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中国驻华大使馆艺术收藏展在北京举办

'2002中国驻华大使馆艺术收藏展在北京举办

一、’2002驻华使馆艺术藏品展在京举行(论文文献综述)

范丽雅[1](2021)在《郭泰祺与1935年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35年11月28日,"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在英国伦敦的皇家美术学院所在地伯林顿馆隆重开幕。该展是由英国的中国瓷器大收藏家大卫·波西瓦尔爵士倡议举办。大卫爵士1929年7月和北平故宫博物院合作,在紫禁城内的景阳宫举办了"宋元明瓷器展"以后,一直梦想着以清宫乾隆收藏为核心,在欧洲举办一场国际规模的中国艺术展。这个愿望在他得知故宫文物南迁到上海后,变得更加强烈,但他知道要借出清宫文物,必须有政府的支持,于是以他为首的几个英国收藏家联名写了一份倡议书,提交给了中英两国政府,建议为祝贺英王乔治五世登基二十五周年,由两国政府协赞,于英国首都举办一场以故宫精品收藏为核心,世界规模的中国艺术展览会。他们的提案首先得到了当时南京国民政府派驻国际联盟首席代表并兼任驻英公使的郭泰祺大力支持。本文通过解读郭公使与王世杰、大卫爵士、英外交大臣西蒙爵士之间的来往电报与书信,及其他相关文献,披露"二战"开战前夕的欧洲,一场国际规模的中国艺术展如何在郭公使的热心推动下,从仅由几个私人藏家的一纸提案到成功举办,到成为20世纪中英文化及欧亚文化交流事业的详细过程。

祝勇[2](2021)在《故宫文物南迁》文中提出第一章抬着棺材找坟地:烽烟南渡一、山河已然破碎,故宫何谈完整1931年9月19日早上九点,时任故宫博物院秘书长的李宗侗先生像往常一样走出北京南城丞相胡同的家门,乘一辆洋车前往故宫博物院上班,过顺直门1,听到路边叫卖号外的声音,他让车夫停车,买了一张报纸。上面的大字标题,让他悚然一惊。2

周峪竹[3](2021)在《俄罗斯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的中国民俗画片收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苏联科学院院士、20世纪俄罗斯汉学的带头人阿列克谢耶夫(1881-1951)曾于1907年、1909年、1912年、1926年赴中国华北、长江中下游、华南等地区,期间广泛收集中国传统木版民俗画,形成当今国内外学术界闻名的俄藏中国民俗画。2015年俄罗斯国立宗教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发现该馆藏有近千幅阿列克谢耶夫在中国收集的中国民俗画,包括门神画、财神画、佛像、道教神像画、护符、纸马等,遂设立阿列克谢耶夫中国民俗画特藏。中国民俗画是阿列克谢耶夫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宗教的重要素材,作为俄罗斯汉学史上第一位对中国民俗画片进行系统研究的汉学家,他从学术生涯伊始就致力于中国民俗文化推广和普及。中国民俗画片成为西方了解中国民间信仰和文化习俗的重要媒介,是沟通近代中俄文化交流中的一座桥梁。中国民俗画片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载体,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才华与智慧。现收藏于俄罗斯国立宗教历史博物馆的这批中国民俗画片,以图画的形式具象地反映出中国各地的岁时节日民俗、人生礼俗、丧葬礼俗、民间信仰、民间谚语等各类民俗事象,是中国民间俗文化的百科全书,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本研究从民俗画片的文化价值入手分析该特藏对于中俄文化交流的意义;运用巴赫金狂欢化理论透视这批民俗画片所反映的生活在封建纲常、礼制、教条之下的旧中国中下层民众精神上的狂欢化世界,解读民俗画片中的民间精神“狂欢”意蕴。通过挖掘俄罗斯对中国民俗文化的认识揭示民俗画片在中俄两个民族交往中的文化价值。

