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懂网上表情符号(论文文献综述)
霍文博[1](2020)在《“热门·电竞”微博语篇研究》文中指出人类始终都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追求着一种更为简约的表达方式,不论是在具有物理属性的场景语境里,还是在网络这样的虚拟空间中。同理,对于“热门·电竞”微博语篇的研究也不会是一个例外。本文所研究的“热门·电竞”微博语篇是就狭义上微博所提供的优选服务产品“热门微博”中的“电竞”版块内容而言的。它是虚拟空间里的交际语言单位,是在微博“热门·电竞”版块中使用着的言语产品。“热门·电竞”微博语篇是博主的言语行为方式从现实世界的场景语境迁入到网络这样的虚拟空间后形成的具象化产物,是一种自然流变的话语存在状态。“电竞”的娱乐性特质能够直接影响到博主所采用的信息编码形式,决定着“热门·电竞”微博语篇的语用特征以及语体特征。在生成性上,“热门·电竞”微博语篇是一种线性材料的组合,是大于句子的连续话语;在信息性上,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语义建构体;在功能性上,是言语交际与沟通的符号记录。本文以语篇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社会交际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对发布在微博平台“热门·电竞”版块上的语篇进行了梳理与探究,旨在说明“热门·电竞”微博语篇是博主(内容作者)发布在“热门微博”中“电竞”版块上的有关“电竞”信息的一系列连续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在信息编码方面,它是一个形式衔接、语义连贯的交际语言单位。其类型主要有结构类型和文体类型。结构类型探究“热门·电竞”微博语篇的构成要素“正文”“标题”“补充信息”“信息来源”“话题分类”的组合方式以及博主与浏览用户的语言互动情形,包括单独型语篇和组合型语篇。文体类型关注博主发布“电竞”信息的文本形式,有告启类、新闻类、评价类和混合类之别。在语篇功能方面,“热门·电竞”微博语篇既是互动式的娱乐媒介,又是多模态的“电竞”信息载体,还是共享型的“电竞”营销工具。这其中,娱乐媒介是其基本功能。“热门·电竞”微博语篇的词语特征主要是通过语法词、增义词、词语模、汉字谐音词以及字母缩略语等形式体现出来的。在句法特征方面,被动句和同体过度能够显现出“电竞”赛事活动的竞技色彩。前者是语篇适应“电竞”赛事气氛由主动态转换为被动态的句法表征,后者则是娱乐性、主观情态性在句法上的形象体现。在语篇的组合方式上,“热门·电竞”微博语篇的衔接有回指、时空衔接和逻辑衔接这三种形式。回指包括名词回指、代词回指和零形回指。时空衔接包括时间衔接和空间衔接。逻辑衔接有的是双向关系,具体指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有的则是单向关系,包括说明关系、因果关系和目的关系。在连贯方面,“热门·电竞”微博语篇话题链带有“节点”标识,“节点”的分布能够显现语篇的连贯性。主位推进是“热门·电竞”微博语篇连贯的手段之一,分为一致型推进模式和派生型推进模式。此外,语篇的连贯性还可以通过语气的层递性显现出来。在语用特性方面,互文性、主观情态性是“热门·电竞”微博语篇的基本语用特性,阻拒性则是其特殊属性。在互文性当中,本文重点讨论了内部语篇和内部语篇、内部语篇和外部语篇在互文上的各种关联,得出了显性互文和隐性互文的分类标准。在互文的表现形式方面,主要有“借”“省”“增”“仿”“译”五种。此外,元话语和互文链也是语篇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观情态性的达成手段有语法手段和语义独立片段。语法手段是网络语言在“热门·电竞”微博语篇的具体体现,主要有同体过度、句末点号使用和副语言表义。在“热门·电竞”微博语篇里,语义独立片段主要有交待式、凸显式、入话式。它们是主观情态性最重要的表达手段。阻拒性是“热门·电竞”微博语篇编码技巧的体现方式,其重点是“电竞”词语的陌生化以及“电竞”语言表达式的复杂化。通过考察发现,“热门·电竞”微博语篇的语体是“电竞”语体,是一种专门用于表述“电竞”内容的语体。在语篇中可用于表征“电竞”语体的手段主要是词语的使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电竞”术语和“电竞”用语,而作为补充的则是网络语言。“电竞”语体的特征包括“电竞”术语和“电竞”用语的统一、义项动态赋予以及语篇多元派生等。这些特征是语体渗透的产物。在“电竞”语体渗透的指向上存在着由内向外和由外向内的路径差别,进而区分出外指型渗透与内指型渗透两种类型。不论是哪种类型的语体渗透,其过程和结果都能显现“电竞”语体高度的包容性。总之,“热门·电竞”微博语篇研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我们希望实际探究得出的结论既可以清晰地阐释“热门·电竞”微博语篇在语言组织方面的特点,还能够对“电竞”产业的用语规范和普及传播进行理论上的铺陈。
王冰清[2](2020)在《以图解为方法:插图的信息转译与视觉化表达》文中研究表明插图,一般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再现性和说明性的绘画,它依附于文本而存在。本文针对插图艺术在不同功能作用下的表现方法与发展现状,一方面回归插图原本解释说明的性质,一方面又以多元化的表现手法出现,运用于各个领域。分析了插图定义扩展的必然性,论述了插图艺术经过扩展后的功能性转换、手法衍生、内涵变化。分析了“信息时代”的视觉文化背景插图的现状,讨论了插图艺术的功能性转换及运用多样手法表现的客观原因。进而从图解演绎与信息的视觉化呈现入手,分析不同领域对插图艺术的需求,直观再现、分析能力、传播效果、接受度等。突出了“以图解为方法”这一当下信息视觉化的需求和表现特征,分析了它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插图的图解方法在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及对视觉文化的影响,可以为插图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与参照。
