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波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力学,射线,方程,爱因斯坦,孤子,模型,物理。
波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许富宗,张继业,王达,施思齐[1](2019)在《经典物理到量子物理的过渡——以波动力学的建立为主线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论和相对论已进入高中物理课程。在高中量子力学教学中,由于缺少关于经典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过渡阶段的介绍,学生往往不能真正理解量子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因此,本文以波动力学的建立为主线,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从经典物理学到量子物理学的发展史及与其紧密相关的标志性事件。(本文来源于《物理教学》期刊2019年09期)
[2](2019)在《含非线性间隙的连续梁波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含铰链间隙的空间可展开结构,在铰链中不可避免地产生连接构件的接触摩擦与分离,导致结构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性。本文研究含间隙空间结构的波动动力学,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连续梁中纵波及横波的传播进行了差分格式的离散,并推导了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典型弹性波差分格式。非线性间隙采用L-N接触力模型建模,分析了波在非线性间隙中的传播,并给出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求解含非线性间隙结构的分析流程。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弹性波在含间隙框架结构的传播特性,揭示了波动效应对框架结构动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验证方法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王雪丽[3](2019)在《移动异质及反馈作用下的螺旋波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螺旋波斑图一直是非线性领域最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它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从流体的对流运动到介质的阻挡放电,从单晶面上CO的催化氧化到液晶中的相变,从地图舌的形成到心脑系统中的电活动信号都可以看到螺旋波的轨迹。在心脑系统中,对螺旋波动力学的理论与数值研究对治疗心动过速、预防室颤及一些脑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采用可激系统的FitzHugh-Nagumo(FHN)模型、振荡系统的 Complex Ginzburg-Landau Equation(CGLE)分别研究了移动异质与非局域反馈对螺旋波动力学的影响,主要工作如下:第一部分:利用可激系统的FHN模型研究了移动异质存在下螺旋波的动力学行为。设初始时刻系统中一角宽度为Δφ的小扇形区域内可激性发生改变,形成异质区,异质出现的区域以角速度ω绕初始螺旋波中心所在的位置随时间做旋转移动。研究表明,当异质中的可激性改变是减弱时,异质的旋转移动能把螺旋波波头引向边界,并在无流边界处消失,进而导致整个螺旋波的消除。异质中的可激性越弱,消除螺旋波时异质区角宽度的可选范围越大。在异质区角宽度与异质可激性参数的参数空间内,螺旋波可消除参数区内的一条小细缝被证明与所选择的可激媒质形状有关。螺旋波存活情况下,波头运动中的各种频率与异质区旋转频率之间的关系也被讨论,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按有理数锁定的行为。在考察螺旋波波头运动随旋转频率变化时,旋转频率范围段内固定锁频关系的存续能被用来理解波头运动的变化。第二部分:利用CGLE研究了圆反馈对振荡系统中螺旋波动力学的影响。圆反馈的反馈信号是从系统内一个圆形区域内的波活动计算出来的,反馈信号加入系统前螺旋波波头位于一固定点上。研究表明:反馈控制开启后,螺旋波波头会有一段暂态的漂移,而后会进入到圆形吸引子或点吸引子中,点吸引子位于圆形测量区域的中心,圆形吸引子与测量区域同心且有一些分立的半径取值;波头对最终吸引子的选择取决于测量区域中心与波头初始位置的距离以及反馈控制刚启动时波头的漂移方向,进入圆形吸引子后反馈信号的模为常数,在复平面内反馈信号随时间的变化轨迹是一个圆,此驱动下波头运动可以通过解析分析给出。我们也分析了螺旋波波头运动随测量区域尺度、反馈增益、延迟时间以及系统尺度参数等的变化规律。第叁部分:利用CGLE研究了环形反馈对振荡系统中螺旋波动力学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环形测量区域厚度或半径的变化,波头会在点吸引子和圆吸引子间交替选择。我们也给出此反馈下波头运动随其它参量的一些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3-20)
