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路板和空调器,电路板包括第一电源模块和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第一电源模块用于为负载供电,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并联,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一端与电源模块相连接,电路板还包括:第一电阻和故障检测模块,第一电阻的一端与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故障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一电阻相连接,故障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相连接。电路板通过设置第一电阻同时检测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电流,使得采样电阻仅需一个接地点,并且一个故障检测电路即可实现同时检测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避免多个检测电路之间的相互干扰,进而避免产生误报过流的现象。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路板,包括第一电源模块和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用于为负载供电,所述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并联,所述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故障检测模块,所述故障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相连接,所述故障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相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电路板,包括第一电源模块和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用于为负载供电,所述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并联,所述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还包括:
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故障检测模块,所述故障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相连接,所述故障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中每一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包括:
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相连接;
功率开关,所述功率开关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功率开关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相连接;
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故障检测模块相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相与所述功率开关的基极相连接;
第二电源模块,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与所述驱动模块的供电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中每一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还包括:
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功率开关的基极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与第二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模块包括:
稳压模块,所述稳压模块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相连接,另一端接地;
防过压模块,所述防过压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相连接,另一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与第一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包括:
整流模块,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相连接,所述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检测模块包括:
比较模块;
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比较模块的第一反向输入端相连接;
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比较模块的第一正向输入端相连接;
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接;
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接;
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比较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比较模块的第二正向输入端相连接;
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另一端为所述故障检测模块的输出端;
第三电源模块,所述第三电源模块与所述比较模块的供电端相连接,并与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检测模块包括:
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比较模块的第二反向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接地;
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比较模块的第二反向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源模块相连接;
第九电阻,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相连接;
第十电阻,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接;
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源模块与第三电源相连接,所述第三电源模块包括:
第十一电阻,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电源相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比较模块的供电端相连接,并与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七电阻的接地点、所述比较模块的接地点与所述第一电阻的接地点相同。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路板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空调器的控制电路中,由于交错并联有多个IGBT模块,所以需设置多个采样电阻对流经IGBT模块的电流进行采样,以避免IGBT模块过流而使得IGBT模块损坏。在相关技术中,每个IGBT模块对应一个采样电阻,每个采样电阻均有一个落地点,但多个落地点之间的压差不易处理,使得检测电路产生误报过流的现象,进而影响控制电路的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空调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路板,包括第一电源模块和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第一电源模块用于为负载供电,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并联,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一端与电源模块相连接,电路板还包括:第一电阻和故障检测模块,第一电阻的一端与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故障检测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一电阻相连接,故障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路板,通过将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并联,并联后的总线于第一电阻相连接,使得第一电阻可同时采集多个并联的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电流,当其中任何一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发生过流现象时,流经第一电阻的电流均会增大,故障检测电路检测出第一电阻的电流增大后,向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发送过流信号,使得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停止工作,避免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损坏;并且通过设置第一电阻同时检测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电流,使得采样电阻仅需一个接地点,并且一个故障检测电路即可实现同时检测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避免多个检测电路之间的相互干扰,进而避免产生误报过流的现象,确保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稳定工作。