向往[4](2021)在《20世纪早期北京艺术品市场的空间与结构(1911-1937)》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20世纪早期(晚清民国)中国艺术市场为研究对象,主要以北京为中心视角展开,来考察当时中国艺术市场的空间和结构关系,探讨不同区域艺术品市场的特点与范围,以及其相互间的交流和连接。从时间维度来看,20世纪早期是我国艺术市场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重要转型期。这段时间里,中国的艺术创作、传播、交易出现了剧烈的变化,出现了更加独立与专业化的艺术中介、公开化的鉴赏,以及全球化的艺术品流动等。从空间维度来看,北京地区的艺术市场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艺术交易模式和艺术生态,呈现出独特的面貌。本文在具体的研究中试图规避传统历史研究的“时间叙事”方法的不足,而是从区域史研究的视角出发,运用计量、叙事和文本解读等手段,来研究20世纪早期中国艺术品市场当中是否存在空间区域范围的划分?不同区域的艺术市场是否存在着层级关系?可以看到,一方面,全中国的艺术家和艺术品、古玩正在以各种方式、途径向北京聚集,形成了丰富的艺术品供给;另一方面,北京又成为了中国艺术品流向全世界的集散地,来自美国、日本、欧洲的庞大购买力推动着北京艺术市场的繁荣。在这种跨区域的全国、全球的商业活动中,艺术品的流转也带来了鉴赏、创作观念的交融,形成了新的知识体系。因而,在20世纪早期全球的艺术品交易网络中,北京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郑丽颖[5](2021)在《俄国外交官彼得罗夫斯基西域考察活动研究(1883-1903)》文中研究表明1883-1903年,俄国人尼古拉·费多洛维奇·彼得罗夫斯基(Н.Ф.Петровский,1837-1908)任俄国驻新疆喀什总领事期间,利用自己的外交身份想尽一切办法开展考察和古文献文物收集工作。他是最早对喀什古城作出研究、最早进行南疆古代手稿收集的欧洲官员,所获收集品数量多、种类丰富、语言丰富、内容重要、涵盖面宽。无论是梵文手稿,还是其他未定名手稿都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他建立了完整的古文书搜集网络,完成了中国南疆考古地图的绘制,为英国探险家斯坦因、俄国探险家奥登堡、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法国探险家伯希等欧洲探险队提供了往来便利和协助。利用哥萨克骑兵每月往来奥什和喀什的便利条件,彼得罗夫斯基轻而易举将古文献文物经中亚大铁路运回俄国,使俄国成为西域古文献艺术品重要收藏地之一。在沙皇政府和俄国半学术组织的指令下,彼得罗夫斯基总领事作为古文书发出者与古文书接收者俄国科学院院士罗曾、古文书研究者奥登堡院士三者之间建立了牢固的西域古文书收集研究网络,并在英俄考古之争中保持明显优势。现存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的彼得罗夫斯基收集品有梵文文献、印度文献、藏文文献、吐火罗文文献等多种语言,据不完全统计,彼得罗夫斯基收集品中古文物计3000余件,最早的文物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古代手稿及残片总数7000余件,含梵语、佉卢文、婆罗谜文和未比定写本,造成了我国珍贵收稿文物的大量流失。本文研究材料来自俄罗斯国家档案馆、俄罗斯国家古文献档案馆、俄罗斯地理协会档案馆、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档案馆、俄罗斯帝国对外政策档案馆、俄罗斯民族博物馆、俄罗斯国家文化艺术档案馆所藏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驻新疆喀什总领事彼得罗夫斯基给俄国外交部官员、俄国军官、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东方学家、地理学家的信函及密件200余封、俄国探险家考察报告、俄国皇家科学院会议纪要、彼得罗夫斯基发表在皇家考古协会学报上的考察报告等原版资料。文中所用外文史料不仅丰富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内容,对研究俄国外交史、特别是中俄关系及我国南疆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孙玉芳[6](2019)在《作家的“民间” ——冯骥才民间文化遗产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王飚[7](2016)在《近30年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美术交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论述了中国与前苏联邦交关系正常化以来,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前苏联(俄罗斯)国家转型这一特殊社会背景下,黑龙江省与前苏联(俄罗斯)在美术领域的交流情况。近30年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美术交流飞速发展,成为了备受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现象。本文在探析黑龙江与俄罗斯文化交往历史及现时代交流环境的基础上,综合文化传播学、美术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美术交流活动、美术教育交流及艺术品收藏与市场三个方面的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出这一时期两地美术交流的特点、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以期对黑龙江省、乃至全国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性经验。全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构成。第一章:绪论部分说明了本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加以评述,介绍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正文部分由第二、三、四、五、六章组成。第二章:首先回顾了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美术交流的历史渊源,以此明晰近30年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美术交流所基于的历史背景。随后,对当今影响美术交流的地缘、对外政策、经济等因素进行了分析,这些条件因素作用于美术交流,并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第三章:主要叙述近30年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之间的重要的美术交流活动。分为交流机构、美术展览、艺术家跨境交流和艺术节三个部分。美术展览是视觉艺术交流和展示的主要方式,也是美术家与爱好艺术的民众共同参与的一种活动。本章选取了在展览作品、参展艺术家、群众参与度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展览活动加以论述,以求对这一时期的美术展览有较为全面和客观的陈述。第四章:论述黑龙江省与俄罗斯高校院系之间的美术交流。首先介绍了美术交流的主要高校及院系,然后论述高校之间进行美术交流的具体举措,进而阐释高校美术交流的重要意义。第五章:概述了黑龙江省对俄罗斯油画收藏情况及俄罗斯油画市场的发展状况。国际艺术品收藏是国家艺术财富的一个方面,由于时代的机遇和民间资本的注入,黑龙江省对俄罗斯美术作品的收藏异常丰厚。文中主要介绍了一些拥有丰富及精典收藏品的机构和个人,并对个别作品加以介绍;其次,介绍了黑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几家俄罗斯画廊及其销售形式。第六章:通过对美术交流本身及影响交流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思考,总结了这一时期美术交流的新特点;两地美术交流所取得的成效,促进和阻碍美术交流的因素;对未来美术交流进行展望,并为进一步深化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美术交流提出殷鉴。结论部分对近30年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美术交流加以总结,明确文章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对其论文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等加以预测和评价,并指出今后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