阮兰香[3](2020)在《汉越网络词语对比及相关汉语教学政策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归纳法、对比法来进行汉越网络词语对比分析。通过各种途径搜索关于汉语网络词语与越南网络词语的文献、论文、期刊,对汉越网络语言研究的概况做了梳理,对汉语和越南语关于网络语言的界定进行了总结,并做了对比分析,从而明确了本文所研究的网络词语的定义范畴,即主要限于网络交流的语言,即在各社交平台以及APP上常用的具有新颖含义的词语。对汉越语的网络词语进行的对比分析,主要从网络词语的构成方式方面展开对比,从谐音词语构成方式、旧词新义词语构成方式、缩略词语构成方式、表情符号构成方式等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两种语言在网络词语方面的异同。从语言特点差异和文化差异等方面分析了两种语言网络词语差异的原因。根据汉越网络词语的差异及对相关教学现状的描述,发现当前网络词语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教材部分内容脱离时代背景,教材内容中的网络词语有限,因国家语言政策产生的回避心理,课堂教学中对网络语言的忽视。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三点教学策略:第一,增加课堂教学中的网络教学内容;第二,采用对比分析法;第三,任务教学法。以此加强学习者对当代中国的认识,对网络词语的掌握,从而能够使用汉语网络词语完成所需的日常交际。
罗元首[4](2020)在《初中生网络语言使用现状调查及语文教学对策研究 ——以柳州市部分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产生了网络语言这种新的语言形式。初中生作为网民中的主力军,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网络语言存在滥用谐音、数字符号泛滥、歪用词义、任意缩略词语等现象,出现不文明甚至是暴力低俗的语言形式,这些都违背了汉语语法、语义及使用规则。网络语言日益渗透到初生的学习生活中,对他们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书面表达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初中生对待新鲜事物还缺乏应有的辨别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也有待发展,在没有得到正确引导的情况下,网络语言极易成为他们语文学习的大敌。因此,面对网络语言的风靡,如何引导初中生正确看待和使用网络语言,如何兼顾网络语言和语文学习之间的发展问题,怎样做到趋利避害,是目前初中生语文学习面临的重要挑战。究竟网络语言对初中生的语文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初中生所受影响是否有差异,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基于这些思考,本文选取了柳州市部分初中生作为调查对象,对他们的网络语言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介绍:第一章前言,阐述本课题选题背景和意义、网络语言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的目。第二章从调查缘起、调查内容、问卷设计、调查对象、调查方式、调查目的等五个方面,介绍柳州市部分初中生使用网络语言的调查设计与实施的情况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第三章通过调查分析结果,进一步探讨了网络语言对初中生语文学习产生的影响。第四章针对网络语言给初中生语文学习带来的影响,提出教学对策。本文抽样调查了柳州市12所学校共356名初中生的网络语言使用现状。主要调查初中生上网时间及网络语言的获得途径、对网络语言的熟悉程度、使用网络语言的原因、网络语言的使用情况、对网络语言的态度等五个方面内容。通过调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网络语言已经在学生中流行并受到欢迎,影响深刻而广泛;网络语言又存在形式复杂多样、表义模糊、随意曲解、错别字多的弊端,冲击了传统语言的规范;学生普遍对网络语言的危害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对网络语言的前景较为乐观;网络语言对正常的语文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根据调查结果,本文进一步探讨了网络语言对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带来的影响,从语文教学这一角度,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这些对策包括:开设知识讲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语言;加强规范语言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势利导,优化课堂,变被动为主动;在课外活动中引导学生创造性运用网络语言,并提出网络语言在教学中应遵循不盲从原则、引导的原则、扬弃的原则、宽容的原则的原则。
