,范玉凤[3](2019)在《京津冀城市群功能空间失衡状态测度及治理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重要的人口集聚区和经济增长极,如何推动城市群形成合理的功能空间分布,是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所在。针对京津冀城市群功能空间紊乱、经济功能与生态功能矛盾凸显、产业功能与城镇功能不匹配等功能结构"失衡"现象,通过构建京津冀城市群功能空间状态指数,对该失衡状态进行测定和表达,并提出以功能结构优化引领空间结构优化、构建合理的功能结构体系、强化城镇功能、加强制度保障等措施,解决京津冀城市群功能结构时序失衡、空间失衡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俞玲玲[4](2018)在《长江经济带城市功能与制造业发展协调性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是新时期“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要求。我国现阶段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只有正确把握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现状,才能促进工业化、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城市功能是城市在社会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是城市发展现状的衡量指标之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城镇化水平,城市的制造业是城市产业的核心部门,其发展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工业化水平,因此,本文从城市功能和制造业的发展情况入手,以长江经济带的3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其城市功能和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及其协调性进行研究,为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功能及制造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2008年到2016年长江经济带31个城市的城市功能综合发展水平及制造业发展水平,并对测算结果进行分析;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各城市城市功能与制造业发展协调度,对协调度的分布特征进行时序分析和空间分析,同时对城市功能水平、制造业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度的协同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并根据城市功能与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度的大小和变化情况,筛选出若干问题城市;通过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探究影响协调度的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影响协调度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就城市的五大城市功能发展水平及城市功能综合发展水平而言,直辖市上海和重庆、省会城市成都、杭州、南京、武汉的城市功能发展水平最高,且除个别城市如上海、重庆的城市功能水平随时间变化幅度较大外,各城市的城市功能水平变化均较小;就制造业发展水平而言,上海、苏州、重庆的制造业发展水平最高,各个城市制造业发展水平随时间变化波动较大。对于城市功能与制造业发展的协调度,整体来说协调度最高的依旧是上海和重庆两个直辖市以及部分省会城市,如南京、杭州、成都、武汉,江苏的苏州作为地级市协调度远超其他同等级的地级市。从协调度的时序分布特征来看,本文根据协调度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将31个城市分为协调度稳定上升型城市、协调度波动上升型城市、协调度波动稳定型城市、协调度波动下降型城市和协调度稳定下降型城市,发现协调度稳定上升、波动上升的城市数量超过协调度波动下降型、稳定下降的城市数量,即整体上看长江经济带城市功能与制造业发展协调度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此外,通过对五种不同类型的城市进行分析发现,协调度稳定上升的城市为经济发展迅速的省会城市以及其周边城市;协调度波动上升的城市多为已经经历过一轮发展,需要摸索更有效的发展方式的城市;协调度波动稳定的城市多为城市和产业的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稳定的城市,要想进一步发展则需要进行转型升级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力量;协调度波动下降的城市多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城市,这些城市的发展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协调度稳定下降的城市中经济发展水平很高的城市和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城市并存,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正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因而城市发展速度放缓,而经济水平低的城市在产业布局规划、城市建设中存在诸多严重的问题亟待解决。从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以不同省份为视角,上海市和重庆市的城市功能与制造业发展协调水平最高,其次是江苏省和浙江省,安徽省和湖南省的协调度最低。以城市群为视角,摒除安徽省对长叁角城市群的负向影响,长叁角城市群的城市功能与制造业发展的协调度最高,其次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最低。通过对城市功能水平、制造业发展水平及两者的协同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部分城市的制造业发展水平较大程度的下降是导致协调度下降的原因,此外,城市功能水平高于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以城市功能发展水平和制造业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发展水平筛选出淮南、淮北、黄石、荆州、湘潭、衡阳、宜宾7个城市为问题城市。影响城市功能与制造业发展协调度的因素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外商直接投资额、人均科学技术支出及人均财政支出,其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外商直接投资额、人均科学技术支出对协调度有正向作用,而人均财政支出对协调度有负向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财经大学》期刊2018-12-01)
