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42例临床诊治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42例临床诊治分析

古兵

(辽宁省新民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10300)

【摘要】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因、临床症状、体征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愈38例,死亡4例,其中1例重型死于出血,3例死于再发出血及并发症。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病因是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复发加重是该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因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诊断及科学规范的治疗是其预后良好的关键。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0-0140-01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通常为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又称原发性SAH。SAH发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是神经内科急重症之一[1],现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21~75岁,30岁以下2例,30岁~40岁14例,40岁~50岁16例,50岁~60岁8例,60岁以上2例,平均46.5岁。既往病史:高血压27例(病程1~12年),脑血管事件3例,经常头痛6例,心脏病3例,糖尿病3例。

1.2诊断标准[3]:①发病急骤;②常伴有剧烈的头痛、呕吐;③意识清楚或有意识障碍,可有精神症状;④多有脑膜刺激征,少数病人可伴有脑神经及偏瘫等局灶体征;⑤腰穿脑脊液呈均匀血性;⑥首选检查是CT;⑦DSA可帮助明确病因。

1.3治疗确诊后,卧床休息,控制血压,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常规应用20%甘露醇或与呋塞米联用脱水降颅压,若颅内压增高明显或出血破人脑室,联用地塞米松10mg,qd静滴,疗程5~10d;CT发现出血量较多者静滴6-氨基己酸6~8g,qd或对氨基苯甲酸0.4~0.6g,qd,疗程2~3周;静滴尼莫地平10mg,qd,预防脑血管痉挛方面,疗程1~2周,后改口服30~60mg,tid,部分病例开始即口服尼莫地平30~60mg,tid,疗程21d。

2结果

治愈38例,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11例;死亡4例,其中1例重型死于出血后24小时内,3例死于再发出血及并发症。

3讨论

SAH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病因主要为先天性动脉瘤、脑血管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及其他。SAH可分为自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自发性的主要病因为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其他如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底异常血管网、胶原血管病、颅内肿瘤、炎性病变等约占10%;继发性病因主要为外伤。动脉瘤破裂是SAH的最常见的病因,形成动脉瘤的主要病因包括:先天性、感染性、外伤性、动脉硬化性、剥离性等动脉瘤。一般认为30岁以前发病者,多为血管畸形,40岁以后发病者多为颅内动脉瘤破裂,50岁以上发病者,则往往因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及脑肿瘤引起。另外,吸烟、饮酒与蛛网膜下腔出血也有密切相关。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3大主症为头痛、呕吐和颈项强直,其中多以剧烈头痛为首发症状。加之,颅脑CT提示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影,很容易确诊为SAH。但临床上部分病人缺乏典型的SAH症状及体征,而表现为头晕、腰痛、抽搐、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及言语不利等,最终导致误诊或延误诊治。

SAH病因复杂,病情凶险,致死及致残率较高,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治疗,防止再出血及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总之,早期诊断、准确评估和及时合理治疗并发症对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不良转归有重要价值[5]。

参考文献

[1]梅华斌.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3):132—133.

[2]解旭东,汪明慧,冀风云等.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1,7(10):599—600.

[3]刘泰.简明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J].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80—187.

[4]张世军,齐双燕,严香兰.2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3):228—229.

[5]肖利杰,蒋敏.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分级和急性期并发症与预后关系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4):41—42.

标签:;  ;  ;  

蛛网膜下腔出血42例临床诊治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