邵靖[8](2013)在《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中国现代城市雕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我国现代城市雕塑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现代城市雕塑作为一个舶来品,是从19世纪末才从西方国家引入中国的,论文按照“殖民时期——民国时期——建国初期和文革时期——改革开放”这一历史脉络进行分析,对中国大陆上的城市雕塑进行了基本历史梳理,并对各个时期主要的作品进行了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的城雕在各个时期受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社会因素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形成其不同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对中国不同时期的雕塑教育和几代雕塑家的发展及特点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本文由绪论、正文三章和最后的结论三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对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缘起、研究现状和研究的重点难点进行了剖析。第一章重点写了殖民统治时期的殖民者建立的城市雕塑和民国时期第一代雕塑家所创作的城市雕塑。殖民统治的强行开埠、西方思想的引入及新文化运动、美术革命、新兴艺术学校与社团对中国现代雕塑的兴起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殖民者在租界地的公共空间、公共建筑、公共花园及私家花园中都开始兴建现代城市雕塑。民国时期的雕塑家们都是经历了艰苦的留学之路后归国的,他们为民国时期的现代雕塑教育和雕塑事业都做出了卓绝的贡献。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新中国解放初期和文革时期的城市雕塑发展历史。美协的成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两结合”的方针对此时的雕塑界有着诸多的影响,而在与苏联关系僵化之前,新中国几乎所有领域都深受苏联的影响,雕塑教育和雕塑创作也不例外。此时最大的城市雕塑项目就是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之后的十大建筑雕塑和“文革”期间毛泽东像的遍地开花揭示了这一时期的城市雕塑完全笼罩在政治的阴影之中,城市雕塑彰显其独有的艺术特色。第三章结合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阐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城市雕塑发展的历史。这一时期的城市雕塑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多元化,从千篇一律的不锈钢抽象雕塑,到各种风格的百花齐放,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的成立为繁荣的中国城市雕塑发展指明了方向,各种国际雕塑创作营、国际城市雕塑大赛此起彼伏,使得雕塑公园开始兴旺起来,其中以名人雕塑园居多,但是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雕塑公园的发展起起落落,雕塑公园的后续管理令人堪忧。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归纳总结,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城市雕塑发展特点进行了论述。对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鱼龙混杂的城市雕塑建设现象使许多雕塑家开始对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不断深入探讨,对中国传统雕塑进行反思,将传统融入现代城市雕塑之中,力求使得中国城市雕塑有更良好和合理的发展趋势。