具体地,故障检测电路采集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该电压与第一电阻的电阻值计算出第一电阻的电流,比较第一电阻的电流与预设电流之间的大小,即可判断功率因数校正模块是否过流;同样可通过故障检测电路采集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并将该电压与预设电压相比较,进而判断功率因数校正模块是否过流。第一电阻为采样电阻。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路板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中每一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包括:第一电感、功率开关、驱动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第一电感的一端与电源模块相连接;功率开关的集电极与第一电感的另一端相连接,功率开关的发射极与第一电阻相连接;驱动模块的输入端与故障检测模块相连接,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相与功率开关的基极相连接;第二电源模块与驱动模块的供电端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驱动模块,驱动模块用于控制功率开关的导通与断开,驱动模块与故障检测模块相连接,当功率开关发生过流现象,故障检测电路检测出第一电阻过流,并将过流信号发送至驱动模块,驱动模块控制功率开关断开,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停止工作,当功率开关正常工作,未发生过流现象时,故障检测电路向驱动模块发送电流正常信号,驱动电路控制功率开关保持导通状态,功率因数校正模块正常工作。优选地,功率开关为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或MOS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场效应晶体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中每一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还包括:第二电阻,第二电阻的一端与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功率开关的基极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电阻,第二电阻的一端与驱动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功率开关的基极相连接,确保驱动模块向功率开关发出的驱动信号更加稳定,进而确保功率开关工作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电源模块与第二电源相连接,第二电源模块包括:稳压模块和防过压模块,稳压模块一端与第二电源相连接,另一端接地;防过压模块的一端与第二电源相连接,另一端接地。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电源模块与第二电源相连接,第二电源为外部电源,优选为15V直流电源;通过设置稳压模块,确保驱动模块的电压稳定,通过设置防过压模块,避免驱动模块因第二电源过压而烧毁。优选地,稳压模块包括两个并联的电容,防过压模块为二极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电源模块与第一电源相连接,第一电源模块包括:整流模块,整流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一电源相连接,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电源模块与第一电源相连接,第一电源为外部电源,优选为交流电源;通过设置整流模块,对第一电源进行整流和\/或滤波,确保与第一电源相连的负载工作的稳定性。优选地,整流模块包括滤波器和\/或整流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故障检测模块包括:比较模块、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电容、第一二极管和第三电源模块;第三电阻的一端与第一电阻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比较模块的第一反向输入端相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与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比较模块的第一正向输入端相连接;第五电阻的一端与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接;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比较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比较模块的第二正向输入端相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电容的一端相连接,第一二极管的另一端为故障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第三电源模块与比较模块的供电端相连接,并与第六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的作为的上拉电阻的阻值和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就可以确定经由第一电阻确定的动作电流。为了避免在第一电阻出现扰乱信号,在比较模块的第一反向输入端和比较模块的第一正向输入端并联一个电容,进而实现过滤干扰的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故障检测模块包括: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和第二二极管;第七电阻与比较模块的第二反向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第八电阻的一端与比较模块的第二反向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电源模块相连接;第九电阻的一端与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相连接;第十电阻的一端与第一电容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九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第十电阻的一端相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十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比较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输入至比较模块的第二正向输入端,利用第一电容实现延时功能,通过比较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输出至功率开关的控制端,进而实现过流的控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三电源模块与第三电源相连接,第三电源模块包括:第十一电阻,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与第三电源相连接,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比较模块的供电端相连接,并与第六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三电源模块与第三电源相连接,第三电源为外部电源,优选为15V直流电源;通过在第三电源与比较模块之间设置第十一电阻,避免第三电源在高频回路上短路,确保第三电源可直接与比较模块的供电端相连接,为比较模块供电。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七电阻的接地点、比较模块的接地点与第一电阻的接地点相同。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七电阻、比较模块与第一电阻共地,使得故障检测模块的落地点在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功率开关汇总点靠近第一电阻的一侧,确保故障检测模块在工作过程中受到干扰,确保故障检测模块工作的稳定性,避免产生误报过流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电路板,因此该空调器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电路板的全部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板电路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故障检测模块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功率因数校正模块,12第一功率因数校正模块,14第二功率因数校正模块,16第三功率因数校正模块,102第一电感,104功率开关,106驱动模块,108第二电源模块,1082防过压模块,1084稳压模块,110第二电阻,2故障检测模块,202第三电阻,204第四电阻,206第五电阻,208 第六电阻,210第七电阻,212第八电阻,214第九电阻,216第十电阻, 218第一电容,220第一二极管,222第二二极管,224比较模块,3第一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路板和空调器。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路板,包括第一电源模块和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1,第一电源模块用于为负载供电,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1并联,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1的一端与电源模块相连接,电路板还包括:第一电阻3和故障检测模块2,第一电阻3的一端与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1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电阻3的另一端接地;故障检测模块2的输入端与第一电阻3相连接,故障检测模块2的输出端与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1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电路板通过将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1并联,并联后的总线于第一电阻3相连接,使得第一电阻3可同时采集多个并联的功率因数校正模块1的电流,当其中任何一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1的发生过流现象时,流经第一电阻3的电流均会增大,故障检测电路检测出第一电阻 3的电流增大后,向功率因数校正模块1发送过流信号,使得功率因数校正模块1停止工作,避免功率因数校正模块1的损坏;并且通过设置第一电阻3同时检测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1的电流,使得采样电阻仅需一个接地点,并且一个故障检测电路即可实现同时检测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 1,避免多个检测电路之间的相互干扰,进而避免产生误报过流的现象,确保功率因数校正模块1的稳定工作。
