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性治理策略论文_郑庆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性治理策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性,抗药性,庇护所,害虫,靶标,乙酰胆碱,噻唑。

抗性治理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郑庆伟[1](2017)在《吴孔明团队阐明害虫对Bt作物抗性治理新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吴孔明科研团队阐明了害虫对Bt作物抗性治理的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8日以"Hybridizing transgenic Bt cotton with non-Bt cotton counters resistance in pink bollworm"为题在线发表在国际顶尖SCI学术期刊《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7年14期)

汤秋玲,马康生,高希武[2](2016)在《蔬菜蚜虫抗药性现状及抗性治理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蚜虫是为害蔬菜作物的一类重要害虫,如不防治会给蔬菜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使用农药防治蔬菜蚜虫,但由于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蔬菜蚜虫对有机磷、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新烟碱等多种类型的杀虫药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本文对常见的蔬菜蚜虫的抗药性现状、抗药性机理以及治理策略进行了论述,以期为该类害虫的可持续控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6年06期)

吴青松[3](2016)在《南方根结线虫对噻唑膦的抗药性分析及其抗性治理策略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室大棚在连续多年采用噻唑膦等有机磷类杀线虫剂防治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后,使根结线虫在一定程度上对噻唑膦产生了抗药性。本研究通过RT-PCR技术、酶活性测定、体外RNAi介导的功能鉴定等方法,明确了南方根结线虫对噻唑膦的抗性水平及抗性种群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对噻膦抗药性的作用,揭示了南方根结线虫对有机磷类杀线虫剂产生抗药性的机理,并对抗性治理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究。酶活性测定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法进行抗性和敏感种群蛋白含量和AChE比活力的测定和比较,发现敏感种群AChE比活力显着高于抗性种群;抗性和敏感种群AChE对噻唑膦的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抗性种群较敏感种群对噻唑膦更不敏感;利用RT-PCR技术扩增了南方根结线虫抗性和敏感种群AChE基因Mi-ace-1(登录号KU366258)和Mi-ace-2(登录号KU366259),同时在抗性种群中扩增到了与Mi-ace-2基因序列不同的差异序列Mi-ace-2a(KU360593),序列比对发现Mi-ace-2和Mi-ace-2a核苷酸序列的差异有68处,氨基酸序列的差异有18处;利用体外RNAi技术沉默抗性种群Mi-ace-2基因,沉默后抗性种群对噻唑膦的敏感性以及线虫总AChE对噻唑膦的敏感性提高,推测Mi-ace-2在南方根结线虫抗药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抗性治理策略探究主要围绕生物防治及农业防治两个方面。生物防治测试了总状共头霉、淡紫拟青霉和蜡状芽孢杆菌叁种生防微生物及其两两组合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的抑制、幼虫毒力以及盆栽和温室小区试验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叁种生防微生物都有抑制卵孵化和杀线活性,抑制卵孵化效果最好的是50%总状共头霉和50%淡紫拟青霉,杀线活性最高的是50%总状共头霉,总状共头霉和淡紫拟青霉联合施用显着促进了黄瓜根长、茎长和植株重量,显着减少了线虫和根结数量,降低了线虫危害,增加了黄瓜产量,是保护性农田系统中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的新的生物防治措施。农业防治对浅耕、深耕、浅耕+棉隆、深耕+棉隆4种土壤连作障碍处理耕作机械化技术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的效果及对土壤微量元素的影响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4种处理均能显着降低土壤中南方根结线虫的数量,提高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增加西瓜的产量,其中,以深耕+棉隆处理的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最好,同时还增加了交换性镁和有效硒的含量。综合评价认为深耕+棉隆处理适于在南方根结线虫发生非常严重的地区推广应用,而对于根结线虫发生特别轻的地区,仅以浅耕处理就能有效控制其危害。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明确了南方根结线虫Mi-ace-2在对噻唑膦抗药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索南方根结线虫对有机磷类杀线虫剂的抗药性机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利用生物防治与农业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防治根结线虫,对于延缓根结线虫的抗药性,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6-06-01)

杨宙,陈红萍,邓伟,康美花,刘建华[4](2013)在《昆虫抗性治理策略的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目前针对昆虫Bt抗性所设计的各种治理策略,分析了它们的抗性治理效果,以期为阻止昆虫田间抗性群体的形成提供依据和指导。(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张莉丽,汪彦欣,岑铭松,王国迪[5](2011)在《褐飞虱对常用药剂的抗药性监测及抗性治理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稻茎浸渍法测定杭州地区水稻褐飞虱对主要防治药剂噻嗪酮和吡虫啉的抗药性水平。结果表明,褐飞虱对噻嗪酮的抗药性水平为敏感性降低,对吡虫啉为极高水平抗性。并根据褐飞虱抗药性现状对其抗性治理策略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01期)