叶秀雯[5](2020)在《卡通表情包在校园标识导向系统中的辅助设计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的文字和“面对面”式交流逐渐向网络聊天的方式靠近,表情包也由此应运而生。QQ、贴吧、微信、新浪微博等热门的通讯软件一直备受网民的喜爱,特别是如今微信的用户数量高达11亿多,而且微信具有发送图片和传递信息等功能进一步地推动了表情包的发展。且表情包从最开始的ASCII码创造的微笑符号“:-)”到此后日本人继续改良的“颜文字”,再到emoji表情,直至今天火爆网络的各类表情包,它的素材已经广泛到涉及各路名人、语录、动漫、影片截图等等,这些素材搭配一系列前后呼应的萌趣文字,生动有趣地传达用户之间的情感。尽管表情包的使用频率很高,但是目前大多被用于网络环境中,并且还有很多潜在的价值没有被充分地挖掘出来。本文通过研究卡通表情包的地位和表现形式,并分析当前校园标识导向系统的弊端和开发价值,进而合理地利用卡通表情包的优点,挖掘其潜在的功能和价值,并将卡通表情包合理地应用于校园标识导向系统中,不仅能让它达到美化校园的效果,更能让学生、老师以及行人从中享受到卡通表情包带给人们的便利,真正的实现设计是“以人为本”的美好愿望。此外,经查阅相关资料对校园标识导向系统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后,以卡通表情包的图形、色彩、文字等设计元素为要点,通过这些元素在校园标识导向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实践来实现用户情感的满足。本文还指出了校园标识导向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即在广大用户对卡通表情包狂热追捧的浪潮之下,卡通表情包与校园标识导向系统的完美结合将推动校园标识导向系统的改良和创新。
鲍晓宇[6](2019)在《虚拟社交语境下叙事性动态表情包设计研究》文中提出课题立足虚拟社交语境下表情包设计发展的市场调研、案例分析与比较。同时,借助图像叙事相关理论与成果,深入叙事性动态表情包的传播形态、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梳理叙事性动态表情包的发展现状、脉络与未来趋势,并通过实验性的设计创作探索研究叙事性动态表情包构建原理与方法,探讨叙事性动态表情包设计表达的创造空间与可能性,论证其作为新的网络交际与文化传播媒介的价值。叙事性动态表情包不仅改变了传统人际传播交流形态,更极大地深化了人际传播交流的方式,成为虚拟社交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元素,是视觉传达设计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与内容。
黄丽红(VONG LAY HONG)[7](2019)在《汉越网络词语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互联网是一种有效传播和沟通的媒介。借助互联网,当代社会出现了大量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互联网用户非常普遍和常见的通信语言,它渗透到生活中,也在不断影响社会文化的语言思维。很多越南人学习汉语在使用中国的网络社交软件中,发现汉语出现较多的网络语言。为了能够了解中越两国的网络语言,论文选择了研究中越青少年使用的网络词语,通过对比类型与修辞造词两个方面,了解两国的网络词语的异同,并深入探析造成差异的原因。论文主要有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的绪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综述和语料选取等问题,重点是梳理汉越网络语言等问题的研究现状,界定了网络语言的定义、性质和产生的原因;第二章论述了汉越网络词语类型对比分析,从谐音式、缩略式、旧词新义、表情符号等进行描写,并分析两者的异同;第三章对汉越网络词语的修辞造词进行对比分析,从隐喻、仿拟、反语、夸张、押韵等方面对汉语网络词语的异同进行阐释;第四章阐述了汉越网络词语差异的成因,从社会文化和心理思维方面论述;最后是结语,指出研究中的不足和创新点之处。通过对比分析汉越网络词语,能让汉语或越南语学习者清楚地了解两国网络词语的异同,并减少网络交际障碍、恰当地使用汉越网络词语。
沈茵菲[8](2019)在《中老年表情包的符号、趣味与区隔研究》文中指出互联网催生了全新的阅读及书写形式。伴随当今社会社交软件如火如荼的发展,单一的文字交流全然不能完整的传达交际双方的情感、态度与意义。网络表情包利用文字、图片和GIF等元素组合,作为一种图形符号,弥补了网络空间不在场交流的意义缺失,承担了丰富交流情感,增强交流效果的作用。网络表情包在互联网中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年轻世代网络空间话语权的绝对掌握,深谙新媒体技术与图像处理技术的年轻世代参与了网络表情包从生产制作到传播交往的全过程,从“暴走”漫画、表情三巨头到明星恶搞,他们利用戏仿与颠覆将不同表情元素拼贴在一起,在网络空间形成了“狂欢”式的使用追捧,而这种内容风格夸张的表情包更像是年轻世代逃避现实,寻求群体认同的需要。但是随着中老年群体涉入网络空间,他们开始在社交软件中占据一席之地。作为“网络移民”的中老年群体,由于与年轻世代在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容易造成对网络表情包的解码偏差。于是,适配中老年群体的中老年表情包应运而生,以老旧的背景、鲜艳的文字、方正的图案,大多是“早上好”、“谢谢”、“欢迎你”等祝福语为主。有别于网络表情包以幽默、嘲讽、恶搞为主,中老年表情包更像是回归交流本质,内容简单又积极向上。这种本质上与网络表情包的差异性,同样区分了中老年群体与年轻世代,以中老年表情包为符号中介呈现出的中老年群体与年轻世代的区隔现象值得探究。本文以中老年表情包为研究对象,利用中老年群体与年轻世代的代际因素为着眼点,综合运用在线田野调查法、深度访谈法、比较研究法以及文献分析法,从分析中老年表情包的特征入手,通过解读中老年表情包呈现的符号表征,即网络交际的进化语言、解码与编码的重构、虚拟现实的意义在场,来探究它在网络空间的运作机制;其次,依据布尔迪厄的区隔理论对中老年表情包的趣味偏向进行探析,中老年表情包在中老年群体与年轻世代使用中分别展现出趣味的合法性与非合法性。