荆雷[9](2012)在《中国当代手工艺的核心价值》文中研究说明手工艺的价值世界,从形而上的角度是一个意义世界的创设和建构,其价值目标指向人的自由;从形而下的角度,它是一个蕴含着感知与经验的世界,其价值目标指向对自在的生命体的尊重。当代手工艺以其尊重生命的个性,尊重生成过程中的可能性,开敞了人的生命意义和生命境界的探寻空间,作为对于人的本质存在的追间,它不仅仅为当代技术化生存的人提供了逃避与安顿精神的暂时家园,在本质意义上,更加深刻地昭示着人类获得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的价值向度。论文在引言和绪论中,丛于实地调研和大事年表的梳理,对当今中国手工艺的存在现状做了简要描述,并提出论文的研究视角以手工艺艺术创作实践为主体,通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探索和努力,以彰显手工艺生命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核心价值追求,对存在十社会不同层面的手工艺形态起到了引领和启迪的作用,并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对手工艺价值观念的逐步转变。在第二章以“人”、“技”、“器”及相互关系作为手工艺价值本体研究的框架,试国论证手工艺从其本质角度对于人的意义和价值,展现手工艺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追求和谐统一的原发性本质状态。并将其置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探讨艺术与技术的自律性发展对手工艺价值观念变化的影响,提出手工艺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追求由混融到分裂及至精神价值回归的发展脉络。第三章丛于中国当代的综合社会背景以及所形成的社会价值观念变化,探讨伴随着传统手工艺的价值观念的颠覆,西方当代手工艺及中国当代艺术在观念与形式语言探索方而的影响,使手工艺的价值观念产生了转变,催生了在学院领域的实验性、学术性手工艺艺术创作形态的形成与发展,并逐步以直而当今社会问题和生活现实的感召力,对处于社会不同层面的手工艺形态产生的积极影响,获得了具有“当代”意义的价值转换。第四章对中国当代手工艺的核心价值从生命价值和文化价值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总结梳理了以体验和生成为核心的生命价值、以观念性和公共性为主体的文化价值所展现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建立起而向未来的核心价值理念。结语部分则以文化自觉的中国当代手工艺为题,分析具已经逐步显露出来的文化“内生性”价值取向以及日趋兴盛的发展态势。

首都博物馆办公室[10](2007)在《2006年大事记》文中研究表明1月11日全国旅游工作会议250余位代表参观我馆,党委书记韩永、副馆长王武钰陪同。1月19日希腊总理夫人在希腊驻华大使夫人及中国驻希腊大使夫人的陪同下来馆参观。副馆长姚安、顾问崔学谙陪同参观。参观结束后双方互赠了纪念品。1月20日为向国际社会推介新馆展示的古都北京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外交部新闻司在礼仪大厅举办"外国记者新年招待会",180余位外国驻京记者和驻华使馆新闻官出席了招待会。会上,

二、’2002驻华使馆艺术藏品展在京举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2驻华使馆艺术藏品展在京举行(论文提纲范文)

(1)郭泰祺与1935年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一、出使欧洲,推动伦敦艺展
    (一)出使国联与英伦
    (二)伦敦艺展的热心推动者
二、代表南京国民政府与英国外交部交涉之经过
    (一)伦敦艺展前期交涉
    (二)作为导火线和交涉筹码的故宫文物海外保险问题
    (三)伦敦艺展后期交涉
    (四)中英双方水面下的交涉
三、活跃于伦敦艺展舞台
    (一)上海预展与国宝的英伦之旅
    (二)郭泰祺在“皇家中亚学会”和英国政府主办的午餐会及晚餐会上的讲演
结语

(2)故宫文物南迁(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抬着棺材找坟地:烽烟南渡
    一、山河已然破碎,故宫何谈完整
    二、日人不可不防,文物不可不迁
    三、宫殿前小山般堆起文物箱
    四、文物连夜运出故宫
    五、列车停在浦口,不知道往哪里开
    六、请你明天九点钟再来一次
第二章一番风雨路三千:徘徊京沪
    一、上海仁济医院的“临时周转房”
    二、故宫文物中存在赝品
    三、马衡被任命为第二任院长
    四、影印《四库全书珍本》
    五、上海预展会取得“轰动效应”
    六、中国文物第一次有组织地走向国际
    七、文物在六朝古都安家
    八、易培基不可能活着看到洗清冤案了
    九、千军万马的内迁洪流
    十、运出南京的最后机会
第三章谁念客身轻似叶:西迁南路
    一、湖南大学图书馆被日本飞机炸平了
    二、长沙至贵阳有土匪出没
    三、安顺郊外的理想山洞
    四、烟波一笠,回首江天
    五、赴苏展品的安全,令故宫同人感到揪心
    六、安顺待不下去了
    七、在巴县的竹海中隐匿形迹
第四章千军万马一条江:西迁中路
    一、把两千多箱文物抛在南京,让马衡无比自责
    二、不易受潮湿的物品暂存重庆
    三、宜宾也不安全
    四、装满文物的木船纤绳断了
    五、轰炸乐山的纪录片成为日本空军的“样板片”
    六、当学术巨匠遭遇大足石刻
第五章到晚才知身是我:西迁北路
    一、一个家庭的“南迁”
    二、军火库做文物库房
    三、在大雪中翻越秦岭
    四、大慈寺僧人要遵守来自故宫的“戒规”
    五、古佛青灯,伴他写下一生中最重要的着作
    六、大火向存满故宫文物的武庙蔓延过来
    七、为守护国宝而牺牲的军人
第六章覆巢犹幸能完卵:沦陷之城
    一、故宫人员关闭了故宫大门
    二、在日本人眼皮底下搞了件大事情
    三、日本收藏的大量文物,实为我国家博物馆之无上妙品
    四、日本投降了,有人半信半疑
    五、华北日军投降仪式在太和殿广场举行
    六、文物工作者的胜利“纪念碑”
第七章八千里路云和月:东归北返
    一、故宫文物走了,文化的种子留下了
    二、接二连三的翻车事故
    三、你不是学生,你是共产党的代表
    四、台湾,是什么地方啊
    五、南迁文物回到出发地
    六、追缴“小白楼”散佚书画
    七、“故宫盗宝案”尘埃落定
第八章人间毕竟晴方好:一宫两院
    一、文物迁出北平以来最大一次损失
    二、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三、生命中最后两个字