胡晓婧[5](2018)在《基于形态与功能联系的城市就业中心体系测度——以武汉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中心体系测度经历了从注重空间形态到愈发关注功能联系的视角转变,尤其是大数据的发展为功能联系的测度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源。本文利用手机话单数据,在用户居住地和工作地识别的基础上,获取就业者的通勤数据,通过GIS空间分析、空间统计、贪婪算法等方法,从空间形态和功能联系两个视角,测度了武汉市的就业中心体系。首先用工作地数据生成就业密度分布图,通过密度计算、核密度分析与空间自相关分析,识别出武汉市中心城区的就业中心,然后从就业密度(形态)和空间影响力(功能)两方面测度了各中心的能级。研究发现:武汉市中心城区的就业空间总体呈现以垂江发展为主,沿江发展为辅的态势,且武汉叁镇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中心体系呈现出主中心强大的多中心特征,各中心主要沿垂江方向拓展;基于形态和功能联系的能级计算结果存在差异,并非就业密度越大,对外功能联系及空间影响越高;武汉市各就业中心的就业密度相差不大,但基于功能联系的空间影响力存在显着差异。该研究有助于解决既往研究因空间单元较大、缺乏联系数据等产生的局限,希望能为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期刊2018-11-24)
金星星,陆玉麒,林金煌,祁新华,胡国建[6](2018)在《闽叁角城市群生产-生活-生态时空格局演化与功能测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在发展过程中能否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简称叁生)空间的协调,已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基于"叁生"空间评价体系,以闽叁角城市群为研究区,同时构建"叁生"空间功能性指数,探讨了近15年来闽叁角城市群"叁生"空间时空分异格局、功能性水平分异及其动因。结果表明:(1)2000—2015年,闽叁角城市群生产、生活空间均集中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且呈扩张趋势,生态空间则集中分布于西部山地、丘陵地区且整体呈缩减变化态势;(2)闽叁角城市群"叁生"空间功能性水平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性且整体呈降低趋势,功能指数(PLESI)大致以闽叁角城市群大都市区的核心-边缘分界线为界划分为东部功能水平较低区(均值为1.96)和西、南部功能水平较高区(均值为2.32);(3)闽叁角城市群"叁生"空间协调性较差,其竞合、冲突主要由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迭加所致。结果旨在能够为未来闽叁角城市群"叁生"空间竞合格局演变提供预判依据,并为推进"叁生"空间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余浩[7](2017)在《紧凑理念下城市形态与功能的测度及其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我国城市用地面临着土地增加速度高于人口增长速度、城市闲置用地量大、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以及城市用地效益不高四大问题。为此,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进行了紧凑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实践,具体举措包括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城市边界以及城市用地由“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等。与此同时,我国一部分城市规划相关工作人员及学者对于紧凑城市理念的认识存在不足,对紧凑城市的建设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关于什么样的城市属于紧凑城市就存在两大误区:一是高密度的城市就是紧凑城市;二是城市形态越趋近于圆形的城市就是紧凑城市。除此之外,紧凑城市的测度研究非常丰富,但关于紧凑城市的形态紧凑和功能紧凑的关系鲜有研究。为度量我国紧凑城市的建设情况以及探索城市形态紧凑和功能紧凑的关系,本文以我国省会级城市为例,对其2006年、2010年和2014年叁个年份城市形态紧凑度和功能紧凑度进行全面测度并分析其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尝试探讨城市形态紧凑和城市功能紧凑之间的关系。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数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框架,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章介绍了城市形态和城市功能的研究进展,并对紧凑城市的起源与发展、紧凑城市概念与基本特征、紧凑城市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第叁章是我国省会级城市的形态紧凑研究,本章是在前人形态紧凑度的测度方法基础上,确定适合本文研究目的的测度方法,并以遥感影像图为数据来源,对我国省会级城市的形态紧凑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第四章是我国省会级城市的功能紧凑研究,本章基于紧凑城市理念构建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2个评价指标的城市功能紧凑测度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计算城市功能紧凑度,并分析了我国省会级城市功能紧凑的时空演变特征;第五章是我国省会级城市形态紧凑与功能紧凑的相关性研究,本章是在前两章的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形态紧凑与功能紧凑的关系以及城市形态紧凑与功能紧凑各个一级指标的关系,最后结合具体城市的案例,分析了我国紧凑城市的建设情况;第六章总结了主要结论、创新点、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展望。(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7-04-01)