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中老年群体与年轻世代造成趣味差异的内在与外在原因,正是因为两者占据不同的场域、习性与资本,从而通过趣味形成了区隔;再次,从交往层面具体阐述了中老年群体与年轻世代运用表情符号的差异及两者在交往行为中存在的区隔现象。中老年群体将中老年表情包单纯的作为文字交流的补充工具,而年轻世代对任何表情包的使用主要网络恶搞文化的作祟,他们热衷“斗图”却不在意表情包内容是否具有正能量;最后,对中老年群体与年轻世代相对应的文化差异性进行了剖析。笔者认为,各个阶段的表情符号反映了不同阶段的文化特征和群体认同感。当今社会,亚文化席卷互联网,中老年群体逐渐融入网络社会同时又因为自身文化习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表层的网络文化适应下是他们本能的抵触。同样中老年表情包的出现可以说是年轻世代对中老年群体的集体排斥,但在这种“排他”的表象下蕴含了文化的反刍,两者都愿意向对方迈出一步,中老年群体由于个人情感尝试使用表情符号,同样,年轻世代为了与长辈交流逐渐接受中老年表情包。中老年表情包是传统与流行碰撞的产物,通过趣味、交往与文化这三方面最终完成了中老年群体与年轻世代的身份区隔。在视觉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中老年表情包掀起的复古风潮为中老年群体打通了网络交际的窗口,更是对风靡己久的网络亚文化的一次警醒。
杨婷伊[9](2018)在《亚文化视角下网络表情符号的权力赋予与权威消解研究》文中指出网络表情符号是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网络空间线上即时交流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一项独特的网络叙事方式。基于其模拟在场、辅助表达、使用便捷、趣味性强等特征,成为了互联网一代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实际上,网络表情符号可以看作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产生的一种新的流行文化。它在日常生活中生产与传播,从简单的符号演变成为复杂、多元的表情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众的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可以说,网络表情符号是网络语言中一条独特的风景线,它以有趣、戏谑的方式强调个人的个性的特点,使其从身体语言替代品成为了个体自我情感、意见和态度的表达工具。网络表情符号进入公共领域后,成为了网络集群行为的主要表达方式,颠覆了传统的主流话语在网络空间中的地位,大众利用网络表情符号参与时事、政治等重大事件讨论,是大众调侃等级和权威的一种表达方式,极大地增强了草根阶级的话语权。本文以网络表情符号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情况做一个整体性的描述,试图分析其流行的必然性。解读网络表情符号作为新媒体文化与在传播过程中呈现的传播规则、生产意义以及主流文化解构、网络新文化重塑的功能,证明其在网络集群活动和大众与主流文化对话中起到的作用。全文的重点部分第三章、第四章以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为基础,分析大众在网络集群行动中体现出的仪式性特征,并以2016年初百度李毅吧出征Facebook的表情包大战事件为切入点,观察并研究网络表情符号意义的产生具体过程。分析其在大众在集群行为中进行议题设置的过程,以及在这场集群行为中网络表情符号发生的意义流变,和在这个过程中,网络表情符号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对主流文化的权威消解产生的影响。网络表情符号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公众在公共领域与主流文化进行博弈的方式和成果之一。但是,网络表情符号在产生正面效应,增强大众话语权的同时,由于其发展过于迅速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掌握规范引导力量的主流文化必须对其进行管制、引导,才能使网络空间健康发展。
刘凯欣[10](2018)在《表情符号在网络人际传播中的使用研究 ——以微信平台为例》文中认为随着即时通讯软件的发展日益迅猛,当代社会几乎每个人的手机都会安装至少一款即时通讯软件,以便更快捷有效地和亲友同事沟通联系。可见,即时通讯让网络社交彻底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模式,越来越多的用户习惯在微信中使用表情符号来进行沟通和交流。可以说,表情符号让网络社交语言变得有趣而简单。微信表情符号作为一个完整的符号体系,根据创作来源和表现形式能够划分为四种类型。文章分析了用户在网络人际传播中使用表情符号的动因,既有网络人际传播模式自身的特征和网络人际传播出现的困境,也有表情符号在网络人际传播中起到的正面作用。通过个案访谈的研究方法,文章从性别、年龄、性格和传播情境四个角度详细分析用户们在微信平台上使用表情符号的行为特征。在微信表情符号的使用效果分析方面,文中从用户和社会两个层面分析了表情符号在网络人际传播中的使用效果。根据表情符号传播现状,提出对目前网络人际传播中使用表情符号的反思以及应对措施。最后得出“表情符号的盛行是人们在网络人际传播中寻求真实感和情感互动的体现,是一种人性本能的回归”的结论。
二、看懂网上表情符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看懂网上表情符号(论文提纲范文)
(1)“热门·电竞”微博语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起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现状综述 |
1.5 研究思路 |
1.6 研究方法 |
1.7 语料来源 |
第二章 “热门·电竞”微博语篇界说 |
2.1 “热门·电竞”微博语篇的内涵 |
2.1.1 “微博”和“语篇” |