支雁飞,张献民[4](2018)在《地下管道的瑞雷波动力学响应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地下管道的瑞雷波响应规律.在单点激发单道接收的震动映像方式下,瑞雷波遇管道的信号响应特征是产生弧形反射带.通过一系列含有地下管道的有限元模型的计算,拟合出管线埋深h和瑞雷波波速VR、反射特征信号带顶端时间历程Δt的关系式,为管线埋深的快速判定提供一个量化标准,并在工程实例中得到验证.经过不同管道埋深和不同偏移距相结合的模型的计算,总结偏移距变化对瑞雷波响应特征信号的影响规律,为工程勘察中偏移距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陈强,刘学文[5](2018)在《磁化喷流的正反激波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伽玛射线暴是宇宙中最剧烈的伽玛射线爆发现象之一.由物质主导的激波过程已经被广泛的研究过.观测表明,伽玛射线暴爆发时所产生的喷流可能是磁化的,磁化喷流与星际介质相互作用产生的正反激波和以纯物质主导的喷流情形有很大不同.对比Zhang和Kobayashi在理想磁流体力学条件下给出了正反激波的解析解,本文推导了磁化喷流正反激波的一般动力学方程,并对一些关键参数作了数值求解.(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武晓东,张煜航,葛斐,洪友士[6](2018)在《涡激振动行波动力学特征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水中大长径比结构物涡激振动行波动力学特征,以及水动力学阻尼和模型初始张力对于行波动力学特征的影响.数值模拟模型采用改进的尾流振子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涡激振动横向运动和顺流向运动之间的耦合,考虑了张力沿模型长度的变化和流体的耗散.给出了用于评估行波在整个振动波中所占比例的方法,该方法采用行波椭圆来定量表征行波所占的比例,即行波比.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行波比总体上呈现随流速增加的趋势,但在模态阶数变化的临界流速上突然降低.水动力学阻尼显着影响着行波比,阻尼比越大,行波比越大,行波对于整个振动波的贡献就越大.不同张力情况下,行波比突然下降的临界速度不同.初始张力影响模型的固有频率,影响模态阶数发生转变的流速,从而影响了行波比突然下降的临界流速.(本文来源于《动力学与控制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汤冬[7](2018)在《舰船典型板架结构弹性波动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船体结构是机械设备振动转化为水下辐射噪声的主要途径,其动力特性是影响舰船水下声辐射特性的关键因素。机械设备激励通过基座传递到船体板架结构,引起船体板架结构的振动响应,并以弹性波的形式在船体板架结构中沿船长方向,船宽方向和型深方向传播,这本质上是一个波动力学问题。机械设备引起的动力响应在船体结构中的传递和衰减规律一直以来都是舰船减振降噪领域关心的热点问题,研究舰船结构动力响应的传递和衰减特性对舰船结构动力性能评估与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舰船是由肋板、舷侧肋骨和甲板横梁等形成的横向框架,甲板、舱壁、舷侧外板和双层底等形成的空间板架,以及底部、舷侧和甲板纵桁等纵向框架构成的复杂空间板架结构,其中梁和平板是舰船复杂空间板架结构的基本结构构件。针对梁和平板等舰船典型板架结构基本单元,本文介绍了Euler-Bernoulli梁和Timoshenko梁理论以及Kirchhoff薄板和Mindlin中厚板理论,给出了这两种梁理论波动解的矩阵表达形式,推导了Kirchhoff薄板和Mindlin中厚板理论的波动解,为建立基于回传射线矩阵法的舰船典型板架结构波动特性计算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梁和平板结构动力学方程求解过程中的波数特征方程,本文分析了弹性基础Euler-Bernoulli梁和Timoshenko梁以及无限大平板的波数频谱特性。同时,在求解平板动力学方程波动解的过程中,讨论了经典边界条件和弹性支撑边界条件下Kirchhoff薄板的波数特征曲线。此外,本文还介绍了舰船典型板架结构在密正交加肋、筋弱板强情况下的等效模型——正交各向异性平板的动力学方程及其波动解,并分析了其波数频谱特性。在舰船结构设计中,无论是整船体横向框架结构沿船长方向上的分布,还是局部板架结构纵横加强构件的布置,都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根据周期结构的Bloch理论,结合回传射线矩阵法分析结构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思想,本文分别建立了针对舰船典型板架结构的周期变截面梁/平板模型,周期振子耦合梁/周期加筋平板模型以及双周期振子耦合梁/双周期加筋平板模型的波数频谱特性计算方法。在上述梁单元基本理论与周期结构波数频谱特性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开展了基于周期梁模型的舰船典型板架结构波数频谱特性研究。首先利用等截面梁模型的解析计算结果验证了回传射线矩阵法分析周期梁模型波数频谱特性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揭示了周期变截面梁、周期振子耦合梁和双周期振子耦合梁中弯曲波的传递和衰减特性。然后,本文讨论了材料和几何参数对周期变截面梁弯曲波传递和衰减特性的影响;弹簧振子与梁的耦合形式、振子质量和转动惯量,弹簧拉压刚度和扭转刚度等因素对周期振子耦合梁中弯曲波传递和衰减特性的影响;两组周期弹簧振子对应的振子质量和转动惯量,弹簧拉压刚度和扭转刚度等参数比例关系对双周期振子耦合梁中弯曲波传递和衰减特性的影响。此外,针对舰船典型结构有限周期特征与模型无限周期特征之间的差异,分析了空间周期延拓对舰船典型板架结构弹性波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同时,在上述平板单元基本理论与周期结构波数频谱特性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开展了基于周期平板模型的舰船典型板架结构波数频谱特性研究。首先利用等截面均匀平板模型的解析计算结果验证了回传射线矩阵法分析周期平板模型波数频谱特性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揭示了周期变截面有限宽平板、周期单向加筋平板和双周期单向加筋平板面内波(纵波和剪切波)和面外波(弯曲波和弯曲近场响应)的传递和衰减特性。然后,本文讨论了面内刚度对周期变截面平板面内波传递和衰减特性的影响;面外刚度和平板厚度对周期变截面平板面外波传递和衰减特性的影响;加强筋高度和宽度对周期单向加筋平板面内波和面外波传递和衰减特性的影响以及两组加强筋的高度和宽度等参数比对双周期单向加筋平板面外波传递和衰减特性的影响。