具体地,故障检测电路采集第一电阻3两端的电压,根据该电压与第一电阻3的电阻值计算出第一电阻3的电流,比较第一电阻3的电流与预设电流之间的大小,即可判断功率因数校正模块1是否过流;同样可通过故障检测电路采集第一电阻3两端的电压,并将该电压与预设电压相比较,进而判断功率因数校正模块1是否过流。第一电阻3为采样电阻。
优选地,如图2所示,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1包括三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分别为第一功率因数校正模块12,第二功率因数校正模块14和第三功率因数校正模块16,第一功率因数校正模块12,第二功率因数校正模块14和第三功率因数校正模块16并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1中每一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1包括:第一电感102、功率开关 104、驱动模块106和第二电源模块108,第一电感102的一端与电源模块相连接;功率开关104的集电极与第一电感102的另一端相连接,功率开关104的发射极与第一电阻3相连接;驱动模块106的输入端与故障检测模块2相连接,驱动模块106的输出端相与功率开关104的基极相连接;第二电源模块108与驱动模块106的供电端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驱动模块106,驱动模块106用于控制功率开关104的导通与断开,驱动模块106与故障检测模块2相连接,当功率开关104发生过流现象,故障检测电路检测出第一电阻3过流,并将过流信号发送至驱动模块106,驱动模块106控制功率开关104断开,功率因数校正模块1停止工作,当功率开关104正常工作,未发生过流现象时,故障检测电路向驱动模块106发送电流正常信号,驱动电路控制功率开关 104保持导通状态,功率因数校正模块1正常工作。优选地,功率开关104 为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或MOS 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场效应晶体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1中每一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1还包括:第二电阻110,第二电阻110的一端与驱动模块106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电阻110的另一端与功率开关104的基极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电阻110,第二电阻110的一端与驱动模块106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电阻110的另一端与功率开关104的基极相连接,确保驱动模块106向功率开关104发出的驱动信号更加稳定,进而确保功率开关104工作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二电源模块 108与第二电源相连接,第二电源模块108包括:稳压模块1084和防过压模块1082,稳压模块1084一端与第二电源相连接,另一端接地;防过压模块1082的一端与第二电源相连接,另一端接地。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电源模块108与第二电源相连接,第二电源为外部电源,优选为15V直流电源;通过设置稳压模块1084,确保驱动模块106 的电压稳定,通过设置防过压模块1082,避免驱动模块106因第二电源过压而烧毁。优选地,稳压模块1084包括两个并联的电容,防过压模块1082 为二极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电源模块与第一电源相连接,第一电源模块包括:整流模块,整流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一电源相连接,整流模块的输出端与多个功率因数校正模块1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电源模块与第一电源相连接,第一电源为外部电源,优选为交流电源;通过设置整流模块,对第一电源进行整流和\/或滤波,确保与第一电源相连的负载工作的稳定性。优选地,整流模块包括滤波器和\/或整流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故障检测模块 2包括:比较模块224、第三电阻202、第四电阻204、第五电阻206、第六电阻208、第一电容218、第一二极管220和第三电源模块;第三电阻 202的一端与第一电阻3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比较模块224的第一反向输入端相连接;第四电阻204的一端与第一电阻3的另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比较模块224的第一正向输入端相连接;第五电阻206的一端与第三电阻202的另一端相连接;第六电阻208的另一端与第四电阻204的另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五电阻206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电容218的一端与比较模块224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比较模块224的第二正向输入端相连接;第一二极管220的正极与第一电容218的一端相连接,第一二极管220的另一端为故障检测模块2的输出端;第三电源模块与比较模块224的供电端相连接,并与第六电阻208的另一端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三电阻202、第四电阻204的作为的上拉电阻的阻值和第五电阻206和第六电阻208就可以确定经由第一电阻3确定的动作电流。为了避免在第一电阻3出现扰乱信号,在比较模块224的第一反向输入端和比较模块224的第一正向输入端并联一个电容,进而实现过滤干扰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故障检测模块2包括:第七电阻210、第八电阻212、第九电阻214、第十电阻216和第二二极管222;第七电阻210与比较模块224的第二反向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第八电阻212的一端与比较模块224的第二反向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电源模块相连接;第九电阻214的一端与第一电容218 的另一端相连接;第十电阻216的一端与第一电容218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九电阻214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二极管222的正极与第十电阻 216的一端相连接,第二二极管222的负极与第十电阻216的另一端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比较模块224的第一输出端输入至比较模块224 的第二正向输入端,利用第一电容218实现延时功能,通过比较模块224 的第二输出端输出至功率开关104的控制端,进而实现过流的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第三电源模块与第三电源相连接,第三电源模块包括:第十一电阻,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与第三电源相连接,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比较模块224的供电端相连接,并与第六电阻208的另一端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三电源模块与第三电源相连接,第三电源为外部电源,优选为15V直流电源;通过在第三电源与比较模块224之间设置第十一电阻,避免第三电源在高频回路上短路,确保第三电源可直接与比较模块224的供电端相连接,为比较模块224供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七电阻210的接地点、比较模块224的接地点与第一电阻3的接地点相同。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七电阻210、比较模块224与第一电阻3共地,使得故障检测模块2的落地点在功率因数校正模块1的功率开关104 汇总点靠近第一电阻3的一侧,确保故障检测模块2在工作过程中受到干扰,确保故障检测模块2工作的稳定性,避免产生误报过流的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路板,因此该空调器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路板的全部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6811.7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399536U
授权时间:20190917
主分类号:F24F 11/88
专利分类号:F24F11/88
范畴分类:35C;
申请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林港路
发明人:杨建宁;章文凯;易文杰
第一发明人:杨建宁
当前权利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代理人:尚志峰;汪海屏
代理机构:11343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