2.1.2 “热门·电竞”微博语篇 |
2.2 “热门·电竞”微博语篇的类型 |
2.2.1 结构类型 |
2.2.2 文体类型 |
2.3 “热门·电竞”微博语篇的功能 |
2.3.1 互动式的娱乐媒介 |
2.3.2 多模态的“电竞”信息载体 |
2.3.3 共享型的“电竞”商务营销工具 |
第三章 “热门·电竞”微博语篇的词语与句法特征 |
3.1 “热门·电竞”微博语篇的词语特征 |
3.1.1 语法词 |
3.1.2 增义词 |
3.1.3 词语模 |
3.1.4 谐音词 |
3.1.5 字母缩略语 |
3.2 “热门·电竞”微博语篇的句法特征 |
3.2.1 被动句 |
3.2.2 同体过度 |
第四章 “热门·电竞”微博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
4.1 “热门·电竞”微博语篇的衔接 |
4.1.1 回指 |
4.1.2 时空衔接 |
4.1.3 逻辑衔接 |
4.2 “热门·电竞”微博语篇的连贯 |
4.2.1 话题与连贯 |
4.2.2 主位推进与连贯 |
4.2.3 语气与连贯 |
第五章 “热门·电竞”微博语篇的语用特性 |
5.1 “热门·电竞”微博语篇的互文性 |
5.1.1 互文性表征 |
5.1.2 互文的表现形式 |
5.1.3 互文的特殊形式 |
5.2 “热门·电竞”微博语篇的主观情态性 |
5.2.1 达成主观情态性的语法手段 |
5.2.2 语义独立片段 |
5.3 “热门·电竞”微博语篇的阻拒性 |
5.3.1 “电竞”词语陌生化 |
5.3.2 “电竞”信息表达式复杂化 |
第六章 “热门·电竞”微博语篇的语体特征与渗透 |
6.1 “电竞”语体特征 |
6.1.1 “电竞”术语与“电竞”用语的统一 |
6.1.2 义项动态赋予 |
6.1.3 语篇多元派生 |
6.2 “电竞”语体的渗透 |
6.2.1 “电竞”语体渗透的指向 |
6.2.2 “电竞”语体渗透的类型 |
第七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2)以图解为方法:插图的信息转译与视觉化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起源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四、插图相关性概念解读 |
一、图画 |
二、图像 |
三、图解 |
四、图式 |
五、图示 |
六、图谱 |
七、图形 |
八、图案 |
九、图法 |
十、图像化 |
十一、视觉化 |
第一章 :概念与延伸:功能的系列解读 |
第一节 关于插图概念的功能与表达方法 |
一、插图的再现性与表现性 |
二、插图的说明性 |
三、插图的技术性 |
四、插图的实用性 |
五、插图的图解方法 |
第二节 关于插图的分类与图解表达 |
一、技术性的图示 |
二、说明性的图解 |
第三节 本章小节 |
第二章 :图画与认知:信息的图解演绎 |
第一节 视觉符号与启蒙教育 |
一、看图识字 |
二、看图说话 |
第二节 板书图示与概念表达 |
一、简笔画与知识表达 |
二、视觉图示与原理推演 |
第三节 手绘图示与信息交流 |
一、现场草图与直观解读 |
二、边说边画与信息传递 |
第四节 手机信息与视觉的符号化 |
一、基本功能与使用方式导视 |
二、网络表情系列与情感语言交流 |
三、衍生扩展与动态变化解读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信息与引导:使用说明及过程操作 |
第一节 原理结构与装配图示 |
一、家用电器的结构与功能表达 |
二、手工制品的工艺分析与制作流程 |
三、拼装玩具的构件与步骤说明 |
第二节 地域信息与图像引导 |
一、出行路线规划与插图手法 |
二、地形地貌的介绍与图像表示 |
三、特殊地图的不同用途与插图形式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科学与视觉:复杂原理的图示表达 |
第一节 人体解剖与医疗功用 |
一、达·芬奇的人体解剖笔记 |
二、安德烈·维萨里的解剖学绘画 |
三、中医经络穴位的制图艺术 |
第二节 博物与手绘:动植物标本图解 |
一、《发现之美》与自然史考察的视觉笔记 |
二、乔治·居维叶的生物学幻想图示 |
三、标本图画与中国工笔绘画及郎世宁绘画的比较 |
第三节 建筑·图示:建造的结构与演示 |
一、彼得·埃森曼的《图解日志》 |
二、梁思成营造学社考察札记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运动与图式:动态的三维分解 |
第一节 体育运动的步骤图解 |
一、广播体操的推广与图示呈现 |
二、跳台跳水运动的姿势规范与得分说明 |
三、太极拳分解动作的图示演绎 |
第二节 舞蹈教学中的图示说明 |
一、现代舞的技术训练图示 |
二、中国古典舞的身韵解说 |
三、体育舞蹈的技术规范 |
第三节 肢体语言与插图表现 |
一、手旗旗语的信号传达与航运保障 |
二、手语的学习与信息传递 |
三、魔术表演的动作分解与图示揭秘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归纳与总结:作为插图表达方法的图解 |
第一节 理性的图示 |
第二节 感性的图解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3)汉越网络词语对比及相关汉语教学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方法及对象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对象 |
1.3 创新之处 |
1.4 网络语言研究现状 |
1.4.1 中国网络语言研究的概况 |
1.4.2 越南网络语言研究的概况 |
2.汉越网络语言的概况 |
2.1 网络语言的界定 |
2.1.1 汉语网络语言的界定 |
2.1.2 越南语网络语言的界定 |
2.2 网络语言的特点 |
2.3 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 |
3.汉越网络词语构成方式对比分析 |
3.1 汉越网络词语的谐音词语构成方式对比分析 |