在上述理论与数值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开展了舰船典型板架结构弹性波动力学特性验证试验研究。首先简单地介绍了舰船典型板架结构的试验模型,然后讨论了舰船板架结构与周期振子耦合梁模型之间的等效性问题,初步形成了舰船板架结构与周期振子耦合梁模型之间的等效原则和等效方法,继而对板架结构等效化的周期振子耦合梁模型中弯曲波的传递和衰减特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通过与试验测试得到的板架结构加速度导纳曲线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建立的舰船典型结构波动特性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8-04-10)
何田田[8](2018)在《高能效铣刀波动力学损伤识别与应力波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能效铣刀在高速、断续铣削过程中,切削刃在工件上切入切出对刀齿形成明显的冲击作用,铣刀应力场分布的不均匀性显着增加,引起铣刀刀齿产生局部性损伤,铣刀组件内部载荷的传播特性有待揭示。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能效铣刀波动力学损伤机理及其多尺度协同设计方法”(51375124)支持下,提出铣刀跨尺度识别方法,建立铣刀刀齿组件应力波解算模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刀齿组件应力波控制方法。为此,针对铣刀结构及其工作状态,建立单个刀齿切削时的瞬时切削力模型,通过霍普金森压杆实验,获取冲击载荷作用下的铣刀组件本构关系,提出铣刀组件跨尺度损伤识别方法,采用力连接方法进行铣刀连续介质力学与分子动力学跨尺度关联分析,揭示高能效铣刀组件损伤特性。利用铣刀刀齿组件力学关系模型,揭示瞬时切削力作用下铣刀刀齿组件受力状态,发现铣刀组件受多个呈周期性动态载荷的作用,其内部结构处于不稳定状态。采用有限质点法,建立铣刀刀齿组件质点模型,揭示刀齿组件内部结构质点间约束关系;利用一维弦线理论,建立弦线质点运动方程,揭示动态力学载荷作用下铣刀刀齿组件弦线质点的动态特性,同时给出应力波在结合面处发生透射、反射的作用机制;利用弦线质点瞬时应力解算模型,提出铣刀刀齿组件质点应力波仿真方法。结合铣刀刀齿结构,给出应力波衰减率计算方法,提出铣刀组件一维弦线系统应力波解算与验证方法,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刀齿应力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揭示各个因素对刀齿应力波影响的主次关系。以刀体结合面应力波的波峰最大值和波长为控制目标,以螺钉头锥面夹角、每齿进给量、切削深度、转速为控制变量,提出铣刀刀齿应力波控制方法,并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已有的初始控制方案相比,采用该方法可有效控制铣刀刀齿组件应力波,减小铣刀刀齿组件局部结构损伤。(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霍丛哲[9](2017)在《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怪波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非线性光纤、流体力学、空间等离子体、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以及金融等领域中,可积的多组分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模型应用非常广泛。在物理学领域,该模型可以用来描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非线性波包在各向同性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与规律。本文首先介绍了孤子的特点与应用,怪波的研究背景与意义,达布变换方法的背景、意义、思路与具体步骤,最后本文以具有相干耦合项的双组分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为模型,通过改进的达布变换方法求解得出了双组分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精确特征解。在这些精确解中我们获得了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精确怪波解,这些结果表明:双组分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对称怪波解和非对称怪波解由自相位调制、交叉相位调制和相干耦合项的联合作用决定。我们在本文得到的怪波解中给出了从初始种子解到独特的、具有丰富对结构的怪波解的过程与特征分析;在特定条件下,我们发现通过改变一个参数取值的大小可以使非对称怪波逐渐变为拥有空间和时间对称的标准怪波;并且值得指出的是:该模型的两个组分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时间反演对称性,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7-12-01)
