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缓释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锐孔法,谷氨酸钠,微胶囊,缓释
缓释性论文文献综述
吴玲玲,张慜,刘亚萍[1](2019)在《锐孔法制备谷氨酸钠微胶囊及其缓释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谷氨酸钠的缓释性,以海藻酸钠为壁材,采用锐孔法对谷氨酸钠进行微胶囊化。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不同因素对谷氨酸钠微胶囊成型效果和包埋率影响,在正交试验的优化作用下,得到谷氨酸钠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海藻酸钠质量分数2.0%、CaCl2质量分数3.0%、芯壁质量体积比2∶10、包埋温度50℃、针头直径0.70 mm,在该条件下,微胶囊包埋率为81.86%。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谷氨酸钠微胶囊呈大小均一的圆球形,无拖尾现象,质地较硬,内部结构完整性和致密性较好。缓释试验和电子鼻测定结果均表明,微胶囊在沸水中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缓释时间长达2 h。(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林柏松[2](2019)在《采油系统中固体缓释性阻垢剂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叁元复合驱技术的推广应用,井下结垢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结垢的原因是其中的碱和表面活性剂可以从地层中携带大量的钙、镁、硅离子,从而使抽油泵、抽油杆以至油管形成结垢层,引起卡泵和油管的可流动液体截面积减小。频繁的检泵,不仅影响产能生产,而且还造成了维修费用的巨大浪费。因此,解决井下结垢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本课题,针对大庆油田叁元复合驱系统的结垢情况,研制出一种可以有效缓解抽油泵结垢的长效固体缓释性阻垢剂。以下简称HYM。(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9年14期)
董芝宏,凌嘉艳,黄欣颖,罗志刚[3](2019)在《3种多孔淀粉载体性质及吸附精油缓释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分别制备酶解、叁偏磷酸钠(STMP)交联酶解和辛烯基琥珀酸(OSA)改性多孔淀粉载体,通过吸水率和吸油率评价吸附性,扫描电镜(SEM)观察形貌特征,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精油分布,并测定淀粉载体对精油的缓释效果。结果显示3种多孔淀粉的吸油率较原淀粉都有显着性提高(P<0.05),OSA多孔淀粉吸油率最高。SEM观察到STMP多孔淀粉有较大空腔,CLSM观察到精油充分吸附在了多孔内部;OSA多孔淀粉对精油保留率最佳,其缓释曲线符合动力学一级和二级方程。(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19年06期)
刘沙彦,彭曙光,罗井清,周志成,王征[4](2019)在《绿原酸包埋工艺优化及其包埋物肠胃缓释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绿原酸的生物利用度,采用多孔淀粉对绿原酸进行包埋,再用卵磷脂对绿原酸-多孔淀粉包埋物进行包裹,形成复合包埋物。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其吸附绿原酸的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包埋条件:芯壁比为1∶10,pH值为3,温度为30℃,时间为2.0 h,包埋效率达到82.5%,包埋量为82.4 mg/g。通过搅拌将卵磷脂和绿原酸-多孔淀粉包埋物混合形成卵磷脂复合包埋物,其包埋效率仍为82.5%。分别利用傅里叶红外、扫描电镜和紫外扫描对包埋物进行了分析和确证。将2种包埋物分别于人工模拟胃液和肠液环境中进行绿原酸释放研究,结果显示卵磷脂复合包埋物在人工模拟胃液中的最高释放率为16.3%,在人工模拟肠液中的最高释放率为59.2%,而绿原酸-多孔淀粉包埋物在上述2种环境下的释放率分别为64.3%和35.2%。表明卵磷脂复合物能更好地经受胃液环境,到达肠液中释放绿原酸,也表明该包埋工艺可以提高绿原酸的生物利用度。(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江敏,李桂华,李晓娟,陈文,郭亚可[5](2019)在《载氨基化碳纳米管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温敏凝胶对NGF的缓释性及释药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载氨基化碳纳米管的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CS/β-GP)温敏凝胶对神经生长因子(NGF)的释药机制。方法:以NGF为模型药物,考察载氨基化碳纳米管的CS/β-GP温敏凝胶的缓释性,并采用零级方程、一级方程和Higuchi方程、Hixson-Crowell、Weibull和Peppas方程等各释药模型初步探讨其释药机制。结果:载氨基化碳纳米管的CS/β-GP温敏凝胶对NGF有较好的缓释作用,释放行为与凝胶微观结构有一定关系。NGF在壳聚糖温敏凝胶系统中的体外释放行为与Weibull模型最接近,即以扩散和溶蚀为主的释药机制。结论:氨基化碳纳米管的CS/β-GP温敏凝胶释药过程是药物扩散和凝胶降解的双重结果,从而为CS/β-GP温敏凝胶的缓释性研究提供了一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王开亚,胡旭阳,刘正海[6](2018)在《棉花缓释性包裹肥试验结果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棉花施用缓释性包裹肥能显着地促进棉花生长,提高棉铃质量,减少施肥用工,达到省工节本、增产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8年20期)