3.1.1 汉语网络词语的谐音词语构成方式 |
3.1.2 越南语网络词语的语谐音词语构成方式 |
3.1.3 汉越语网络词语的谐音词语构成方式异同点对比分析 |
3.2 汉越网络词语的旧词赋新义构成方式对比分析 |
3.2.1 汉语网络词语的旧词赋新义构成方式 |
3.2.2 越南语网络词语的旧词赋新义构成方式 |
3.2.3 汉越网络词语的旧词赋新义构成方式异同点对比分析 |
3.3 汉越网络词语的缩略词语构成方式对比分析 |
3.3.1 汉语网络词语的缩略词语构成方式 |
3.3.2 越南语网络词语的缩略词语构成方式 |
3.3.3 汉越网络词语的缩略词语构成方式异同点对比分析 |
3.4 汉越网络词语的表情符号构成方式对比分析 |
3.4.1 汉语网络词语的表情符号构成方式 |
3.4.2 越南语网络词语的表情符号构成方式 |
3.4.3 汉越网络词语的表情符号构成方式对比分析 |
4.汉越网络词语构成方式差异的原因分析 |
4.1 汉语与越南语的语言本体差异 |
4.2 中越网络社会文化因素 |
4.3 中越网民的心理状态以及性格因素 |
5.对越网络汉语词语教学现状及策略 |
5.1 越南网络汉语词语教学现状 |
5.2 相关汉语网络词语教学策略 |
5.2.1 增加课堂教学中的网络教学内容 |
5.2.2 对比分析法 |
5.2.3 任务教学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初中生网络语言使用现状调查及语文教学对策研究 ——以柳州市部分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二、网络语言的界定 |
(一)网络语言的概述 |
(二)网络语言的总体特征 |
(三)网络语言的构成类型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一)分析归纳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案例分析法 |
五、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初中生使用网络语言情况调查设计及结果分析 |
一、调查概况 |
(一)调查缘起 |
(二)调查内容 |
(三)调查对象 |
(四)调查方式 |
(五)调查目的 |
二、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 |
(一)初中生上网时间及网络语言的获得途径 |
(二)初中生对网络语言的熟悉程度 |
(三)初中生使用网络语言的原因 |
(四)初中生网络语言的使用情况 |
(五)初中生对网络语言的态度 |
第三章 网络语言对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影响 |
一、网络语言对初中生语文学习的积极影响 |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
二、网络语言对初中生语文学习的消极影响 |
(一)网络语言对初中生使用规范汉语的影响 |
(二)网络语言对初中生语文学习心态的影响 |
(三)网络语言对初中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影响 |
第四章 应对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影响的对策 |
一、开设知识讲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语言 |
二、加强规范语言的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
(一)规范使用,教师起带头表率作用 |
(二)严格要求,引导学生规范使用 |
三、因势利导,优化课堂,化被动为主动 |
(一)适度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积极引导,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
四、在课外活动中引导学生创造性运用网络语言 |
(一)开展主题演讲比赛 |
(二)开展网络诗歌创作小能手比赛 |
(三)开展网络语言知识竞赛 |
五、网络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
(一)不盲从的原则 |
(二)文明的原则 |
(三)扬弃的原则 |
(四)宽容的原则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5)卡通表情包在校园标识导向系统中的辅助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 研究的方法 |
1.4 创新点 |
2 卡通表情包和校园标识导向系统 |
2.1 卡通表情包的起源和发展 |
2.2 校园标识导向系统的概述和现状 |
2.3 本章小结 |
3 卡通表情包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的地位与表现 |
3.1 卡通表情包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的地位 |
3.1.1 巨大的商业价值 |
3.1.2 灵活的艺术气息 |
3.1.3 多元的文化特色 |
3.2 卡通表情包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的表现 |
3.2.1 表现形式日益个性化 |
3.2.2 表现内容日益情感化 |
3.2.3 表现手法日益情境化 |
3.3 卡通表情包应用于校园标识导向系统中的辅助效果 |
3.4 本章小结 |
4 卡通表情包在校园标识导向系统中的辅助设计与应用 |
4.1 卡通表情包的图形、色彩、文字在小学标识导向系统中的辅助设计与应用 |
4.1.1 卡通表情包的图形在小学标识导向系统中的辅助设计与应用 |
4.1.2 卡通表情包的色彩在小学标识导向系统中的辅助设计与应用 |
4.1.3 卡通表情包的文字在小学标识导向系统中的辅助设计与应用 |
4.1.4 设计实践 |
4.2 卡通表情包的图形、色彩、文字在中学标识导向系统中的辅助设计与应用 |
