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井筒内落鱼的磨铣工具,包括磨鞋本体及多个磨削块,多个所述磨削块设于所述磨鞋本体的前端面,各所述磨削块的形状和\/或尺寸不相同,且所述磨削块的磨削端面为凹凸不规则端面。本实用新型具有磨铣效率高、落鱼处理效果好等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处理井筒内落鱼的磨铣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磨鞋本体及多个磨削块,多个所述磨削块设于所述磨鞋本体的前端面,各所述磨削块的形状和\/或尺寸不相同,且所述磨削块的磨削端面为凹凸不规则端面。
设计方案
1.一种处理井筒内落鱼的磨铣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磨鞋本体及多个磨削块,多个所述磨削块设于所述磨鞋本体的前端面,各所述磨削块的形状和\/或尺寸不相同,且所述磨削块的磨削端面为凹凸不规则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井筒内落鱼的磨铣工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磨削块沿所述磨鞋本体的周向布置,且相邻所述磨削块沿所述磨鞋本体周向的间距各不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井筒内落鱼的磨铣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与磨削块数量相同的铣刀刃,各所述铣刀刃设于对应所述磨削块的沿磨鞋本体周向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井筒内落鱼的磨铣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削块焊接于所述磨鞋本体上,所述铣刀刃焊接于所述磨削块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处理井筒内落鱼的磨铣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磨鞋本体上设有用于降低切削温度及便于排屑的修井液通道,所述修井液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轴向过流孔及多个导流孔,多个所述导流孔沿所述磨鞋本体的周向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井筒内落鱼的磨铣工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导流孔的出水口位于所述磨鞋本体的端面上,并位于相邻磨削块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井筒内落鱼的磨铣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磨鞋本体的中心轴线夹角为10°~2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井筒内落鱼的磨铣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磨鞋本体的后端设有与外部钻柱连接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轴向过流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处理井筒内落鱼的磨铣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磨鞋本体的中部及前端面的外侧设有多个靠近落鱼设置的凸起,多个所述凸起沿所述磨鞋本体的周向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处理井筒内落鱼的磨铣工具,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磨鞋本体前端面的相邻所述凸起之间形成有提高磨铣碎屑返出效率的导流槽。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水井修井作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井筒内落鱼的磨铣工具。
背景技术
在油、气、水井修井作业遇到井筒内有活动落鱼,小块落鱼及不规则落鱼时,采用常规套磨铣工具处理效果差。例如,平底磨鞋磨铣处理落鱼时,落鱼跟着磨鞋转动,导致进尺缓慢或基本无进尺,磨铣处理效果差;而采用套铣工具,套铣效率差,且存在卡钻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磨铣效率高、落鱼处理效果好的处理井筒内落鱼的磨铣工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处理井筒内落鱼的磨铣工具,包括磨鞋本体及多个磨削块,多个所述磨削块设于所述磨鞋本体的前端面,各所述磨削块的形状和\/或尺寸不相同,且所述磨削块的磨削端面为凹凸不规则端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多个所述磨削块沿所述磨鞋本体的周向布置,且相邻所述磨削块沿所述磨鞋本体周向的间距各不相同。
磨铣工具还包括多个与磨削块数量相同的铣刀刃,各所述铣刀刃设于对应所述磨削块的沿磨鞋本体周向的一侧。
所述磨削块焊接于所述磨鞋本体上,所述铣刀刃焊接于所述磨削块上。
所述磨鞋本体上设有用于降低切削温度及便于排屑的修井液通道,所述修井液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轴向过流孔及多个导流孔,多个所述导流孔沿所述磨鞋本体的周向布置。
各所述导流孔的出水口位于所述磨鞋本体的端面上,并位于相邻磨削块之间。
所述导流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磨鞋本体的中心轴线夹角为10°~20°。
所述磨鞋本体的后端设有与外部钻柱连接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轴向过流孔连通。
所述磨鞋本体的中部及前端面的外侧设有多个靠近落鱼设置的凸起,多个所述凸起沿所述磨鞋本体的周向布置。