刘双双,张彦军,徐飞,初众,那治国[7](2018)在《香草兰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优化及缓释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麦芽糊精为壁材,香草兰精油为芯材,通过喷雾干燥的方式制备香草兰精油微胶囊。5种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壁芯比、均质压力、固形物质量分数对包埋产率具有显着影响。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得到最佳制备香草兰精油微胶囊的工艺条件为壁芯质量比4∶1、均值压力20 MPa、固形物质量分数40%,该条件下包埋产率为(97.21±0.3)%,包埋率为(89.16±1.2)%。100℃加热30 h后,微胶囊的挥发率为22.12%,结果表明微胶囊能够显着降低精油的挥发速率。(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潘佃海[8](2018)在《微胶囊缓释性农药研究与应用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胶囊缓释性农药具有高效、安全、稳定、可实现多种农药有效成分复配、省工等优点,是今后农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微胶囊农药微胶囊的常规控制备法和新型制备法,并分析了影响微胶囊缓释性农药释放速度的因素及其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微胶囊缓释性农药的进一步开发和推广提供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05期)
梁蓓蕾,逯宜,李蕴聪,刘瑞瑞[9](2018)在《Nano-ZnO改性复合树脂抗菌性能的缓释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不同添加剂量的nano-ZnO改性复合树脂的锌离子释放规律及浸泡1个月后的抗菌活性。方法:制备不同添加剂量(1wt%,5wt%,10wt%)的nano-ZnO改性复合树脂试件,充分光固化后浸泡于无菌叁蒸水中,分别于24h,1周,2周,1个月时使用锌(Zn)测定试剂盒对各组试件浸析液的锌离子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浸泡1个月的试件进行抗菌活性测定。结果:不同时间点检测的各组试件的锌离子释放量均随nano-ZnO添加剂量的增加而增加,10wt%的nano-ZnO添加组改性复合树脂在1个月时仍保持较高的锌离子释放水平,并且其同期抗菌活性也显着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结论:10wt.%的nano-ZnO添加组改性复合树脂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较高的锌离子释放水平,从而达到更加长效性的抗菌作用。(本文来源于《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戴一星,郎美东[10](2018)在《羧甲基壳聚糖基胶束的制备及其缓释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羧甲基壳聚糖接枝聚己内酯(CMCS-g-PCL)作为阿帕替尼的载体,制备了载药胶束以降低阿帕替尼的副作用。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研究了采用乳化-挥发法、透析法以及薄膜水化法所制得载药胶束的包封率及载药量,并对胶束的稳定性、缓释性以及细胞毒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乳化-挥发法最适合用于制备载药胶束,制得的胶束平均粒径在100~150nm,在水溶液中能够稳定维持21d以上,而在PBS溶液中仅能维持7d左右。该载药胶束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且释放率随着载体接枝率的上升而下降。细胞增殖抑制实验证明,载药胶束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抑制效果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有利于实现长效治疗。(本文来源于《功能高分子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缓释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叁元复合驱技术的推广应用,井下结垢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结垢的原因是其中的碱和表面活性剂可以从地层中携带大量的钙、镁、硅离子,从而使抽油泵、抽油杆以至油管形成结垢层,引起卡泵和油管的可流动液体截面积减小。频繁的检泵,不仅影响产能生产,而且还造成了维修费用的巨大浪费。因此,解决井下结垢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本课题,针对大庆油田叁元复合驱系统的结垢情况,研制出一种可以有效缓解抽油泵结垢的长效固体缓释性阻垢剂。以下简称HY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缓释性论文参考文献
[1].吴玲玲,张慜,刘亚萍.锐孔法制备谷氨酸钠微胶囊及其缓释性的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9
[2].林柏松.采油系统中固体缓释性阻垢剂实验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9
[3].董芝宏,凌嘉艳,黄欣颖,罗志刚.3种多孔淀粉载体性质及吸附精油缓释性研究[J].粮食与油脂.2019
[4].刘沙彦,彭曙光,罗井清,周志成,王征.绿原酸包埋工艺优化及其包埋物肠胃缓释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9
[5].江敏,李桂华,李晓娟,陈文,郭亚可.载氨基化碳纳米管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温敏凝胶对NGF的缓释性及释药机制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9
[6].王开亚,胡旭阳,刘正海.棉花缓释性包裹肥试验结果初报[J].农业与技术.2018
[7].刘双双,张彦军,徐飞,初众,那治国.香草兰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优化及缓释性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18
[8].潘佃海.微胶囊缓释性农药研究与应用现状[J].安徽农学通报.2018
[9].梁蓓蕾,逯宜,李蕴聪,刘瑞瑞.Nano-ZnO改性复合树脂抗菌性能的缓释性研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8
[10].戴一星,郎美东.羧甲基壳聚糖基胶束的制备及其缓释性[J].功能高分子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