张赋[10](2017)在《汇聚激波动力学特性及其诱导界面不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两种物理性质不同的流体之间的分界面受到运动激波的冲击,界面上的初始小扰动会不断增长,并逐渐进入湍流混合状态,这种不稳定性现象被称为Richtmyer-Meshkov(RM)不稳定性。RM不稳定性的研究对于流动稳定性和可压缩湍流混合等学术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且其工程应用领域也较为广泛,既包括大尺度的超新星爆发,也包括小尺度的惯性约束核聚变。近些年来,激波诱导的RM不稳定性得到了国内外众学者广泛的关注。然而在惯性约束核聚变中,RM不稳定性是由球形汇聚激波引发的,因此面对着国际上希望采用核聚变解决能源问题的重大需求,有必要直接展开针对于汇聚RM不稳定性的研究,即探讨初始扰动界面在汇聚激波诱导下的扰动增长规律。但受到物理机理复杂和汇聚激波生成困难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关于汇聚激波诱导RM不稳定性的研究进展极少。本文借助于本课题组基于激波动力学原理设计的两套柱状汇聚激波管;采用实验和数值方法对柱状汇聚激波诱导的单模界面RM不稳定性和柱状汇聚激波的壁面反射现象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所示:1)在15°水平狭长柱状汇聚激波管中,采用肥皂膜法形成界面,研究了柱状汇聚激波与多种正弦约束Air/SF6界面的相互作用。首先,通过采用汇聚激波与无扰动界面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了波后非均匀流场特性,发现界面附近存在明显的流场减速现象,揭示了 Rayleigh-Taylor(RT)效应的存在。随后,通过采用汇聚激波与有扰动界面相互作用的实验证实了反射激波冲击前的RT稳定效应会减小界面振幅,而反射激波冲击后的RT不稳定性会促使界面进入湍流混合阶段。由于此肥皂膜界面在形成过程中两侧压力平衡,扰动界面具有叁维极小曲面特征,在纹影结果中迭加显示为外层和内层界面。内层界面振幅演化的定量结果表明其在反射激波冲击之前分别经历了线性增长(RM)和快速衰减(RM-RT)两个阶段。通过离散傅里叶分析可以发现,内层振幅的叁维线性增长率相比于二维更小,与第一阶段的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在第二阶段中,长时间的RT稳定效应导致初始扰动较小的内层界面在反射激波作用前发生反相,而叁维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此RT反相(RTPI)的发生。2)为了进一步地研究汇聚激波诱导轻/重界面RM不稳定性中的RT反相现象,本文采用二维迎风CE/SE数值程序对其展开了大量的算例研究。研究发现,在特定波数下,较小的初始振幅能够引起RT反相,较大的初始振幅则不能引起RT反相,存在适中且唯一的初始振幅能导致界面扰动在反射时刻振幅为0,即呈现出两者的临界状态。但在临界状态时,界面受到非线性的影响,具有完全倍频特征。不同波数需要不同的初始振幅来达到临界状态,构成了临界曲线。而此临界曲线上存在一个阈值波数,当扰动波数小于此阈值波数时,任意大小的初始振幅均不能引起RT反相现象。通过采用Bell的理论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这一特殊的临界曲线波数截断现象。进一步的参数研究表明,Atwood数、入射激波马赫数和界面汇聚半径均与临界曲线的特性密切相关。这一参数研究也表明,需要较大的汇聚半径,较大的Atwood数和较小的入射激波马赫数才能发现这一 RT反相现象。3)采用实验和数值研究了 25°水平柱状汇聚激波管中汇聚激波在壁面上的反射现象。通过在汇聚段中放置不同倾角的平面斜劈,获得了具有不同起始入射激波角的汇聚激波反射波系。实验和数值吻合良好,其结果表明较小和较大的初始激波角分别导致了规则反射(RR)和马赫反射(MR)的持续存在,而由于汇聚激波在斜劈上运动过程中,激波角逐渐减小,在适中的初始激波角时,会发生直接马赫反射(DiMR)到反转马赫反射(InMR)直至临界规则反射(TRR)的波系转变。通过分析激波行进过程中的马赫数、入射角、理论脱体角和理论von Neumann角,发现当初始激波角处于一定范围内,都能发生DiMR→InMR→TRR的转变,而脱体准则能够预测RR→MR的转变初始激波角,却不能预测在斜劈上DiMR→InMR的转变。随着初始激波角的逐渐增大,非定常效应导致InMR→TRR的转变角相比于RR→MR存在明显的迟滞,甚至在初始激波角较大时,InMR→TRR的转变角小于理论von Neumann角,超出了双解区。(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7-10-08)
波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含铰链间隙的空间可展开结构,在铰链中不可避免地产生连接构件的接触摩擦与分离,导致结构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性。本文研究含间隙空间结构的波动动力学,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连续梁中纵波及横波的传播进行了差分格式的离散,并推导了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典型弹性波差分格式。非线性间隙采用L-N接触力模型建模,分析了波在非线性间隙中的传播,并给出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求解含非线性间隙结构的分析流程。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弹性波在含间隙框架结构的传播特性,揭示了波动效应对框架结构动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验证方法有效性和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波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许富宗,张继业,王达,施思齐.经典物理到量子物理的过渡——以波动力学的建立为主线探索[J].物理教学.2019
[2]..含非线性间隙的连续梁波动力学分析[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3].王雪丽.移动异质及反馈作用下的螺旋波动力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9
[4].支雁飞,张献民.地下管道的瑞雷波动力学响应规律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8
[5].陈强,刘学文.磁化喷流的正反激波动力学[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武晓东,张煜航,葛斐,洪友士.涡激振动行波动力学特征的数值模拟[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18