(3)俄罗斯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的中国民俗画片收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价值
    二、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三、本研究依据的理论和方法
第一章 阿列克谢耶夫及其对中国民俗画片的收集与研究
    一、阿列克谢耶夫与中国民俗画片
    二、阿列克谢耶夫的中国考察及民俗画片的收集
第二章 俄藏“阿列克谢耶夫中国民俗画片”考释
    一、俄罗斯国立宗教历史博物馆
    二、阿列克谢耶夫民俗画片藏品的基本构成
第三章 从阿列克谢耶夫的收藏看中国民俗画片的文化价值
    一、民俗画片的概念界定
    二、中国民俗画片的起源与发展
    三、中国民俗画片的文化价值
第四章 阿列克谢耶夫民俗画片所反映的中国民俗
    一、阿列克谢耶夫民俗画片藏品中的岁时节令
    二、阿列克谢耶夫民俗画片藏品中的人生礼俗
    三、阿列克谢耶夫民俗画片藏品中所蕴含的民俗观念
第五章 阿列克谢耶夫民俗画片中的民间精神“狂欢”意蕴
    一、欲望的释放
    二、叛逆的表达
    三、生死的跨越
第六章 经由图像艺术展开的中俄文化交流
    一、17世纪以来俄罗斯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的过程
    二、阿列克谢耶夫对中国民俗画片的认知、研究与解读
    三、阿列克谢耶夫的文化观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基础材料
    二、专着
    三、文章
致谢