张谦,郭芳,梁革梅,郭予元[6](2010)在《转基因棉花主要靶标害虫的抗性发展及抗性治理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基因棉花的大面积种植有效的控制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等靶标害虫的危害,然而抗性监测结果显示,转Bt基因棉田的棉铃虫耐受性正逐年提高,抗性问题已成为影响持续利用转Bt基因棉花的主要因素,发展新的转基因棉花势在必行。新的基因或蛋白的选择应以对靶标害虫高效、不易产生抗性,且与现在广泛应用的基因或蛋白无交互抗性为原则。本文综述了转Bt基因棉花的主要靶标害虫对Bt抗性的研究进展,及其与新抗虫转基因棉花的关系,并讨论了抗性治理策略的发展历程。(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郭芳,梁革梅,曹广春,陈豪,吴孔明[7](2009)在《昆虫对Bt抗性的适合度代价及其与抗性治理策略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昆虫对Bt毒素抗性的发展,不利于Bt制剂和Bt转基因作物的长期有效使用。但是昆虫对Bt抗性的产生常伴有适合度代价,这种代价能够延缓或阻碍抗性等位基因的发展。许多研究已经证明,有分属鳞翅目、鞘翅目以及双翅目的昆虫Bt抗性品系存在适合度代价。适合度代价往往会受生态因素的影响。而且,昆虫适合度代价的产生与其抗性机制密切相关。庇护所策略延缓抗性发展的能力不仅与敏感种群与抗性种群能否自由交配有关,还与适合度代价的大小及抗性基因的显隐性等因素有关。适合度代价的研究对探讨抗性发展规律以及完善抗性治理策略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适合度代价与抗性发展、抗性机制和抗性治理的关系等方面的进行综述,为发展Bt抗性治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韩兰芝,侯茂林,吴孔明,彭于发[8](2008)在《与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Bt抗性治理相关的庇护所策略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是转Bt基因水稻的重要靶标害虫。为实施预防性的抗性治理策略和为Bt水稻的可持续应用和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室内吊飞和模型模拟的方法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田间庇护所策略进行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化螟的平均有效飞行日龄为4天,在有效飞行日龄内,其平均累计飞行距离为5.64km。基于累计飞行距离<1.0km的个体所占比例为51.67%,因此,对二化螟庇护所策略进行模型模拟时,分为累计飞行距离大于1.0km和小于1.0km两种情况。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对二化螟进行抗性治理时,庇护所的种植面积与其飞行距离有关,其最佳种植面积分别为10% (飞行距离<1.0km)和12%(飞行距离>1.0km);对稻纵卷叶螟进行抗性治理时,庇护(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8-10-01)

陈庆园,郭华,沈晋良[9](2006)在《转Bt基因作物高剂量/庇护区抗性治理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转Bt基因作物的应用和推广,害虫对转Bt基因作物的潜在抗性风险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转Bt基因作物高剂量/庇护区的抗性治理策略,同时对影响高剂量/庇护区策略的几个条件进行了讨论,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转Bt基因作物抗性治理策略的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06年03期)

吴金泉[10](1994)在《使用农药混剂是抗性治理策略中的一项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农药混剂是抗性治理策略中的一项措施S.W.Robinson(Ciba-Geigy)引言使用过的几种治理抗性方法,都已在不同程度上获得成功。这些方法一般都是以某种农药轮用的形式为基础。在本专业领域和科研机构中,经常讨论使用农药混剂对抗性发展可能产生...(本文来源于《农药科学与管理》期刊1994年02期)

抗性治理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蚜虫是为害蔬菜作物的一类重要害虫,如不防治会给蔬菜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使用农药防治蔬菜蚜虫,但由于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蔬菜蚜虫对有机磷、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新烟碱等多种类型的杀虫药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本文对常见的蔬菜蚜虫的抗药性现状、抗药性机理以及治理策略进行了论述,以期为该类害虫的可持续控制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性治理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1].郑庆伟.吴孔明团队阐明害虫对Bt作物抗性治理新策略[J].农药市场信息.2017

[2].汤秋玲,马康生,高希武.蔬菜蚜虫抗药性现状及抗性治理策略[J].植物保护.2016

[3].吴青松.南方根结线虫对噻唑膦的抗药性分析及其抗性治理策略初探[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

[4].杨宙,陈红萍,邓伟,康美花,刘建华.昆虫抗性治理策略的研究概况[J].江西农业学报.2013

[5].张莉丽,汪彦欣,岑铭松,王国迪.褐飞虱对常用药剂的抗药性监测及抗性治理策略[J].浙江农业科学.2011

[6].张谦,郭芳,梁革梅,郭予元.转基因棉花主要靶标害虫的抗性发展及抗性治理策略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10

[7].郭芳,梁革梅,曹广春,陈豪,吴孔明.昆虫对Bt抗性的适合度代价及其与抗性治理策略的关系[J].环境昆虫学报.2009

[8].韩兰芝,侯茂林,吴孔明,彭于发.与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Bt抗性治理相关的庇护所策略的初步研究[C].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

[9].陈庆园,郭华,沈晋良.转Bt基因作物高剂量/庇护区抗性治理策略[J].植物保护.2006

[10].吴金泉.使用农药混剂是抗性治理策略中的一项措施[J].农药科学与管理.1994

论文知识图

确保昆虫抗性治理策略有效的主...草地贪夜蛾对Bt毒素的抗性机制Fig.2Btr...抗性小菜蛾对不同Bt青花菜株系的危害程...不同选择压力下斜纹夜蛾对甲氧虫酰肼...株玉米大斑病菌对咪鲜胺敏感性频率分...和Cry1Ac的分子结构(BetinaC,...

标签:;  ;  ;  ;  ;  ;  ;  

抗性治理策略论文_郑庆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