4.2.1 卡通表情包的图形在中学标识导向系统中的辅助设计与应用 |
4.2.2 卡通表情包的色彩在中学标识导向系统中的辅助设计与应用 |
4.2.3 卡通表情包的文字在中学标识导向系统中的辅助设计与应用 |
4.2.4 设计实践 |
4.3 卡通表情包的图形、色彩、文字在大学标识导向系统中的辅助设计与应用 |
4.3.1 卡通表情包的图形在大学标识导向系统中的辅助设计与应用 |
4.3.2 卡通表情包的色彩在大学标识导向系统中的辅助设计与应用 |
4.3.3 卡通表情包的文字在大学标识导向系统中的辅助设计与应用 |
4.3.4 设计实践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虚拟社交语境下叙事性动态表情包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1.2.1 国外 |
1.2.2 国内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结语 |
第二章 图像叙事与叙事性图像 |
2.1 图像叙事的研究 |
2.2 图像叙事的基本模式 |
2.2.1 独幅图像叙事 |
2.2.2 系列图像叙事 |
2.2.3 动态图像叙事 |
2.3 叙事性图像形态与表现策略 |
2.3.1 “叙事性”的概念界定 |
2.3.2 叙事性图像元素、形态构成与特点 |
2.3.3 微叙事媒介传播 |
结语 |
第三章 动态表情包的图像叙事 |
3.1 网络虚拟社交平台与动态表情包发展 |
3.1.1 网络虚拟社交平台的构建与发展 |
3.1.2 虚拟交流语境下的受众心理与需求 |
3.1.3 动态表情包的应用与发展 |
3.2 叙事性动态表情包发展现状与问题 |
3.2.1 叙事性动态表情包的发展 |
3.2.2 叙事性动态表情包的特点、优势与局限 |
3.3 叙事性动态表情包的建构 |
3.3.1 叙事性动态表情包的分类 |
3.3.2 叙事性动态表情包的叙事结构特征 |
3.3.3 叙事性动态表情包的叙事方式 |
结语 |
第四章 叙事性动态表情包的设计实践 |
4.1 课题目标 |
4.2 思路与演变 |
4.3 设计主题 |
4.4 设计架构 |
4.5 设计创意说明 |
4.5.1 主题设计 |
4.5.2 设计应用与反馈 |
4.5.3 延伸设计 |
结语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图表目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汉越网络词语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
1.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综述 |
1.4.1 网络语言的定义 |
1.4.2 网络语言的特征 |
1.4.3 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 |
1.5 语料的选取 |
第二章 汉越网络词语类型对比分析 |
2.1 谐音词对比 |
2.1.1 汉语网络词语中的谐音词形式 |
2.1.2 越南语网络词语中的谐音词形式 |
2.1.3 汉越网络词语的谐音词形式异同对比分析 |
2.2 缩略词对比 |
2.2.1 汉语网络词语中的缩略词形式 |
2.2.2 越南语网络词语中的缩略词形式 |
2.2.3 汉越网络词语中的缩略词形式异同对比分析 |
2.3 旧词新意义对比 |
2.3.1 汉语网络词语中的旧词新意义形式 |
2.3.2 越南语网络词语中的旧词新意义形式 |
2.3.3 汉越网络词语的旧词新意义形式异同对比分析 |
2.4 表情符号类 |
2.4.1 汉语网络词语中的表情符号类 |
2.4.2 越南语网络词语中的表情符号类 |
2.4.3 汉越网络词语表情符号类异同对比分析 |
第三章 汉越网络词语修辞造词对比分析 |
3.1 汉语网络词语的修辞造词 |
3.1.1 汉语网络词语中的比喻造词 |
3.1.2 汉语网络词语中的仿拟造词 |
3.1.3 汉语网络词语中的反语造词 |
3.1.4 汉语网络词语中的借代造词 |
3.1.5 汉语网络词语中的夸张造词 |
3.2 越南语网络词语修辞造词 |
3.2.1 越南语网络词语中的比喻造词 |
3.2.2 越南语网络词语中的隐喻造词 |
3.2.3 越南语网络词语中的夸张造词 |
3.2.4 越南语网络词语中的押韵造词 |
3.3 汉越网络词语修辞造词的异同对比分析 |
第四章 汉越网络词语差异成因 |
4.1 社会文化产生的差异 |
4.2 心理思维产生的差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中老年表情包的符号、趣味与区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第五节 研究框架 |
第一章 符号:媒介空间的中老年表情包 |
第一节 中老年表情包的现状分析 |
第二节 中老年表情包的符号表征 |
第三节 中老年表情包的空间运作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博弈:不同社会群体的审美趣味 |
第一节 中老年表情包中的趣味偏向 |
第二节 不同社会群体形成趣味的社会条件对比 |
第三节 不同社会群体的趣味差异性比较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交往:不同社会群体的行为区隔 |
第一节 网络空间交往符号的差别使用 |
第二节 不同社会群体在交往中的区隔表现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适应与吸收: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碰撞 |
第一节 中老年群体对待网络文化的态度 |
第二节 互动中的文化反哺意愿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亚文化视角下网络表情符号的权力赋予与权威消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 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际意义 |