位于所述磨鞋本体前端面的相邻所述凸起之间形成有提高磨铣碎屑返出效率的导流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磨铣工具包括多个磨削块,各磨削块的形状和\/或尺寸不相同,且磨削块的磨削端面为凹凸不规则端面,各磨削块不同形状和\/或尺寸及端面凹凸不规则的设置形式使得形成的磨削覆盖面多维度的磨削面,其有效增加了磨铣工具与落鱼的接触面,使得磨铣工具在高速转动下能有效处理活动落鱼、小块落鱼或不规则落鱼,有效避免了卡钻、进尺缓慢等现象的发生,其磨铣效率高、落鱼处理效果好。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磨铣工具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磨铣工具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磨铣工具的左视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磨鞋本体;11、凸起;12、导流槽;2、磨削块;21、磨削端面;3、铣刀刃;4、修井液通道;41、轴向过流孔;42、导流孔;421、出水口;43、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3示出了处理井筒内落鱼的磨铣工具的实施例,其应用于油气水井修井作业过程中处理井筒内复杂落鱼。本实施例中,磨铣工具包括磨鞋本体1及多个磨削块2,多个磨削块2设于磨鞋本体1的前端面,各磨削块2的形状和\/或尺寸不相同,且磨削块2的磨削端面21为凹凸不规则端面。各磨削块2不同形状和\/或尺寸及端面凹凸不规则的设置形式使得形成的磨削覆盖面为多维度的磨削面,其有效增加了磨铣工具与落鱼的接触面,使得磨铣工具在高速转动下能有效处理活动落鱼、小块落鱼或不规则落鱼,有效避免了卡钻、进尺缓慢等现象的发生,其磨铣效率高、落鱼处理效果好。
本实施例中,在进行处理井筒活动落鱼及小块不规则落鱼对比实验时,采用常规刀翼磨鞋及空心磨鞋,基本无进尺,磨铣效果差。而采用本实施例的磨铣工具用时25小时磨铣进尺64.1m,每小时进尺2.6m,成功处理掉井筒内落鱼,沉淀杯带出大量铁块、砾石等落物,其落鱼处理效果及效率显著提高。
进一步地,多个磨削块2沿磨鞋本体1的周向布置,且相邻磨削块2沿磨鞋本体1周向的间距各不相同。多个磨削块2不规则的布置形式进一步使得磨削块2的磨削端面21多维度布置,其进一步增加了磨铣工具与落鱼的接触面,使得磨铣效率更高、落鱼处理效果更好。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处理井筒内落鱼的磨铣工具还包括多个铣刀刃3。铣刀刃3与磨削块2的数量相同,且各铣刀刃3设于对应磨削块2的沿磨鞋本体1周向的一侧。铣刀刃3在磨铣工具高速转动时与磨削块2一起配合磨铣落鱼,其进一步提高了落鱼的切削效果。进一步地,磨削块2焊接于磨鞋本体1上,铣刀刃3焊接于磨削块2上。
如图1所示,磨鞋本体1上设有修井液通道4,修井液通道4包括轴向过流孔41及多个导流孔42,轴向过流孔41与各导流孔42连通。其中,轴向过流孔41沿磨鞋本体1的轴向布置,多个导流孔42沿磨鞋本体1的周向布置。在工具磨铣过程中,同时进行修井液的循环,修井液从轴向过流孔41流入并从导流孔42流出,起到冲洗磨铣碎屑,以便于切屑的顺利排出,同时,可有效降低切削温度,提高切削效率。
本实施例中,磨削块2及铣刀刃3均为五个;导流孔42的数量也与磨削块2及铣刀刃3的数量相同,且各导流孔42位于相邻的磨削块2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磨削块2及铣刀刃3的数量可根据磨铣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设置为三个、四个、六个等,导流孔42的数量同样进行相应调整。
进一步地,各导流孔42的出水口421位于磨鞋本体1的端面上,且各导流孔42位于相邻磨削块2之间。以进一步保证切屑的顺利排出及降温效果。同时,导流孔42的中心轴线与磨鞋本体1的中心轴线夹角为10°~20°,其布局紧凑合理,保证了切削冷却效果。
更进一步地,磨鞋本体1的后端设有螺纹孔43,螺纹孔43与轴向过流孔41连通,以用于与外部钻柱有效连接。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磨鞋本体1的中部及前端面的外侧分别设有三个凸起11,三个凸起11沿磨鞋本体1的周向均匀布置。其使得磨铣工具靠近的落鱼设置,方便磨削块2及铣刀刃3对落鱼的有效切削,提高切削效率及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起11的数量可根据落鱼的复杂情况具体设置,如设置为四个、五个等。
进一步地,位于磨鞋本体1前端面的相邻凸起11之间形成有导流槽12。导流槽12的设置可有效提高磨铣碎屑等的返出效率,防止碎屑堆积影响磨铣效果的发生,其进一步提高了磨铣效率。
本实施例中,磨削块2为42CrMo钢磨削块,磨削块2的凹凸不规则端面为硬质合金齿形成的端面。其使得磨削块2硬度高,保证了磨铣切削效果。本实施例中,磨铣工具的长度为800mm,凸起11处的外径为146mm,在其他实施例中,磨铣工具的长度及凸起11的外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凸起11的外径以保证靠近落鱼设置为标准。
本实施例中,处理井筒内落鱼的磨铣工具的工作过程为:将磨铣工具随外部钻杆下入井内;磨铣作业开始后,地面向钻杆内打修井液,磨铣工具随钻杆顺时针旋转,此时,磨削块2及铣刀刃3磨铣井下落物;同时,修井液通过轴向过流孔41及导流孔42高速射出,冲刷磨削块2及铣刀刃3,带走碎屑,帮助降温。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8760.0
申请日:2019-01-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556975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E21B 29/00
专利分类号:E21B29/00
范畴分类:22A;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728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22号
发明人:陈波;李建伟;杨川;陈彪;孙德彬;孙柏林;于建
第一发明人:陈波
当前权利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代理人:刘华联
代理机构:1161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