[7].汤冬.舰船典型板架结构弹性波动力学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
[8].何田田.高能效铣刀波动力学损伤识别与应力波控制方法[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
[9].霍丛哲.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怪波动力学[D].河北工业大学.2017
[10].张赋.汇聚激波动力学特性及其诱导界面不稳定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波动力学论文选题
评职论文选题推荐
[1]. 浅议评析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
[2]. 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材研究
[3]. 谈思维导图在中学物理教学的应用
[4]. 要重视对物理现象进行动态分析
[5]. 《浮力》说课
[6]. 光影视角下提升物理视觉意象的策略
[7]. 关于人教版初中物理课标教材电学教学的实施与建议
[8].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之我见
[9]. 试析高中物理教学如何以“理”育人
[10]. 高中物理学习技巧之我见
硕士博士论文选题推荐
[1]. 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普通高中物理实验课程建构研究
[2]. 面向E-Learning的适应性学习路径推荐研究
[3]. 自主活动课程提升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
[4]. 基于前概念理论的适应性学习系统精准诊断策略研究
[5]. 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及其培养对策研究
[6]. 高中物理核心内容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7]. 基于概念图的初中物理教师课程知识评价研究
[8]. 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及其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研究
[9]. 可视化工具支持的概念转变研究
[10]. 中国中学物理课程政策演变研究(1949-2011)
毕业论文选题推荐
[1]. 基于知识发生过程教学的初中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 项目学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4]. 中学物理微视频中的动机激发策略研究
[5]. 高中物理磁场前概念的调查研究
[6].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评价
[7]. 培养高中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实验组设计与可行性研究
[8]. 利用演示实验转变高二学生电磁学部分前概念的实践研究
[9]. 高中生解决费米问题与原始物理问题的比较研究
[10]. 中学生物理学习观的调查研究
职称论文选题推荐
[1]. 初中物理课堂创新教学方法浅谈
[2]. 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3]. 怎样提高初中物理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5]. 重视高中物理教学过程渗透培养物理实验能力
[6]. 合作学习模式下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7].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探究
[8]. 初中物理分层教学法的运用与实施探讨
[9]. 激发和培养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研究
[10]. 提高初中阶段物理实验的教学策略
软文类选题推荐
[1].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2]. 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题组设计策略
[3]. 物理教学的两种转化
[4].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微课教学
[5]. 略谈物理课堂中的教学技巧
[6]. 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7]. 浅谈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
[8]. 让初中物理课堂更加生动
[9]. 高中物理教学中形象思维的培养
[10].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之我见
书籍类选题推荐参考
[1]. 表43 2016年泉州市“增实杯”普通高中物理竞赛获奖情况表
[2]. 表45 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福建赛区竞赛成绩获奖情况表
[3]. 关于高一学生物理学习习惯的调查——以龙泉中学为例
[4]. 关于初三学生物理家庭作业情况调查报告
[5]. 关于高一学生物理学习习惯的调查——以龙泉中学为例
[6]. 关于初三学生物理家庭作业情况调查报告
[7]. 2014年上饶市参加高中物理竞赛(江西赛区)获奖情况
[8]. 郑州市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河南赛区)中获奖名单
[9]. 初三物理复习研讨会
[10]. 初中理化实验操作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