(4)20世纪早期北京艺术品市场的空间与结构(1911-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20 世纪早期的北京艺术品市场
    第一节 形成:市场的空间、历史与变化
    第二节 供给:交易品类、层次与价格
    第三节 中介:形式、结构与网络
    第四节 交易场:规模、分布与空间
第二章 集散地:北京与全国艺术品交易网络
    第一节 何以为中心:国内市场规模比较
    第二节 南风北渐:客京书画家群体
    第三节 吉光片羽:古玩的流入
第三章 跳板:北京与海外中国艺术品市场
    第一节 北京与全球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形成
    第二节 “北京-北美”艺术品交易网络
    第三节 “北京-日本”艺术品交易网络
    第四节 “北京-欧洲”艺术品交易网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俄国外交官彼得罗夫斯基西域考察活动研究(1883-1903)(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旨趣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史料概述
第一章 彼得罗夫斯基考察动机研究
    第一节 从塔什干到喀什
    第二节 彼得罗夫斯基的“学者”身份
    第三节 俄国学术组织的指令
        一、时代背景
        二、彼得罗夫斯基与俄国皇家科学院联系的建立
        三、彼得罗夫斯基与俄国皇家考古协会的“合作”
        四、彼得罗夫斯基对俄国皇家地理协会的协助
        五、彼得罗夫斯基与俄国委员会的联系
    小结
第二章 彼得罗夫斯基的新疆考察活动
    第一节 彼得罗夫斯基对喀什及其周边古迹的考察
        一、彼得罗夫斯基对三仙洞石窟的考察
        二、彼得罗夫斯基对喀什古城的定义及“鸽子窝”废墟的考察
        三、彼得罗夫斯基对汗诺依古城遗址的考察
        四、小结
    第二节 彼得罗夫斯基在喀什、库车、库尔勒收获的珍宝及其外流过程
        一、彼得罗夫斯基在喀什和莎车发现的古币及研究
        二、彼得罗夫斯基在库车的发现
        三、彼得罗夫斯基在库尔勒等地的发现
        四、小结
    第三节 彼得罗夫斯基在和田收集的珍宝及其外流过程
        一、彼得罗夫斯基和田收集品中的古币及文物
        二、彼得罗夫斯基和田收集品中的古AI写作本
    小结
第三章 彼得罗夫斯基对俄国探险队的协助
    第一节 彼得罗夫斯基对普尔热瓦尔斯基的协助
        一、普尔热瓦尔斯基的探险具有地理考察和军事探察双重特性
        二、彼得罗夫斯基对普氏地理考察的协助
        三、彼得罗夫斯基对普氏政治探察的情报协助
    第二节 彼得罗夫斯基对格鲁姆·格尔日麦洛的协助
        一、探险目的
        二、探险经费来源
        三、非法入境
        四、彼得罗夫斯基的处理方式和结果
        五、结语
    第三节 彼得罗夫斯基对探险家格罗姆切夫斯基的协助及评价
        一、格罗姆切夫斯基——英俄大角逐的重要参与者
        二、格罗姆切夫斯基访问坎巨提的过程及结果
        三、彼得罗夫斯基对格罗姆切夫斯基的协助
        四、彼得罗夫斯基对探险家格罗姆切夫斯基三次亚洲考察的评价
    小结
第四章 彼得罗夫斯基对欧洲探险家的协助
    第一节 彼得罗夫斯基对法国探险家杜特雷依和德国探险家施拉格什维特死因的追查
        一、杜特雷依探险队的新疆考察
        二、各国政府和探险家对杜特雷依死因的调查
        三、彼得罗夫斯基对杜特雷依死因的追查
        四、彼得罗夫斯基为德国探险家施拉格什维特树碑
        五、小结
    第二节 彼得罗夫斯基对斯文·赫定探险的协助及评价
        一、与彼得罗夫斯基的初次见面
        二、1894-1902 年间彼得罗夫斯基对斯文·赫定的多次协助
        三、彼得罗夫斯基对斯文·赫定探险的评价
        四、小结
    第三节 彼得罗夫斯基对斯坦因的协助
    小结
第五章 彼得罗夫斯基与俄国学者关于新疆考察的讨论
    第一节 罗曾对彼得罗夫斯基的指导
        一、彼得罗夫斯基和罗曾交往的建立——新疆古AI写作本和文物流失的开始
        二、罗曾对彼得罗夫斯基喀什周边考察的指导
        三、罗曾与彼得罗夫斯基里应外合应对英俄考古竞争
        四、小结
    第二节 彼得罗夫斯基与奥登堡关于新疆考察的探讨
        一、奥登堡——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俄国佛学研究集大成者
        二、彼得罗夫斯基寄给奥登堡的新疆收集品及二人关于新疆考察的探讨
        三、关于库车考察方案的探讨
        四、关于俄国委员会新疆考察方案的探讨
        五、结语
    第三节 奥登堡对彼得罗夫斯基收集品的研究
        一、奥登堡对彼得罗夫斯基收集品的研究
        二、奥登堡对彼得罗夫斯基收集品中梵语文献的研究
        三、奥登堡对彼得罗夫斯基收集品中古代手稿的语言鉴定
        四、奥登堡对彼得罗夫斯基收集品中佛教手稿的确定及研究
        五、未完待续工作
    小结
第六章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英俄考古之争
    第一节 英俄在新疆的考古之争——以彼得罗夫斯基书信为中心
        一、国家为支撑的考古竞争
        二、保尔获得库车梵文写本——英俄古文书竞争的催化剂
        三、彼得罗夫斯基和马继业的古文书收集
        四、英俄对中国新疆古文书的研究
        五、影响
        六、小结
    第二节 伊斯拉姆·阿訇伪造“未知文字”古文书再考
        一、伪造古文书的出现
        二、彼得罗夫斯基对伪造文书的调查
        三、斯坦因对伪造文书的调查
        四、结论
    小结
第七章 彼得罗夫斯基考察活动的特点、影响及其手稿收集品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节 彼得罗夫斯基新疆考察活动的特点
    第二节 彼得罗夫斯基考察活动的影响
        一、打开了欧洲探险家新疆研究的大门
        二、开启了俄国探险家新疆探险的新纪元
        三、掀起了俄国外交官员收集新疆古文书的热潮
        四、造成了我国珍贵文书文物的大量外流
    第三节 彼得罗夫斯基手稿收集品的价值
        一、彼得罗夫斯基收集品中的佛教手稿
        二、其他未知语言古代手稿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中文参考文献