2 网络表情符号及其亚文化内涵 |
2.1 网络表情符号相关基础研究 |
2.1.1 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历程 |
2.1.2 网络表情符号流行的兴起 |
2.2 网络表情符号的亚文化内涵与意义 |
2.2.1 网络表情符号具有的亚文化特征 |
2.2.2 网络表情符号是表达和宣泄的手段 |
2.2.3 网络表情符号中体现的抵抗心理 |
2.2.4 网络表情符号是群体身份认同的手段 |
2.3 网络表情符号的部落性与全民性 |
2.3.1 网络表情符号中体现的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 |
2.3.2 网络表情符号之间的“认知差” |
2.3.3 网络表情符号发展成为全民狂欢 |
3 权力的赋予:网络表情符号的“加冕” |
3.1 网络表情符号的仪式双重性 |
3.2 在斗图中进行权力赋予——以FB表情包大战为例 |
3.2.1 “FB表情包大战”事件简介 |
3.2.2 “FB表情包大战”中的“爱国”话题选择 |
3.2.3 “FB表情包大战”传播中的身份建构 |
3.2.4 “FB表情包大战”中所体现的群体认同 |
3.3 网络表情符号是一种新型政治参与方式 |
4 权威的消解:网络表情符号对正统权力话语体系的“脱冕” |
4.1 网络表情符号对社会议题进行自由解构 |
4.2 网络表情符号进行权威消解的结果 |
4.2.1 民众积极参与政治事件的表达 |
4.2.2 消解了正统权力话语体系的话语霸权 |
4.2.3 促进社会话语体系的更新 |
5 网络表情符号发展现象反思 |
5.1 碎片化带来的文化完整性破坏 |
5.2 虚拟语境下的过度狂欢带来的非理性行为 |
5.3 图像叙事带来的的社交障碍 |
5.4 网络表情符号发展的正确引导与规范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10)表情符号在网络人际传播中的使用研究 ——以微信平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现状 |
1.作为“符号”的研究 |
2.作为语言系统的研究 |
3.作为青年亚文化的研究 |
(三) 研究内容、框架及理论依据 |
1.研究内容 |
2.论文框架 |
3.理论依据 |
(四) 研究意义及创新 |
1.研究意义 |
2.研究创新 |
(五) 研究方法 |
二、微信表情符号的概述 |
(一) 网络表情符号的概念界定 |
(二) 微信表情符号的分类 |
1.默认表情 |
2.微信商店表情 |
3.自定义表情 |
4.微信表情雨 |
(三) 微信表情符号的特点 |
1.形象直观,表意清晰明确 |
2.图文并茂,增强视觉效果 |
3.生动活泼,增强话语体验 |
4.题材多元,塑造独特网络文化 |
三、网络人际传播中使用表情符号的动因分析 |
(一) 网络人际传播的特征:“共同在场”的缺失与表情隐匿 |
1.“共同在场”的缺失 |
2.表情的隐匿 |
(二) 网络人际传播的困境:意义、情感与情境 |
1.意义模糊与流失 |
2.话语与情感的割裂 |
3.情境构建困境 |
(三) 表情符号:网络人际传播中的“表情”重建 |
1.从抽象到具象——表情符号的产生与发展 |
2.用户情感诉求——推动表情符号发展和完善的内在动力 |
四、网络表情符号的使用行为特征:以微信用户为例 |
(一) 网络人际传播对表情符号的依赖性使用 |
1.习惯使用 |
2.避免尴尬 |
3.印象管理的手段 |
4.表达自我情绪 |
5.烘托聊天氛围 |
(二) 不同用户群体对表情符号的差异性使用 |
1.性别与网络表情符号的使用 |
2.年龄与网络表情符号的使用 |
3.性格与网络表情符号的使用 |
(三) 不同传播情境下对表情符号的区别性使用 |
1.聊天氛围对网络表情符号使用的影响 |
2.聊天对象对网络表情符号使用的影响 |
3.聊天场景对网络表情符号使用的影响 |
五、表情符号对网络人际传播的影响 |
(一) 表情符号对网络人际传播的正向影响 |
1.实现身体述情功能 |
2.构建自我形象特征 |
3.形成群体身份认同 |
4.维系社会人际关系 |
(二) 表情符号对网络人际传播的负面影响 |
1.表意模糊解码困难 |
2.伪装自我淡化情感 |
3.恶搞文化引发狂欢 |
4.不良信息借势传播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 |
四、看懂网上表情符号(论文参考文献)
- [1]“热门·电竞”微博语篇研究[D]. 霍文博. 吉林大学, 2020(01)
- [2]以图解为方法:插图的信息转译与视觉化表达[D]. 王冰清.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2)
- [3]汉越网络词语对比及相关汉语教学政策研究[D]. 阮兰香.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4]初中生网络语言使用现状调查及语文教学对策研究 ——以柳州市部分中学为例[D]. 罗元首.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5]卡通表情包在校园标识导向系统中的辅助设计与应用[D]. 叶秀雯. 武汉纺织大学, 2020(01)
- [6]虚拟社交语境下叙事性动态表情包设计研究[D]. 鲍晓宇. 苏州科技大学, 2019(01)
- [7]汉越网络词语对比分析[D]. 黄丽红(VONG LAY HONG).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19(07)
- [8]中老年表情包的符号、趣味与区隔研究[D]. 沈茵菲. 安徽大学, 2019(07)
- [9]亚文化视角下网络表情符号的权力赋予与权威消解研究[D]. 杨婷伊. 宁波大学, 2018(02)
- [10]表情符号在网络人际传播中的使用研究 ——以微信平台为例[D]. 刘凯欣. 渤海大学,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