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超高产小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麦,超高产,特性,品种,氮素,产量,冬小麦。
超高产小麦论文文献综述
赵吉平,任杰成,郭鹏燕,许瑛,任超[1](2019)在《超高产小麦育种及诱变技术的应用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作为第二大的粮食作物的小麦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各种技术培育超高产小麦成为当下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作者就是主要建立在超高产小麦的概念基础上,在山西太原地区进行超高产小麦的育种研究。本研究主要是通过进行对试验小麦品种材料的选择、确定试验方法、对培育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在整个过程中运用诱变技术,培育出优良的超高产小麦品种。(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11期)
李例栗[2](2018)在《超高产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及增产途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河南省大面积种植和新近培育的14个超高产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超高产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了不同小麦品种的增产途径。试验结果显示不同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存在较大差异性,其中大穗小麦品种的穗粒数较多,但千粒重相对较低,杂交小麦品种杂麦3号的穗粒数和穗数较多,因而产量较高。通过对上述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进行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产量构成因素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和产量相关项均呈现正相关,大小顺序为穗粒、千粒重、穗粒数。由于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不同,要想实现超高小麦增产,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品种选育,完善相应栽培管理措施。(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8年24期)
贾联合[3](2018)在《诱变技术在超高产小麦育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科技体制改革日益完善,行业以及部门之间的竞争趋于激烈化,我国诱变育种工程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从诱变育种的概念出发,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分析了超高产小麦育种存在的问题和诱变技术在超高产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可为推动我国超高产小麦诱变育种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期刊2018年09期)
史辛凯,石玉,赵俊晔,于振文[4](2018)在《施氮量对超高产小麦品种烟农1212耗水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超高产小麦品种烟农1212为试材,在微喷带测墒补灌条件下设置0(N0)、180(N1)、210(N2)、240(N3)kg/hm~2四个施氮量,研究其对小麦耗水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N2处理100~200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显着高于N3处理,提高了深层土壤贮水的利用能力;(2)N2处理播种—拔节期阶段耗水量显着低于N3,但拔节—开花期及开花—成熟期阶段的耗水量及耗水模系数显着高于N3和N1处理;(3)籽粒产量N2较N1提高了12.35%,与N3无显着差异;N2处理氮肥农学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显着高于N3处理。因此施氮量210 kg/hm~2为本试验条件下的适宜施氮量。(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许东旭,于沐,黄长志,周秋峰[5](2018)在《高稳系数分析法评价2016年河南省超高产小麦区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稳系数法(HSC)对2016-2017年度11个参试的河南省超高产小麦区域试验的材料进行了高产性和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厚德麦970产量和稳定性均居第一,为高产稳产类型,该品种在跨度较大区域内,具有较好的高产稳产潜力,极具推广前景;昌麦15产量最低,稳定性也最低。(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8年02期)
李洪[6](2017)在《种植密度对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以超高产小麦品种石麦12为实验材料,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存在着明显差异。每公顷150万基本苗的种植密度条件下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RUBP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群体光合速率、群体叶源量等光合指标都表现出明显优势,相对于其它处理来说产量表现出极显着。研究结果表明,超高产小麦品种石麦12应适当控制基本苗数,协调好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以提高生育后期光合能力,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7年19期)
王信宝,王凤梅,李平路,孟庆华[7](2017)在《多穗型抗倒超高产小麦新品种山农29号及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山农29号是由山东农业大学李斯深教授育种课题组最新选育的中强筋小麦新品种,亲本组合为临麦6号/J1718(泰农18姊妹系)。该品种具有分蘖能力强、多穗型、抗倒、落黄性好、超高产、适应性强等突出特点,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河北中南部、山西西南部以及山东省高肥水地块种植利用。2016年分别通过国家审定和山东省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6024和鲁农审2016002号。(本文来源于《中国种业》期刊2017年08期)
倪艳云,闵思桂,宋桂香,宋宏梅,郭万胜[8](2017)在《超高产小麦群体特征及其配套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高邮地区近几年小麦超高产实例及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小麦产量超过600 kg/667 m~2的产量叁要素指标:穗数30.9~35.3万/667 m~2,每穗粒数45.2~52.2粒/穗,千粒质量38.7~43.1 g。同时,在稳定每穗结实粒数和千粒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是高邮市小麦实现超高产的前提。通过对超高产小麦群体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相应配套栽培技术。(本文来源于《大麦与谷类科学》期刊2017年01期)
刘伟,赵敏,胡伟,张龙[9](2016)在《超高产小麦栽培管理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播前准备1.根据当地情况选用优良品种。选用抗逆性强、具有高产潜力的优良品种。2.秸秆还田。对于前茬种植玉米的地块,要结合收获将秸秆粉碎还田。3.施足底肥。结合整地,每667平方米底施尿素2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澳邦生物菌肥4千克,或底施磷酸二铵30千克、澳邦生物菌肥4千克。4.精细整地。秸秆还田后深翻25厘米,耙2遍后除净根茬、粉碎土块,达到上虚下实、地表平整。旋耕的麦(本文来源于《乡村科技》期刊2016年28期)
杨志辉[10](2016)在《南阳盆中平原区超高产小麦品种筛选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选择本试验在南阳盆中平原小麦高产区选取四个有代表性的县作为试验点,试验地均为高产创建田,地势平坦,地力均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完备配套,沟、路、渠、井具备,排灌方便。各试验点交通方便,周边无障碍物并远离周边村庄,属中上等肥力条件,前茬作物为玉米,产量在8 250~9 750kg/hm2。1.2参试品种本试验参试品种12个:郑麦7698、兰考198、矮抗(本文来源于《种子世界》期刊2016年10期)
超高产小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河南省大面积种植和新近培育的14个超高产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超高产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了不同小麦品种的增产途径。试验结果显示不同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存在较大差异性,其中大穗小麦品种的穗粒数较多,但千粒重相对较低,杂交小麦品种杂麦3号的穗粒数和穗数较多,因而产量较高。通过对上述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进行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产量构成因素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和产量相关项均呈现正相关,大小顺序为穗粒、千粒重、穗粒数。由于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不同,要想实现超高小麦增产,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品种选育,完善相应栽培管理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高产小麦论文参考文献
[1].赵吉平,任杰成,郭鹏燕,许瑛,任超.超高产小麦育种及诱变技术的应用探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9
[2].李例栗.超高产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及增产途径分析[J].农家参谋.2018
[3].贾联合.诱变技术在超高产小麦育种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2018
[4].史辛凯,石玉,赵俊晔,于振文.施氮量对超高产小麦品种烟农1212耗水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8
[5].许东旭,于沐,黄长志,周秋峰.高稳系数分析法评价2016年河南省超高产小麦区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J].农业科技通讯.2018
[6].李洪.种植密度对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农家参谋.2017
[7].王信宝,王凤梅,李平路,孟庆华.多穗型抗倒超高产小麦新品种山农29号及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17
[8].倪艳云,闵思桂,宋桂香,宋宏梅,郭万胜.超高产小麦群体特征及其配套技术研究[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7
[9].刘伟,赵敏,胡伟,张龙.超高产小麦栽培管理技巧[J].乡村科技.2016
[10].杨志辉.南阳盆中平原区超高产小麦品种筛选试验[J].种子世界.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