外文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7)近30年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美术交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框架
        (三) 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
    注释
第二章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美术交流的历史渊源
    一、历史渊源
        (一) 中东铁路修建以前的美术交流
        (二) 中东铁路修建以后到新中国成立时期的美术交流
        (三)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美术交流
    二、地缘因素与社会条件
        (一) 地缘因素
        (二) 政策因素
        (三) 经济因素
        (四) 美术自身发展因素
    注释
第三章 美术展览与艺术家的交流活动
    一、美术主要交流机构
        (一) 美术展览馆
        (二) 美术团体
    二、美术展览
        (一) 黑龙江省境内的展览
        (二) 俄罗斯境内的展览
    三、艺术家的跨境交流
        (一) 互访交流
        (二) 创作交流
        (三) 学术交流
    注释
第四章 高等美术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一、美术交流主要高校院系概述
        (一) 黑龙江省美术交流主要高校院系
        (二) 俄罗斯美术交流主要高校院系
    二、教学交流与合作
        (一) 引进外籍教师
        (二) 打造特色课程
        (三) 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
    三、校际交流活动
        (一) 展览
        (二) 访问
        (三) 学术活动
    注释
第五章 黑龙江省俄罗斯油画收藏及俄罗斯油画市场的发展
    一、俄罗斯油画收藏
        (一) 收藏渠道
        (二) 代表性藏品及作者
    二、艺术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一) 初期
        (二) 成长期
        (三) 成熟期
        (四) 对新型市场的探索
    注释
第六章 对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美术交流的思考
    一、美术交流的不平衡性
        (一) 不平衡性原因
        (二) 美术交流不平衡的表现
        (三) 解决不平衡性的对策
    二、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一) 丰富创作内容
        (二) 对创作情感的影响
    三、民间资本注入的利与弊
        (一) 有利因素分析
        (二) 不利因素分析
    注释
结语
附表1: 近30年黑龙江省与俄罗斯
附表2: 黑龙江省部分俄罗斯(苏联)人民画家作品收藏表
附表3: 中俄交流艺术家人名对照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萌芽起步期:——半殖民半封建及民国时期现代城市雕塑(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中叶)
    第一节 时代背景
        一、 政治背景
        二、 文化背景
    第二节 租界的现代城市雕塑
        一、 公共空间中的城市雕塑
        二、 欧式公共建筑上的雕塑作品
        三、 公共花园雕塑
        四、 私家花园中的雕塑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雕塑留学生
        一、 清末民初留学生概述
        二、 学习雕塑的留学生概况
        三、 留学生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
    第四节 民国时期的现代雕塑教育
        一、 土山湾的雕塑教育
        二、 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三、 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四、 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五、 广州市立美术学校
    第五节 民国时期现代雕塑理论的传播
        一、 美术团体
        二、 美术期刊
        三、 美术展览
    第六节 民国时期的现代雕塑家
        一、 蔡元培与现代雕塑家
        二、 李金发
        三、 江小鹣
        四、 刘开渠
        五、 滑田友
        六、 张充仁
    第七节 民国时期的城市雕塑作品
        一、 孙中山雕像
        二、 名人塑像
        三、 抗战时期的纪念碑雕塑
第二章 曲折探索期:——解放初期和文革时期的现代城市雕塑(二十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
    第一节 时代背景
        一、 美协的成立
        二、 向苏联学习
        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四、 “两结合”
        五、 “大跃进”
        六、 文化大革命
    第二节 向苏联学习雕塑
        一、 20世纪60年代前的苏联艺术的发展史
        二、 苏联艺术在中国的迅猛传播
    第三节 解放初期和文革时期的雕塑教育
        一、 苏联的雕塑教学体系
        二、 苏联影响下的新中国的雕塑教育模式
        三、 新中国解放初期和文革时期雕塑教育的发展历史
    第四节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
        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和选址
        二、 纪念碑的设计过程
        三、 纪念碑浮雕的设计
    第五节 东方红太阳升——毛泽东雕像
        一、 不同时期的毛泽东雕像特点
        二、 毛泽东雕像代表作品
        三、 毛泽东对建其雕像的态度
    第六节 解放初期与文革时期的城市雕塑
        一、 解放初期和文革时期的雕塑发展
        二、 十大建筑工程室外雕塑
        三、 毛主席纪念堂室外雕塑