蔡海峰[8](2016)在《城市群功能专业化分工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和区域价值链的不断发展和延伸,城市之间的分工逐渐由产业分工向功能分工演进,功能分工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分工研究的新热点。为了研究城市群功能专业化分工影响因素与形成机制,本文以长叁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长叁角城市群功能分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测算了长叁角城市群功能专业化分工的现状,采用2003—2013年长叁角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对长叁角城市群内部功能专业化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居住成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状况、教育状况对长叁角城市群与城市功能分工有显着正相关性,而商业用地成本则对长叁角城市群功能分工有着负相关性,最后基于结论提出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6-06-30)
宁佐强[9](2016)在《基于概率测度的城市干路功能可靠度量化分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快速路、主干路是城市交通的动脉,统称为城市干路,承担着城市较大比例的交通量。《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明确了城市各等级道路的功能,即快速路应实现交通连续通行;主干路应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应以交通功能为主。为分析城市干路的实际运行状态,应将其规划设计功能的实现程度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以判断道路规划设计成果的合理性。考虑到交通流状态的时间变化特征,城市干路功能实现程度的表征指标为变量,需采用概率测度的方法。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功能分析的城市道路交通方案分阶段与决策研究”(项目编号:51278468)的资助下,对基于概率测度的城市干路功能可靠度量化方法进行研究。与服务水平相比,功能可靠度量化了道路功能的完成水平,且无需给出明确的分界点,更有助于交通管理者做出判断和决策。首先,分别研究快速路、主干路的具体功能描述,并给出相应的功能表征指标。快速路功能主要体现为快速通行和连续运行两个方面,表征指标分别确定为行车速度和车头时距变异系数;主干路功能主要体现为承载较大交通量、较高的运行速度和服务于中长运行距离叁个方面,表征指标分别为流量、行程速度和直行率。其次,结合可靠性理论,提出快速路功能可靠度、主干路功能可靠度的概念,并将其作为量化评价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功能实现程度的概率测度指标。进而构建相应的快速路功能可靠度、主干路功能可靠度的数学模型表达,在各表征指标相互独立的假设条件下,得到快速路功能可靠度、主干路功能可靠度的退化计算公式。最后,设计调查方案并进行实地视频数据采集,结合统计分析软件SPSS、PALISADE检验表征指标间的不相关性,作为指标间相互独立的必要条件。采用退化前后的功能可靠度计算公式对各调查路段的功能可靠度进行计算,结果基本吻合,有效验证了表征指标间相互独立的假设。然后分别对各个快速路基本路段、主干路交叉口服务水平等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与功能可靠度评价结果实现相互验证,表明论文所提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6-04-01)
王媛,姜博,初楠臣,刘焱,马玉媛[10](2016)在《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功能联系测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资金流、交通流和信息流等叁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区域城市功能联系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空间自相关模型,对东北地区地级以上城市要素流和城市功能联系的空间格局特征与演进规律进行了分析。在总结东北地区城市功能联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功能联系的调控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城市问题》期刊2016年03期)
城市功能测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城市功能视角,在城市发展质量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功能、管理功能、养育功能及环境功能4个维度出发构建城市发展质量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质量进行测度分析,并结合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实况提出对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功能测度论文参考文献
[1].寇晓东,陆瑶.基于泰尔指数的西安城市经济功能区划分方案测度及比较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9
[2].毕胜,彭树远,张冉冉.基于城市功能的城市发展质量测度分析[J].中国高新科技.2019
[3].阎东彬,范玉凤.京津冀城市群功能空间失衡状态测度及治理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俞玲玲.长江经济带城市功能与制造业发展协调性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8
[5].胡晓婧.基于形态与功能联系的城市就业中心体系测度——以武汉市为例[C].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2018
[6].金星星,陆玉麒,林金煌,祁新华,胡国建.闽叁角城市群生产-生活-生态时空格局演化与功能测度[J].生态学报.2018
[7].余浩.紧凑理念下城市形态与功能的测度及其相关性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7
[8].蔡海峰.城市群功能专业化分工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6
[9].宁佐强.基于概率测度的城市干路功能可靠度量化分析及应用[D].郑州大学.2016
[10].王媛,姜博,初楠臣,刘焱,马玉媛.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功能联系测度[J].城市问题.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