        四、 城市纪念碑雕塑
        五、 名人雕塑作品
        六、 其他城市雕塑题材作品
第三章 繁荣发展期:——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现代城市雕塑(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二十一世纪初)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一节 时代背景
        一、 政治背景
        二、 艺术背景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雕塑发展
        一、 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现代雕塑
        二、 90年代的中国现代雕塑
        三、 21世纪的中国现代雕塑
    第三节 雕塑公园的发展
        一、 中国雕塑公园概论
        二、 中国特色的雕塑公园
        三、 中国雕塑公园典型案例分析
        四、 中国雕塑公园发展策略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现代城市雕塑
        一、 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简述
        二、 改革开放后城市雕塑作品
第四章 中国现代城市雕塑设计的展望
    第一节 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管理机制
        一、 工作职能
        二、 存在问题
        三、 改变方法
    第二节 中国现代城市雕塑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 存在问题
        二、 提升中国城市雕塑品质
    第三节 中国现代城市雕塑设计与环境的融合
        一、 城市雕塑与城市历史人文环境
        二、 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环境
        三、 城市雕塑与心理环境的艺术至境
结语
中国现代城市雕塑大事记
引用文献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中国当代手工艺的核心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现状
        一、当代手工艺的研究情况综述
        二、现代哲学的价值论转向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手工艺的价值系统分析
        二、中国当代手工艺的核心价值分析
    第四节 基本概念阐释
        一、核心价值
        二、当代手工艺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手工艺的价值体系
    第一节 手工艺的价值本体研究
        一、人的尺度:作为价值主体的“人”
        二、作为价值实现手段的“技”
        三、作为价值客体的“器”与“物”
        四、“人”、“技”、“器”之关系分析
    第二节 手工艺价值观念的流变
        一、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混融
        二、物质价值的贬低与精神价值的遮蔽
        三、精神价值的回归
第三章 中国当代背景下手工艺的价值转换
    第一节 手工艺价值转换的社会背景
        一、文化多元化价值观的建立
        二、工具理性价值观的批判
        三、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建构
        四、市场化的艺术背景
    第二节 手工艺价值转换的动因
        一、传统手工艺价值观的颠覆
        二、西方当代手工艺的影响
        三、消解边界的当代艺术
        四、“符号消费”的大众文化
    第三节 手工艺价值转换的形态
        一、作为“艺术家”的自我意识
        二、超越物性,开启心性
        三、技艺的悬置与符号化
第四章 中国当代手工艺的核心价值
    第一节 生命价值:体验与生成
        一、原发性的情境体验
        二、从预设到生成
    第二节 文化价值:反思与建构
        一、直面当下社会现实的反思
        二、追求前卫精神的观念性
        三、建构公共意义的对话平台
结语 文化自觉的中国当代手工艺
    一、人的自觉:“成为你自己”
    二、文化的“内生性”自觉
参考文献
附录:中国当代手工艺发展历程大事年表(1949-2011)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四、’2002驻华使馆艺术藏品展在京举行(论文参考文献)

  • [1]郭泰祺与1935年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J]. 范丽雅. 艺术工作, 2021(04)
  • [2]故宫文物南迁[J]. 祝勇. 当代, 2021(04)
  • [3]俄罗斯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的中国民俗画片收藏研究[D]. 周峪竹.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4]20世纪早期北京艺术品市场的空间与结构(1911-1937)[D]. 向往. 中央美术学院, 2021(09)
  • [5]俄国外交官彼得罗夫斯基西域考察活动研究(1883-1903)[D]. 郑丽颖. 兰州大学, 2021(09)
  • [6]作家的“民间” ——冯骥才民间文化遗产思想研究[D]. 孙玉芳. 天津大学, 2019
  • [7]近30年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美术交流研究[D]. 王飚.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05)
  • [8]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发展研究[D]. 邵靖. 苏州大学, 2013(11)
  • [9]中国当代手工艺的核心价值[D]. 荆雷.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2(07)
  • [10]2006年大事记[J]. 首都博物馆办公室. 首都博物馆丛刊, 2007(00)

标签:;  ;  ;  ;  ;  

'2002中国驻华大使馆艺术收藏展在北京举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